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年我不但能当上小姨,我姐还没精力唠叨我了!”
刚走到两个女生身边,还在考虑如何开口比较符合自己姐夫身份的宁为被自己小姨子突然飙车的话震惊到了。真的,就很难想象一个高三的小姨子,竟然能如此贴心,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这番表述不太严谨。
于是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人,宁为下意识的纠正了句:“不对,如果你走之后你姐就能怀上小宁宁,那应该是今年年底你就能当小姨了,不用等明年!”
江同学的小脸瞬间因为两人的对话涨得通红,很自然的看向江晨露的目光带上了一丝杀气,不过还没等内敛的姐姐有任何反应,江晨露便又开口道:“看,姐姐,我就说姐夫把我一个人赶回去是有想法吧?随便试探一下就真相了,所以姐,我走了你可要保重啊!”
这套路就稍微有点深了,现在高中生思想竟然已经如此复杂,宁为觉得自己正人君子的人设快被破了。
“你少说两句,赶紧回去吧,记得跟你交代的事情!”江同学红着脸瞪了自己妹妹一眼,说道。
“知道了姐,给奶奶的药一次性买够,全部分好,到家了就让妈跟你视频,年夜饭上要给妈跟奶奶包红包,二舅喜欢抽芙蓉王,总是舍不得买,拜年的时候一定要多提两条去,还有五千块钱要私下里还给舅妈,大舅那边……”
“江晨露……”江同学压着声音叫了自己妹子名字,这声全名一出口,飞扬的妹妹顿时怂了,缩了缩脖子,冲着宁为胡乱的摆了摆手:“姐夫,其实我是非常坚定支持你的!我先去过安检了啊,走了!”
说完,便潇洒的一扭头朝着在安检口附近等待她的小姐姐走去,宁为也得以很自然且非常熟练在大庭广众之下伸出一只手将身边的女孩儿揽入怀里,嗯,软且很香!
随后又理直气壮的说道:“别理晨露,这小妮子来京城之后学坏了啊!咱们以后要小宁宁可不是为了什么让她升级当小姨,而是要做一个持久的社会性实验。”
说着,宁为侧过头,正好看到身边女孩困惑的目光,义正言辞的解释道:“我以前的室友说,女人有了家庭跟孩子之后,每次骂完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太不理智,脾气太大,不够温柔,下次要改正好好跟孩子讲道理;同样场景,每次骂完老公之后都会觉得刚才骂的还不够狠,总差了点意思还没骂够,下次再骂的时候必须要更凶一点!我就是要向他们证明,你肯定不是这样的!等你有了孩子,不管是孩子还是老公,你都不会骂!”
好吧,不管宁为是不是真这么想的,但听起来似乎是很有道理的样子。可惜的是说易行难,虽然做足了心理建设,但当天晚上,整间房里就只剩下了两个人的时候,宁为洗完澡后,终究还是没好意思大半夜的冲进江同学的房间……
这绝对是个很悲伤的故事,悲伤的结果便是一晚上辗转反侧,身体素质一直挺不错的宁为,早上出门时都挂上了两个黑眼圈。人没休息好,心气自然不太顺,打开门跟柳唯面对面的时候,宁为竟然觉得这位古板且不会说话的家伙眼神中似乎满满都是嘲弄。
没天理了,单身狗竟然嘲弄他一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学霸?好吧,也许只是他的错觉,因为柳唯只是很正常的冲着他跟送他出门的江晨霜,打了声招呼:“早啊,宁博士,江同学。”
“早啊,柳哥。”
“早,柳哥,辛苦你了!”
然后江同学回屋,两人则默默的下了楼梯,走进了校园里。
放假后的校园清净了许多,前往研究中心的路上已经看不到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配上冬日里阴沉的天气,显得有些寂寥。
“哎……”宁为突然长叹了一声,换来了身侧的柳唯瞥了他一眼。
“昨天晚上有些累了,今天却还要去处理一些事情,有时候感觉我们这行真的心累啊。”宁为解释了句,
“昨晚很安静啊?您没有休息么?怎么会累了?”柳唯随口反问了句。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想怎么累就怎么累。柳哥,你还单身不懂的!”宁为随口开车。
“哦!”柳唯大概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应了一声,但大概被宁为最后一句话刺激了,终究还是没忍住,说道:“你们昨晚没发生什么,怎么个累法?”
“嗯?你怎么知道我们没做什么?柳哥啊,说话要负责任啊!”宁为很是不服气的反问道,果然,这货见面时的目光就是在嘲弄他。
“这个……大概因为昨天电视声从十点一直到十二点吧。”柳唯想了想,还是解释了句。
“呵,柳哥,你这个判断很不靠谱啊。也许电视声音就是因为掩盖别的声音呢?”宁为颇不服气的问道。他到没怀疑自己的房子里被装了监控或者其他窃听设备,有三月这个BUG级互联网智能非生物小奶猫的存在,要做到这类信息完全保密的传输不太现实。
“术业有专攻,我们这行看人很准的。尤其是对人的精神状态、情绪判断都需要做到精准把控。比如路过的人一个眼神不对劲,都会有感应。以江晨霜同学的性子,昨晚你们之间真要发生了什么突破性关系,她早上出门时看到我时目光不会那么坦然,回应我时也不会那么自然。”柳唯很诚实的解释道。
涉及到极为专业性的东西,宁为选择了闭嘴,这就好像他知道如果跟身边这位柳哥谈起数学、物理公式,他也一定会选择闭嘴一样,都是聪明人,大家不会在非专业的问题上去自取其辱。
好在宁为的电话很合时宜的响了起来,也让宁为不用在跟能读懂微表情的家伙继续沟通下去。
“喂,严总,这么早打电话是有好消息?”
“是的,宁博士,好消息,我们跟苹果达成初步协议了,如果配合思科的授权,我们下一代高端机型有望使用5G芯片,苹果将暂时分三批为我们提供2000万片A16跟3000万片A15芯片。当然这五千万片芯片价格不低,但也算解了我们燃眉之急。有了这个缓冲,又帮我们争取到了最少两年时间,而且还能让鸿蒙的用户数量提升一个量级。”
这消息让宁为愣了半晌,这个华为的手机上装了苹果的核心CPU?这是什么神仙谈判思路?严总这是一点不怕给自家的工程师们增加工作量啊……
于是宁为非常困惑的问道:“那个,严总,等等啊,如果要用苹果的芯片,岂不是意味着你们的主板要重新设计?而且我记得苹果的CPU单核处理能力比较强,多核能力较弱,这也意味着为了适应这些CPU,这两代产品专门推出特别版的鸿蒙系统?”
“这些都是小事,半年时间足够把各种适配都做好,把整套适配软硬件调教到位,而且这不是有三月吗?在软件优化这方面三月是很强大的,在搭配上我们全新的三月智能语音系统,我们非常有信心打胜这场翻身仗!当然我们自研的麒麟CPU也不会放弃的,有了这个底气,两年之后借助新的智能平台也许讲的那就是新故事了!”
好吧,听着严明兴高采烈的话,宁为在心底默默的为接下来半年注定不会有太长时间休息的无数华为工程师们怜惜了三秒钟,才问道:“所以苹果也确定愿意将自家的数据跟我们的平台互通?”
“这一块还在谈,所以谈判前给您打个电话商量下。苹果那边的意思是商业数据这一块他们是绝不可能互通的,实验室测试数据可以有限互通,但也有很多限制条件,比如他们可以有限开放一些数据,但这些数据只能调阅,不能上传到平台的服务器上,这一块苹果咬的很死,所以我想听听您是什么态度?”
“哦,随便啊,公平嘛,投入多少就产出多少。以后苹果需要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资料调取以及使用一些优化功能的时候也进行限制就够了。不过我还是很好奇,苹果怎么这么好说话了?愿意拿出五千万片CPU来?对他们来说这也不太容易吧?”宁为微微好奇的问了句。
“A15肯定主要是库存,A16相对于苹果来说也是落后一代的产品了,他们明年出的产品肯定要搭载A17的CPU。不过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问题。当然,他们能这么干脆,主要还是想把造车的事情落地了。毕竟苹果造车计划已经提出来这么多年了,那么多人眼巴巴的望着,所以现在能造出一款概念车来,对于提振投资人士气极具意义!”
“另外在手机这一块虽然苹果多年积累肯定是有技术冗余的,但三月的智能语控系统推出之后,他们的技术升级冗余也会显得很尴尬。所以这个时候跟我们合作只有好处。对他们来说五千万片CPU,不过是多下一份订单的事情,况且这批芯片我们也是要花钱买的。”
这番话多少有些无奈,没被人真正的卡住过脖子,就无法体验那种窒息感是多么让人绝望。宁为大概能理解此时严明那种绝处逢生的欣喜,只是心情却莫名其妙的有些低落。
宁为叹息道:“那行吧,数据互通这块你们看着办就行。我欣赏你刚才那句话,两年之后肯定是新的故事。哎,不过不愧是苹果啊,真是有钱,明知道造出那种暂时铁定无法临产的概念车是亏本买卖,也能眉头都不皱一下就要上马。而且三月设计的新能源汽车整套软件都是根据鸿蒙编写的吧?如果他们要换成ISO版,还需要对整套软件进行改写吧?这成本就真有点高了。”
“谁说不是呢?大概是特斯拉带给苹果的压力也很大吧。不过不要紧,苹果的概念车真的生产出来也算是帮我们平台打广告了!而且造就造呗,苹果这车真造出来最着急的应该是特斯拉吧?”严明无所谓的说道。
这话很有道理,也不知道这两家碰撞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一时间竟然让宁为感觉有些期待了。
“那行吧,回头我也造一辆,我不求概念不概念的,啥时候苹果发布了他们的概念车了,我也拎出来给大家秀一秀。”宁为应了句。
“额……”对面愣了愣,私人造辆车当然是可行的,但这不考虑量产的去造车,投资的钱大概能买架飞机了,不过想到宁为的经济实力,严明自然知道宁为还真有这个资本任性,于是立刻应道:“没问题,如果需要我们帮助的话,说一声就行。”
“行,那就先谢谢了!就这样吧,我先挂了。”
一通电话打下来,两人也差不多走到了研究中心门口,宁为瞟了眼身边的柳唯,叹息道:“听到了吧,柳哥,被卡脖子咧。我的实验室申请报告咋样了?别拖延时间啊,说不定早点批复下来,我们就能造适用于民用端的通用芯片了。”
这话拐的有些快了,让柳唯真的很想把这家伙拎起来扔到旁边的未名湖里清醒一下脑子。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昨天这家伙才以非常拙劣的方式将资料丢给了自己,今天就开始催促起来。
更别提他还瞟了一眼,真要照着这家伙的想法来随随便便第一期那就是上百亿的投入……
“我记得燕北大学的实验室仪器都是很先进的。总不至于都没法用,而且早一天晚一天的,你该不是想用手把芯片搓出来?”柳唯忍不住数落了句。
“手搓?说到这个我就有话说了,柳哥啊,你懂不懂什么叫三维高密度硅通孔阵列技术?通俗来说就是把芯片往高了做,首先我们要做出硅通管,然后在硅通管中按照一定序列塞进去特别构造的碳纳米管,然后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
“但这其中难点你知道有多少嘛?首先要通过将用两个硅平板通过交错放置多壁碳纳米管电容结构,然后利用多壁碳纳米管的内壁和外壁连接不同电极得到更大的耦合解决电容元件极限问题,但这种内外壁构造电容器的方式对工艺要求极高,几乎不能容忍任何工业误差,所以可想而知废品率跟成本有多高,这就需要考虑别的制备方法。”
“其次,要考虑多壁碳纳米管电容尺寸对性能的影响,要考虑电容的谐振频率跟材料尺寸、密度的关系,这就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出相对靠谱的结论。再次,是散热过程,集成电路在硅通管内,这种三维模式下,集成电路密度极高,这就又需要选择极大导热率的材料将堆积的热度快速导出,说起来简单,没成千上万次实验根本解决不了。”
“最重要的是,制备合规纳米管的工艺还需要反复实验,然后找到一种可以推广的低成本制备方法,这就有需要咱们去研究一系列能够在工业上进行大规模制备类似材料的机械,就好像现在工业上用来将氧化硅提纯的电弧炉,制造成晶棒之后还需要切割机、滚圆机、截断机……”
“完成了这些还需要探索一条路,怎么才能让这些碳纳米管如同我们预先设计好的电路模式在硅通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