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之锤-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没有的配合,那么这套理论也没法验证不是?
  毕竟现在整个已经听不到那些嘲笑宁为的声音了。甚至还有许多并不在常驻的物理学家,专程从各大高校研究院,赶到了开始投入到论文的验证工作中。
  同时艾德温·乔治也没有藏私。
  宁为这半个月每天四小时雷打不动在远程会议上录制的视频也已经在世界物理学术圈共享,本来只要是的合作单位都偶可以下载并观看,但这种半公开性质的门槛,自然阻拦不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热衷于分享的情绪,很快这些视频便被整理成了完整的课程表,开始在无数高校泛滥。
  同样的,艾德温·乔治的分析也开始渐渐成真。
  ……
  “实际上之前大家的想法的确是有失偏颇了,我们都知道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首先要有成为一个优秀数学家的潜质。同理,优秀的数学家开始研究物理学,的确能事半功倍!”
  “显然,宁为的确是这样的天才。我觉得他是当世的牛顿……我承认,虽然之前我跟他之间有些误会,但那也只是误会!现在我觉得能跟他成为很好的朋友!好吧,如果他也愿意的话!当然,我首先会先向他道歉的。”
  如果此时宁为还在,大概率不会想到说出这番话是曾经专门找上门大闹一场taylor·亚历克斯教授,那位有着美国西部牛仔风格的大学物理教授。
  可以说艾德温·乔治是真的太了解这帮科学家了,从这一点上看他们是的确没什么节操。骂的时候很痛快,服软的时候更痛快,如同有着抖m体质。
  他的这番话,大概也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随着验证工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实验室证据表明,宁为是对的。不管是现在他们称呼的宁氏理论,还是理论中的尺短空间,都将成为物理学界最新的研究方向。
  换句话说,宁为在物理学界再次封神了。
  毕竟能成为学术界某个方向的奠基人,这本就是无可争议的无上成就。就好像现在任何研究人工智能的论文都不可能绕过宁为的论文一样;未来研究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宇宙学等等方向的物理生大概率也都绕不过宁为的理论研究。
  这就是学术界影响力了……
  对于无数学子唯一的好消息大概是,宁为的论文目前大概率是不会在本科接触到的。否则的话,宁为大概率也能享受到无数先贤的待遇,本一帮芸芸学子背地里疯狂问候……就好像费马泰勒拉格朗日洛必达经常被话华夏数学专业的孩子们总结为“马勒格必”一样。
  ……
  “宁,毫不夸张的说,你征服了整个!说了你可能不信,我现在每天都能在这里听到人们探讨你的名字,甚至有人开始讨论起你的血统……”
  在打给宁为电话时,艾德温·乔治用夸张的语气向宁为形容着此时的情况。
  可以理解为在示好,但宁为却感觉不太对……
  “讨论我的血统?不是吧?艾德温,的物理学家依然这么毒舌吗?”
  “毒舌?宁,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探讨血统这种是因为大家只是惊诧于你的天分,觉得你是在一个天才的家族出生,在我们这里探讨血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皇室跟世袭贵族……”
  “额……好吧,那大概的确是我误会了……艾德温,告诉你一个冷知识,在华夏的话我们很少会讨论人的血统,一般提到这个词,指的都是宠物。比如狗啊猫啊之类的,因为它们的血统是否纯正直接决定了这些小家伙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
  显然,宁为还是不太适合这种日常式的聊天,科普知识都能把对面给整无语了……
  不过这也的确是实情,毕竟华夏正经人真的很少会去聊血统这种东西,谁在大街上吼叫一句老子姓爱新觉罗,八成是会被群嘲的。
  不止是因为大清已经亡了,关键是祖上当过皇帝的姓氏有许多,嬴刘王公孙曹孙司马杨宇文李武安……等等,爱新觉罗最多只能算四十七分之一,如果再加上曾经位居高位的各类大臣,也就是每个朝代贵族姓氏,那就更多了,指不准百家姓要占一半以上。
  这大概也是华夏没什么所谓贵族的原因了。往上数三代,大家祖上可能都是农民;但往上再数个十代八代的,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普通人家的祖上可能都曾显贵过。
  历史太过厚重,让所谓人之血统这种东西整得跟开玩笑似的,总之这东西一团乱麻,谁也懒得讨论……
  这大概就是文化壁垒了吧,你笑我们没贵族,我笑你们没历史……反正相互看不顺眼,又都拿对方无计可施的时候,那就大家相互嘲讽吧,人的情绪总得有输出的点。
  不过还好,这波优势明显在宁为这边,对面就算尴尬也得继续。
  “哈哈……宁,华夏人可真……可真……好了,不说这个了。我们还是谈谈合作吧,还记得上次你跟我说的事吗?这边已经有不少科学家提交了相关的合作项目,这让我觉得咱们双方可以开启长期共赢的合作方式。我构想是这样的。宁,你可以发布委托任务,然后由我们来完成。”
  “这相当于你拥有了一部分委员会才有的职权。宁,相信以你现在的名望,一定能一呼百应。我也非常乐意作为中间人,搭建起这样一座桥。相信在我们双方的努力下,一定能以最快速推动宁氏理论的进步,为世界推动世界物理学的进步作出贡献。”
  听到这番话,宁为整个人都愣住了,就很突然的,便觉得一直印象很好的艾德温·乔治便得不那么可爱起来。
  这个建议跟他的想法其实有些格格不入。
  毕竟他从来没想过以这种方式跟一直合作下去,不然华夏建
  好好的一家科研组织,搞得跟雇佣工会似的,宁为觉得这简直是对正在做研究的高能物理学家们赤果果的羞辱,毕竟他们都是科学家,并不是雇佣兵。
  最重要的还是如果这么合作下去,华夏自己的cepc似乎就没什么用了,2022年上马的项目,已经建设了六年,据说现在已经在收尾阶段,预计还有两年就能正式开机了……
  “不不不,艾德温,我们之间可能有些误会,怎么说呢?嗯,也许接下来这个问题有些私人了,但我还是挺想知道,每年给你多少薪水?希望你不要介意我这么直接,我觉得咱们是朋友,对吧?不如坦诚些告诉我。”
  “额……我的年收入大概50w欧左右,具体还有些浮动,不过……”
  “五十万欧元么?天呐,所以这么不注重人才吗?我为你感到憋屈,艾德温,不如这样,你可以帮我问问有没有学者愿意来华夏的,你每推荐一位的学者或者工程师来华夏任职,我就为你提供二十万欧元,十个人就两百万欧元,一百人就是两千万欧元,纯粹你的个人收入,你觉得这种合作方式怎么样?”


第470章 无数人的纠结
  “按照论文后面给出的验证方法,以及我们自己总结的验证方法,经过数据的比对,包括这段时间我们拿到的lhc数据进行反复验证,其中还包括了直接跟间接两种不同的方向,最终将这些数据代入到宁为提出的公式中,最终结果都指向一种可能,那就是……”
  “他的理论很可能是正确的!可信度大于百分之九十九。如果要说得更科学,那就是在目前我们的技术条件下,已经找不到更合适的理论来替代宁为的理论。我们已经能够用给出理论搭建数学模型,并用于预测在特定能级对撞后粒子的分布,且准确率证明其是可信的。”
  “不得不说,宁为说的没错,爱因斯坦也许真的没错,上帝不掷骰子。不管是薛定谔方程还是海森堡不确定原理,他们同样没错,但它们描述的只是现象。究其本质却是在空间的不连续性直接导致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这将是微观世界跟宏观世界相连的重点。”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宏观世界空间不连续的证据,将会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发现!更是整个人类文明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起点!空间的不连续让一切都有了另一种可能,我们的时空观需要再次更新,信息跨越不同的时空进行传递,其速度可能不受相对论的限制。”
  “接下来针对这个方向的研究也意味着我们将有可能能完成前人不敢想象的成就!当然这将成为新的赛道,现在问题是大家愿意投入多少到这项新的方向上!现在最不利的是,想要推进这项工作,需要极为庞大算力跟资源整合能力,换句话说这可能是为华夏引以为傲的人工智能平台量身打造的理论。”
  “所以现在虽然在理论层面,我们站在同一個起跑线上,但是接下来的研究将
  ……
  内部的演讲对象大都是要么很有钱,要么很有权的外行人,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当然在这次内部演讲之前,cern内部,乃至于全世界的物理学术界已经在这段时间的验证中基本达成了共识,宁氏理论在现有环境下验证下的确是正确的。
  至于造成的影响,那大概就只能用地震或者海啸来形容了。而且还是震级max,烈度max,直接将能量输出点满。现在整个理论物理学界的专家们见面必然是在探讨宁氏理论。不对,不止是物理学界,这也同样影响到了整个数学界。
  cern之前一帮物理学家的群嘲此刻已经成了这帮人眼高于顶,却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注解。当然苦涩他们已经尝到了,毕竟宁为讲述理论的视频已经在世界学术范围内广泛流传,许多人都在反复观看,甚至还出了专门的剪辑版。
  因为原始版本中宁为动不动问上一句:“这里都懂没懂?”、“这个转换你们明白了吗?应该不需要说得更详细了吧?”、“这里很轻易可得……嗯,我是觉得很轻易的,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等等这些话,很容易让这些教授、专家们感觉到心理跟生理上的双重不适……
  天知道当时参与会议的cern那帮物理学家是怎么忍受下来,且没有发出抗议,甚至没有编段子的,毕竟这些物理学家编段子的能力已经被证实是相当有才的。
  怎么说呢?虽然宁为没有发声,但许多研究理论的数学家却开始调侃那些理论物理学家们了,事实证明高知们的战斗力都是极为惊人,讽刺起人来不需要半个脏字,却能让人分外难堪。
  “怎么说呢,事实证明,物理学家距离数学很近,但很显然,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却依然不懂数学!”
  “我早就说过,真正的数学家不会从物理学中获得灵感,而真正的物理学家恰好相反!”
  “从宁为严谨的数学推理我能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宇宙的尽头是数学,至于物理学者……哦,不,难道不该称他们为实验室验证学者?”
  “我问一个研究物理的朋友,97是不是质数,他看了看手机,很肯定的说,是的!过了五分钟我再次问他,97真的是质数吗?他又看了看手机,说不是。又过了五分钟,我再次找他确定时,他不耐烦的看了看手机,然后告诉我:对不起,这个问题有争议,相关页面已经无法展示。”
  “当年我就不该选择数学,而是应该选择粒子物理。反正日常工作只需要用方程胡扯,直到真正的数学家给出结论,在修正一下胡扯的准确度,这真的太轻松了!哦,对了,轻松的工作之余还能顺便讽刺一下做出成就的数学家,看吧,这就是粒子物理学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可怕的是他们的工资竟然跟我们一样……”
  ……
  当这股妖风刮起来的时候,cern的物理学家们彻底没了还手之力,这些对于宁为来说大概就是再次坐实了他世界顶级数学家以及物理学家的名头。
  宁氏理论整套体系毕竟脱胎于纯数学层面的推理,验证手段却是物理学那套,最终指导的也是人们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严格来说这的确也是属于物理学的范畴。但这套理论推导过程中的创新却又再次为无数理论数学家在推导复杂问题时,提供了新的数学工具。
  所以严格来说不管是对数学的进步还是对物理学的进步,都有极其积极的意义。然而这个人偏偏是宁为……
  这其实很尴尬。
  要知道宁为已经连续好几年像imu提出申请,希望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华夏举办了。虽然说之前没有过明确的答复,但现在每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本就不得不邀请宁为,否则无法跟研究数学人工智能的数学家们交代。虽然宁为一直没参加过,但毕竟这些年他也没什么数学上的新建树拿出来。
  所以人没来也就没来吧……
  但这次,如果人还不来,多少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再加上下届菲尔兹奖的评定还不颁发给宁为的话,也的确说不过去了。真的,历史上鲜少有数学家能达成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