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爸和吴妈都觉得吴普应该记住他的亲生父母,好好地把他们的份也活回本。

    现在提及自己的身世,吴普一点芥蒂都没有,还给他爸算了算,说这寻人启事上的首富之子少说也得四十多岁了。

    何况他和上面的照片一点都不像。

    吴爸说:“你是不像,你像你亲妈。”

    吴普看向吴爸,等着他往下说。

    吴爸说:“可你亲爸像,你亲爸真的像。”

    吴爸记性好,而且办案多年,尤其擅长分辨人脸,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他还是记得吴普亲生爸妈的长相。

    吴爸说道:“不信的话,你去翻翻那口铁箱子,里头还有他们的结婚照,你一比对就知道了。”

    那口铁箱子是放吴普亲生父母遗物的地方,当时吴爸回现场收拾了很久,才把有意义的东西都翻找出来保存好。

    吴普和吴爸对视一眼,一起进屋去开箱。

    陈秀芳正在批卷子,见父子俩一起进屋来了,脸色还非常慎重,不由问:“你俩怎么了?”

    “有件挺要紧的事要确定一下,妈你也来看看。”吴普招呼道。

    陈秀芳一个学期得教百来个学生,记人本领也很了不起,每个学生她都能喊出姓名就不用说了,连每个学生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她都能倒背如流!

    在人脸识别这方面,陈秀芳也算是行家。

    陈秀芳见父子俩古古怪怪的,也跟着他们往里走。

    见他们打开那口铁箱子,陈秀芳眉头突突直跳。

    很快地,两张照片被摆到了一起。

    吴普什么都好,就是有个和吴爸夫妻俩截然相反的毛病:他脸盲。

    认人是不可能认人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认人的。

    可现在两张照片摆在一起,别说脸盲了,就算是眼瞎的也能看出他们有多像。

    吴普一阵沉默。

    外甥像舅,居然是真的?!

    吴普转头看看吴爸,又转头看看陈秀芳,问道:“你们是怎么个想法?”

    “既然他们出天价找你亲爸,肯定是惦记他的,你还是该去看看。”吴爸沉默了一会才说道。

    陈秀芳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正在那翻看那张寻人启事。

    听了吴爸的话,陈秀芳皱着眉说道:“这么多年都没找,现在突然这么高调地发布寻人启事,会不会有什么蹊跷?听说有钱人内斗起来连人命都能不当一回事。”

    吴爸抓了半辈子坏人,最听不得这样的话:“怕他个鸟,有钱人犯法一样会被抓!”

    陈秀芳不吭声了。

    吴爸拍拍吴普的肩膀,直接做了决定:“儿子,你别听你妈危言耸听,先去接触一下看看是怎么一回事。那要真是门亲戚,以后可以走动走动;弄错了也无所谓,反正本来就不认得。”

    吴普点点头,熟门熟路地找了张大额优惠券预定了一张打折机票,准备第二天就揣上身份证飞首都去。

    短短百年过去,世界居然能有这样天翻地覆的改变,这是身在其中的人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的。

    两个人边走在空荡荡的园圃里边聊着近现代历史,一个用的是现代口音,一个用的是北宋官话。

    有系统这个外挂作为沟通的桥梁,吴普和苏轼聊起来没什么障碍,观众们听起来却十分奇妙——

    “馆长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翻译呢,翻译呢,馆长别只顾着聊天啊!!”

    “好奇怪啊,我听着听着,连蒙带猜地也能听懂了。”

    “我觉得刚才那句话的口音和我们这边的方言有点像。”

    “我也觉得有点像我的家乡话!”

 80、第 80 章

    接下来几天没什么大事; 苏轼几人都在和新输入法磨合,偶尔才出去游览区那边遛个弯。

    倒是朱元璋怂恿着穷书生把摊位摆到二号馆去,每天教学完毕后要么陪着穷书生写大字; 要么在明朝专展上转悠转悠,好好看看自己打下的江山。

    国庆接近尾声的时候,系里又找上吴普; 问吴普能不能把直播间播放的文物故事原片发过去。

    系里正顺应校方要求录制国家精品课,正到处扒拉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 大伙扒拉来扒拉去发现清阳博物馆那些文物故事里的物件和场景最还原。

    没见到老童那家伙直接把家搬过去了吗?

    “就明朝这一块的,最近你们直播间不是正在播吗?把相关的文物故事给我们来一份就可以了。”

    “没问题; 我一会就让人给您发过去。”吴普一口答应,接着就把系里的联系方式转交给系统; 让它把那边需要的文物故事发过去。

    系统:【…………】

    感觉到系统在呐喊“为什么又是我”,吴普又给它忽悠了一通; 说这国家精品课可是面向全国的课程,等录制好后正式上线,全国都可以免费观看; 足不出户体验名校生活!

    就算是再偏僻的山区; 也能共享名校师资!

    这么好的课程,不趁此机会贡献一份力量还等什么?

    吴普还建议系统趁机在博物馆官方网站上搭建个资源平台,把手头的视频原片都放上去任人下载,这样不仅他们历史系的教授们可以拿来当素材; 什么搞地质的、搞语言的、搞文学的都可以自由取用。

    谁需要原片,直接发个链接过去就行了; 多方便不是?

    咱是一个开放、包容、体贴的博物馆!

    先定个小目标,让清阳博物馆提供的素材混入更多国家精品课!

    系统:【…………】

    怎么回事,突然就燃起来了; 它迫不及待想要多开几个程序开始干活!

    吴普忽悠完系统,又从系统那得知一件要紧大事:冯梦龙开始在网上搞连载了,还一开书就挺火,几个大佬联袂推荐,论坛书友纷纷支持。

    冯梦龙开的新书叫《东坡平妖传:开局觉醒凤凰血脉》。

    吴普:?????

    吴普一脸茫然地点开这篇标题很与时俱进的文,发现文名虽然扯淡,内容还是很有韵味的。

    这个开头讲的是苏轼刚踏入仕途、前往凤翔赴任,突然觉醒凤凰血脉。原来这凤翔本是当初弄玉萧史吹箫引凤之地,如今才子佳人已羽化成仙,只余凤凰蛰居此地静候有缘之人……

    苏轼这位清高孤傲的眉山才子获得凤凰认可,从此拥有了凤凰血脉,踏上破奇案、平妖魔、解灾厄之路!

    文字描写不花钱,冯梦龙花了五章详细地描述苏轼如何笔落惊风雨,如何让凤凰纳头便拜奉上血脉传承,写得让人浑身舒爽,恨不能叫他再吹几万字。

    不得不说,冯梦龙不愧是明朝畅销书选手,不管是市场调查能力还是社交能力都杠杠的。

    他一个刚更新一万字的新人作者,居然带着这本新鲜出炉的书冲上了网站新书榜前排!

    吴普点开评论区调查起冯梦龙是怎么做到的。

    他很快把整个过程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原来这几天冯梦龙一直在做市场调查,拜读了一批自己感兴趣的小说。

    冯梦龙还是个话痨。

    看书看到兴起写个批注,对古人来说多正常啊。

    冯梦龙就在那里指指点点指指点点。

    被冯梦龙一边看一边“批注”的作者们对此反应不一。

    有的是回一句“你行你上啊”。

    有的是回一句“你的意见很不错”。

    有的是回一句“震惊!还可以这样写,学到了,这就抄进……哦不写进新章,谢谢啊兄弟”。

    冯梦龙话实在太多了,好事者把他的发言搬去论坛,引起很多人对他指指点点的行为指指点点。

    反正很热闹就是了。

    还有人主动加了冯梦龙好友,和冯梦龙探讨一段自己捋不顺的剧情,看看冯梦龙能不能给点建议。

    等对方把剧情搞顺了,打心里对冯梦龙感激不已,当下手把手教冯梦龙如何注册成作者,并且给冯梦龙拉来好几个章推,保证冯梦龙一发文就可以拥有足够多的读者!

    冯梦龙听了很是感动,连夜写出一万字发表出来。

    至于吴普为什么一看评论区就能知道这么多,当然是因为这个过程被冯梦龙写成感言发布在评论区置顶。

    底下的读者也都在打卡说“从xxx那里过来的”。

    吴普能说什么呢,只能说大佬不愧是大佬。

    每个成功的大佬,必然都有社交牛逼症!

    有引流能力,还得有把人留下来的实力。

    冯梦龙这些读者都是同类作品那边推荐来的,正好偏爱这个类型的书,大多数人点进来就收藏追更了。

    对于冯梦龙的文字,有人觉得这种仿古文风不太好读,也有人觉得古色古香很有韵味,总体来说还是夸赞居多,认为这应该会是篇不错的好文。

    就是这书名,难道不该只用前半截就好!

    吴普溜达去找冯梦龙想采访一下他的心路历程,才发现冯梦龙这厮刚补觉起来。

    创作人,创作魂,不成神便成仁!

    吴普忍不住奇怪:“你这作息,怎么这么快就和当代夜猫子同步了?”

    冯梦龙说:“和人讨论设定到半夜,灵感来了就一口气写了一万字。这修修改改的,天一下子亮了!”

    语音输入有个毛病,就是错别字多,得反复调/教才能让它更贴合自己的行文习惯,所以冯梦龙光是修稿子就修了好久。

    而且他一修文就手痒想加字,本来他只写了一万字的,一修之下成了两万字,现在他存稿箱里还摆着一万字存稿来着!

    吴普:“…………”

    吴普又问冯梦龙怎么起了这么个书名。

    冯梦龙说:“是带我那位小友教的,他说《东坡平妖传》不太吸引人,现在的读者喜欢更直白的书名,我看榜单上也是这样,除了自带读者的老作者外都这样起名。”

    吴普只能感慨冯梦龙入乡随俗得真快。

    他还觉得冯梦龙这种文人可能比较清高来着。

    吴普说:“你自己不在意就好。”

    冯梦龙微微一笑,坦然自若地说:“菰芦龙郎写的书,和我冯梦龙有什么关系?”

    据说冯梦龙年轻时自称“菰芦龙郎”,老了自称“余菰芦中老儒尔”。

    很显然,这家伙又仗着披马甲开始为所欲为了!

    有人考证过许多冯梦龙披马甲的骚操作。

    比如冯梦龙早年写了许多散曲,但当时的曲评人并不认为他的散曲可以跻身一流,对他这些作品的评价不是特别高。

    于是冯梦龙当场批马甲编了本《太霞新奏》。

    《太霞新奏》的主编“顾曲散人”负责选出明末流行新曲。

    书内时常引用“墨憨斋主人”的定谱与批语。

    同时添加大量不署名的点评。

    瞧着就是本非常权威、非常客观的明末散曲名家作品集对不?

    可惜不少学者认为,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以及那些不署名点评,全是冯梦龙自己披马甲搞的。

    毕竟这书大量选入冯梦龙自己的散曲,包括但不限于记在他自己名下的作品以及他给别人代笔的作品。

    收录篇目之齐、之多,让人很难不怀疑是他自己干的!

    这自选自评、捆绑名家、多个马甲齐齐上阵造势的营销套路,冯梦龙干得可谓是炉火纯青!

    相比之下,起个顺应潮流的书名算得了什么?

    小菜一碟,不足挂齿!

    吴普觉得这些大佬们的人生经历可真是常看常新,每次研究研究都有新惊喜。

    吴普只能幽幽地说:“你对东坡先生好点。”

    冯梦龙说:“我哪里对他不好了?”

    吴普说:“你写《情史》的时候编了个故事,说东坡先生曾经来了个‘以妾换马’,到现在都还有人拿来骂他。”

    苏轼以妾换马这事,最早就是出现在冯梦龙的《情史》里头。

    这故事说的是苏轼落魄黄州,有个朋友来他家看上了一个叫春娘的妾,问苏轼春娘会被送走吗?

    苏轼就说,她可能会回她娘家吧。

    那朋友马上开口要人:不如让她跟了我吧,我给你送匹好马。

    苏轼觉得这朋友是个好归宿,就答应了。

    没想到春娘却是个烈性女子,闻言当场一头撞死在阶前的槐树上。

    苏轼确实有妾无疑,可“苏轼以妾换马”却是冯梦龙的书里独一份的,别处根本找不到这种说法。

    以妾换马这个典故在唐朝倒是很流行。

    先是唐代志怪小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