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nce和MentorGraphics等这些外资巨头打工。
前世,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市场萎缩…军心不稳…人才流失…市场更加萎缩,导致了国产熊猫EDA系统的失败……
所以,老同事姜立新传递过来的这个消息,真的就像在京城集成电路设计中心BIDC里面丢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
大家摩拳擦掌,都想报名去将来新成立的中外合资北京熊猫系统有限公司。
……
熊猫EDA系统合资合作建议方案完成以后,因为京城集成电路设计中心BIDC属于部属企业,这个方案就有待月底召开的电子工业部的部务会议上讨论通过后才能正式实施。
随后,李晓凡先与倪院士和杨飞燕一起飞去了上海处理东海科技投资公司与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的一些公务。
八月下旬的上海,与凉爽的意大利翡冷翠不同,这里的天气还是很闷热。
李晓凡带来的随身衣服都是正装西装与衬衣,本想着第二天周末让杨飞燕陪着去南京路或者淮海路买几件休闲的体恤与沙滩裤。
“晓凡,要么明天我陪你去华亭路逛逛吧,那里的衣服很时尚,价格又比较经济实惠,是我们这样女生的最爱……”杨飞燕建议道。
“哎,飞燕,你的这个建议好,我很久没去华亭路了!”
李晓凡的内心:前世2000年的年底时候,上海华亭路服装街全部搬迁去了襄阳路。这样一算,加上重生,自己已经有22年没去过这个曾经梦中的华亭路服装市场了。
当下的华亭路誉为“中华第一服装街”。
华亭路位于上海的黄金地块,离繁华的淮海路一步之遥,但是却没有闹市的繁华喧嚣,是老上海嘴里所谓的“上只角”。
道路两旁都是相连的各式花园洋房,有些气派足的还有露天的水泥台阶,旋转连接到二楼正厅门口的大露台,一看就知道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
八十年代初,这里的宁静突然被打破了,原来徐家汇肇嘉浜路和五原路上近百个服装摊搬迁进了华亭路,成立了上海第一个个体服装市场,僻静的小马路顿时变得热闹非凡。
在近八百米长的华亭路上,有四百多个服装摊位,每天约有十万访客蜂拥而至。
这里面有白领、大学生、外地游客,还有许多慕名而来买便宜“名牌货”的老外。
许多的国外旅行团到了上海,他们不去外滩和城隍庙,却点名要先来华亭路,其知名度可见一斑。
九十年代,华亭路这条小马路始终引领着上海滩的服饰潮流风向,这里的服装有的是外销名牌服装加工的剩余产品,有的是仿制的国际最新款时装。港台欧美流行的款式,几个月之后就会被驳样出现在华亭路,吊带衫、文化衫、热裤、工装裤、松糕鞋……无数的时尚潮流从这里蔓延到上海滩的大街小巷。
1996年的盛夏,也不知道是不是香江港岛要回归的原因,上海的女孩子们骨头轻飘飘的,李晓凡发现当下上海滩最流行的品牌居然是DKNY,这样一个来自纽约的年轻品牌居然在称王称霸。
听杨飞燕说,那些上海女生都梦想去香港的DKNY旗舰店,坐在白色大伞下面的白塑料圆桌边,看着满眼的黑白两色就心满意足。
而当下PRADA这样一个大品牌似乎才刚刚被上海滩的人们所知晓,据说是由台湾人和那些老外们带动起来的。
看到需求之后,于是内地的服装厂们开始大量仿制PRADA包包。
当下的华亭路,牛津面料的PRADA黑色包包在华亭路随处可见,10元一个钱包,100元一个双肩背包,量多还可以还价。
杨飞燕说台湾人尤其热爱这些A货,然后再配上隔壁美美百货的几千块皮带,让人真假难分。而那些老外买起来更是疯狂。
当下华亭路的牛仔裤最流行的是Levi’s501,隔壁美美百货800多元人民币一条,这里的高仿货才100元一条。
这些高仿货看上去与美美百货里的正牌货一模一样,连标签、颜色都一模一样。但李晓凡知道,穿了洗过几次以后,仿货的劣质感就马上显现出来了……
但在当下的1996年,一个月工资只有千把块的时代,哪个上海女人没有华亭路情结?
与杨飞燕一起在华亭路买了几件体恤与沙滩裤后,下午,李晓凡在武康路的老别墅里接待了一位老朋友的到访。
这位老朋友是初中同学好基友林志勇。
一进入这个老别墅大门,林志勇就发出了阵阵惊叹声:
“哇靠,兄弟,你现在发达了哈!哪里找来的这么一个优雅地方,这以前肯定是大资本家或者大地主的宅子吧,这么大,肯定得化不少钱吧?”
“哈哈,这以前确实是一位大资本家的老宅子,还是我们明州籍的……”
进入别墅的大厅后,林志勇又是一声惊叹:“飞燕,怎么你也在这里,今天我们这是初中老同学聚会吗?”
林飞燕大笑起来:“哈哈,志勇,好久不见,我现在是李董的手下,为李董打工的!”
“哦靠,凡哥,你牛掰啊,居然把我们班的校花招到你手下工作了!”
林志勇之前只知道李晓凡倒卖太阳镜与做外贸赚了不少钱,并不知道李晓凡后来具体在做什么业务,还搞了什么在美国的上市公司。
等林志勇与杨飞燕寒暄几句后,李晓凡带着林志勇进入了自己的办公室,并把门给关上了。
林飞燕有点纳闷,平时李晓凡的办公室门都不怎么关的,今天怎么这林志勇一来,他的办公室门就关上了,俩人神神秘秘的,在搞什么鬼?
第447章 主升浪布局与无限风光迪厅
之前,陪着李晓凡逛完华亭路服装一条街以后,杨飞燕本想与李晓凡告别回去自己宿舍了。
后来李晓凡让杨飞燕一起过来武康路老别墅,说迟点有个初中老同学来访,晚上大家一起吃个晚饭聚聚。
但是,没想到这位老同学林志勇来了以后,李晓凡让林飞燕先去她办公室等一下。
然后俩人神神秘秘地关起来门来,不知道在里面鼓捣什么。
“阿凡,给,这是你上次给我的身份证与开户凭证……”
林志勇把李晓凡的身份证还给他以后,还从随身的包里面拿出厚厚的一叠股票资金开户凭证等单据。
还有一张清单。
这张清单上列明了之前林志勇跑去周边的江苏、安徽、江西等周边十几个城市的近50多个证券交易营业部的开户记录。
“太好了,谢谢,阿勇,辛苦了!”
“咱们兄弟俩还客气啥啊!”
上半年4月初时候,李晓凡让吴秀梅帮助自己在明州国托与银河证券解放路营业部开立了两个股票资金账户,让两个证券营业部提供了拖拉机账户,各投入了1500万与1200万资金炒股。
随后今年5月与8月国内连续两次降息。在政策的指导下,传递给市场宏观调控的口子已经松开,国内A股一波科技股牛市开启。
李晓凡让秘书梁贝妮帮助自己操作买入的深科技与四川长虹、深发展等三只股票最近涨势惊人。
开在明州国托资金账户上原来的投入的1500万人民币,现在市值已经翻倍到4900万人民币了。另外用新注册的明州怡凡科技公司在银河证券解放路营业部开立的那个资金账户,原来投入的1200万人民币,现在市值也已经突破3700万人民币。
两个账户加起来市值8600万人民币,基本上翻了三倍多!
随着市值的暴涨,李晓凡开始考虑要分仓了。
上次回来参加爷爷生日寿宴时候,他抽空找到林志勇,给了他自己的身份证与20万人民币酬劳,让他帮自己去周边城市去跑一趟,开一些股票资金账户。
李晓凡现在反正出行有护照在身边就行,身份证也用不太着。
那些周边城市的证券营业部听到有江浙大户进来炒股,服务立马跟上,各提供了几个拖拉机账户供客户交易。
就这样,证券交易的资金账户是李晓凡名下的,但是交易的股票账户全是营业部提供的。
林志勇开立完账户后,立马打国际长途电话给李晓凡,把用户名与交易密码、银行开户账号等信息报给李晓凡。
李晓凡记录以后,打电话给吴秀梅让她负责把资金转入相应的证券交易部账户。
然后李晓凡让秘书梁贝妮负责具体操作股票的买卖,买入的依旧是那三剑客:深科技、深发展和四川长虹。
那个时候很多小营业部还不能上网买卖股票,需要通过电话接入后输入用户资金号码与密码,再输入买卖的股票号码与交易数量,过程还是有点复杂。
不过,好在李晓凡这里不是高频的短线交易,基本上买入就锁仓了。
所以,其实在李晓凡这次遇到林志勇之前,已经完成了分仓动作。
这新开的50多个股票资金账户里面,李晓凡目前安排每个账户投入了200多万的资金,一共投入了一个多亿的资金布局这波科技股的牛市盛宴。
除了从明州国托与银河证券解放路营业部两个股票资金账户各自保留1000万人民币市值外,其余的6600万股票抛掉后资金全部转了出来。
另外通过外贸结算,从明州怡凡工贸公司里面结汇了500万美元合4150多万人民币,加上前面的6600万,超过了一个多亿。
李晓凡抓紧这个牛市布局,是因为这个月的央行第二次降息,相当于点燃了这一波牛市的火箭助推器!
现在开始进入了牛市的主升浪。
最牛的深科技这只股票,今年1996年光一年的涨幅就高达二十几倍!
李晓凡的心里:股市散户们的韭菜是割不完的,反正不是你割就是我来割,自己跟着股市的大主力行动,做一把投机的“滑头”,跟庄把这些韭菜的资金割过来,建设谋划中的“华夏芯”项目,多香啊!
这个时候李晓凡想起前世流行的一句话:集中力量办大事!
现在,自己就相当于在股市集“资”搞大项目建设。
“飞燕,走,我们一起吃饭去!”
杨飞燕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刚打开电脑,屁股还没有坐热,李晓凡就带着林志勇来找她了。
那厢杨飞燕一肚子的狐疑,这两个老同学在搞什么把戏,这么快谈成交易了?
晚上吃饭的地方是李晓凡选择的,他选在富民路上的保罗酒家,致敬前世一个岁月的记忆。
保罗酒家坐落在富民路271号的老洋房里,作为一家本帮菜餐厅代表,在90年代处就开始风靡上海滩。
前世,这是李晓凡与好基友俞小东俩人最爱去的一个大众餐厅,价廉物美,性价比很高。
保罗酒家里面的瑞士牛排、保罗生煎、海鲜油条卷等招牌菜都是地道的浓油赤酱,也是一份本帮情怀。
三人入座以后,李晓凡开始点菜。
“先来一份瑞士牛排与一份保罗生煎,再一份海鲜油条卷、椰香青豆泥、红烧肉、响油鳝糊、草头圈子、熏鱼……”
还没等女服务员把菜单给他,李晓凡就开始报菜名了。
他报出来的一大串菜名把边上的杨飞燕与林志勇吓了一跳:“凡哥,我们就三个人,能吃得下这么多吗?”
“没事,很久没来了,都来一点尝尝味道……”
那厢杨飞燕更是一肚子的狐疑:很久没来了?
边上的女服务员也很是奇怪,感觉眼前这位客人很陌生啊,怎么报起她们家餐厅的菜名来如数家珍一般?
“先生,你们吃点什么老酒?”
上海人把喝酒称“吃老酒”或“吃小老酒”,其实就是喝黄酒,黄酒也叫“绍兴酒”或“绍酒”。
“来两瓶枫泾酒厂特加饭……”
上海枫泾有四宝,其中当地的黄酒是其中一宝。枫泾是可能是上海地区惟一的优质黄酒产地。1939年,上海浦东三家老酒坊合并迁来枫泾开始,近60年来,枫泾一直是上海黄酒的重要产地。
所谓特加饭,就是以酿造时多添加饭少加水而得名,普通黄酒互公斤糯米可酿制2.2公斤,特加饭是1公斤黄酒需用糯米0.6公斤,因而特加饭比普通黄酒在口味香气上高出一个品级。
“两瓶特加饭,好嘞!”
这么女服务离开前,又多看了李晓凡一眼,这位年轻客人报出来的菜名与酒名,完全就是一个上海本地老主顾感觉啊!
倒入杯中的特加饭酒色泽澄黄清亮,香气浓郁幽雅。
“来,两位老同学,干杯!”
很快,第一道上来的是瑞士牛排。
这道中西结合的“瑞士牛排”,是保罗餐厅经典的创意菜,经过改良而鲜嫩多汁,甚至吃不出“牛”骚味。
接下来的是油条海鲜卷。老油条包夹上鱼肉和虾肉,油炸后淋上酱汁,“油条海鲜卷”也是本地吃货们必点的经典菜之一。
第三道是“椰香青豆泥”,这道菜将青豆研磨成泥,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