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鉴了大量的经验。
交流以后,李晓凡才知道,郑之焕是裕廊国际的项目经理。裕廊国际是新加坡裕廊集团JTC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以咨询服务为主。
当时裕廊集团是新加坡贸工部下属的官方机构,某种程度上是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地产发展商。
郑之焕告诉李晓凡,他们裕廊国际去年年底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了分公司,他们公司主要为在华投资商提供一站式专业咨询服务,包括城镇、园区的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选址、建筑设计、设备及工艺设计、项目管理、设计及建造含交钥匙工程等等……
等郑之焕去上WC的时候,李晓凡掏出了笔记本,记录起来。
刚才与郑之焕的交流,让他想到了一个产业:工业、科技地产开发与园区运营。
前世读MBA时候,有个班上女同学是做猎头业务的,经常在一个小组讨论课题作业。她经常开玩笑问李晓凡,国内像华夏幸福、联动U谷等几个大型工业地产开发商在到处挖人,像李晓凡这样有产业背景的人才是比较受欢迎的,问他有没有兴趣。重生前李晓凡一度考虑过如果自己真被下岗,倒是可以找这位女同学找份产业地产方面的工作……
那时候班上还有几个同学是来自清华启迪、武汉光谷这样国内一流的科技地产或园区运营商的,在小组案例学习时候,他们也曾一起深入探讨过工业地产、科技地产和园区运营等各种模式利弊……
但是工业与科技地产这个产业太重,李晓凡觉得以后中远期资本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关注,将来如果有合适机会拿到合适地块的话倒可以与新加坡裕廊国际这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合作一把,搞一个项目。
郑之焕是个中国通,父辈是华校生,他小学时候在新加坡读过几年华校,所以华语基础非常扎实,他后来曾去英国留学。
由于受父辈影响,这位郑之焕对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很有研究,飞机上与李晓凡聊得很投机。
下午二点左右,飞机准时抵达虹桥机场。
“小李,再见了,以后有机会回新加坡我们再聚!”郑之焕现在经常来回于中新两国。
“好的,谢谢郑大哥,我们再联系!”
第48章 统舱+327国债
出关取了行李后,李晓凡在虹桥机场打了一部出租车,直奔十六铺码头。
当时每天傍晚有一艘从十六铺码头始发前往明州市的轮船,第二天清晨抵达明州江北码头。
李晓凡赶到时候,金陵东路一号和十六铺码头现场售票处的当天“天封轮”船票早已售罄。
幸好,现场有不少“黄牛”,由于临近开船时间,黄牛手里的二等、三等、四等舱票都早已经没了,李晓凡只得掏出三十元人民币高价黑市买了一张五等舱,俗称统舱票。
当时从申城到明州火车也有好几班,最快的快列七个多小时,慢车要十几个小时,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坐通宵的轮船。因为轮船四等舱与五等舱的价格比火车票便宜。
因为当时的人缺的是钱,有的是时间,所以能省则省。
还有个好处是行李可以多带,当时的明州人喜欢到大上海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一带采购高档货,往往挈包背袋、行李繁多。轮船显然比火车宽敞许多,而且行李数量也不像火车那般严格控制。另外大家觉得乘坐轮船可能更加舒适,船舱里可坐可卧,甲板上可走可望,餐厅里可以吃饭,俱乐部里看可以看录像电影,有时还能赶上壮观的海上日出。
李晓凡买的统舱没有床位,还需要需花上五毛钱跟船公司借个草席。上船后,大家一窝蜂涌进船舱,偌大的统舱瞬间变得拥挤,方才排队时候还谈笑风生的老乡们、新朋友们,一下子又拆伙抢起了地盘。
领完草席然后找到栖身之处即可,如果在甲板上半夜里会被海风挂的瑟瑟发抖,如果在船舱里,闷热还有船舱里隆隆作响的发动机声。坐统舱是蛮辛苦的一夜,但是省下来的几元钱可是几天的开销啊。
大家等到各自用行李圈住自己抢占的底舱“领地”后,这才安心。然后留下人看行李,其余的便到甲板上放松去了。
李小凡感觉统舱虽然环境差,但最大的好处就是热闹。
轮船起航后,统舱里自然而然地围坐出一些“老酒群”,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打包酒菜,席地而坐边吃边聊,鹅热闹且温馨。
李晓凡记得前世经常还能碰上这样的情景:两伙人吃着聊着,最后聊得投缘,索性合并在一起喝酒了。至于在船舱里遇到多年不见的同学朋友,或是陌生年轻男女相邻而卧,谈得对心以后找了对象的,也是经常有的逸闻趣事……
这个轮船还有个潜规则:由于轮船上的船员多来自上海。所以每每开往明州总是慢慢悠悠,回来申城则开得飞快,常常提早到站。凌晨天色尚暗,船员们都已经各自急着回家,还能钻进老婆被窝里温存一下。
而苦了那些明州来申城的乘客们,清晨四、五点钟只能流落十六铺码头附近街头游荡。
这些回忆让李晓凡记忆犹新。
在统舱里听这些乘客聚在一起聊天,对当下的李晓凡而言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些乘客基本来自明州本地为主。
李小凡听了一下,大家谈论的内容,除了家长里短外,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是2月初铁榔头郎平回国执教中国女排一事,大伙儿讨论得很激烈,还有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是股票……
早上八点多,经过一夜航行后,“天封轮”抵达明州江北轮船码头。
下船后,李晓凡把大件行李寄存去了码头的行李房。
再在码头附近吃点早餐后,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明州国托公司。明州国托全称叫明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面有证券与期货营业部。
“阿凡,你怎么回来了!”正在国托公司机房忙碌调试UPS的朱俊达看到李晓凡后一脸的意外。
朱俊达是当年李晓凡中专时候的室友加死党,现在是明州国托公司证券交易部机房的技术员。朱老爸是当地某国企副总,人脉较广。
“回国来看看你兄弟!”
朱俊达快速忙完手中活后,过来亲热地搭住李晓凡肩膀:“阿凡,这无事不登三宝殿!据说这来回新加坡的国际机票巨贵,得顶我一年工资!你家伙不会是在新加坡犯什么事被遣送回来了吧?”
“哈哈,兄弟你也把我想得太差劲了吧!”
李晓凡哈哈大笑,从拎包里拎出两条香烟:“给,这是给你的,一点小意思!”
“哦靠,兄弟,可以啊,万宝路!还是蓝色与绿色的,国内没怎么见过哈!”
“这里可以抽烟吗?”
“机房不行,走,我们可以去外面交易大厅抽!”
他们俩来到外面交易大厅时候,九点二十多了,股市快开盘,大厅里已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俩人抽着烟,侃了一会儿大山,回忆一下过往岁月后,李晓凡问道:“兄弟,你有期货交易的账户吗?”
“有是有,曾经开了一个期货账户,尝试着玩了一小票后,就吓得再也不敢玩了,这玩意儿风险太大。现在这账户就一直闲置在那里,我现在主要弄点闲钱炒点股票……”
“可以借我用一下吗?”
“当然没问题!你要买什么品种?”
“327国债……”
“327国债?你家伙远在新加坡这么会关注其这个327国债来?最近我们营业部里关注这个品种的大户也很多,目前是个热点品种!”朱俊达好奇道。
“有一个朋友推荐的,就想来玩一把!”
朱俊达吐了几口烟道:“兄弟,我可提醒你,这期货可不比股票,风险巨大!你知道交易规则吗?”
“大概知道,你再给我普及一下也行!”
“现在的国债期货交易数量是按‘口’交易,一口期货对应2万元面值的现券。价格按100元面值的现券,期货价格是三位数来表示。每一口的保证金是5百元。这样算一下国债期货杠杆是40倍,相当于在期货交易每投入1元钱,可以放大为购买40元倍的现券。倒过来,5百保证金除以2万元的现券等于2。5%,即保证金是期货的2。5%,期货价格每变动2。5%就是一个保证金的数目,即以100元面值为价格基础的国债期货,价格每变动2。5元,赢的一方保证金翻一倍,输的一方保证金输得精光,一分不剩……”
第49章 换汇与同学聚会
李晓凡问道:“兄弟,这几天327国债行情怎么样?”
“我记得昨天收盘好像147元多点,最近基本上就在147到148元之间波动。兄弟,别看327国债现在行情波澜不惊,到了最后一个交易日多空双方肯定会有一番血淋淋的厮杀,不到最后一刻,一切皆有可能!你有可能一夜暴富上天堂,但也可能几个小时内血本无归坠入地狱!”朱俊达回答道。
李晓凡心算了一下道:“如果我现在以147元左右开多单买入327国债,假如跌去2。5%,也就是跌破143元,如果我没有后续保证金进来,我前面那些保证金就被强行平仓,那些钱就灰飞烟灭了对吗?”
“对,是这么一个情况,40倍高杠杆,风险很大!兄弟,这里面水太深,我劝你最好别碰!如果你家伙真有闲钱,不如跟我投资一点股票来得稳健!”
“阿达,我知道了,你先把你的资金账户号码告诉我,我迟点把钱打进你这个账户,然后你就帮我买327国债,记得一定要开多单!”
“阿凡,你打算投入多少资金啊?这玩意儿风险太大,我劝你小赌怡情!”
“等会儿再说,我现在先去一下中国银行!回聊,88,我先走了!”
二十分钟后,李晓凡打了一部“夏利”出租车来到位于城隍庙的中国银行明州分行营业部。
中国银行门口有一大堆的“黄牛”。
李晓凡先漫不经心地随意打听了一下新币的行情。
今天中国银行里面新币的买入价是5。52,卖出价是5。78。
哦靠,当下这银行也够狠的,要赚0。2多的差价!
黄牛那里打听下来他们大概的买入价是5。6,卖出价是5。7,比银行划算。黄牛是夹缝里求生存,他们赚的就是银行利差之间的空间。
李晓凡半小时观察下来,黄牛们与大客户的交易也很科学,除了小额的现钞外,大笔的都是双方通过不记名存折来交易,钱的真伪由银行来鉴定,省去了很多风险,交易双方都放心省事。
明州是个外贸大市,对外交流频繁。李晓凡发现这些黄牛们生意很好,而且一楼银行柜台的姑娘们好像也很配合,看来这些黄牛们平日里下了不少“公关”功夫。
于是李晓凡便与其中一个叫阿六的黄牛谈妥了交易:交易汇率5。6,李晓凡在中国银行柜台存入一个29万新币的存单,阿六在他的中国银行账户划出一个162。4万人民币存单,然后双方交换存单。
李晓凡兴冲冲拿着新币进去中国银行营业部存新币的时候,却被扑了一盆冷水。
“先生,对不起,目前我们没有开放给个人开设新币账户,您只能开立美元账户。所以您只能先把新币兑换成美元,再给您开一个美元账户!”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上面就是这么规定的,可能由于新币是小币种吧!”
如果把新币兑换成美元,等于是被银行又斩了一刀,肯定不划算。
李晓凡正迟疑时候,边上的“黄牛”阿六倒说没关系,只要银行认定你手头的新币是真的就行,可以让李晓凡把新币现钞给他,他把存折给李晓凡。
“小方,你帮我看看,他手里的新币是真的吗?”阿六貌似与这位柜台小姑娘很熟悉,连姓都知道。
“把新币拿过来吧!”
“给!”
李晓凡递上了二十九张万元新币大钞。
“哇,一万元面值的啊,真的假的?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面额的新币大钞!以前我见过最大面额新币是1000元的!”小方惊呼起来,“我吃不消鉴定,要让我们经理下来看一下!”
两分钟后,从楼上下来一位年轻的经理,他以前去过新加坡的中国银行分行学习。
他摸了一下后道:“肯定是真的!你感觉一下这个万元新币大钞的工艺精密程度就知道了,估计目前世上还没人能伪造与模仿!”
……
十分钟后,李晓凡与阿六完成了交易,二十九张万元新币大钞给了阿六,李晓凡拿到了162。4万元人民币的存折。另外十张千元新币现钞先留着。
很巧,朱俊达的期货保证金账户也开在中国银行,李晓凡干脆就在柜台把其中150万人民币直接打进了朱俊达的期货账户,其他12。4万人民币取现。
搞完这些后,已经快中午吃饭时间了。
中午,朱俊达叫上了当初中专时候几个死党给李晓凡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