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红豆点点头,“没关系,暂时不代表永远,机会总会出现。农业小组得出的结论,明年的国际小麦价格会涨,每蒲式耳有机会涨幅超过一美元,大部分方便面企业的成本都要上升。”
范红豆合上资料,从自己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南家骏,“农业资本想要从新奇迹集团手里收购15%NW娱乐的股份,用来构建全球化的农产品代言矩阵,在南韩也需要一个形象正面的代言人。”
南家骏接过资料翻了翻,“代言人对性别有要求吗?”
“姜总裁并未指定,不过我觉得男性会好一点,负面消息对形象的影响相对较小。”
“好的,我会吩咐下去。”
在汉城短暂停留,范红豆接着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去郭家拜访了一趟,又飞往印尼雅加达。
南易这边,依然在孔雀山庄窝着,只不过已经没有前两天的那种惬意,眼睛盯着电脑屏幕看资料,耳朵听着电话会议里的讨论,时不时还要说上几句。
方便面兴趣小分队的两个小目标需要调动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涉及不少部门,要面对不少跨国企业,布局需要先做好,然后静待经济危机的到来。
在电话里讨论了两天,南易飞了一趟纽约,相关人等坐在一起又讨论了一天,把要做的事情和资金预算都捋了一遍,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也罗列了一下,顺便还讨论了应对策略。
回到孟买后,南易举办了之前已经在准备的派对。
在派对上,南易和艾嘉·瓦泽的父亲帕布·瓦泽聊了聊,拜托对方搞定他去曼尼普尔的手续,顺便再从安全部门搞点曼尼普尔的资料。
等资料到手,南易研究了两天,得出曼尼普尔乱而不险的结论之后,他踏上了前往曼尼普尔的旅程。
曼尼普尔所在的东北部地区与印度次大陆主体仅有一个细长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最窄处只有20公里,可以想象它与印主体的联系有多么脆弱。
曼尼普尔面积不大,却因生态优美而被尼赫鲁称为“印之珍宝”;人口不多,却聚居着几十个少数民族,仅法定部落就有34个;与华国历史渊源深厚,却由于地处东北部敏感地区,鲜有国人踏足。
在历史上,由于曼尼普尔是交通要道的关系,国王曾在这里征收关费,因此曼尼普尔一度比附近的地区更加有钱。
但是,一个不好的地方在于,缅甸的毒品也是从这里流入印度的,在这里毒品交易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丰厚的利润让人们愿意为了它去冒险。
曼尼普尔的人口并不多,只有印度的0。23%,但是,他们的艾滋病患者却占到了印度的8%,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
曼尼普尔在以前一直就是一个独立的邦国,有着两千年的历史,跟尼泊尔的处境差不多,与印度并没有任何关系,从未被印度占领或者统治过。
直到英军占领印度之后,随便找了个借口将曼尼普尔也给吞并了,等到英军撤离印度的时候,顺手也把曼尼普尔送给了曾经最为听话的小弟印度,于是曼尼普尔就这么加入了印度,由此可见曼尼普尔跟印度的关系能好得了才怪。
事实上,曼尼普尔一直未停止独立运动。
1958年,印度颁布了一部非常彪悍的法案“AFSPA”,可以叫镇压法,也可以称为反恐法,1980年,因为曼尼普尔地区的骚乱,印度政府判其为骚乱地带,从此处于反恐法的管制之下。
反恐法的内核其实就是视被管制的地区为殖民地,印军在该地区实施军管,对曼尼普尔人来说,印军就是恶魔的化身,简直无恶不作。
曼尼普尔人属蒙古人种,和华国人长得很像,他们的祖先来自华国,约为五代十国时南下齐人的后代,因此与华国确有历史渊源。
后来由于印度教传入,加上被英国人征服,才逐渐偏离中华文明走向南亚化,但文化习俗上仍有不少华国元素延续至今。
如曼尼普尔传统价值观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当地人崇拜龙,桑加伊节的背景就是两条腾飞的龙,Kangla古王宫作为王室权力象征也有龙图腾。
曼尼普尔语属汉藏语系,与印地语文字发音均不相同;当地人喜爱的竹笛、武术等传统乐器、文化等也颇具华国风。
较印度其他地方,这里饮食习惯更似华国,以米饭为主食,喜清淡、好蒸煮,不像印餐多香料、偏辛辣,南易进入曼尼普尔首府因帕尔的第一顿吃的是竹笋、咸菜、腌鱼、炖红烧肉等与滇省地区口味相似。
因帕尔的英语普及率还不错,大部分因帕尔人都能整上几句,所以,进入因帕尔之后,南易一行都是说英语,中文被隐藏,就是手里的护照也是一水的德尔南护照,是当初在莫斯科的时候准备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论印度其他邦的人或者外国人想进入曼尼普尔都需要经过特批,理论上申请了就会批,实际上国人进入曼尼普尔是被严厉禁止的,说中文可能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或许是因为肤色的关系,曼尼普尔给南易的感觉要比孟买干净一点,但其实街面比孟买干净的有限,人一样很多,车子一样乱钻,喇叭声不绝于耳。
吃过饭,南易一行去了在桑加伊节之时会非常热闹的庙会夜市,摊位排列的格局和国内的非常类似,也蕴含南亚的风格,吃食偏向于国内,炒面、炒饭、饺子、包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至于南易之前有所耳闻的“六星红旗”,他并未见到,倒是在进入曼尼普尔之前,他已经从资料里看到,在六十年代,曼尼普尔一些独立势力深受“革命输出”的影响,《毛选》和《论游击战》是必备之物,有些东西自然会比较相像。
南易对此有所猜测,估计当初曼尼普尔有碰瓷华国的想法,幻想着成为犹如巴铁一般的曼铁。
在夜市,南易见到了不少来自国内的商品,衣服、饰品、小商品、小家电等应有尽有,这些东西百分百由国内经缅甸流入,主要的利润都被缅甸人赚走了。
一如在俄罗斯的布置,既要有投资全泡汤的心理准备,也要在实操中安排好退路,曼尼普尔就是南易所选的印度攻略之退路,一旦形势往坏的方向发展,在印度的投资也好有一个转移的地方。
同时,曼尼普尔这里有接近200万的人口,算是一个不小的潜在市场,既可以以商品贸易为契机打入曼尼普尔,也可以顺便攫取一点曼尼普尔攻略的启动资金。
在一个摊位前,南易见到林光伟厂里出产的随身听,于是驻足,拿起一部看了起来,谁知,男摊主忽然说道:“先生,要不要,可以便宜点。”
中文,有口音,如果南易的耳朵没出问题,摊主应该去过乂乌。
南易抬头,左右环顾,接着毫不掩饰地从头到脚把摊主打量了一遍,“你怎么知道我会中文?”
“先生,你身上有明显的华国人特征。”摊主淡定地说道。
“是吗?”南易呵呵一笑,对眼前的摊主来了兴趣,“我叫陈祎,老板贵姓?”
“我叫宏仓。”
“佩服,老板真是见多识广。”
南易尬笑,他是真没想到眼前的摊主见识居然不少,他用玄奘的俗家姓名做掩饰,对方直接回他印式发音的玄奘。
“重新认识一下,我叫南易,老板怎么称呼?”
第1093章 我也来了,叫爹吧
“依博比。”
“依博比,你去过乂乌?”
“1990年,我在乂乌待了一年,后面每年都要过去采购。”
依博比这么说,让南易刮目相看,就他所知,曼尼普尔人想出去很难,但也不是难如登天,曼尼普尔并不如老金家般严防死守,但要带着货反复来回,印曼两边的通道都必须打通。
南易指了指摊位上的商品,“你主要卖小家电?”
“只要有利润,其他的也做。”
“真巧,我就是做贸易的,大部分客户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人。”南易又往摊上指了指,“主要做电子产品和饰品,我的公司开在深甽,平时会经常去乂乌联系饰品货源。”
南易从包里掏出本子,写下一个电话号码,撕下,递给依博比,“你下次再去华国可以联系我,我有几个关系厂家,质量有保证,价格也便宜。”
说着,南易从摊位上拿起一个随身听,故意压低声音说道:“你想要随身听,我可以给你质量不比这个差的仿品,索尼、松下也可以仿,我上个月刚刚做了一单,发到阿富汗的。”
依博比一听,兴致上头:“你手里的这个,能给我什么价?”
“这一款啊……”南易面露难色,“可能不太行,之前没做过,没开过模,你如果要得少我要亏本啊,那帮开模的死要钱,动不动涨价,生意难做啊。”
“这两款呢?”依博比指了指摊位上另两个随身听。
“要计较开模费,生意做得一般或者是个谨慎之人,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家伙在乂乌没怎么接触过那些皮包外贸公司。”南易肚子里嘀咕。
1995年当下,是皮包外贸公司发展的黄金期,一个人注册个公司或者干脆没公司都可以做外贸生意,只要会点英语,在市场上多转悠,碰见老外多套近乎,只要带着老外去有关系或没关系的摊位,一旦生意勾兑成功,摊主自然懂得给好处费。
这种生意做上一阵,有点本钱,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之后,就可以进行正规化经营或者金额更高的拼缝生意。
也正因为门槛低,野蛮生长,这个行当的从业人员素质和质素参差不齐,不具备专业素养且满嘴跑火车的大有人在,有太多的人不懂产品,更不知道有开模这回事。
'①小金额的定制型贸易,利润根本不足以支撑抹除开模费,一般都是寻找对接已开过模的小厂家。②九十年代的外贸底层从业者很少比例具备专业知识,大多是边干边学,事教人的门徒。'
“这两款可以,200个一件,5件起走,可以混货,具体价格等你真要货的时候,我们可以细谈,你大可以放心,我给的价格绝对比你以前拿的便宜。”南易满脸自信地说道。
嗯,其实南易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定价,虽说他经常看南陈村的报表,对耳东电子和河车集团的电子元件采购价格有所了解,但并没有多少参考意义,采购量和长期合作关系对采购价的影响很大,小厂子根本拿不到耳东或河车的价格。
“好,我到了华国给你打电话。”
“没问题,你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南易说着伸出右手,“有客户可以介绍一下,我是个老外贸,规矩都懂。”
依博比和南易握了握手,“好说。”
“先告辞,我还要去女人市场。”
Ima Keithel,可以翻译为女人市场或妈妈集市,得此名,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这里是亚洲最大的女性经营市场。做生意的只有女性,没有男性在这里经营,就连来此挑选商品的男性也几乎看不到。
南易一行进入市场之后,立刻享受了数百个女摊主的注目礼,还有三千多个女摊主因为视线的关系没有看过来。
只是很可惜,南易并不喜欢这种万众瞩目,特别是在这个市场的女摊主多是被男性驱逐到这里的,有离婚的,也有寡妇,大多数年龄不小,且样貌普通,难得有一个卖小吃的女摊主长得还不错,但也只能说是年轻的时候一朵花。
女人市场,卖的商品自然多是针对女性消费群体,有卖菜的,也有卖农资、布匹、小吃、餐具和芭蕉叶,人流还不错,大家穿梭其中,悉心挑选自己中意的商品,时不时还有一些讨价还价的剧情上演。
氛围看似喧嚣,其实是热闹,这些女性孤苦在此做生意,若是没有顾客难免会有几分凄凉,只是,曼尼普尔有宵禁,晚上不能经营得太晚,就是刚才的夜市也只是徒有其名,一般是上午九十点钟出摊,直到傍晚七点收摊。
置身女人市场,你会发现,尽管生活让女摊主们遭受了诸多磨难,也曾狠狠打击过她们,但她们脸上依旧充满自信乐观的笑容,不会为此焦虑或不快,只是等南易把整个市场逛完,走到市场之外再回头打量之时,心里暗道了一声可惜。
市场的建筑不错,非常之宏伟,氛围也不错,积极向上,就是卖的商品不是太行,偌大的市场,居然没有一件商品与他有关,即使生意再好,他也分润不到一分钱,这样不好,非常不好。
南易打量一下四周,再回头凝视市场,发觉这里是黄金地段,非常适合把市场拆了建一座现代化多功能购物商场,把里面的女摊主全部清走,另择一地,盖一座售卖和旅游兼顾的民族特色市场。
南易在因帕尔待了三天,前面两天的白天都在市区的街道四处游荡,上半夜泡在酒店前台和英语十分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