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之锤-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我打个比方啊,比如我的理论有十层楼那么高,而你大概就只在第一层转了一圈,就觉得自己行了。让我猜猜啊,话说你是不是昨天晚上熬到很晚,连夜把这玩意儿封装好,然后随便测试了一下,看到效果不错了,就睡觉了?说不定晚上还做了个梦,梦里都是我看到你的软件一脸惊诧的样子?”
  宁为看向露西·罗恩问道,目光中的嘲弄,足以让人抓狂。
  然而露西·罗恩只是默默的将U盘直接拔了下来,然后坐正了身子,说道:“好吧,那么请问尊敬的宁为教授,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出在我的论文你根本没读完,如果你读懂了论文引理13、引理17跟引理32所证明的定理13,就能判断出在现有的文件存储格式下,根本就做不到这种高速的数据迁移。没有预先设计好的索引比对目录,迁移的数据只能是一堆乱码。我早说过,如果你能把去什么宴会,穿什么晚礼服的严谨态度用于科学上,你的成就不止于此。但很可惜,我的金玉良言,你从没听进去过。写的这是什么垃圾?”宁为如是道。
  “好了,时间差不多到了,露西,不如我们还是赶紧带着两位绅士去会场吧。威尔逊教授说不定已经等着急了。”一直在旁边的伊莎贝尔开口建议道。
  “好的,请等我们收拾一下东西。”
  说着宁为竟然主动动手开始帮着余兴伟将电脑关机,然后跟余兴伟一起走进了房间。
  “小宁总,等会你可得小心点这女人。我觉得她现在情绪大概比较不稳定。”余兴伟建议道。
  “先不说这个,回头她的软件千万记得别删了,估计她也没时间做什么加密,记得把代码保存好,好好研究一下,回去之后可以发给兴趣小组那些成员,很有学习价值。”宁为小声说道。
  “嗯?有用?”余兴伟愣了愣。
  “怎么会没用?实验室里的测试软件只需要根据她的代码在加工就好了,想想看可以省多少时间啊!我不是说了吗?她虽然大部分没读懂,但小部分肯定还是读懂了。当然,大数据是要做网络迁移的,所以这些代码还远远不够,不过能吃透的话,总有好处。”宁为随口解释了句。
  “你必须得承认,那些哈佛的教授们并没有看走眼,虽然那个女人偶尔表现的有些疯,很多时候智商跳线,但她也的确是个天才。”
  余兴伟不吭声了,他还是太纯良了啊!
  所以高智商的人都是这么相互算计的吗?难怪宁为抢着直接把笔记本关机……
  ……
  于是去大会主会场的路上,宁为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远离露西·罗恩,然后他大概自己都没意识到,这样一来,他就跟伊莎贝尔公主走得很近,而余兴伟则被迫走到了哈佛女天才的旁边。
  好在露西·罗恩似乎受了打击,并没有注意这些。
  而当四人来到主会场外时,让宁为意外的情况也发生了,今天竟然有好多记者,当他来到时,好多闪光灯同时闪了起来。
  这一刻,伊莎贝尔似乎也有些意外,连忙停下了脚步,但似乎有些晚了……


第160章 他就是救世主!
  宁为也很快反应过来,然后淡定的跟余兴伟走在了一起,也没太多想。毕竟上次参加大会是在下午第一场,而今天他要做的是开场报告,有记者在等着到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是世界顶级的计算机算法大会,在开场报告之前如果连个记者都没有那才叫奇怪。
  好在现场有大会的工作人员控制着秩序,而且报导科技大会的记者们显然也不像那些追星记者那么狂热,所以宁为很顺利的跟着余兴伟走进了会场。
  不过宁为也终于感觉到了某位皇室公主的影响力,因为眼角余光看到之所以他能如此轻易的走进会场,除了工作人员在帮助维持秩序外,更因为这位伊莎贝尔公主吸引了这帮记者几乎所有的注意力。
  同样优秀的露西·罗恩也在这一刻也被伊莎贝尔风采全部压了下去。
  好吧,这大概就是血脉的影响力。
  ……
  早上九点,宁为再次坐在了世界顶级会议的主席台上,感觉还是跟上次有些不一样。
  比如台下认识的人变多了些,刚过去的半个小时,约翰·威尔逊一直在介绍着这次邀请来的其他嘉宾们,甚至其中还有同样来自于燕北大学的博士跟对面学校的教授们。
  更重要的是,这次汇报他脑子里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当然也没什么怯意。只是莫名的想到了前天晚上跟江同学道别时的场景。
  “那……那你去了一定要为国争光啊……”
  想到这句话,他又想到了江同学在他扭头时,叫了一句:“等等……”
  也不知道这女孩想跟他说点什么……
  想到这里,宁为嘴角不由自主的泛起了一丝微笑。
  恰好这时,会务组的主持人对他的介绍已经完毕,冲着他比了可以开始的手势。
  闪光灯恰到好处的亮起,记录下了宁为脸上挂起的微笑,很经典的一张照片。因为在之后许多年里,许多人将之称为“恶魔的微笑”。
  “相信大家已经读过我的论文了,并对其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有了一定了解。其实要说这篇论文在数学上的指导意义,应该就是对于无理数的应用进行了跟深度的剖析。比如将诸如π、e这类常数,以及开方不尽的数建立的一个或者数个无理数群组跟阵列并通过最简洁的运算,通过一定的转换将这些无序的无理数区段,来完整表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在论述其整体思想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数学上的一个假设,那就是无理数是可以包含近乎一切信息的。以π为例,我们每个人都能在π中找到大家的出生日期,假如我们拥有无限的算力,就能通过π这个常数,找到某一段可以包含一篇哈姆雷特的所有内容。或者截取其中某一段,包含了我提交给大会的这206页论文所有内容。”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只需要定位一个二维起始坐标,跟一个二维终点坐标,就能直接定义一篇文学巨著,或者一篇让我登上这个舞台的论文。当然,以现有计算能力来看,地球上所有算力集合算上一亿年,也不一定能将哈姆雷特的内容用单独一个π来表达出来。”
  “但学习了这篇论文之后,大家应该就已经了解到在现有有限算力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利用无理数的特性对超大型数据进行无损高速压缩却是可行的,最重要的是,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通过递归对数据进行近乎无限的压缩,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大型数据迁移难题。这大概就是我今天能坐在这里的原因。”
  “正如我上次在大会上说的那样,我本科阶段学习的是数学,所以不擅长用其他方式来解释这些概念,所以接下来,我会用纯数学的思想跟工具来尝试让大家了解,该如何实现这一构想,首先,我们还是先构建一个实数域……”
  ……
  当这句话一说出口,台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些嘘声。
  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宁为在台上也这么说的,然后便有了让无数人感觉生不如死的那二十分钟。果不其然,这次又来了。
  好在这次能来参加大会的大多数年轻人已经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宁为的这篇论文上,套用教授们的话说,这篇论文的前192页本就是纯粹的数学论文,能看懂那就是懂了,看不懂可以问,但如果讲解之后还不懂,那大概就是懂不了。毕竟数学到了一定阶段拼的只能是天赋。
  能参加这场大会的人们对于数学工具的运用大都是没什么问题的,比如证明e是个无理数,无非就是先利用e^x的泰勒展开式把e写成一个级数,然后再利用简单的数论知识反证,最后证明e是个数列极限,运用到的数学工具无非是微积分、级数理论、泰勒展开这些大家早已经学过的东西。
  但宁为的论文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奠基,因为其中用到的种种数学工具本就是他自创的,那一步步的引理证明,只是为了证明他提出的数学工具是正确的,然后在用本就复杂到极致的数学工具来证明更复杂的问题,像极了俄罗斯套娃。
  如果其中一环没弄懂,就不可能跟上宁为的思路去了解下一环是如何得出的结论。毕竟他简单的一句,“由此可知……”天知道中间其实省略了多少步骤。
  尤其是报告会满打满算只有六十分钟,细致的去讲一个难度最高的地方时间都不够,最多只能大略的将几个最难的部分证明思路做一下说明。
  所以即便做了一个月的准备,但其实大概也许还是听不懂的,跟上次的区别大概就是,脑子里能不停浮现出“虽然还不太明白但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大概应该可以这样理解吧?”、“也许这样也是行得通的?”、“真的可以这样转化吗?为什么感觉有点怪?”。
  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大概就是从一个完全无法思考的傻逼终于进化到了可以进行有限思考的傻逼。这就又引申出一个问题,浪费了一个多月的假期,把时间花在一篇论文上,只为了完成如此低级的进化是否划算。
  于是所有的思考,大概最后都会转化为同一句话:“这狗日的数学!”
  但这次大家都还得做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时不时的还会做一下笔记。毕竟是提前一个月准备了,如果还表现得跟上一次一样,像是啥都没听懂,拿着手机乱拍,就会暴露了自己其实不太聪明的事实,这是所有在交流群里的年轻俊杰们都无法忍受的。
  于是很快的,当宁为的报告结束,到了提问环节的时候,群里突然就热闹起来,而且画风开始变得有些诡异。
  “我感觉这次报告会收获很大,之前看论文的时候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突然便豁然开朗了。果然听原作者讲述论文的思路很重要。”
  “嗯,我也有类似的感觉,比如之前那个不太的空间转换原理,其实把这些无理数组想象成不同的数字地图堆叠在一起,然后按需调用,就能理解了。”
  “深刻体会到了老板的良苦用心,这一个月的时间果然没白费,我终于能听懂这场报告会了,已经激动到泪流满面。”
  “惊叹!我感觉自己都快要原谅这个本科生了,他刚才的演讲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感觉已经找到了博士论文的方向。”
  “是的,我刚想说我的体会呢!没想到大家的感觉都差不多啊,这个方向的确大有可为!想想吧,能把一段毫无冗余的数据递归十次,压缩千倍,我就忍不住震颤!如果我未来我通过这些理论做出了成果,会不会被称为超级压缩之父?”
  直到某位过分耿直的家伙出现了。
  “拜托你们一个个的都别装了行不行?他刚刚说了些什么你们真懂了吗?还做出成果?那八十多条引理跟几十条定理如同天书一般的证明过程,那家伙随便说上一个小时就能让你们融会贯通了?为什么老子什么都特么没听懂!”
  “说听懂的家伙们,我考你们个问题,以宁为刚刚讲解的那个问题为例,Tp?{N,Z,R,S,L,B,H,P},其中Tp是一组完备的且在不丢失逻辑或语义属性的限制下不可再分解的数据……所有这些数据对象的基本类跟域其空间转换原则需要哪几步?分别如何对应其空间坐标点?谁现在能跟我讲解一下?能讲清楚我承认自己是小学生。”
  群里出现片刻的安静,随后马上又开始热闹起来。
  “群主,请把楼上那个明显拉低了本群智商的家伙给踢了吧!这还不懂吗?光是这理论能指导我们在有限算力下,对没有任何冗余的数据还能进行数次迭代压缩,不谈这一理论对数据传输的理解,这起码已经超越了现在所有的压缩算法。”
  “就是,我简直无法想象,自己竟然跟一个蠢货认真探讨过这篇论文中涉及到的泛函问题。你想想看吧,206页的论文只用几十个甚至更少的字节就能表达!”
  “我一直认为本群都兄弟姐妹都是有基本的数学素养的,显然卢克同学并不具备跟我们绝大多数人共通的能力。”
  “这个问题已经简单到我不想浪费时间在多做阐述。简直无法相信如此基本的一个问题竟然还有人不懂。”
  “附议,踢了吧,他让我发现智商上的差距果然是无法通过勤奋来弥补的。”
  ……
  于是这一次,一帮年轻人推特上的发言也变了画风。
  “虽然今年的STOC才刚刚进行完第一场报告会,但我已经基本可以确认这一定是我收获最大的一场报告会,感恩宁为,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原来数学的思想这能如此深邃,很遗憾我没有选择在数学领域继续深入下去,但宁为这场报告会让我看到了对于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