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砍鱿衷诒竟氪笸醯拇餐罚俊
赵姬狠狠一拍身前的案几,大声呵斥。
一声巨响,吓的百官一颤。
虽然赵姬很少上朝,但终究是监国太后,权力带来的威势,让她发起怒来,让人心颤。
涉及人身安全,赵姬格外愤怒。
至从回到秦国,她与嬴政都遭遇多少次刺杀了。
如今自己成为了太后,爱子成为了秦王,竟然还有人敢有此大胆子,如果不严惩,以后是不是还会有更多的人来行刺?
面对这种事情,必须展现出血腥手段,才能让人畏惧。
“臣,有罪!”
李全脸色一变,随即大礼叩拜,叩首在地,不再多言。
这幅姿态,更是让赵姬愤怒不已。
就在赵姬再度爆发的时候,嬴政终于开口,“不管是刺客还是盗匪,竟能悄无声息地在咸阳城附近突然出现,是不是有一天山东五国的大军也能随便出现在咸阳城外了?”
嬴政说着,看向吕不韦,“相邦以为是刺客还是盗匪?”
嬴政一句话,让李全面若死灰。
虽然他本已就是辞官请罪,但是也想离开的体面,而且尽可能的减轻罪状,如此即便去其他几国,也是好的晋升之资。
但现在嬴政一句话,让他美梦破碎。
吕不韦一脸沉重的走了出来,他没有去看李全。
虽然李全是他提拔上来的人,但如果对方规规矩矩请罪也就罢了,但是玩这一套,猪油蒙心,那他也没什么可为他求情的。
“不管是盗匪还是刺客,出现在我秦国,出现在咸阳,出现在大王与太后的面前,那便是严重的失职。”
“臣有罪,臣身为秦国相邦,未能肃清秦国诸般问题,让太后与大王遇刺,实在愧对先王,愧对大王与太后!”
吕不韦拱手拜下,神情诚恳,没有丝毫推诿。
“相邦肩负整个秦国政务,自然不能做到事事巨细,但内史掌治京畿,如今出事之后,不止不想着如何解决问题,找到凶手,反而推诿责任,扭曲事实,简直毫无担当!”
嬴政冷哼一声,冷冷看着下方的内史全,“或者你认为寡人与太后,连刺客与盗匪都分不清楚?”
“大王,臣,臣也只是为了我秦国颜面着想,不想此事宣扬出去,请大王恕罪!”
李全慌了,连忙大声喊道。
“内史全治京不严,致使刺客贼匪行刺秦王,知罪不改,巧言推责,扭曲事实,意图蒙蔽寡人与太后,相邦,依秦律该当如何?”
嬴政转头看向吕不韦。
一双漆黑的眼睛俯瞰吕不韦,让吕不韦不自觉的感觉到了一丝紧张。
这时,其他人也看向了吕不韦。
因为内史全是吕不韦提拔上来的人,自然是属于吕不韦的人。
秦王此举也是一个讯号,这是在借机拔除吕不韦手中重要的力量。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嬴政究竟是一举扫除吕不韦的势力,还是只是警告一番。
吕不韦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其实早就做好了放弃李全的准备。
不过只要李全担下所有罪责,届时他会免其官职,让其离开秦国,或者调任其他地方,只是没想到对方竟然不信任自己,想要自己主动争取。
然后到了现在这种局面。
“相邦,救我啊!”
“相邦,我是你提拔上来的,你要救我啊!”
做为内史,李全自然精通秦律,很清楚自己现在的罪责要如何判定,因此心神大慌,忍不住冲着吕不韦祈求起来。
他之所以不信任吕不韦,就是因为最近这段日子吕不韦对嬴政退让的太多,让他觉得吕不韦靠不住,有可能被吕不韦牺牲掉,所以自己才主动想要减轻罪责。
只是没想到,反而越弄越大。
“住口!”
吕不韦怒瞪李全,爆喝一声,随即面向嬴政,深呼一口气,坚定道:“内史全治京不严,致使刺客贼匪行刺秦王,知罪不改,巧言推责,扭曲事实,意图蒙蔽秦王、太后,依秦律——”
说完,吕不韦深深拜下,笏板向前,让人看不清他的面孔,最终口中吐出一字,“斩!”
斩金截铁。
“相邦,相邦,你不能……”
“拖下去!”
嬴政摆了摆手,早已准备好的侍卫立即上前将人捂住嘴,架了出去。
随着内史被问罪,这一刻,所有人都神情肃穆,闭口不言。
望向嬴政的目光也多了更多敬畏。
【感谢:山河紫气、书友170…… 130的各1500点打赏;书友2019…… 746对‘赵姬’的500点打赏。】
第二百六十五章 ?内史人选【盟主‘艾达等等我’12/20】
秦王年少,但从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让他们想起,一年前,韩国就是灭于殿上的少年手中。
新郑一夜之间遭受血染,贵族死亡七成,不管男女老少,但凡有血缘关系,都无法逃脱,城外尸坑埋尸过万。
而这些,只是那时秦王随口一道命令罢了。
因为他们当初远在咸阳,未曾参与,只是后来有所听闻,但因为嬴政回朝以来,一直没有使用什么酷烈手段,所以他们也未曾感受到嬴政的霸道手段。
但直到此刻,他们才想起这些,想起殿上的少年,手中其实也沾满了鲜血。
那少年虽然很少发威,但并非可欺之人。
更非他们可哄骗之人。
而在嬴政身后跪坐的赵姬也长舒一口气。
积压在胸中的一口恶气总算出了不少。
“相邦,就这种人也能掌治咸阳?若这朝中都是这样的人,那本宫与大王的安全可真是毫无保障啊!我秦国何时如此疏漏百出了?”
赵姬看向吕不韦,忍不住冷嘲热讽了一句。
以前觉得吕不韦能将一个不受重视的小透明质子给推上王位,她一直认为吕不韦很厉害,但如今却是经常出差错,数次让她与爱子陷入危险,办事不利。
与爱子相比,差的太多了
吕不韦不过是灭了西周小国,几座城池而已,而她的爱子可是灭了七雄之一的韩国。
十三岁灭一国,岂是吕不韦能比的。
听得赵姬毫不留情的讽刺,吕不韦脸皮抽动了几下,但他无法反驳。
因为赵姬说的是事实。
朝内一些本就不爽吕不韦的官员也暗自偷笑。
毕竟吕不韦出身商贾,很多人是看不起。
虽然吕不韦展现出了一代名相的才能,将秦国打理的井井有条,但不可能人人都喜欢、都佩服。
比如樊於期这一类,就一直很讨厌吕不韦。
吕不韦吃瘪,如今看起来更是引得大王与太后的不满,对于他们而言,自然也就有了出头之日。
岂能不欢喜。
“是臣失察!”
“让大王与太后受袭,是臣御下不利,请大王与太后降罪!”
吕不韦虽然恼火赵姬的落井下石,但还是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躬身回道。
本来他以为赵姬即便不帮助他说话,但看在也是昔日旧识,更是他帮助让其成为了嬴异人的妻子,成为了王后,改变了命运的份上,也不会落井下石。
哪里想到赵姬这个女人也是个见利忘义的女人,得势之后,竟然连他都敢嘲讽了。
“政儿?”
赵姬没有回话,而是看向嬴政,显然是在等嬴政的选择。
显然刚刚她是故意如此,就是为了让吕不韦请罪。
虽然她不懂政治,但也明白吕不韦权利很大,因此才帮嬴政借机削权。
不过她显然不知道的是,嬴政没有让此事累及吕不韦,自是有用意。
因为他还需要吕不韦现在帮他维持朝政。
同样也需要吕不韦压制其他派系。
吕不韦在,秦国目前就不会陷入争权夺利之中。
嬴政对赵姬微微点头,示意其安心后,便看向吕不韦,神情一肃,沉声说道:“相邦何处此言,此事本就无关相邦,寡人若是降罪,岂不又违秦律?”
嬴政沉声反驳,说完,神情恢复温和,语重心长地道:“如今我秦国已失一内史,正需相邦来稳定朝局,咸阳更不能没有掌治之人,相邦,众卿可有合适人选?”
嬴政很快揭过这个话题,看向百官,问道。
赵姬见嬴政没有继续针对吕不韦,皱了皱眉,不再多说。
因为她相信爱子自有主张。
她不懂政治,一切交给爱子便好了,她只需要为爱子盖章就是。
一听要大家举荐内史人选,所有人都来了精神。
不管是楚系还是宗室亦或其他派系或无派系的,都一下目光火热。
内史可不是小官啊。
这是比郡守还要高一级,是秦国上卿,真正的高层,仅比相邦低而已。
更何况内史掌治京师咸阳,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当然,也危险。
秦王眼下,如果管理不好,一切都会看在秦王眼中,因此不能出现疏漏。
比如李全便是很好的例子。
权力越大,责任越重。
但是相比权力的诱惑,危险并不算什么。
“臣以为渭阳君乃宗室之首,当能为大王肃理咸阳,让咸阳滴水不漏。”
立即有人出列举荐。
渭阳君是嬴政的叔父,昔日在嬴异人没有回到咸阳的时候,他是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继位秦王的人选。
可惜被吕不韦破坏,将嬴异人推上了太子之位,从此便对吕不韦继位痛恨。
不过十余年来,他倒也放下了许多。
但不代表他不想要权利。
如今他虽贵为渭阳君,是宗室之首,但手中却并无实权。
只有地位,而没有权利。
毕竟当初他可是与嬴异人争位,嬴异人继位之后,自然会对他有所提防,有爵有名,却无权,但可稳定宗室。
后来病危之时,更需要借助宗室的力量,为自己的儿子稳住王位,不至于吕不韦的权柄将来有一天真的能换秦王,因此渭阳君在秦国还是很有地位的。
“臣以为可调回王绾。”
吕不韦身后有人出列提议。
这个位置昔日本就是吕不韦一系的,自然不想失去。
而王绾昔日也是吕不韦的门客,也是吕不韦的半个学生,如今又在颍川郡辅佐郡守任职一年,也算履历颇厚。
“臣举荐张唐。”
“臣提议纲成君蔡泽。”
“纲成君于先王时期出使燕国,或可调回秦国,当为重用。”
很快便有不少人名被提起。
张唐昔日在昭襄王时期多次带兵攻魏、赵,夺取大片土地,斩杀甚众,赵人恨之入骨,曾下令能得张唐者赏百里之地。
在现今秦军将领之中,地位仅次于蒙骜、王龁、麃公、桓齮几人。
因此武将中不少人举荐张唐。
资历、功绩足以。
这个时代的文武并没有泾渭分明,武将做相邦的比比皆是,同样相邦为主将的也比比皆是,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比如昔日的犀首,从秦国底层军卒一直封左庶长,率军为秦国打下河西之地,作战经验丰富,但之后却又佩四国相印等等。
而蔡泽出身燕国,善辩多智,昔日献计秦昭襄王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灭东周,封纲成君。
并且是吕不韦之前的秦国相邦。
他当初点破秦相范雎狡兔死走狗烹而使其功成身退,后被范雎推荐任秦昭襄王相,几个月后,辞掉相位,定居秦国做小吏,后来在庄襄王二年被派到燕国为使,数月前更是说动燕王喜与秦结盟,并将太子派到秦国为质。
如今经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到而今的秦王政四朝。
功绩、资历、名望以及经验都堪为大任。
渭阳君、张唐、蔡泽都是热门人选。
也都有资格与能力掌治咸阳。
“大王,臣举荐公子启!”
突然,阳泉君跨步走出,大声喊道。
阳泉君自知自己不受嬴政待见,而且当初失了相位,就已经没有接触权利核心的机会,而如今楚系全力捧的也是芈启。
“大王,公子启乃我秦国公主之子,体内同样留着嬴姓之血,在咸阳出生,在咸阳长大,于庄襄王时期入朝为官,在位时勤勤恳恳,无有错漏,而今又任谏议大夫,常伴大王左右,论能力,论地位,当得内史之职。”
此话一出,百官为之一寂。
他们突然想到,当初嬴政提拔芈启的时候,就说过让芈启担任内史之位,但被吕不韦以李全在位勤恳无有错漏而拒绝。
如今阳泉君突然举荐公子启,难保背后没有秦王的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