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昨天见过的省府大佬外,学校的院士基本上全都出席,面子是给足了。
……
“……同学们关于人工智能对于时代影响的理论性话题就先讲到这里了。江大是我呆了四年的母校,同样江大也是一所极为优秀的学校,尤其是我们数学跟统计学院,相信今天来参会的不少同学都是弘毅学堂或者基地班的优秀学生,大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些困惑。”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工智能可以解决许多困惑。当然,现在还是强人工智能极为初级的时代,更强大的人工智能还依赖于同学们通过对于相关知识体系系统深入学习之后,继续进行扩展性的研究,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应用的细分领域,比如情景感知联想、机器人情感模拟、人类复杂情绪识别等等……”
整个演讲过程大概用时正好一百分钟。剩余了二十分钟,算是今天赶到现场同学们的福利了。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宁为将回答江大学子几个问题。
“宁教授,您好,我是您的学弟,数院2022弘毅学院的甄言,不知道您刚才上楼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咱们行政楼大厅墙上还挂着之前思科给您发的那封offer。作为您的学弟,刚来到江大就听过您的很多事迹,比如当时思科给您寄来这封offer的时候,您才刚开始研究湍流算法,还没有取得成功。更没有在去海外参与顶级会议的经历,可以说当时您还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优等生而已。”
“所以我想问的是,您当时拒绝这封offer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极大的信心吗?毕竟我看到那封offer的条件真的非常优厚,甚至包括了能够公费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读博,还能享受带薪读博的福利,这在您当时看来应该也算很好了。”
好吧,宁为的讲座并不是关于学术方面的讨论,同学们问的问题也放飞了自我……
不过这个问题还真让宁为挺意外,毕竟这事他还真早就忘光了,刚才走进大厅的时候更没注意那封offer还挂在墙上呢,不由得下意识的看了眼左边的孔院长。
“这个……怎么说呢,当初其实没什么心路历程,但也不是说对于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信心,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想法的,大概还是觉得不同环境下思想方面有些我个人无法接受的差异吧。相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呆在华夏,我也坚信在华夏我能发展得更好,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
“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看过我为了给宁班做招生宣传拍的那些小视频,很多其实就是我的心里话。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一个开放的世界当然是最为理想的,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重复性研究造成的资源浪费。但现在显然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好吧,这个问题就这样吧。不管感谢甄言同学,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到是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啊?宁教授,能问问是关于什么问题的解决方案吗?”
“这个现在暂时保密,以后说不定你们就知道了。”
……
会议在十一点半准时结束,宁为继续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领导又做了总结性发言。
丰盛的午宴之后,宁为在学校安排的流程下,带着江同学又在校园里转了几个比较有意义的点,其中就包括了宁为昨天说的校史馆,这次全程陪同的多了之前孔院长专门写了推荐信的弘毅学堂尖子生计明志。
宁为对计明志还是有印象的。
印象来自于三月在做助教时给出的综合评定,按照三月给出的计算模型,比宁为只小两岁的小计同学综合排名大概在所有希望能报考宁为直博生的学生中排名第十二位。
排名不算高,但实际上已经是很优秀的排名了,毕竟这又是在跟一帮包括燕北、华清、人大、科大等等这些全国顶级高校培养出的最优秀毕业生竞争。
在使馆三楼观看江大历史,宁为突然冷不丁的问了一句:“小计啊,如果我录取了你,顺利博士毕业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第354章 标准
突然冒出的问题,让计明志有了片刻的茫然,然后心里一阵欣喜,接着又是紧张……所有情绪在脑海中浮现大概只有几秒钟。
不怪计明志情绪太过复杂,对于他来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虽然他在江大数院属于最优秀的学生,江大也是在华夏排的上号的双一流大学,但计明志很清楚,想要跟宁为就读的直博生,大概学校最次也得是江大这个等级的。如果一定要说他有什么优势的话,大概就是江大毕竟是宁为的母校,而且这一届院里只推荐了他一个人。
所以这个回答很可能直接关系到他的未来,自然没法淡定。
“宁教授,孔院长专门找我深谈过。如果我能有那个荣幸跟您就读博士生的话,他希望我能在博士顺利毕业之后,回江大来建设一个人工智能方向的数论体系教程,大概就是弘毅学堂下的一个分支,并在江大这边开展相关的研究,我也同意了。”
“当然跟江大这边以后招收的生源跟宁班肯定是没法比的,不过人工智能作为未来一个风口产业,对人才的渴求肯定也是分梯层的,孔院长希望江大要将这个方向做成国内第二梯队顶尖高校。”
“嗯。”宁为点了点头,扭头看了一眼正微笑着的孔明德一眼。
他还记得孔明德打电话时候其实专门跟他提过这个构想,看来双方都已经商量好了,便笑着说道:“孔院长,我专门给宁班编订了两本相关教材,回头等正式印刷出来,我以个人名义向江大捐赠两万册。”
“那感情好!不过教材还好说,还是得有人教授才行啊!”孔明德感慨了句。
“我看计同学的确可以做个领头人,我会对他严格要求的。不过计同学啊,还有一个问题,读了我的研究生,可能得放弃许多出国交流的机会,这块你得考虑好。真不是我矫情,不希望你们出去开阔眼界,主要是直博生研二之后你们就要参与到一些我接手的一些项目中来,且许多项目在目前来说都是涉密的,期限可能会持续到毕业之后十年左右,这应该不会影响到你对未来的规划吧?”
宁为再次扭头看向计明志问道。
计明志立刻答道:“呼……没事的,没事的,宁教授,如果是学别的方向,需要出国来拓宽视野我能理解。但如果是人工智能这一块,我觉得跟您学就够了,的确没什么必要出国去跟其他专家交流。恰好相反,目前来说这一领域他国真的想要促进交流的话,应该选择主动来华夏参加一些会议来跟您多做交流才对。”
怎么说呢,宁为觉得眼前这家伙哪里像是弘毅学堂的学霸?不管是情商还是智商,都很高啊……
这话简直说到他心坎上去了。
宁为现在还在纠结今年三个世界顶级的计算机大会依然没有选择在华夏举办,这多少显得有些失败。当然这些会议无一例外都给他发了邀请函,只是他全部拒绝了。
宁为笑了笑,很随意的说道:“那行,我记得面试安排是13号吧?你去不去都无所谓,可以考虑尽快结束本科课程,做好毕业论文,明年早点去报道。另外我邮件发给你的那些论文还是多看看,都是很基础的东西,有什么疑问即时给我发邮件,我看到后会回给你。”
这番话也算给计明志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次面试本就不是很重要,本就是全新的一个理论跟应用方向,本科阶段从知识层面基本不涉及到研究生层次需要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所以这次面试本就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考量。
至于考验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就更没有必要了,毕竟现阶段推荐给宁为的学生,基本都是实力双一流院校的优等生,绩点排名在各自专业都是数一数二的。再加上有三月持续跟这些学生沟通,早就给宁为提供了相对科学的排序,面试主要还是考察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能否对了宁为的眼缘。
这次宁为既然来江大跟计明志见过一面,也大概了解了他的想法,再让计明志去京城折腾一趟完全没有必要。
“小计啊,还不赶紧谢谢宁教授。哈哈,不过宁教授啊,我觉得吧,面试的时候小计还是过去一趟,省得人家说闲话。而且小计的学分早就修够了,只差毕业论文了,接下来在学校继续呆着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不如等面试的时候过去了就直接呆在燕大那边跟着你,有什么需要他做的事情,尽管吩咐。等明年答辩的回来一趟就好了。你觉得呢?宁教授。”孔明德建议道。
跟宁为说这番话时,孔明德内心也是诸多感慨。
平日里在通过电话跟微信联系,还不觉得,每次面对宁为的时候,却总有种不真实感。
不由自主的就会想到三年前宁为刚入他眼中时的容貌跟现在并没太多区别,然而地位上已经完全不同了。之前三年前宁为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四本科生,但现在已经是博导了,而且还是今年科学院增补呼声最大的院士候选人,换句话说到了年底,宁为大概率就跟他一样,成为华科院院士了。
25岁的华科院院士,这已经不是破格了。以往四十来岁能上院士,已经是青年俊杰,未来不可限量那种。宁为活生生将这个年龄界限往下挪了十五年,且并没有太多的阻力。
当然科学院内部还是有许多不同意见的,比如宁为还是太过年轻了,年轻气盛的应该更多的历练,但终究还是被更大的声音强势压了下去。对于许多大佬来说也是没办法,毕竟工程学院那边也有不少院士推荐了宁为,这次没给双院士,已经是两边协调过的结果了。
真要是科学院这边闹出幺蛾子没评上,估计工程学院会直接抢人了。
更重要的还是那些已经退休了很久,基本上已经很少就这些问题公开表态的大佬们都发话了,一个个商量好的一样都支持破格提拔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些大佬们整齐的声音足够让所有不和谐的声音闭上嘴巴。
三年时间,从本科到院士,可以说走完了人家要十几、二十年才能走完的路,还是那种项目接个不停的院士,这不服不行。
“额?这样好像也可以,不过现在燕北大学那边宿舍好像挺紧张的,没正式办入学的话,肯定没法在校内安排宿舍啊……”宁为想了想,说道。
“没事的,宁教授,我觉得孔院长的安排就挺好,您放心好了,没有宿舍的话,我可以在校外租房的。”计明志连忙说道。
两边都是这个意见的话……
“那也行吧,去了你正好可以跟着余师兄做些事情,余兴伟师兄现在正在做一个课题,很有搞头那种,有什么不懂的也能向余师兄请教,另外租房子的话……嗯,我跟你说,咱们孔院长还是特别大方的,他要跟你签毕业回校合同,你就找他要京城住房补贴,他肯定愿意给的。”宁为笑着建议道。
“额……”计明志看了孔明德一眼。
“哈哈,宁教授都这么说了,我们肯定不能小家子气,燕北大学周边房价的确比较贵,杜校长,要不您去跟驻京办的同志打声招呼,想办法在燕北大学周边安排一间房,费用的话就我们数院出。”孔明德看向陪同的校长说道。
“行,没问题,还得谢谢宁教授啊!”
……
总体来说这次江城之行真正做到了宾主尽欢。
对于宁为来说母校的面子给足了,对于学校来说自家推荐的人也成了第一个内定的宁为直博生人选,也算是更进一步绑定了跟宁为的关系。
其实江大本来还想趁这次机会给宁为颁发一个终身荣誉教授的证书,但被宁为坚决婉拒了。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凑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宁为觉得自己毕业后也没给学校做太多贡献,这个时候来拿终身荣誉教授证书,他受之有愧。
不过也因为江大这边没有太过坚持。学校层面的考虑则是打算等到年底宁为增补进入科学院院士序列之后,庆祝宁为成为华夏最年轻的院士同时在授予证书两件事情一起办了,会比较喜庆。
如果一定要说这次江大之行有什么遗憾的,大概就是没能见到陆院士跟刘聪了。
说起来这件事还是宁为挑起来的……
华为那边决定成立宁思实验室做桌面级芯片,这就需要EDA项目这块高度配合,江大软件实验室作为极简EDA重要的研发单位之一,自然也得对这件事拿出一百二十分的重视。
所以陆昌斌跟EDA项目组江大软件实验室负责人老韩,以及双方联系人刘聪,国庆期间都被请到了深城华为总部连轴转的开会,以此来保证双方在各个层面能够高度配合,确保在设计软件这块不会拖了宁思实验室的后腿……
必须得说这很华为,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