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肯加钱,舞台设计团队应该有办法营造出响屧廊的效果。
吴普很快把施夷光确定好的配乐发到百琴堂那边。
百琴堂的人常年和古曲打交道,听完整曲后说道:“没有问题,这曲子难度不高,我们这两天抓紧练习一下应该可以配合好。”
她还提出到时派人过来现场演奏,给上台机会不多的年轻学员们练练手。
她们上了年纪的人自然对露脸的事没什么兴趣,但年轻人总是要参加各项比赛、参与各种演出的。
这种小舞台可以给她们拿来练胆。
唯一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吴普乐不乐意。
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吴普自然欣然答应,并表示以后再有这样的事一定问问她们有没有兴趣。
到中秋前一晚,舞台设计团队的人过来把舞台搭好了。
吴普在旁边看他们铺设“响屧廊”,发现用的是种踩上去能发出好听回响的特殊材料。
这玩意儿铺起来很方便,人手足够的话只需要半分钟就能把整个舞台铺满。
吴普走上去踩了一圈,和这次舞台设计的负责人夸道:“人类的智慧果然是无限的。”
负责人笑着说:“以前也有人想复原这个响屐舞,我们正好接过类似的单子,所以照搬过来就可以了。”
吴普觉得还是让施夷光本人来试试比较好。
他和负责人沟通了一下,说是一会让人来试试舞台效果,希望他让底下的人不要私自拍照,更不要把照片放到网上去。
西施自然是要留来当惊喜的!
舞台团队负责人本来就是吃这碗饭的,自然懂行规。
负责人笑着调侃:“看来你还请了个神秘嘉宾,难道是哪个超级巨星?”
如果吴普只是普通学生,负责人自然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可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吴普可是骆首富的孙子,还有点海外关系,请个国际巨星来压轴都不稀奇。
不过,应该不会有人在这种小型活动上请什么国际巨星吧?
那可真是钱多到没地方花了!
吴普神秘一笑,并不直接回答。
入夜后博物馆已经闭馆,吴普打电话给徐昭佩,让她把施夷光带出来试试这个现代版“响屧廊”好不好用。
舞台团队的成员们本来正三三两两地聊天,并没有把最后的测试放在心上。
当然,这种轻松随意的氛围只持续到徐昭佩把人带过来之前。
施夷光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呼吸。
西施的杀伤力,绝不下于昭君!
施夷光被那么多目光齐齐看着,有点紧张。
不过吴普说明天会有上千人来看她跳舞,她心里更紧张了,不太确定自己能不能把舞跳好。
徐昭佩凑过去和施夷光耳语:“你看那些人比你还紧张,看你都看呆了。就算你走到他们面前,他们都不敢和你搭话!”
施夷光从小就是个美人儿,也遇到过不少在她面前结结巴巴说不出话的人,只是从来没有人像徐昭佩这样当面这么说。
舞台团队的负责人很快回过神来,马上督促底下的人别发呆了,赶紧搞灯光和配乐。
明天会是百琴堂的人过来现场演奏,但是为防有意外,百琴堂那边录了一版伴奏发给吴普备用。
施夷光静静站在台上,尽量忽视周围投来的目光。
乐声一起,她就动了起来。
灯光齐齐打在舞台中央,跟着她的舞姿掠动。
她还小,身板还没长开,但常年练武让她的身段柔软而灵动。
响屐每一次落下都带起铮铮回响,仿佛落到了每个人心头。
那一声声铃铛碰撞时发出的叮当脆响,又勾得人心旌摇曳。
每个人的心都随着她的舞姿变换而起起落落。
一曲终了,不少人都回不过神来,还是徐昭佩最先拊掌叫好。
吴普也觉得好极了。
施夷光不愧是越国官方培养的秘密武器,这一舞简直无一处不美。
可以想象要是她再长大一两岁,跳起这支响屐舞来肯定更加动人。
难怪吴王夫差这种一方霸主都顶不住,从此一心沉浸温柔乡,直接把国事都荒废了。
对于吴普这样的俗人来说,他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施夷光的舞:好看!
徐昭佩上台拉着施夷光好一顿夸,带着施夷光回居住区去了。
舞台设计团队的负责人上前和吴普感慨:“你上哪找来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她应该不会直接进娱乐圈吧?这个年纪还是应该好好念书才是,我家女儿就和她一样大,我是不想她进娱乐圈那种大染缸的。”
吴普摇着头说:“她应该不会进娱乐圈,只是上台表演个节目而已。”
西施有西施的使命。
她年纪虽小,却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并且做好了为越国付出一切的准备。
这样的重担压在她小小的肩头有点残酷。
但是从这个小姑娘的一系列表现看来,她明显很努力地想把这件事做好。
甚至还会因为自己力有不逮而黯然伤心。
她明白自己的使命。
作者有话要说:
吴馆长:可怜的小姑娘
吴馆长:等我把她忽悠上台表演个节目
西施:?
*
今天的二更也送到啦!
有没有没投完的营养液,可以继续投喂一下吴馆长!呜呜呜无以为报,看今天还能不能三更!(感动摆碗
*
注:
①响屧(xie)廊:宋 范成大《吴郡志·古迹》:“响屧廊,在灵巖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屧,廊虚而响,故名。今寺中以圆照塔前小斜廊为之,白乐天亦名‘鸣屧廊’。”
冯梦龙这个明朝小说写手创造性地衍生了一下,表示“何为响屧?屧乃鞋名,凿空廊下之地,将大瓮铺平,覆以厚板,令西施与宫人步屧绕之,铮铮有声,故名响屧。”意思是廊下摆满大缸,所以木屐踩上去会有回响。
②响屐舞:没搜到这个舞的记载,响屧廊有关的诗文也只是说“西施步屧其中”“西子绕廊行”,所以参考了现代人的大胆想象(bhi
③西子捧心:参考相关成语,庄子编的。
51、第 51 章
第二天一早; 博物馆空前热闹,算是迎来了重新开馆以来客流量最大的一天。
由于文创产品还没正式投产,文创店暂且不开放; 但二号馆的主体建筑已经可以对外开放; 等同于各展厅同一时段至少可以容纳八百人; 只要大伙能错峰参观,基本不会出现拥堵情况。
因为吴普这边借了足够多的餐车; 所以系里早早包了车把学生全部送了过来; 让学生们能够在这边玩足一天。
比起刚开馆那会儿; 博物馆门口只是少了花篮,从各地赶来的幸运游客依然早早开车或者拼车过来。
学生们一下车,就发现博物馆门口已经排起了参差不齐的长队。
要知道平时只放三百张票; 今天却是还有两百张直播间抽奖放出的赠票。
现在还有一大群的历史系学生等着进场。
张正豪带着一群志愿者把袖章一戴,直接跑过去帮忙维持秩序,很快把长龙一样的队伍安排得整齐有序。
博物馆开馆后,平安签开始陆续发放到游客们手里,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和一起来的或者刚认识的朋友讨论起来; 门里门外都热闹得很。
活动餐车也是门里门外都有,有些人嫌弃队伍太长,已经带着孩子去大门口的活动甜品车前买雪糕。
小孩子们欢天喜地抓住秋天最后的燥热吃点冰的开心开心。
要是晚点再过来; 大人可能就不给吃啦!
因为清阳博物馆在参观当天可以反复进出,所以很多人都认真观察起外面的餐车有什么菜品,准备一会比对着看是在里面吃还是在外面吃。
还有些人则是考虑去附近的清阳村吃农家乐。
来都来了,不尝点地道的农村菜实在可惜了!
自从清阳博物馆重新开放; 清阳村早就热闹起来了。
目前不管是民宿还是农家乐生意都挺好,还有人把儿女喊回来开车载客。
早前听说中秋节博物馆要搞活动,村支书早就问过吴普要不要帮忙。
现在手最巧的一批人已经在家里待命; 就等着夜幕降临过来教游客做月饼扎花灯。
游客们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到节日的气氛扑面而来。
迎面就是重新妆点过的彩楼。
七夕的主题是乞巧,中秋的主题是“明月”。
一行行长长的彩绳系在两边的行道树上,彩绳上挂着各式花灯,有些是手工做的,有些是买来凑数的。
灯下都系着灯谜,手工做的灯笼比较难猜,凑数的灯笼见者有份,充分照顾到了各个知识水平的人。
现在还没到入夜,更没到猜灯谜的时候,很多人却忍不住偷偷跑过去看谜面。
瞅准心仪的灯笼准备作弊。
这个活动本来就是调节一下气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没上前阻止。
甭管谜面难不难,能凑齐这么多灯谜也算难得。
彩楼上还挂着几盏十分精美的宫灯,那是木匠回去之前带着小绣娘他们精心制作的,还有宇文恺画在上面的游仙图,展现的大多是仙宫的缥缈以及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等常见的题材。
这些宫灯不参与猜灯谜活动,看得游客们眼馋不已,忍不住在彩楼底下翻来覆去地赏玩。
更多的人直接涌向二号馆。
二号馆这次的主题是“大明市井生活”,挑选了不同身份、不同行业的传世物品,呈现许多明朝生活细节。
对于熟读《明实录》等明朝史料以及笔记小说的人来说,可以在各个展厅播放的文物故事里面找到不少对应的细节。
即便只是粗粗看过了一些细说文学以及影视作品的人,也能感到一丝熟悉感,忍不住在其中流连忘返。
还有人跑到文创店门口往里张望。
可惜里面什么都没有,连全息效果都没开。
毕竟还没对外开放,节约用电,人人有责!
大伙虽然有些失望,却还是在排队等着参观新展厅的时候把文创店的招牌发到同好群里——
——快看,博物馆要开文创店了!
——什么什么?快进去看看都卖什么!
——馆长终于露出狐狸尾巴,要开始骗钱了?
——垃圾馆长别想从我兜里骗半毛钱!现在问题来了,里面到底卖什么?
——不知道啊,里面空的,什么都没有,可能还没找好合作方吧。
一群人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甚至有人开始集思广益地探讨清阳博物馆可以搞点什么创意产品。
大伙从东坡先生讨论到猫猫一家,畅想着自己能把名士美人以及猫猫全部带回家!
乞巧楼模型也可以出一波!
等群里讨论了大半小时,才想起吴普不在这个同好群里,她们说得再起劲也买不着啊!
群主立刻说道:“别怕,继续讨论,我已经把你们的想法全部记下来了,一会整理整理私聊馆长去。他要是不肯做,我就找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吊死在清阳博物馆门口!”
有了群主的提议,群里又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
抢不到票还能咋滴,只能在同好群里讨论讨论过把瘾这样!
吴普自己也不清闲,他一大早出大门口迎接骆老爷子。
吴爸吴妈已经和骆老爷子打了照面,双方相处得还算愉快。
看到吴普后吴妈左看右看,觉得自家儿子没胖也没瘦,总算放下心来。
吴普领着他们一行人进了博物馆,去逛了逛正式对外开放的一号馆和二号馆。
由于今天游客差不多有两千人,每个展厅几乎都满人了,骆老爷子他们都选择改天再来参观。
吴普领着他们去居住区那边歇着,吃吃喝喝顺便等着骆薇她们过来过节。
吴爸看员工们忙碌地进进出出、往来不断,打发吴普忙自己的事去:“这里就不用你陪着了,你是馆长可不能偷懒。”
吴普说:“我是会偷懒的人吗?”
吴爸睨了他一眼,眼神里意思是“对,你就是”。
吴普只能捏着鼻子干活去。
吴爸对骆老爷子说道:“这小子就是踹一脚动一下的性格,不是事到临头他都不急不慢地偷懒,看得别人干着急。”
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