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第5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有奖定期储蓄一样,五十年代在赶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资交流会,到了七十年代末又开始兴盛起来,乡上、镇上、城乡结合处一年基本都会来上一场交流会。
  交流会兴盛之后,作为舶来品的展销会也开始出现,它比普通市集多了展的含义,又比普通展览多了销的目的。
  简而言之,“展销会”诞生时就是为了卖稀罕玩意儿。
  可七十年代末在内地出现的展销会却有所不同,卖的既是稀罕物,但同时又是积压物资,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南辕北辙的矛盾,就是因为“凭票供应制”的存在。
  能弄到票的该买的都买了,弄不到票的只能干惦记。
  一开始展销会上就是卖个脸盆、热水瓶、茶缸之类的,这些东西对城里人已经不稀罕,但是对农村人却是很有吸引力,因为展销会上不要票啊。
  但是呢,单位嘛,该有的派头还是得有的,展销会可不是大门洞开,谁都可以往里闯,要是谁都能进,单位的面子何在?“职工”的骄傲何在?
  所以啊,展销会的门就关上,有人把着门,只对“特定的人”才打开。
  至于特定的人是怎么筛选出来的,这就简单了。
  单位的职工骑着二八大杠跑到某个距离较近,工分又比较值钱的大队,找到队上的生产队队长,“这个×队长,我们单位要搞一次展销会,卖的是紧俏的……,名额很紧张啊!”
  生产队队长秒懂,猪不能杀,但是鸡鸭鹅兔鱼可以往死里造。
  就这么着,职工一顿胡吃海塞,在生产队长的马屁下,十分为难的把名额给了生产队的社员,临走,自行车上还会挂满好东西。
  啧啧,既把公事给办妥帖,自己又落下了实惠,一等能干。
  刚开始的展销会实行的就是邀请制,邀请一个个生产队的社员参加,利用“票优势”把处理积压物资做成了扶农、帮农。
  还别说,参与到展销会里的人没有一个不开心,不得偿夙愿的,可谓是皆大欢喜。
  这种不太上档次的展销会搞了也没多久,到了七九年,展销会就嗖的一下变成真正的高高在上,让人趋之若附。
  展销会上展览的不再是什么积压物资,而是变成真正的稀罕物,抢手货,想进去参观购物,那是真得求爷爷告奶奶搞入场券,搞不到那就托人进去代购。
  在其他地界,一直到今年八七年,展销会依然挺高大上,可在京城倒不再那么神圣,谁让京城有亚细亚呢,要看稀罕物到那里也一样,不仅可以随便进,而且里面的小姐姐长得贼好看,还能讲一口地道的伦敦腔——Grandson,Don't Touch,You Buy No Up。
  啧,事后找人一翻译,原来这伦敦腔说的是:“孙子诶,瞎碰什么,你丫买不起。”
  南易带着两小站在路边看苏省金匮工业产品进京展销车队,金匮要在京城办他们的城市专场展销会,这会车正停在路边卸货。
  还别说,车还真不少,一水的大解放,前面七八两已经开始卸货,后面还有一辆接着一辆往这边开。
  “爸爸,好多卡车。”
  “嗯。”
  南易无意识的应了一声,脑子里却在回味几个月前的一篇新闻。
  几个月前,《京城日报》上有一则新闻,说是四名灵活就业青年,合伙凑钱买了一个组合柜,搬到家具展销会上卖。
  展销会一结束,组合柜被卖掉,他们不仅赚回买组合柜花掉的钱,还得到很多订货单和几千元的订金。
  可他们一无厂房,二无技术力量,三无原材料,怎样去兑现订货合同?
  根本不用发愁,京城近郊有的是打家具的小厂和木工个体,一个个正愁揽不到活,订单很轻松就能完成,只不过客户要的是马,他们交付的是骡。
  这还算靠谱,不管东西好坏,也算是收到了东西,有的交了订金,“厂家”超过供货期很长时间都不供货。
  去理论,要么找不到这个厂,要么“厂长”百般推脱,反正就是不退。
  有稍微讲究点的就会找个借口让订货人打个折,交了一千订金退八百,订货人纠缠的厉害就给剩下的两百打个不盖公章的欠条,至于签名是不是真名,那只有天知道了。
  “展销会要是正经办,收摊位费顺带推销自己的产品,一场下来应该能挣点钱。”
  南易上回看到新闻就想到展销会挣钱的主意,只是后来这种微不足道的事情很容易就被甩到一边,今天复又想起,他打算好好理理思路,弄出个构思然后拿去送人。


第0670章 给未来铺垫
  改革开放后,华囯的经济步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但随着经济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低收入者和有困难人士无法参与或难以适应激烈的竞争,还需社会献出爱心,给予一定的救助。
  1985年,民政部门统计,国内的优抚、救济对象人数达1。5亿以上,过半的乡村没有敬老院,原有的福利院其容量也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完全靠国家财政拨款解决,是不现实的。
  面对这种现状,一位热心的海外华人给民政事业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一是搞赛马卖马票,二是高级酒店增收附加税,三就是搞彩票。
  最终,今年的7月份,国内第一张福利奖券在中原地区面世,揭开了国内福利彩票发行的序幕,紧接着,沪海、杭市、羊城、金陵等地,首批福利奖券也陆续发行。
  前有有奖储蓄,让聪明人开了窍,后有即开型奖券,给聪明人演示了操作模式,如果是南方城市的市民,应该还能想起几年前在自己城市出现过的摸奖摊。
  思路、模式都已经现成摆在那里,要是还不知道怎么干,那就别妄称“聪明人”。
  七月一过,到了八月,摸奖就出现在了各个角落,出现在了各个行业领域,去小店买点东西可以摸奖,去饭馆吃顿饭可以摸奖,去澡堂子搓个澡可以摸奖,看场电影也能摸奖,奖品电影票一张。
  这些是走正道的,摸奖被他们当成一种刺激消费的手段,要是不走正道,那就套个福利奖券的壳,内里用的是当年陈伟云的套路,啊,应该说是南易的套路。
  只是如今的从业者可比陈伟云幸运多了,只要不太过分,懂得用托把大奖领走或者计算好中奖率,基本能把钱安然放进口袋里。
  带着两小看过大卡车,南易买了糖葫芦让两小嚼着继续在街上逛,哪儿热闹就往哪儿钻。
  走到一个街口,路上的人骤然变多,为了安全也是为了让两小能登高望远,南易一手一个把两小抱了起来。
  越往前走,人就越多,大家都往一个方向前进。
  随着人流走了一段,南易就知道这儿在干嘛了,地上被丢满了纸屑,既有完整的长方形,也有被撕碎的小片,耳朵里也传入三等奖已经有人中的消息。
  “爸爸,摸奖摊。”
  “奖品有好吃的吗?”
  “爸爸,看不见。”
  “哦。”
  南易走到一排密密匝匝的人群后面,左手往上一用力,把南无为送上自己的肩头稳稳的坐着。
  “一等奖夏利汽车,二等奖幸福125摩托车,三等奖松下双缸洗衣机,四等奖……爸爸,没有好吃的。”
  “有没有安慰奖?”
  “我看看呀……”南无为把身体往上提了提,看了一会后说道:“爸爸,有,洗衣粉。”
  “不是好吃的呀,那算了,咱们不摸奖,两块钱一张奖券,钱省下来可以买好多好吃的。”
  “嗯嗯。”
  “南易,带孩子摸奖啊。”
  南易刚转身,迎面就看到甲亢。
  “瞎看,你呢,过来凑热闹?”
  “哪有那闲功夫,我过来学习学习,打算在我烧烤店里也搞摸奖。”甲亢昂着头,目光往人群中间瞟。
  “那你慢慢学,我跟孩子还得逛街。”
  甲亢拦着准备走的南易说道:“别急啊,我准备了小一千当学费,孩子手气好,等下帮我一起刮奖。”
  “滚你的,我儿子运气还留着将来高考的时候用呢,用在这里给你摸辆破夏利,你脸咋那么大呢。”南易笑骂道。
  “哈哈哈,夏利我可不敢想,能摸到幸福125就不错了,不跟你多说,我看前面有一箱快摸空都没出个大奖,我去把它包圆了。”
  “摸到夏利记得请客。”
  “我要真摸到,拿出半辆车钱用来请客。”甲亢信誓旦旦的说了一句,就奔着一个摸奖小姐走过去。
  南易摇了摇头,祝福甲亢不要摸到什么大奖,中大奖可未必是好事。
  摸不到最多亏几千数万,摸到了可能就要亏一生。
  带着两小在街上又逛了一会,给两人吃了一肚的小零食之后,南易又带他们去了国营文具店。
  在店里沿着玻璃柜台游走了一遍,南易就发现不少东西的价格都往上调了。
  像是69号的普依金笔,两个多月前他刚有买过,那会的价格是7毛5,这会已经是8毛8,整整贵了1毛3,全钢笔的价格涨得更快,涨了4毛。
  铅笔涨得更夸张,翻着跟头涨,原来只卖2分的低档铅笔现在卖4分,中档的从5分上调到7分,高档从1毛、1毛2、1毛3,分别上调到1毛2、1毛4、1毛5。
  学生作业本更不用说,南易记得84年那会,京城物价局就放开价格,已经从分时代跨越到毛时代,一本很粗糙,纸张上还能瞧见没碾碎的稻草杆的作业本已经卖到1毛2往上走。
  给两小买了几本画画簿,又买了几支铅笔,南易带着两小离开,有针对性的又去逛了几个商店。
  火柴价格涨了,前两年卖2分,现在3分、4分都有;自行车牌子货在年年涨价的基础上,最近又涨了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
  布鞋涨,皮鞋涨,解放鞋涨,南易好久没关注的烟价也大涨了一波,华子指导价1。82,可这价根本甭想买到,一般都要卖到六块往上。
  一眼望去,仿佛所有的物价都在涨,可其实不然。
  盐的价格没变,白糖价格基本没怎么变,普通人家舍不得自己吃,多用来走亲戚,捎带锻炼家里孩子塑料袋烫口技术'家里小孩不偷吃的少见'的精制绵白糖500克,还是保持9毛的价格水平。
  自来水没涨,电费没涨。
  有不涨也有往下降的,机械手表价格降了,原来高不可攀的一百多,现在都降到一百以下,四级表现在三十来块钱就能买。
  因为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汽油、柴油、煤油的价格大降,每吨的价格跳楼式的降了四十到七十不等,这是革命性的一次降价,在油价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去菜市场的路上,南易脑子里已经把物价涨幅拉出一个平均值,和工资涨幅一对比,他狠狠的鄙视了一下物价,“妈的,真不像话,每次都抢跑,专业抢跑三百年啊。”
  “暖暖,你爸爸今天要很晚才会来接你,晚饭在叔叔家吃,想吃什么菜告诉叔叔。”一踏进菜市场,南易就对右手抱着的温媛媛说道。
  “嗯……”温媛媛小脑袋想了下说道:“虾,南叔叔我要吃虾。”
  “大的还是小的?”
  温媛媛手指比划了一下,“这么大……这么大。”
  南易看了看温媛媛两根食指中间最后定型的空白距离,差不多有二十公分,小丫头明显不是瞎比划,而是有实物参照,看样子温家的生活水平不差,舍得吃这么大的虾。
  “好,叔叔就给你买这么大的。”
  南易笑了笑,抱着两小来到卖水产的摊档区,也不用找,水产区域不大,有卖的水产品一眼扫过去就能全看完。
  看到温媛媛想要的大虾,南易就问摊主,“倭虾怎么卖?”
  1976年,国内从日本引进罗氏沼虾进行养殖,就因为是从日本引进,在还未普及的当下,大部分人还不认识这种虾,而认识的业内人都管它叫“倭虾”。
  “要多少,要的多给你4块7,卖别人我都是卖5块。”
  摊主一听南易能叫上倭虾的名字,就知道这位主不好糊弄。
  南易把两小放下,从水盆里捞起一只虾比划了一下,“老板,你也卖的太贵了,看看,只有二十一公分不到,你这是一年虾,在南边撑死一块多。”
  摊主笑了笑,说道:“你也说了是南边的价,它们可都是搭长途车过来的,我不得给每只虾买张车票啊。”
  “还是贵了,4块吧,你要肯卖,我挑八只。”
  摊主吧唧了一下嘴,蹲下身从水盆里把最大的三只拣了出去,“挑吧。”
  “妈的,居然这么痛快就答应了。”南易腹诽了一句,知道价还是还少了,应该喊个落地价,来回几趟,起码还能挤出几毛的水份。
  “暖暖,无为,过来挑虾。”南易喊了两小后,又对摊主说道:“这虾不好卖吧?”
  “不好卖,没什么人认,又忒贵,您还是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