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南易又断了三根,凭一己之力把平均值往上托了托。
“奸商,骗钱的玩意,有病才玩。”
都110了,南易只能认怂,他平时钓鱼时拉鱼就喜欢发大力,这会玩这种技巧型的还真有点不适应。
从水池边离开,来到三面山中央的人工湖,花两块钱买了一包鱼食,趴在栏杆上,捻着鱼食喂给湖里的锦鲤。
半包食还没喂完,校花就把电话递到他手里。
“喂。”
“南易,你说那三个地方房地产什么时候会崩?”
“崩不崩不是由你们银行说了算嘛,躺在地里的钱,八九成都是你们银行的,只要你们银根一收紧,嘭,它就爆了。”
“你说我要不要写个文,把三地房地产的隐患点一点?”
南易脸色一正,“刘贞同志,破坏团结的话少说,文字也是一样,你不是全国最聪明的人,也不是银行系统最聪明的人……”
“去去去,不用你说,我知道,我只是想让你帮我拿拿主意,是保守一点,还是激进一点。”
“呵,你既然问我,那就保守一点。东京房地产的泡沫已经戳破了,最后的形势已然明朗,日本的经济看似变得糜烂,其实未必。
房地产炒作,日本的财团一家都没闲着,可最终并没有一家有损失,全都全须全尾的拿着丰厚的利润退出。
日本的GDP会变糟糕,可那些财团却在加快他们的海外扩张,好多领域都有日本资本在搅风搅雨,三井物产对铁矿石领域的投资力度又增大了不少。
我在印度的时候听说,果阿邦、卡纳塔克邦、奥里萨邦三个铁矿区都出现了三井物产人的身影。”
南易最后这句就是在扯淡,真实的情况是索努·夏尔玛告知三井物产的人在和Sesagoa接触,想要谋求Sesagoa的股份,这件事情,南易并不方便让刘贞知道。
刘贞:“不太理解你的话,你说明白点。”
“现在三个地方玩的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这个游戏你明白的,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输家,1万块钱一亩的土地变成100万一亩,这其中的99万差价,只有土地到了最后一个人手里,才会产生一部分虚的价值。
在这之前都是有人认可的实价,是买家用真金白银支撑起来的。假设,这个游戏没有银行参与,抽掉其中的杠杆,那会出现什么局面?”
刘贞:“那还不简单,假设每个人只参与一次游戏,不重复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那结果就是少部分人的钱不均等的分给大部分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劫富济贫。”
“呵呵,你这个说法有点意思。”南易笑了笑说道:“就算玩家们重复参与这个游戏,最终肯定会产生赢家和输家,不管是重复参与,还是最后参与的倒霉鬼,只要是输家,都可以送给他们一句,自作孽不可活。
现在,我们把银行加进这个游戏,A向银行贷款买下一块价值100万的地皮,假设你们银行年利息10万;B同样向银行贷款从A手里花200万买下地皮,银行利息20万;C再贷款从B手里花300万买下地皮,银行利息30万……
假如这个游戏不会崩,你们银行就是最大的赢家,一次抽水10%,抽啊抽,游戏玩的越久,你们银行的油水越大,到最后,玩家们大眼瞪小眼,见鬼,全是输家,大钱跑到你们银行兜里,小钱贡献给当地GDP。”
刘贞:“照你这么说,银行注定是最大的输家呗。”
“话可不能这么说,你应该说银行是最大的玩家,游戏一旦崩溃,你们损失最大,合情合理。换个角度来说,没有你们银行,就没有这场游戏,或者只会成为一场小闹剧,不痛不痒。”
刘贞:“算了,不说银行,回到刚才你要说的,赢家。”
“哦,对,赢家,除了脑子机灵点的,比如我这样的,可以当个小赢家,那你说,大赢家会是哪些人呢?”
刘贞不信的问道:“你?小赢家?”
“对啊,小赢家,不管赚多少,我都会加倍投回去,实际上,这场游戏,我不可能成为赢家,我不喜欢赌,我会花十年、二十年,通过投资攫取回报,赚稳稳当当的钱,踏实钱。不是暴富,只能算是小赢家咯。”
刘贞:“行了,跟我还来这些虚词,你吃了没有?”
“没有,在这喂鱼呢,住三面山,等下摘点菜,捞点鱼,弄个杂鱼煲,再凉拌个西瓜皮对付一下。”
“有西瓜了?”
“沪海没有?明天我让人打个飞机给你送去。”
“算了吧,顶多两毛钱一个西瓜,还搭上好几百的机票钱,有钱也不是这造法。”
“行,随你,挂了。”
……
翌日,南易在小亚湾几个娱乐消费场所转悠了一下,又去走了走小亚湾这两年新建的公路,小亚湾大道、化工大道等等。
中午,到了澳头的海边,在那里一座座海鲜酒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海鲜城、望海楼等等,不用说,要吃海鲜,南易肯定选择望海楼,虽说这里的望海楼和椰城的并没有什么关系,可同名感觉到亲切。
吃饭的时候,南易化身长耳鸮,耳朵竖的挺挺的,实时收听着附近桌子的谈话,都是方言,听起来非常费劲,幸好,重复次数比较多的“深甽北扩”四个字,他还是听懂了。
深甽北扩的说法一晃传出来两三年了,到现在一点真格的动静都没有。这会还有人传,说明这个说法很有市场,也有人不约而同地希望并付出努力让这个话题的热度不降下去,只要这个话题不冷下去,小亚湾地皮的涨价后劲就会十足。
炒地皮,对很多人而言,精髓在一个“炒”字上,买了卖,卖了买,左手出,右手进,一个小圈子形成一个闭环,大家一起努力把地皮的价格炒高,做高市场,静待大批羊牯入场接盘。
羊牯可以是其他闻着味过来的炒客,也可以是购房者,听昨天乔卫平所述,在大海般的一心炒地皮群落里,还遗落着有心想要建小区盖房子的明珠,他们的想法就是先把地皮炒高,然后将来盖起来的房子可以卖的更贵。
说实在的,现在的小亚湾的高消费水平、遍地的有钱人,给了本已经陷入魔怔的炒客们一个假象——上万一平的房子照样有人买得起。
眼前的繁荣和灯红酒绿,迷住了多数炒客的双眼和良知,他们忘记了自己手里的本钱是哪里来的,不管是银行还是集资款,都已经当成是自己的。
季度、半年或一年要付给集资户的利息,被他们忘了个干净,炒客们肯定不会预备支付利息的钱,到时候多半要临时抱佛脚,从银行拆东墙补集资利息的西墙,压力最终会来到银行那边。
如果一开始就是从东墙起步的炒客就不必说了,压力更是一早就交给银行。
听了一阵,又想了一阵,南易不再走神,专心把盘中的海鲜对付完,走出望海楼的时候,心里又忽然想到了尿酸,好像该研发一个便携式尿酸检测仪,海鲜吃多了,痛风咋办。
三十岁了,南易隐隐觉得第二茬的中年危机快来了,征兆已经有了,之前他一直挺注意身体健康,但从来没想过在身边带个医生。现在有了个高望重,与其说是为了对莫斯科莫名的担忧而准备,不如说他怕死的心态更甚了。
“怕死也正常,两辈子一加,花甲早过,奔着古来稀去了,真快,这辈子都已经过了整整十六个年头。啧,还没领过退休金呢,好几年工龄不能白白浪费了,找个地方挂靠交养老金去。”
南易满脑子胡思乱想着回到三面山,等来到房间,上卫生间洗漱一下,脑袋放空,进入阅读时间。
话说乔卫平那边,昨天晚上马峎余就赶到和他汇合,他从椰城带来了一批没盖公章的授权委托书,当初另外三十六家公司注册所用身份证的主人,早早就签过关于土地出售的授权委托书,每个地块一份,谁出面卖地,在乙方的留白签上名字、盖上公章就能生效。
几天中午,乔卫平又去了她经常光顾,几乎拿那当食堂的饭店,见着相熟之人,他就过去打招呼,并给他们放出风声——他手里的地要卖。
乔卫平天天和一帮炒客混在一起,在谁眼里他都是很关心土地行情的主,要说他不是炒客,谁也不会信,可要说他是,谁也没瞅见他买卖过任何一块地皮。
早就有炒客心有猜测,可能这个乔卫平很早就买了几块地皮,一直在手里憋着,就等着行市好的时候往外出。
现在不管是小亚湾还是鹅城的地皮市场都这么火爆,有地皮且地段还成,不愁没人买,也不愁叫不上价。这不,乔卫平中午放出去风,下午就有炒客络绎不绝的要找他,其中就有宝庆四虎的王玉彪。
第0863章 发财证
王玉彪人称王百万,之前在宝庆老家的时候干的就是建筑队的工作,拉了个建筑队到处揽活,去年听说阳清来到小亚湾炒地皮、开发房地产,一夜之间富甲一方,他心动了,坐上火车来到小亚湾考察。
去年年初的小亚湾恍如混沌初开,他坐长途汽车来到小亚湾西区,抬眼望去,四周一片荒芜,根本就没有像样的路,澳头到霞涌是穿过一片草丛才能过去。
但商人的敏锐让他决定留下,眼前谜一般的海湾、小亚湾石化区的宏伟规划,让他流连忘返,他看到了碧海蓝天,预想到多年后小亚湾的景象,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几句话:面朝大海,四通八达;背靠大山,十拿九稳。
留下之后,王玉彪先是在鹅城小小的试了下水,投入15万,不到十天时间,把地皮转手一卖,变成了100多万,这下,他的思路和眼界都被打开了,赶紧回宝庆去找钱。
等他再杀回小亚湾,手里就有了1700万的资金,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吃进卖出,卖出再吃进,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他的资金就翻了两个跟头,变成6500万。
南巡之后,小亚湾地皮的行情嘭的一下炸开,地皮的价格翻着倍的往上涨,看好小亚湾,绝对这里是自己中兴之地的王玉彪更是坚定了要把炒地皮事业做大做强的决心。
钱,他现在是有的,公司账上还有100多万,吃吃喝喝没问题,要买地皮就显得有点不够,但是,他不慌,在小亚湾一年,他不但和管委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和鹅城的银行高层处的很好,抵押加上信贷,他随时可以从银行贷出上亿的资金。
再说,宝庆那边对集资的认可度非常高,有的聪明人已经懂得“吃利差”——以较低的利息从外面借钱,然后投入到集资当中,一年什么都不用干,几万到几十万的利息就能到手。
地皮前景一片大好,融资渠道畅达,只要是好地皮,他王玉彪都敢吃、都想吃。
“乔老板,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早就听管委会的杨主任说起,前年杨老板就买了不少地皮,可一直不见乔老板往外出,也不见乔老板你盖楼,原来是等着今天啊。”
乔卫平的房间里,王玉彪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一根雪茄,大喇喇的坐在那里,“乔老板,我的实力你是知道的,我既然找上门了,乔老板就现下宝,我们见见真章。”
“王老板,您的实力我当然相信,您是这个。”乔卫平冲王玉彪竖了个大拇指,“在小亚湾谁不知道宝庆四虎,但是,王老板,我手里的地皮,您还真未必吃得下。”
南易的意思,乔卫平充分领悟,手里的地皮不求能卖出最高价,只求快点出手,而且最好不要闹出太大的动静。乔卫平既定的策略就是往外面抛几块小的,闹点小动静,然后把大部分集中出手给几个最有实力的炒客。
听到乔卫平的话,王玉彪愣了愣,等缓过神来就问道:“哦?乔老板手里有多少地皮?”
乔卫平微微一笑,冲王玉彪先亮了三根手指,稍待一会,手指收掉,又比划了个八的姿势。
王玉彪竖了竖大拇指,“乔老板,大手笔,真是大手笔,3亿8,我一时半会还真拿不出来,不过,你也知道,我和阳清、吴小辉的关系都很好,只要乔老板的地皮真值这个价,我们一起凑凑把乔老板的地皮吃下没问题。”
漫天要价,落地还价,他乔卫平说是3亿8,到见真章的时候,压下去几千万肯定没问题。
“好啊,王老板,那我们就见见真章。”乔卫平说着,递给王玉彪一份地皮的目录表。
其实这表给不给意义不大,小亚湾这里只要土地转让,不管是怎么交易的,都要在管委会这里做备案,哪些地皮还在本地人手里,哪些地皮已经进入“流通”状态,想要搞清楚就是一顿饭的事。
小亚湾的大部分流通地皮,都能找到主人,隐在暗处的并不太多,王玉彪只要有心查,按着报价去匹配,乔卫平持有哪些地皮大致能推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