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播山村的悠闲生活-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小爷我就不爱听了,什么茶被我喝了那是他的荣幸。”
  说完咕咚一口喝了下去。
  随后烫的直吐舌头。
  粉嫩男见花月楼的样子,十分嫌弃的说道。
  “给你还真的是糟蹋了,这茶是要品的,懂不懂啊。”
  庄秋意外的抬头看着男人说道。
  “你还会品茶?”
  男人呵呵一笑,淡定的说道。
  “不会。”
  “哈哈哈,真是笑死了,庄爷都被他们搞得无语了。”
  “所以,品茶到底怎么品,你们知道吗?”
  “这品茶的学问可多了去了,比鉴茶的学问都要深。”
  “庄爷,你会吗?给教教呢?以后我们也出去装个比。”
  “对啊,我感觉品茶这个东西学来之后的使用价值还高一点。”
  庄秋拿起一杯茶,看向直播间。
  “品茶,就是品评茶味;饮茶。这是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 明 杨慎 《和章水部沙坪茶歌》:“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独品茶兼品士。” 柳亚子 《寄毛主席延安》诗:“云天倘许同忧国, 粤海难忘共品茶。””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
  “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
  “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
  “哦,那我们是白费了,别说一眼看出来了,就是两眼我也看不出来啊。”
  “楼上的你真的高看你自己了,别说看出来了,就是听你都没听说过黑茶是什么东西。”
  “是啊,在庄爷直播之前,我连茶叶有几种品类我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一眼看出来了。”
  “所以,这品茶,不是我们能干的活儿啊。”
  ……
  庄秋笑了笑,继续说道。
  “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
  “另外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这小帅哥有点东西啊!”
  一旁的粉嫩男颇为欣赏的看着庄秋。
  “品茶也是有很严格的要求的。泡好茶要有优质泡茶的水、有好的器皿和舒适的环境。硬件都有了,没有好的软件也是枉然,这个软件就是泡茶的技巧。”
  “这些东西都会影响茶叶的口感。”
  “泡茶技巧分广东潮汕功夫茶与福建闽南一带为代表的闽南功夫茶,闽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盖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茶人有句口头禅,叫做:“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对宜茶水品的论述颇多,说法也不完全一样。”
  “大概说起来,不过是一下几种类型:强调择水先择“源”,:如唐代陆羽《茶经》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的“泉从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圆”,都认为,宜茶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关系甚为紧切。”
  “二是强调水品在“活”。如北宋苏东坡《汲江水煎茶》诗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大瓢贮朋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铛”。宋代唐庚《斗茶记》中的“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等等这些,都说明宜茶水品贵在“活”。”
  “三是强调这水味要“甘”。宜茶水品重在于“甜”。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四是强调水质需“清”。宋代大兴斗茶之风,强调茶汤以白为贵,这样对水质的要求,更以清净为重,择水重在“山泉之清者”。这就是说:宜茶用水需以“清”为上。”
  “一个水都有这么多的要求啊。”
  庄秋笑着说道。
  “当然了,一样的茶叶,不同的泡茶技巧,不同的水质,都会影响茶叶最终的口感。不过不仅仅是这些,甚至对承茶的器皿也是很有讲究的。”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
  “要获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这是因为饮茶器具,不仅是饮茶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盛器,具有实用性,而且饮茶器具还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香、味,同时,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还具有欣赏价值,富含艺术性。”


第505章 茶具
  “这茶具的选择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这里头的讲究还是有很多的。”
  庄秋解释道。
  “是啊,不然的话也不会有什么专门的茶具来卖了。”
  “这个就像是喝葡萄酒就要用红酒杯一样,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和氛围啊。”
  “其实是这样,这茶具对品茶的影响,与其说是影响茶叶的口感,还不如说其实影响最大的还是品茶人的心境。”
  ……
  “也可以这么说。”
  庄秋继续解释道。
  “不过这茶具也是有性能上的分别的。但是人们在品茶选择茶具的时候,其实更多的还是考虑到别的一些,偏向于艺术欣赏的角度。”
  “像是选茶具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故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
  “如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韵味。”
  “还有就是,茶具在选择的时候也要因人制宜。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不同地位与身份。如历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别强调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江苏宜兴讲学时,自己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的紫砂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独自烹茶品赏。”
  “另外,职业有别,年龄不一,性别不同,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
  “如老年人讲求茶的韵味,要求茶叶香高、味浓,重在物质享受,因此,多用茶壶泡茶;年轻人以茶会友,要求茶叶香清味醇,重于精神品赏,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选择茶具的时候要注意搭配其所选择的茶叶。”
  “其实也就是因茶而异。”
  赵贵平说完,花月楼立刻接过来话。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粉嫩男在一边吐槽道。
  “你先闭嘴,听小帅哥说,说的好想你懂似的。”
  花月楼:= =
  “哈哈哈,花老大怎么到哪里都被怼啊。”
  “果然,颜值是让一个人变心变得最快的因素啊。”
  “话说,这茶叶的品种那么多,配套的时候怎么配啊。”
  “一般向我们这种人,有一套专门的茶具就不错了。”
  ……
  “自古以来,比较讲究品茶艺术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韵味,崇尚意境高雅,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认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
  “不过这个讲究的可就比较细致了。”
  庄秋开口说道。
  “一般说,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
  “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昧,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
  “饮用红碎茶与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
  “如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
  庄秋一口气完,粉嫩男的眼睛都直了。
  “哇,这个小帅哥懂得可真多啊。”
  花月楼。
  “那你说没有看到之前他叭叭别的事情的时候的样子,你要是看到了,估计直接就被拿下了。”
  庄秋笑着说道。
  “其实咱们国家的茶文化还是很多的,简单说的话根本说不完。作为茶的故乡,很多规矩是很多的。”
  “像是茶礼还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的。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
  “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
  “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
  “这个我也知道一些。”
  叶婉儿接过话来说道。
  “小时候,家里大人就经常嘱咐我说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若是茶满的话,便是逐客的意思了。”
  “对。”
  庄秋笑着说道。
  “现在的人虽然很多人不怎么研究品茶或者是茶文化,但是很多东西还是听说过一些的,我想这就是茶乡的文化魅力吧。”
  “还有这沏茶。”
  庄秋说道。
  “其实从沏茶开始就是有很多讲究的。”
  “对啊对,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人家专门讲述怎么沏茶怎么品茶,庄爷你也教教我们呗。”
  庄秋看着直播间的水友说道。
  “那我就给你们掩饰一遍。”
  说完,庄秋起身,回到房中,拿出来一套茶具,和一碟盛放好茶叶的瓷碟来。
  “看好了,我可是只演示一遍。”
  说完,花月楼等人纷纷都不自觉的凑上前了。
  “花老大,挡住了挡住了!”
  “哇!谁把我们直播价的水友当人啊。”
  “怎么办,我瞬间感觉我的身份高贵了起来。”
  “这其实才是真正应该直播宣传的东西啊。”
  “没错没错。我都把我的孩子喊来听了。”
  ……
  另一边庄秋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拿起一瓢热水来,浇在茶壶上。
  “这第一步叫烫壶,也就是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随后庄秋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
  “这第二步呢,叫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第506章 九沏
  随后,庄秋将烫壶之后的热水又倒入茶盅内,并开口说道。
  “这个叫温杯。”
  “温杯之后呢,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庄秋一边解释,一边熟练的操作着。
  “随后,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这一步叫分茶。”
  说完庄秋看向叶婉儿说道。
  “也就是你刚才所说的倒茶需倒七分满。”
  “这基本上就是整个沏茶的流程了。”
  庄秋说完,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叶婉儿面前。
  “这一步叫做敬茶。接下来客人就可以喝茶了,闻香、品茶。”
  “哇,真是绝了,这一套下来真的显得是很有文化啊。”
  “楼上的,你能不能有内涵一点,什么叫显得很有文化,这本身就很有文化内涵啊好不好,这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呢,都是有讲究的。”
  “所以,庄爷再一次无形装逼装到了我。”
  “哪像咱们啊,沏茶就是拿开水一泡就好了。真是丢人啊。”
  “哈哈哈,慢慢学,这老祖宗的东西,好着呢。”
  “可不是嘛,回头买一套茶具,演练起来。”
  ……
  花月楼抢先一步说道。
  “我尝尝,我看看这么泡出来的茶叶,和普通泡出来的茶叶,有什么区别吗?”
  庄秋淡淡的说道。
  “你猴急什么,这品茶可不是你这么拿起来咕咚一下喝下去就行了的。”
  “哎呀我知道。”
  花月楼不耐烦的说道。
  “你之前不是说过吗,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