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新加坡待久了以后,李晓凡特别喜欢吃黑炒粿条,配上当地特色的三峇辣椒酱,再来一杯冰可乐,特别够劲!
说来也奇怪,国内专家从健康卫生角度都不建议热食品搭配冷饮一起食用,但是前世李晓凡在新加坡都跟当地人一样,喜欢热食搭配冷饮一起食用,肚子好像也从来也没出过什么问题,一切正常。反而到了国内以后,这样一搭配吃喝,立竿见影会拉肚子。
李晓凡打包好炒粿条和一罐健怡可乐,上楼回到宿舍,打开电扇和电视,今天傍晚天气比较凉爽,风扇一开就很舒服,他一个人美美地把一顿晚餐解决了。
炒粿条1。5元新币,健怡可乐0。5元新币,这样一顿晚餐2元新币,合人民币11元多一点。在新加坡,像李晓凡这样的外劳,如果省一点的话,一个月生活费300新币够了。楼下的鸡饭、鸭饭、炒面等主食价格基本在1。5元到2元新币左右。如果在工厂的餐厅吃,更加便宜。
吃完后,李晓凡把吃剩余一点食物、打包盒和可乐罐等一堆垃圾直接丢进了厨房的垃圾投放口。
丢完垃圾,美美地点上一支烟,看着垃圾投放口,李晓凡想起重生前申城热火朝天的垃圾分类运动,还要什么定点定时投放,分类不好还可能被罚款,这样一比较,感觉在新加坡丢垃圾真是方便,可能是全世界最方便的国家了。
新加坡的生活垃圾大部分产生于像李晓凡他们这居住的政府组屋,建屋发展局在开发这些组屋的时候设计了通过垂直垃圾管道将垃圾从各楼层输送到地面。
居住在组屋中的居民可以通过组屋垃圾管道的这个垃圾投放口,投放日常生活垃圾。组屋社区每栋楼底层为架空层,设有垃圾厢房。每户均设置垃圾管道与垃圾厢房联通,居民通过垃圾管道投放垃圾,最终集中于垃圾厢房。垃圾厢房由负责该区域的环保垃圾处理企业每日定时清运垃圾,并进行维护。
李晓凡感觉在新加坡对于垃圾分类,好像没有啥惩处措施,一切全靠自愿。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给出的答案也非常简单:不希望再通过垃圾分类增加居民的义务,希望大家能为自己为家园主动做环保。
抽完烟后,李晓凡开始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和行李箱。
去年来新加坡的这个22寸绿色大行李箱,还是舅妈花了五十元人民币在明州市区的望湖小商品市场买来送给自己的,虽然现在看看这质量真不咋地,但也是舅妈的一份心意,每每看到这个箱子李晓凡就会感觉到那份来自舅舅和舅妈他们俩的暖意。
李晓凡在宿舍的行李里面没有啥特别值钱的东西,最贵的是一个可以中英文互译的电子词典“文曲星”,出国前李晓凡狠狠心花了一个多月工资买的。
排名第二的应该是床头那个国产的京华牌walkman卡带随身听了。
去年李晓凡出国前,日国品牌爱华walkman卡带随身听风靡整个大陆。
李晓凡记得在国内时候,工厂那个室友徐军花了1000多元天价买了一个爱华最新出品的JX719。这个JX719型号的随身听使用HX磁头,3段BBE,2段DSL,DOLBYBNR,全功能线控,10分钟快速充电,三方式自动反转,磁带选择器,防滚机构,可以连续12小时播放。声音清爽干脆,犹如少女细语般清秀,播放卡带时候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把李晓凡羡慕得不得了。
相反李晓凡买的个仿爱华的国产品牌京华随身听,一比较起来就差别大了,光那个降噪就差了好几个档次。
电器的升级更新太快了,今年在新加坡已经开始流行CD随身听了。
除了文曲星与京华随身听这两件最值钱的小电器外,对于李晓凡而言,最“值钱”的可能就是一大堆书籍了。李晓凡中专毕业后,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明州大学的夜大计算机大专专业,去年来新加坡时候,正上二年级。虽然因为来新加坡,夜大的学业被迫终止了,但他把那几个学期的发下来的教课书都给带到了新加坡。
简易橱柜里的一些国内带来的旧衣服已经过时,被李晓凡丢进了垃圾口里。
这样一清理下来,当下李晓凡的整个家当也就一个22寸绿色大行李箱包圆了。
李晓凡用宿舍电话拨打出租车电召热线电话65521111,叫了一辆出租车。
65521111是新加坡最大的出租车公司Comfort康福公司的电召热线号码,重生前李晓凡前来新加坡出差,发现这个二十多年前的电召号码依然可以用,真是很方便。
十分钟后,宿舍电话铃响起,出租车到了。
李晓凡搬起行李箱来到楼下停车场一看,哦靠,居然是一辆白色奔驰出租车。
“安哥,怎么是一辆大奔啊,平时不是应该丰田车吗?”
出租车安哥笑道:“小弟,你运气好,我们公司刚刚引进一百辆奔驰当德士,我刚刚好送完客人到樟宜机场,回来路上被公司调度派来接你的!”
下车到了目的地后,李晓凡发现那套排屋的灯没开,外面看上去静悄悄的。
李晓凡打开大门,进了客厅,里面没人,可能两个姑娘还没下班。
他在一楼杂物间里面找了一个拖把和几块抹布打算上自己三楼房间清扫一下。
路过二楼,李晓凡打开楼梯灯后,发现其中一个房间的门开着。
定睛一看,哦靠,辣眼睛啊!床上居然睡了一个姑娘,玉体横陈,身上衣服少得可怜……
第37章 涨幅上千倍的大生意
李晓凡定睛一看,床上的姑娘居然是郭含月。
傍晚时分,面朝海滩方向的排屋因为南北通透,风扇一开,里面就很凉快。
可能是因为傍晚起风了,她房间里面向南方向的百叶窗与窗帘被海风给拉开了,顺带把没有关实的房门也给吹开了。
房门随着一阵阵的海风轻轻敲打着门框,发出轻轻的哐当哐当的有节奏得撞击声。
风铃一般。
而床上的郭含月正酣然入睡,睡得很香。
她根本没想到今天李晓凡会过来打扫卫生,连房门都没有反锁。
郭含月那丰满雪白的身上只有一件小真丝睡衣,很薄很透明……
把李晓凡看得血脉贲张,不敢多看,轻轻把她那间房门给关实后上去了三楼自己那间小房间。
老太的这套排屋虽然有点陈旧,但是里面装修很有特色,充满东西文化结合特色。
排屋里面的欧式百叶窗、金属镂空花纹栏杆、花纹瓷砖、玻璃水晶吊灯、彩绘玻璃窗、与东方式样的木雕门、雕花屏风、龙凤柜、螺钿桌椅等共处一室,充满独特的南洋艺术气息,看得出以前这老太可能出自大户世家。
李晓凡的房间里面有几件旧的实木家具,特别那张实木床与大柜子很显眼。这两件南洋风格老家具看上去应该有些年份了,造型、结构和装饰上模仿于西方式样,造型上呈束腰状,家具腿部雕刻很漂亮,家具外面的实木包浆很深,棕黄发黑。
上次郭含月带李晓凡第一次来看这个房间,刚打开的时候,李晓凡就闻到里面有一股非常好闻的木头清香味道,这股味道应该来自这几件实木家具。
李晓凡用抹布仔仔细细把床架子四周给擦拭了一遍,感觉这股味道越来越好闻。这木头擦拭以后,纹理变得越来越清晰美砚,露出里面的颜色从浅黄到紫赤,散发出阵阵悠悠的降香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擦完床后,李晓凡开始擦靠墙的大柜子。
这件大柜子外面的西番莲装饰花纹雕刻深浚、刀法圆熟、磨工精细。
西番莲是一种外形酷似中国牡丹的花卉。特点是花纹线条流畅,变化无穷,可以根据不同器形而随意延伸。它多以一朵花或几朵花为中心向四围伸展枝叶,且大都上下左右对称。如果装饰在圆形器物上,则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
这是一种典型的早期南洋广式家具特征。
当李晓凡打开那个柜子的时候,里面那股降香味道更加浓一些。
轻轻擦拭以后味道越来越浓,闻着这沁人心脾的木香味,看着这红紫褐色的木料,李晓凡的脑子里突然跳出两个字:海黄!
“海黄”的全称叫海南黄花梨,别名:降香檀、花梨母、花梨、降香,原产地在大陆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多生长在吊罗山海拔100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始终位列五大名木之一。
前世,李晓凡对海黄的了解始于一个叫林志勇的初中同学。当年,林志勇的姐姐嫁去了东海省的慈北县的天元古镇。林志勇初中毕业后,去了姐姐那里一带打工,跟他姐与姐夫一家一起从事旧家具生意,后来他姐夫在当地开了一家很大的仿旧家具工厂,生意很火。
李晓凡重生前,申城的老板圈子里一度流行戴各种手串,其中以沉香与海黄手串最为名贵。贵的奇楠沉香手串要上百万人民币。海黄次之,也要几千到几十万不等,特别品相好的鬼眼海黄手串,价格也相当不菲。
林志勇后跑来申城创业,在古北一带开了一家小店,专门卖各种仿旧家具与手串。当初选址租赁店面的时候,李晓凡帮了不少忙,作为感谢林志勇送了他一串海黄手串,还经常请他去店里喝茶。
这一来二去,李晓凡开始对海黄有所了解,并喜欢上了这个珍贵的木头,还买了几本大陆历史上对海黄和明式家具最有研究的王世襄大师的《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等画册。无奈,重生前实在是囊中羞涩,只收了几个海黄小把玩件。
李晓凡记得重生前林志勇曾聊起海黄的价格行情,海南黄花梨收购价从2000年初的2万多元一吨,到2018年前后要800万元至1000万元一吨。其中,大料从6万元一吨,涨至3000多万元一吨。
后来随着北上广深一带有钱人之间开始流行手串热,好的海黄原料更是以公斤来计价,要数万人民币一公斤。
据林志勇说九十年代时候海黄价格更便宜,只要几元、几十元一斤。
李晓凡算了一下,即使从2000年初开始计算,二十年间,这海黄的价格也翻了至少翻了500倍。
二十年间,申城的房价涨幅与海黄比起来,那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至于海黄为什么涨幅那么惊人,据林志勇介绍,野生海南黄花梨成才时间很漫长,一般至少要经历100年才能成才。
而当初海南当地人们并不珍惜这种到处可见的木头,除了百姓煮饭烧水用作农具造房外,50年代大炼钢铁那个时候,被大量砍伐用于炼钢,因为海黄含油量高耐烧、火旺。还有不少被碾成碎料做香料出口东南亚,和橡胶等战略物资一样,能换取紧缺的外汇。后来还作为中药材,被药材公司收购,流向全国各中药材基地和药材厂。
八十九年代改革开放后,国门洞开,先知先觉的港台地区和国外的商人、收藏者,纷纷涌入中国大陆,不少先知先觉的人开始大量搜刮当时大陆廉价的旧式家具,尤其针对海黄、紫檀为主的名贵家具。
后面海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房运动掀起,各路商人使尽手法,诱得使用海黄做盖房用材的百姓拆房,连牛栏杆、牛轭、牛栓、牛犁也顺手牵去,搜得不剩一根烧火棍。还有上山下乡拉网式地搜刮,有活体的刀斧并举,残留地下的树头树根,则连根拔之。各种盗伐屡禁不止……
这些疯狂的举动,使得本来就存世量不多的海黄越来越珍贵,越来也稀缺,价格也年年暴涨。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林志勇曾告诉李晓凡九十年代在海南一带的海黄价格只有几十元一斤,相对于二十多年后上千倍的涨幅,“海黄”这绝对是一门值得投资的好生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到这里,李晓凡赶快从腰包里取出笔记本记录下这门生意。
正记录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
第38章 有感觉多了
这只是一个礼节性的敲门,随后李晓凡看到了一张惊恐未定的美丽脸庞,她的手上还紧紧握着一个木棍。
“含月?你这是……”
“李晓凡!你家伙吓了我一大跳!怎么不声不响就进来了!”
郭含月放下木棒后大声道:“还好,我先下楼看到你那个行李箱,本来都想打电话报警了!开始我还以为屋里进贼,吓死人了!你前面不是说回国后才搬过来住吗?”
“哈哈,真不好意思,这几天在老宿舍没怎么睡好,我就想早点搬过来住。刚才进来时候,发现你正在睡觉,所以没敢打搅……”
郭含月奇怪道:“你怎么知道我在里面睡觉的?”
“我刚才进来时候,可能风把你的房门吹开了,后面是我把你房门关上的!”
看李晓凡笑眯眯地打量自己,“哎呦,我滴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