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耀华叔,你别着急,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但我就这么拍胸脯保证,大家按照我说的做,这条路一旦走不通,我给大家兜底。”
此时,南易的左脸颊写着鞠躬尽瘁,右脸颊写着大公无私。
“早生几千年,我就是尧舜禹汤,我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我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我就是……算了,好词留点下回再夸自己。”
南易腹内默默的在那里嘀咕!
大队部几人彻底的被南易的慷慨陈词鼓动起来,接着就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南易已经划定了方向,剩下的旁支末梢,他们自然会一一添置补充。
国内商业大布局的第一步,南易就快走通。
这一步,下在天元,看似无意,其实是南易有意而为之。
第0031章 不敬神来不敬仙
77年高考的时候,文昌围剩下的知青全部参加了高考,考完没多久,区静和林光伟就回了羊城。
区静考上了,不过因为她爸爸的历史遗留问题,她的政审没通过;林光伟呢,直接就没考上,也不知道现在在干嘛。
南易和区静还保持着联络,虽然信里面大多都是客套,可近况还是有所提及。她在一家国营饭店帮厨,还从大厨那里偷师学做豉油鸡。
据她自己说,已经做得有模有样,还邀请他路过羊城的时候去试试。
赵红妆,曾经已经被推荐去上工农兵大学,也是因为政审没过被刷下来,高考之前,她就不知道走了谁的关系回城去了。
所以,冼氏祠堂里面早就没人,也早已经经过清理,该请出来的东西,早就已经请出来。
冼氏的全部男丁都已经到位,排成队,在那里等着吉时的来临。
南易不姓冼,自然不用去候着。
他在祠堂外面,靠近河边的位置,正在那里摆弄鸣铳,都是单铳,南易把事先已经用黄表纸装好的火药抖进铳内,在铳身的孔处塞进一根引火线。
从边上的竹篮里拿过两张黄表纸,把其中一张揉成纸团,塞到铳口,用通条往里面捅一捅,又塞进第二张,然后扶住通条,拿榔头砸通条,让黄表纸紧紧的堵住火药。
“看懂了吗?”
弄好一个,南易就问站在他边上的南若玢。
“嗯。”
“那剩下的五个你来装火药好不好?”
“好呀。”
南若玢兴致勃勃的学着南易的样子摆弄。
看了一下手表,时间还比较宽裕,南易就站边上点了一根烟。
“爸爸,已经弄好了,什么时候可以放啊?”
“呵呵,等等,还有五分钟。一会,爸爸点第一炮,第二炮给你点好不好?”
“好哦。”
时间很快就过去四分钟,南易从竹篮里拿出三张已经事先折好的黄表纸,又拿出三根香,先用打火机把香给点着,然后把黄表纸点上,举着香拜了拜。
这是敬天敬地敬鬼神敬万物,给大家先打个招呼,一会就要放铳了。
把香插在地上,南易就点燃了一个鸣铳的引火线。
嗤嗤嗤,引火线燃烧的速度很快,南易跑开四五步,鸣铳就炸响了。
砰!
很震耳朵的一声巨响,插鸣铳的地上也被炸裂了挺大一块地。
南易拿起一根蒙着红布的锣槌,往挂在架子上的铜锣敲了一下,运了口气大声喊:“吉时已到!”
铜锣一响,小锣、大钹、小钹、金铙、大堂鼓的声音就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
南易往祠堂口张望,敲大鼓的是冼为民,他手里拿的不是鼓槌,而是一根竹条。
南易需要配合冼为民的节奏敲击铜锣,冼为民那边敲出砰砰哒,哒嗵哒的节奏,他就要跟上一声“咣”;接着就是砰哒砰哒,哒砰哒……咣咣。
如此为一节,需要反复敲九节。
九节敲完,南易让南若玢点上一个鸣铳,一声砰以后,南易又得竖起耳朵听,六个鸣铳,每个炸响,都需要配合敲一阵。
……
一个早上的时间过去,仪式总算是搞完,接着就是分刚才祭祖的烤乳猪。
分烤乳猪,不管是不是姓冼,只要有人来讨,就得给。
只不过,只能是男丁来,女的过来,会客气的请你离开。这种大日子,一般都会保持和气,除非别人骑到脖子上来拉屎。
“若玢,你在这里等我,爸爸过去一下,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爸爸,你去吧,我乖,我等你。”南若玢点点头。
南易一手提着竹篮,一手举着铜锣架,走到祠堂门口刚把东西放下,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家就冲他走过来。
老人家叫冼光秉,是文昌围辈分最大的老人,也是冼氏祠堂的主事人,类似于族长的角色。
只不过除了祭祀、修族谱等围绕祠堂展开的事务,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南易,今天辛苦你了,这个你拿着。”
“谢谢太爷爷。”
南易接过冼光秉递过来的利是,说了一声感谢。
“走,跟老朽一桌,陪我喝几杯。”
“太爷爷,不是小子驳您面子,小女还在一旁等候,我领份猪肉,再敬您一杯当赔罪。”
“那好吧,下回,定要痛饮几杯。”
“一定一定。”
领了猪肉,敬完酒,和冼耀东他们说了一声,南易就带着南若玢回自己家去了。
昨天已经把事情都说透,就让冼耀东他们和社员们去做沟通。
今天是腊月廿三,北方小年。
民间有谚语,二十三、祭灶关;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
灶王爷被认为是引路神,腊月廿三祭灶神是为了送灶王爷上天。
在一周后,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便会带着一家人在这一年中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过完年后,其他诸神都会返回天上,只有灶王爷会留在千家万户的厨房里。
南易回到南宅,立马就开始忙活起来,在铁锅里坐上水,让南若玢生火。
他拿出糕点装在高脚盆里,切成四方的豆腐放在盏里,在豆腐上面放上一张契合的红纸,把一根柏叶插在红纸的中间。
打开灶台最边上的铅锅盖,盛出一盏一直保温在锅里的蒸饭。去杂物间拿了香和黄表纸、一对红蜡烛,走回厨房。
“爸爸,水开了。”
“嗯。”
南易应一声,走到厨房里的桌案边,端起案上的一个竹筛,放在灶台上,掀开盖在竹筛上的一块白布,先把六个圆滚滚的汤圆下到锅里,然后又抓起六个呈椭圆,上面还有一条粉凸起如犄角的汤圆下到锅里。
抓起边上的锅铲,轻轻推动下到锅里的汤圆,让它们不要粘锅。
三五下,就停止推动,盖上锅盖。
趁着空档,找出一个黄酒坛打开,倒了一些酒到一个酒壶里。
听着锅里的水噗噗噗的声响,南易就打开锅盖,汤圆已经漂浮在水面上。
用两个碗把汤圆装起来,一个碗里六个。
“若玢,把火退到灰塘里,用草木灰盖上,弄好了就过来。”
“嗯。”
把点心盆、豆腐盏、饭盏、汤圆碗在灶台上正面对着神龛的位置摆开;另起一排,摆上三个酒杯,在酒杯里斟上黄酒;酒杯之间的间隙里摆上三双漆着红漆的筷子。
拿出六根香点上,递给南若玢三根,南易朝着神龛里的灶君拜了拜,又跪下拜了拜。
“若玢,过来,跪下拜拜灶王爷,请他回天上述职的时候,帮你多说几句好话。”
南若玢听话的在稻草把子上跪下,拜了拜,嘴里念念有词,“灶王爷,您去天上帮若玢多说几句好话,等您再回来的时候,记得多带点好吃的。”
听着小丫头的话,南易会心一笑。
差不多的事情,他自己也做过,只是他求的事情更离谱一些。
他是请灶王爷去问下玉帝,看能不能赏他个神仙做,不求大小,只要是仙,“土地”也不嫌弃。
第0032章 年味,磨豆腐
“爸爸,我肚子饿了。”
“桌上有点心,你先吃点垫一垫,灶王爷正在吃饭,不能叨扰他,等他吃好了,会赐给我们吃食。”
“嗯,爸爸,你要不要吃点心?”
“帮我拿点江米条,再拿一包麻酥糖。”
小丫头扑腾扑腾的跑到桌边,先爬到凳子上,拿起热水壶,先倒了两杯茶,打开一个个糕点的包装纸,从每个里面都抓一点塞到自己的口袋里,又把糕点包好。
先把两杯茶放在另一张凳子上,这才从凳子上蹦下来,捧着两杯茶走回南易身边,“爸爸,给你。”
“嗯,乖了。”
南易接过茶杯放在一边的矮凳上,从边上的水桶里捞出两块笋干,夹在一条一米多长,其中四十公分左右被劈成两半的毛竹中间。
笋干只露出一公分多在毛竹的外面,然后在两半的那头用一根绳子扎紧。把毛竹一头戳在地上,另一头用胸口抵住,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刨子,一下一下的在笋干上面刨着。
笋干被刨成和涮羊肉差不多的薄片从毛竹上掉落,正好掉进下面接着的一个木盆里面。
等露出毛竹的笋干刨完,解开毛竹上的绳子,把笋干往外推一点,绑紧,接着刨。
刨出来的薄片就叫箓笋,炒过以后,味道很好,和用菜刀切出来的笋片,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味道。
第一次吃的人只会觉得好吃,根本不会联想到箓笋其实也是竹笋做的。
刨箓笋是水磨工夫,还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不然刨出来的箓笋厚薄不一,口感不会太好。
小丫头吃几口江米条,又吃一块芙蓉糕,端起茶杯喝一口,吧唧一下嘴,然后接着吃其他点心。
小眼睛跟随着南易手里的刨子游移,仿佛充满了兴趣。
“爸爸,你累不累,让我试试好不好?”
“不行,勇于尝试是好事,可也要量力而行,刨箓笋看着简单,其实也需要技巧,你人还太小,施展不开。”
“哦,是这样吗?”
“就是这样,点心少吃点,都是甜的,会蛀牙。”
“可我还没吃饱。”
“那就去拿点炒米吃。”
“爸爸,炒米不加糖不好吃。”
“鬼机灵,你还挑上食了,算了,现在过节,我就开恩让你继续吃点心。”
“嘻嘻嘻,爸爸,你真好。”
小丫头嬉笑一声,继续吃着点心。
箓笋刨好,南易寻思时间也差不多,灶王爷该享受完他的贡品。
把东西收拾起来,走到灶台前,端起一碗酒撒在地上,朝灶君又拜了拜,就把剩下的两杯酒倒回酒壶,把其他祭品收到食盒里,独留下两碗汤圆。
“一共十二个汤圆,六个甜的,六个咸的,你要几个甜几个咸?”
“两个甜的,一个咸的。”南若玢想了一下说道。
“拿去。”
南易把两个碗的汤圆倒了倒,把其中一碗少的递给南若玢。
咕嘟嘟,两人把汤圆吃掉,南易的肚子也有七分饱了。等会,他就要把旧灶君像给请下来,等除夕那天,再请一张新的进神龛。
二十四,扫尘日。
一大一小两个人把整个宅子都收拾了一遍,把该拆洗的都洗掉。
二十五,磨豆腐。
今天是玉帝听完灶王爷汇报后,来人间微服私访的日子。
为了帮着灶王爷一起瞒上,各家各户就会吃豆腐渣,来表明自己的勤俭节约。
天还没亮,南易就把南若玢给叫醒。
昨天就泡下的豆子已经发胀,水分充足,可以上磨了。
拎着豆子上大队的磨坊,南易自己推磨,南若玢负责添豆子,个把小时就把豆子磨成白白的糊糊状。
拎着桶回家,先用纱布做的口袋把白糊糊过滤一遍,留在纱布袋里面的是豆腐渣,流出去的就是豆腐水。
灶台的大铁锅里坐上八分满的一锅水,烧到水开,把过滤好的水倒到锅里。
慢慢搅拌,让它受热均匀。
随着时间推移,锅里的水变成乳白色,等锅里的水再次噗噗的沸腾,南易拿出一个碗,在碗里搁上一点豉油和葱花,从锅里舀出豆浆。
“拿去喝。”
坐在那里烧火的南若玢接过碗,吹了吹就喝了一口,“太好喝了,爸爸,比京城的豆浆好喝。”
“那当然了,外面卖的,兑水兑的多,怎么有爸爸做的精细。”
说着,南易又打开一个坛子,从坛子里倒了一点看起来有点浑浊的汁水到一个碗里,差不多了,就止住。
抓着碗,把里面的汁水一点点的往锅里倒,一边倒一边搅动。
随着汁水倒进锅里,豆浆就开始凝结,变成一坨坨的豆花,也就是豆腐脑了。
这时,南易才给自己舀了一碗豆花,什么也不加,直接就喝起来。
“嗯,就是这个味道!”南易舒爽的叫起来。
“爸爸,很好喝?”
小丫头已经把豆浆喝完,又惦记上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