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这次需要递交考卷,但大家的心情反而轻松很多。
跟上次不同,通过火箭运送上来的燃料是有富余的,足够进行三次这种变轨操作,本就是万一测试不成功,可以进行第二次测试,不过事实已经证明,接入的人工智能系统,足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而且这次跟上次不同,他们可以提前变轨到适合的轨道上,并在轨道上绕行地球一圈。这也能让空间站在挑战姿态时更加从容。总而言之,正式登场的难度其实要比上次测试要小一个数量级。
至于有多少太空中有多少卫星的摄像头正对准了他们,这就不用管了。
当然,心情还是很激动的,毕竟这次盛大的晚会还会有他们的镜头。更让人高兴的是,他们还能在空间站内通过华夏的天链卫星信号观看这场晚会的视频。作为保障通讯的卫星,下行1。2G的速率,基本上跟地面上的5G速度保持一致。
随着时间的临近,天空站也即将再次从华夏京城上空掠过,内部的摄像头已经准备好,负责外部拍摄的卫星也已经即将运行到指定位置,一切都在预计之中。
……
蜂巢体育馆现场,历时两小时的大型文艺表演已经结束,组委会开始致辞。
广场上,这次晚会的主角代表们也开始准备宣誓。负责火炬传递的运动员也早早已经到位,负责规划正常演出的指挥中心内部,此时则气氛却开始越来越紧张。
虽然一切已经就位,但这次点火仪式的难度毕竟摆在那里。不止是点火仪式本身的难度,还有镜头转换的难度。
因为是直播,短暂的几秒钟,需要在上百个信号源获取的画面中,找到最具代表性的画面进行切换,以保证最佳的效果,这本就是件难度极大的事情。
虽然说这次转播也有三月智能平台提供的支持,但在选取不同角度画面这件事上,作为文艺工作者,其实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度并不高。这就好像搞艺术的专业人士对理工男的艺术鉴赏水平不太信任是一个道理。
尤其是三月也从来没在鉴赏能力方面证明过自己,即便是陈欤文也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业在最关键的那段时间选择最完美的画面呈现给所有关注这场晚会的观众们。
可以说这场考验如果过关,便完美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临近,指挥中心内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
……
“不需要紧张,虽然今年的点火仪式有些特殊,但你就按着之前演练的路线跑过去,当绳索升起时,保持好姿势,注意,当光亮起时,同步把火炬凑上去就好了。最重要的是速度一定要把控好,其他都么问题的。”
“放心吧,我懂的。”
“嗯!加油!”
……
宣誓,然后开始火炬传递……
对于现场观众来说,这个过程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虽然说偶尔在点火方式上也会整些花活,比如上世纪曾有用弓箭射出火炬的点火模式,但大都还是在嘉宾上做文章。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这也就是个必须经历的仪式罢了,当然,所有人也做好了欢呼的准备。
毕竟这是一个极为传统的仪式。
而此时,现场广播也再次开始发挥作用,在晚会开始那个低沉的男中音的声音也再次响彻整个广场。
“娥女闲庭秋桂绿,言郎漫步月旗红。经年筑梦腾飞志,时代征歌攀太空。在这个欢乐祥和的夜晚,我们即将迎来今晚最为重要的程序,点燃象征着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的圣火。这一刻,我们邀请到了今晚依然在华夏空间站为了科学而献身的宇航员们,来共同见证跟演绎这种精神……”
体育场内,下方开始黯淡,高悬在空中的三维显示器再次亮起时,那颗人类赖以生存的小破球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不一样的是这次大家看到的地球并不像刚才那么清晰,起码无法分辨出那纵横的山脉跟峡谷,但却能看到如展翅大鹏般的天宫号,正在太空中围绕着地球快速旋转着……
虽然为了突出空间站,更改了两者大小的比例,但在这一刻,显然没人会计较这么多,欢呼声开始此起彼伏……
当然更多的人表现得很疑惑。
毕竟这个过程其实不太适合空间站出场……
如果这想让空间站露脸的话,其实刚才有很多机会……
偏偏就在这时,广播内的男低音突然加大了音量……
“是的,那太空中他们就像热情的火,神圣的光,他们点亮的全球所有人对于探索宇宙的求知之光!”
第438章 坦荡的光
绝大多数观众此时是有些懵的。
伴随着广播的声音,火炬手已经开始传递,但火把好像并没有点燃……
然而没等所有人反应过来,灯光突然暗了下去……
这就让人意外了,不止是蜂巢体育场,实际上连带着周边三公里在这一刻暗了下去。
旁边许多小区的人们都从家中走了出来,来到阳台上或者窗前; 眺望不远处的蜂巢。
体育馆内则只剩下广场中央高悬的三维显示器还在工作,此时镜头已经切换到了空间站内,三名宇航员都站在主控室内,看着宇航员中年龄最大的言中杰肃穆的在某一瞬间按下了操作间上的红色按钮……
下一刻,三维显示的镜头飞快的转出太空舱,一道光; 在这一刻连接了空间站跟地球……
根本没给现场观众反应过来,便看到一道细长的光柱从天而降; 这道光柱更是照亮了眼前的一切; 不止是光柱,还有已经升空的火炬手跟高举的火把,下一刻,光柱打到了火把上,火把燃起热焰跟圣火接触,奥运圣火在这一刻熊熊燃起……
这一刻本该是开始欢呼的时候,但体育馆内却显得异常安静……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无数的画面转化的太快,而人的大脑反应需要时间。
……
时间倒回到十秒钟前。
在室内灯光熄灭的那一刻,单建宇拎着啤酒,跟在同事的身后有说有笑的来到阳台。
单建宇刚将酒瓶举到嘴边,便看了那条从天而降的光柱,精准的直接射入蜂巢广场,将整片区域照得如同白昼……
三个人瞬间呆住……
酒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了……
刚想着要拿出手机……
然而一切已经过去; 刚才那几秒就好像做梦一般……
直到蜂巢体育场内再次亮了起来……
“艹……你们刚才看到没?”
“废话; 肯定看到了!”
“刚刚发生了什么?”
“那个; 点火环节?点火?”
“艹啊,没拍下来啊!早知道我举着手机等着啊!”
“小区有防高空抛物的监控摄像头; 我记得就是对着蜂巢方向的,还有UPS电源,回头带包烟,我们去拷一份去……”
“哎,灯亮了,看电视啊!”
“艹,赶紧!”
……
同一时间,华夏跟世界其他地区正在通过电视直播观看这场盛宴的观众跟网友,大概才是看得最全面的,只是镜头切换频率极高,信息极为紧凑。
从空间站里的宇航员按下按钮,到太空中一道从空间站发出,直接冲向小破球,紧跟着就是火炬手被吊绳吊起,保持着飞天的姿势高高举起火把的姿态,然后是冲出的那道光直接打到火炬上,这里直接放了一个火炬跟光接触后被点燃的特写,当光芒瞬间消失,火把火焰呈现喷出状,吊绳继续匀速升高,直到火把接触圣火……
镜头此时在现场观众席滑过,各异的表情充分诠释了人类在没有一丝丝准备突然受惊时的表情合集,有张大了嘴呆呆望着圣火方向的,有双手捂住脸只留下眼睛那条缝的,还有将双手高高举起,然后放到后脑勺上仰头露出两个鼻孔的……
最少五秒钟后,这诡异的一幕才终于被整天的欢呼声所取代,镜头再次掠过时,只剩下无数疯狂的呐喊声跟不停挥舞的红旗……
现场气氛,终于在这一刻上来了!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大概是为了低调处理,电视转播解说中并没有详细解释太多,只是在有限的分把钟时间里,将重要画面重复播放了两遍。
配音只有那解说员激昂的一句:“……这一刻,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冲破了地心引力的阻碍,坦坦荡荡与星空相连!”
于是网络直播的弹幕上,气氛也上来了,
“我艹……谁特么能大声告诉我刚刚那是发生了什么?是不是我跟我看到的一样?!”
“理科生,除了大写的牛逼,找不到别的形容词了!”
“果然只要活得够久,就能见证历史,我特么又见证历史了!”
“吓哭了,这特么得多准啊,稍微偏一点儿,是不是火炬手的胳膊就没了?”
“我去,角度清奇,细思极恐,但还是想大呼牛逼!”
“老子就把话放这儿,今天晚上有人睡不好了!”
“注意解说词,坦坦荡荡这个词用在今天这场合,真的绝好!”
“我要承认错误,开场那只能算四个二,原来王炸在这里……妈的,哭了!”
……
这还没完,因为很多信息得连起来看。
这边点火完毕,许多小视频软件上开始出现了多角度拍摄的手机演讲视频。
长达1分35秒的视频中,万众瞩目的宁教授正在大放阙词。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为了让每个华夏人都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困扰而做出百分百之的努力。就好像这次,我们可以用这道激光来点燃火把,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近地轨道上可以有数以百计、千计携带激光发生器的卫星,能够实时为每个忘记带火机的烟民提供点火服务呢?”
“只要有一部手机,有我们的三月智能系统跟北斗系统、天链卫星的配合,再加上一个APP,指引忘记带火机的师兄走到不会影响其他任何人的安全地点,一个简单的语音操作确定点烟,就有一道激光从天而降,来解决忘带火机的烦恼……”
显然这些小视频最初肯定是充了值的,不然不可能有如此疯狂的流量。
当许多人刷到时候已经看到有70多万的点赞,跟12。3万的评论,更是开始在各个群聊、网络社区、BBS疯狂传播……
万能的网友也开始表现出了他们的机智跟幽默,各类调侃开始风靡网络。
“感谢宁院士,百忙之中不忘烟民。”
“出门总是忘带火机的我,这一刻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懂了,这就准备去加盟滴滴点烟!”
“请赶紧给我APP!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试一试了!”
“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商业降维打击,zippo估计打死都想不到,有一天抢生意的不是同行,而是太空。”
“此时此景,我翻出了兜里刚不知道没收了谁的三个一次性打火机陷入了沉思……”
“请这样点一次烟收费十万起步,既让有钱人有了炫富新模式,也能稍微让大家控制一下自己,不然我怕从此小区无黑夜。”
“这视频结合今天的开幕式,我突然领悟到了什么。”
……
播放的多了,也顺利出圈了……
很快国外的各类社交软件上,伴随着这次开幕式的视频广泛传播,宁为这段演讲视频也开始泛滥,根本控制不住的范围,“华夏太空点烟”成了这个夜晚最热搜的词,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占据了谷歌搜素得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个词……
……
控制中心跟整个演播大厅,所有人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
任务圆满完成了……
不说很完美吧,但起码做到了他们能力的上限。
只是可惜了还有很多素材。
不过在这个网络时代这些素材肯定不会浪费掉,稍作剪辑,还能发到网络上。
虽然整个仪式还没完成,但最难的部分已经攻克了,这就很完美。
……
蜂巢体育馆现场。
旁边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但吴宇飞却依然在跟身边的同事面面相觑。
同为学界的科学家,他们比普通人更清楚这其中的难度。
虽然现在他们掌握的信息还不够多,但是从刚才一闪而过的视频,结合那从天而降的激光来看,这大概率是真实的。
毕竟天上可不止有华夏的卫星,各个轨道上的卫星早已经让整个地球外圈变得异常忙碌,如此明显的动作,肯定会被无数镜头捕捉到,根本不存在糊弄人的可能。
尤其是今天这种场合。
更重要的是,做学术的很清楚要实现这一效果的难度。毕竟空间站不是在同步轨道,而是在近地轨道,也就是说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来说是在做高速运动的。加上近四百公里的距离,别说点火了,定点确认坐标也涉及到复杂的时空转换问题,在加上两边都是移动状态,那一瞬间需要解决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