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半夜的,吴普没有立刻把人召唤过来,而是继续看剩下的九张卡。

    比起拥有特殊技能的人物,这些普通卡就真的很普通了。

    他们的名字一看就是随便起的,大抵都是张三李四王五之流,很符合古代底层小人物的身份。

    吴普先翻出的四个未成年。

    两个小书童,两个小绣娘。

    两个书童是南宋时期的,估计和苏轼能说上话。

    两个小绣娘是明朝来的,介绍就是“普通绣娘,刚刚入门”。

    吴普把剩下五张牌一口气翻完,翻到的分别是货郎、木匠以及三个农民。

    三个农民还是一家三口,夫妻俩带着个小女娃。

    这十个人的状态有七个是“极其困窘,需要工作”,剩下三个农民的名字却直接红了。

    状态赫然是“饥寒交迫,命悬一线”。

    吴普眉头一跳。

    按照苏轼的情况来看,这个状态很可能是对方的实时状态。

    要是没抽到就算了,既然都抽出来了,他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人饿死。

    吴普转到旁边的空院子,选了间空房把命悬一线的三口之家召唤出来。

    骨瘦如柴的一家三口很快出现在吴普面前。

    他们脸色蜡黄,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看起来状态非常糟糕,仿佛马上就要活活饿死。

    根据卡面提示,他们是唐朝衢州人。

    按照时间节点来推算,他们可能正经历着白居易那首《轻肥》所描述的“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据说那一年江南干旱严重,连灾情最轻的衢州都出现骇人听闻的“人食人”惨况。

    这诗估计用了夸张手法,但这一家三口却确确实实是饿狠了。

    吴普见三人虚弱地蜷缩在床上,立刻起身给他们一人冲泡一杯葡萄糖,挨个给他们喂了进去。

    三人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见吴普竟用那通透漂亮的玻璃杯给自己喂甜滋滋的糖水,他们诚惶诚恐地说道:“多谢恩公相救!”

    吴普说:“不用谢,你们先休息休息,我给你们熬点粥,一会你们再吃点。”

    三人自是感激涕零,只觉自己仿佛到了仙境,眼前的恩公就是神仙。

    吴普把剩下七张牌先放进卡袋里,准备先把这一家三口安顿好再说。

 第 15 章(【连麦教学】。。。)

    吴普到厨房给三个人熬了锅粥; 思考着普通卡的设定。

    这些人对于时局变化无关轻重,可以雇佣过来博物馆干活,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一辈子待在博物馆; 就算不回去也没关系。

    如果他们一心想要回去,也可以拿着约定好的酬劳回家,对他们而言就是找到过一份不错的工作、拿到了能够缓解目前困窘状态的薪酬。

    目前是卡槽只有十个,就算全都想留下来博物馆都还安排得过来,可要是再来点说不准就要开发后山了。

    吴普把粥熬好,给一家三口送了过去。

    男人名叫徐大; 在家排行老大,和后头几个兄弟不是一个娘生的。

    亲娘死后徐大他爹就娶了后娘; 他很快被排挤出去自己靠着家中最差的几亩田养活自己了。

    后来徐大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徐大媳妇叫元娘; 和徐大一样是家中大姑娘的意思。

    元娘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是个孤儿; 性情泼辣,做事利索;生的女儿叫小囡,一听就知道是民间常见的小名。

    无论怎么看都是很普通的一家人; 他们勤勤恳恳地耕作了二十几年; 家中有两间草屋以及几亩薄田。

    本来日子过得也算和美,结果遇到了灾年; 父母还拿孝道压他们,把他们家的存粮和御寒衣物全抢了去。

    一家三口饿得把后山都掘地三尺; 也找不到更多能吃的东西了。

    他们又冻又饿; 挤在一起烧起最后一堆火,准备暖和暖和身体; 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到黄泉底下团聚去。

    没想到只是一合眼的功夫,他们就来到了恩公家里。

    恩公一定是神仙吧。

    在看到一锅香喷喷、白莹莹的热粥端上桌,徐大一家心里又冒出这么个念头来。

    这样好的大米,他们别说吃了,简直连见都没见过。

    他们从小就在地里刨食,面对最多的就是脚下的田地,连到城里进个店铺都很局促,生怕店家嫌弃自己兜里没钱。

    他们哪里吃得起这种白米!

    等到吴普把备用的被褥抱过来,徐大一家更是诚惶诚恐。

    连年仅六岁、瘦骨嶙峋的徐小囡都小心翼翼地问:“给我们的吗?我们真的可以睡这么好的床、盖这么好的被子吗?”

    这枕头和被子好轻好软,是她从来没摸到过的。

    她忍不住悄悄伸手多摸了两下。

    吴普看着她虽然有点枯黄但还是梳得很好看的头发,知道他们是那种即便日子再糟糕也希望能好好过下去的人。

    这院子本来就是准备给工作人员住的,没有独立厨卫,只有大厨房和大澡堂,热水也得自己烧,条件比较一般。

    吴普给三人介绍了一番,表示他们可以先签一个月的合同,等合同期满再选择要不要续签。

    要是他们不想续签,可以拿着一个月的工钱回家去。

    要是他们继续续签,那就继续留在这里工作,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只有这座博物馆。

    一辈子困在一个地方对许多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事,对徐大夫妻俩来说却不是。

    他们本来就常年和自己那几亩田地绑在一起,换个地方生活对他们而言没什么不同,更何况还是过这种神仙一样的生活。

    “恩公若不嫌弃,我们愿意与恩公签死契。”徐大立刻说道。

    与其回去饿死,还不如留下报答恩公。

    吴普笑着说道:“我们这边不承认死契这种东西,就算签了也没有法律效力。”他取出系统早就准备好的三份合同让徐大三人看清楚再签。

    徐大本来想说自己不识字,可拿到吴普递过来的合同却发现他们居然能看懂!

    连徐小囡都看明白了。

    三人毫不犹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吴普把三人的合同收回系统里去,又找以前合作过的商家预定了三十套“入学必备套装”。

    所谓的“入学必备套装”是面向大学新生的,包括枕头、席子、床单、被子、蚊帐、热水壶等等基础生活用品。

    吴普搬过来时买的备用被褥都用掉了,接下来再有客人或者员工过来总不能直接让他们睡光板床。

    以前他负责接新生时积极帮学弟学妹争取拿到这个价格十分优惠的“入学必备套装”,过后也没有删掉老板的联系方式。

    这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吴普和老板约定好加点钱找人送货到博物馆,这才安心睡觉去。

    第二天一早,吴普又把两个书童召唤出来,沟通过后和他们签了一个月的劳务合同。

    两个书童是两兄弟,由寡母养大,底下还有两个弟弟。

    他们本来就在给人当书童,结果主家嫌弃他们不够机敏,把他们赶了出来。

    为了赖掉他们的工钱,主家甚至还诬赖他们偷东西!

    他们想到家中的困苦,根本不敢把这件事告诉母亲。

    可那悭吝的主家败坏了他们名声,县里没有人愿意再找他们当书童了。

    他们又伤心又难过,一想到家中的母亲和弟弟在等着他们养活,他们就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

    吴普一听就知道这兄弟俩是要回家去的,安排让他们跟着苏轼沾点文豪气息,说不准以后可以考个功名。

    苏轼的书童,那可是很了不得的。

    据传苏轼曾有两个很牛逼的书童: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高球,写得一手好文章;一个是一代真人林灵素,曾极力劝皇帝灭佛锄奸。

    由此可见,这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苏轼昨晚很想玩手机到夜深,无奈他前一晚没睡好,昨晚困得沾床就困,最终只得搁下手机睡了个饱觉。

    天才刚亮,苏轼就醒来了,他觉得自己精神抖擞,状态着实再好不过。

    他翻身下床去洗漱了一番,打开房门一瞅,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半大小子,约莫才十一二岁的模样。

    “你们是谁?怎么在这里站着?”苏轼好奇地问。

    两个书童如实回答:“主家让我们接下来伺候先生。”

    苏轼听着他们的口音,笑着说道:“你们是杭州一带的人吧,听着怪亲切的,我也在那边住过几年。”

    两个书童连连点头。

    苏轼领着两个书童去找吴普。

    吴普把两小子的来历给苏轼讲了讲。

    得知他俩是南宋人,苏轼就不着痕迹地问起他们对“苏辛”的看法,问问他们是喜欢东坡呢还是喜欢稼轩。

    成功收获一波彩虹屁。

    吴普在旁边听得嘴角抽了抽。

    苏轼这性格也是没谁了,居然还有点小自恋。

    吴普和苏轼商量过后,让无人机跟拍苏轼为“奔雷”挑战做准备的过程。

    实在不行,就去拍猫。

    吴普把直播间的基本操作教给苏轼,总算腾出空来安排徐大他们。

    相逢就是有缘,既然人都抽出来了,索性就全部召唤过来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

    反正他现在不怎么差钱。

    徐大他们倒是好安排,让他们打理园圃就好。

    货郎、木工、绣娘却是一时半会没什么活干,可以先让他们适应适应这边的生活,等过几天一号馆改造完毕再把她们安排进去进修或者干活。

    还有韩娥。

    吴普安排好其他人把韩娥召唤出来,才发现难怪相关记载里为什么说她一唱悲歌就让人跟着伤心欲绝,追着让她再唱首欢快的歌才缓过劲来。

    这姑娘长得着实好看,别说如泣如诉地悲歌一曲了,就是轻轻一蹙眉都能牵动人心。

    春秋战国时期那种乱世,她这样一个小姑娘孤苦伶仃出门,途中甚至要卖唱换路费,想来一定是有很想去的地方或者很想见的人吧?

    吴普给韩娥说了这边的情况,询问她要不要签一个月的合同赚点路费。

    吴普还以为韩娥这样的特殊人才会提点特别要求,没想到她也二话不说就把合同签了。

    一通忙活下来,吴普预定的三十套“入学必备套装”都送过来了。他组织众人帮忙把它们搬进临时仓库里去,又让韩娥几人一人拿一套回去,自己先熟悉熟悉环境。

    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吃饭问题也需要解决,元娘倒是能做饭,只是粮油菜肉得找人送过来。

    吴普直接打电话和村支书商量,看看清阳村有没有人能每天供应新鲜食材。

    村支书一听吴普的需求,立刻笑着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村里最不缺的就是蔬菜,肉也每天都有人来卖,我让他们顺便去你们那边走一趟就是了。到时你看得上就买,看不上就让他们走,千万别惯着他们,免得他们欺负你不懂行短斤缺两或者以次充好。”

    吴普谢过村支书,总算可以歇口气。

    想到苏轼今天一个人挑大梁,也不知道直播间现在是什么情况,吴普拿出手机打开直播间看了眼。

    这一看,目光就凝住了。

    画面里,苏轼正抱着把吉他在那里学着弹,旁边还有个人在连麦给他教学。

    吴普:?????

    在他安排员工这一早上的功夫,到底发生了什么?

    苏轼哪来的吉他?!

    吴普翻了翻评论区,才知道这人是直播平台有名的“吉他大王”。

    吉他大王名字很霸气,实际上只是个初中生,家里有点小钱。

    因为父母常年不在家,吉他大王闲着没事就上网直播弹唱,偶尔还写歌吐槽吐槽生活里遇到的糟心事。

    他写的歌歌词很没营养但代入感很强,大多是什么“作业好多写不完怎么办啊”“今天才周一什么时候才到周五”“外卖还没来我快要饿死了”。

    也不知是不是天赋太高,就这种歌词他也能搞出很牛逼的曲子,听得人忍不住边抖腿边跟着唱,愣是让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中二”少年火了。

    吉他大王少年成名,而且有钱有闲,直播起来非常随意。

    这不,今天他听说有个很火的新直播间就过来瞧瞧情况。

    等发现苏轼在直播写古曲谱,而且写得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吉他大王顿时就来了兴趣,私信问苏轼要不要和他连麦互动。

    他可以教苏轼弹吉他!

    苏轼没玩过吉他这种乐器,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可惜博物馆这边没有吉他。

    吉他大王当即表示马上让司机开车送过来。

    清阳博物馆的地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