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晓凡笑道:“张博士,您现在是全球顶级的晶圆工厂建厂高手,全球相关的半导体产业数据您了如指掌,我相信你应该胸有成竹的!投资超出10亿美元应该也没大问题,毕竟台积电在华盛顿州的项目投资也达到了12亿美金……”
“哈哈,李董,您过奖了!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我也要认真测算一下,毕竟是一个投资10多亿美金的大项目,要对得起您这样的投资人!”
张博士继续道:
“自从六年前,IBM公司联合西门子建立了第一个8英寸晶圆厂之后,目前全球8英寸晶圆厂的数量迅速增加,到现在为止已经建成的与在建的项目大概有70个之多。但是您不要担心,随着当下全球电子业的迅猛发展,对晶圆代工的需求还非常旺盛,市场潜力很大。所以,李董,我们要么不做。要做,就建成一座全球一流的晶圆代工厂。我在考虑,将来我们的新加坡工厂,初期工艺可以0。35微米制程为主,以后再逐渐提升到0。25微米。将来,我们的晶圆代工厂要放眼全球,为全球的半导体客户服务……”
不亏为业内顶级专家,张博士对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的了解,和他这种超前的战略眼光,放眼全球,当下是很少人能够与之匹敌的!
……
就在李晓凡和张博士、倪院士等几人聚在餐厅僻静角落里聊天的时候,引发了远处软银集团老孙头的好奇。
他端着酒杯走了过来,对李晓凡开玩笑道:
“李,你们在谈什么大项目啊?有什么好的商机,让我们软银集团也来参与一下?”
第426章 雄心勃勃的老孙与寻找机会的小郑
李晓凡打哈哈笑道:“孙董,我们在聊我的太平洋网络科技公司年底如何进军大陆市场的一些事情……”
目前与张博士合作的这个芯片项目属于高度机密,在张博士获得TI德仪公司同意他退休或辞职之前,李晓凡暂时不想让老孙知道这件事情。
老孙头道:“嗯,中国大陆市场太大了,12亿的人口,连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堪称世界奇迹!连我都非常看好,将来我也想去投资一些合适的项目,大陆这个市场太大了……”
李晓凡心里暗思:老孙,我很佩服,您确实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前世,您老人家光投资马老师的阿里项目就获得了千倍以上回报,在阿里的股份市值超过了万亿人民币。
但是,今世,可能不会让再你在大陆赚取那么多的钱了。
这一万亿如果用来投资发展祖国急需的芯片、操作系统、光刻机、高端数控机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与基础材料、高端传感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香啊!
心里想着,但李晓凡脸上还是对老孙微笑道:“嗯、嗯,有机会,将来孙董我们一起合作,去大陆投资一些好项目。”
“好,一言为定。李,祝贺您的太平洋网络科技公司今天成功挂牌上市!不过,您好像不够意思,这么好的太平洋网络书店项目上市之前,也没让我投一点……”
李晓凡大笑道:
“哈哈,孙董,您的手笔那么大,光收购金士顿存储器项目,就大手一挥,砸了15亿美元!而我的太平洋网络科技公司今天收盘后全部市值加起来也才8亿多美元,您哪能看得上我们太平洋网络科技这么小一个盘子啊!”
闻言后,踌躇满志的老孙头大笑起来:“哈哈,李,您的这个太平洋网络项目对我软银而言确实小了一点。不过,将来如果有大项目机会的话一定不要忘记我,我们可以合作共赢!”
说完后,老孙头举杯来到张博士跟前:
“张博士,久闻大名,今天很高兴认识您,希望将来有希望合作!”
前面,张博士进来餐厅之后,在李晓凡的陪同之下,与孙正义等交换过名片,简单寒暄过几句之后,就被李晓凡拉到角落里与倪院士小范围交流了。
最近,老孙头大笔一挥14。5亿美元收购了金士顿公司两位创始人的80%股份。这是他既互联网、出版、展销和投资等业务之后,投资的首个硬件项目。
老孙头雄心勃勃地计划开始软、硬通吃。目前他正推动收购后的金士顿与东芝合作,为东芝个人电脑进行内存升级,这也是个人电脑OEM厂商首次和内存制造商合作制造联名产品模块。
所以,当知道张博士是业内鼎鼎大名的德仪公司芯片专家之后,他就开始盯上了。
现在看李晓凡他们这里的密切交流告一个段落后,他就看准时机过来搭讪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前面与李晓凡的聊天只是幌子而已,最终的目的是想与张博士好好聊聊。
张博士站起来举起酒杯回应道:
“您好,孙董,我对您也是久闻大名,幸会、幸会!”
老孙头最近的一系列骚操作让他在美国名声大噪。
除了巨额投资雅虎之外,以8亿美元收购Comdex的会展业务,以31亿美元收购齐夫戴维斯集团的计算机杂志和展销业务,以15亿美元买下了当下全球最大存储板生产商金士顿公司80%的股份……
这一系列的巨额收购震撼了米国人,也让软银集团背负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老孙头最近是美国财经媒体关心与报道的焦点人物,各种褒奖与质疑声四起。
所以,张博士今天虽然是第一天见到老孙头,但之前在媒体和网络上已经看过许多关于他的报道,特别收购金士顿公司之后,张博士也对这位风云人物相当的关注。
打过招呼之后,老孙头也不客气,直接坐在了张博士边上的一张椅子上,与张博士攀谈起来。
“张博士,我想咨询一下,目前投资一个最先进的DRAM工厂需要多少的钱?”
老孙头对于芯片与硬件这块是个门外汉。
当下的金士顿公司拳头产品是全球首创的SIMM单列直插式存储器模块。
杜纪川和孙大卫两位创始人成立金士顿公司时候,为了寻求解决当时表面封装内存芯片严重短缺的问题。他们采用当时已有的旧组件设计出颇具开创性的全新单列直插式内存模组SIMM,而一举成名!
杜纪川和孙大卫发明的这个再利用现有芯片的方法,在保留原来表面封装的情况下提供了经济实惠的替代解决方案,定义了行业新标准。
从这个SIMM技术发明之后,金士顿成为领先的内存、存储和技术解决方案领头羊。
但,老孙头发现他们公司需要向全球的半导体公司采购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产品。
于是,他开始思考,能不能往产业链的上游发展,自己来投资设厂生产DRAM产品呢?
张博士笑道:
“孙董,您的这个问题太大了,当下的DRAM江湖很复杂,目前的形势是美、日、韩三国鼎立。据我所知,韩国三星公司刚刚又成功率先开发出了世界第一个1GB容量的DRAM产品!这DRAM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你根本拿不到最新的技术,人家也不会给你,你也没有技术储备。孙董,您要知道,当年韩、日两国可是举国之力投入来发展这个产业的……”
“孙董,以我个人看法,这个DRAM江湖我建议你们就暂时先不要去瞎掺和了,让他们几家去激烈竞争,对于金士顿公司而言你们是最大受益者,可以拿到更便宜的DRAM产品……”
经过张博士一番由浅入深的解释与指点之后,好胜的老孙头终于打消了想进入DRAM江湖的念头。之前,金士顿的杜纪川和孙大卫两位创始人已经给他分析过,他还似乎不太甘心。
不过,边上的李晓凡却感觉到似乎有商机,这老孙头雄心勃勃地想进入计算机硬件产业,将来与张博士合作的晶圆代工厂项目或许可以让他进来投资一部分。
等老孙离开后,GIC特殊投资公司的投资总监郑英杰也走了过来。
他也很想与张博士聊聊芯片的那些事。
早在1991年,新加坡政府就成立微电子研究所IME,通过承接政府以及国内外企业的项目,提升新加坡本国的半导体设计生产能力。
GIC的兄弟公司淡马锡控股更是在十年之前投资设立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
而在更早的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政府就很有前瞻性地确立了发展半导体代工产业的国策,想以此来吸引投资就业,并发展贸易,带动经济发展。
所以,郑英杰对当下的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也是相当的关注。
今晚,他可不能错过与张博士这样业内顶级专家的交流机会!
第427章 狮城国家招商局与EDBI公司
GIC公司名声在外,郑英杰总监经常也会接触到许多芯片类项目。
但毕竟隔行如隔山,虽然他们内部有研究这个半导体与电子产业的专业分析团队,但是他们掌握的信息肯定没有张博士这样的业内大神全面和及时,而且高度和深度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与等量级。
所以,对于郑英杰而言,怎可错过这么好的请教与学习机会。
在这个半导体行业和业内顶级公司浸淫了整整近二十年,包装得再漂亮的妖魔鬼怪半导体项目经过张博士的火眼金睛一诊断,立马也显出原形!
张博士的剖析与解答总是那么恰到好处,一针见血。
一番分析下来后,让郑英杰赞叹道:
“张博士,太感谢了,以前坐在会议室或电脑前,听取或阅读产业分析报告和商业计划书,自己总是感觉云里雾里,现在经过您简单一分析,立马感觉茅塞顿开!如果可以,我都想拜您为师了!”
李晓凡这个时候,乘机问了郑英杰一个问题:
“郑总监,如果有一个类似台积电他们最近在美国投资的全球最先进的八英寸晶圆代工厂项目落户新加坡,你们公司有兴趣参与投资吗?”
郑英杰没有直接正面回答,而是先解释道:
“李董,我们GIC公司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通过投资的形式让这些宝贵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一般而言,我们GIC更偏向于海外投资,而我们的兄弟公司淡马锡控股偏向于新加坡本土的投资,重点是政府背景项目,像特许半导体项目就是淡马锡他们投资的……”
李晓凡问道:
“那你们公司当初为什么可以投资我的这个太平洋网络书店项目呢?”
“嗯,李董,您听我说完。刚才我解释了我们GIC公司的职责是让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所以我们对本土的像您这样的太平洋网络书店,未来可能在海外上市项目是相当关注的,因为这些项目能带来可观的收益,而且回报的也都是外汇!”
“郑总,您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也就是说假如这个晶圆代工厂项目未来的目标是海外上市的,你们GIC的兴趣会比较大,对吗?”
“是的,当然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李董,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是我们新加坡的国策,假如确实有类似台积电在华州投资的WaferTech这样好项目,我们GIC公司肯定有兴趣的。就算我们不投,也会推荐给淡马锡控股他们的……”
说完后,看着眼前的张博士与李晓凡,还有从内地过来的倪院士,郑英杰突然好想明白了什么,追问道:
“李董,听您的这番口气,莫非您想投资一个晶圆项目?”
李晓凡笑道:“呵呵,正在谋划中间,不过八字没一撇,现在还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郑总,下次等项目成熟了,我专程来上门沟通!”
“好的,李董,如果有这样的好项目信息线索,需要与我们新加坡经发局EDB他们沟通的,我可以协助出点力,我跟他们还是蛮熟的……”
郑英杰口中的新加坡经发局EDB隶属于新加坡贸工部,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和实施新加坡商业与投资策略的主导机构,协助加强新加坡作为商业与投资环球中枢的地位。
通俗来讲,新加坡经发局EDB就像是新加坡的国家招商局,类似大陆商务部的投资促进事务局。
整个新加坡经济的腾飞过程中间,承担招商职能的新加坡经发局EDB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好啊,郑总,我回去新加坡以后,正想找EDB聊聊……”李晓凡高兴道。
“那下次等您回去新加坡以后,我可以把新加坡EDBI公司负责投资的管理合伙人邱总介绍给您认识!”
此时,张博士插话道:“郑总,您说的EDBI公司邱总是叫邱彼得吗?”
“是的,就是彼得邱,张博士,您很熟悉吗?”
“当然很熟悉,我与他整整打了两年的交道!”
他们俩的交流,把李晓凡给整糊涂了,好奇地问道:
“两位,EDBI公司又是怎么一回事?”
郑英杰给李晓凡介绍道:
“李董,EDBInvestments简称EDBI,中文叫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投资私人有限公司,也有叫新加坡经济发展投注公司的,它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旗下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