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过后,嬴政缓缓抬起头来,看向吕不韦道:“相邦,依秦律该论何罪?”
吕不韦神情肃穆,平静数道:“论死!”
“吕不韦,你!”
麃公顿时抬起头来,怒视吕不韦。
“大王,麃公将军罪不至死啊!”
“是啊大王!”
很快,殿下的将领之中也立即有人跪下求情。
麃公毕竟是四朝老将,现如今秦国资历、地位最高的三位将军之一。
本来以前秦国施行的都是歼灭战,一时间改变不过来,他们也都认为正常。
毕竟人头才是最好的记功数据。
是普通士卒晋升爵位的机会,因此又机会,自然要弄死敌人,取下首级。
他们也没将这件事当做什么大事。
没想到吕不韦竟然会借此发难。
这让不少降临对吕不韦都怒目而视。
吕不韦看到这一点,心下便是一沉,知道自己这是得罪了不少将领。
不过他也没办法。
他是这条秦律的制定者,必须要维护,如果连他都不维护,那他颁布的那些法令谁还会听?
更重要的是,他摸不准嬴政的态度,如果他视而不见,那么嬴政会不会将他论罪,说他枉顾法令。
所以,他不能给嬴政这样的机会,只能站出来。
当然,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自己与将领阶级不睦,也会让嬴政更加安心。
其实如果嬴政依旧年幼,受他掌控,那么这一次,将是他一个很好的立威机会,让这些将领对自己毕恭毕敬,而不是现在的敌视。
可惜了……
听完吕不韦的说辞之后,嬴政微微点头,看向麃公,沉声问道:“麃公,你可知罪?”
麃公张了张口,随即深深拜下,低着头闷声回道:“臣知罪,请大王降罪。”
面对嬴政,麃公自然不敢反驳,只能低头认罪。
而听到嬴政开口,那些求情的将领也纷纷闭口,只是难免有些叹惋。
嬴政自然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他环顾一周,朗声说道:“我秦国以法而治,麃公触犯秦法,便当以律而行,但寡人念在麃公为我秦国征战多年,劳苦功高,且出发点也是为了我秦国士卒着想,非是为一己之私,加之其年事已高,便削爵三级,解甲归田吧!”
嬴政做出最后的判决,他没有论死,也是为了不寒其他将领之心,没有直接将之一撸到底,也算是给麃公保留颜面,如此不止可以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样也能让其他将领更加全心为秦国效力,没有后顾之忧,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
“老臣叩谢大王隆恩!”
听到要自己解甲归田,麃公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随即叩首喊道。
他知道,秦王已经对他极为优待。
虽然不舍军旅生涯,但也只能接受,现在接受还算体面,继续纠缠不休,只会让秦王下不来台。
“将麃公将军带下去休息吧。”
嬴政挥了挥手,让侍卫将人带走之后,又看着百官大声说道:“今日之事给了寡人一个教训,众卿也该得到一个教训,秦国大业之前,任何人都不得枉法,麃公之事仅此一例,下次众将之中,谁敢再犯,定斩不饶!”
“臣等谨遵王命!”
哗啦啦,众人跪了一地。
其他将领此刻也没了不满。
……
“传尉缭上殿。”
又商议了一些事情后,很快便入正题,有寺人站在殿外高呼。
为首的吕不韦、芈启、渭阳君等人微微转身,看着缓缓走入大殿的尉缭,心思各异。
“今日让此人入殿,看来大王已经做出了决定,只是不知究竟要授予其何种官职。”
吕不韦目光微闪,心下自语。
这是,嬴政也指着殿下的尉缭,直接开口。
“这位先生乃魏国国尉缭,学识渊博,寡人欲拜先生为我秦国国尉,主管军政。”
嬴政没有去问百官的意见,而是直接这样说道,展现出了嬴政强势的一面。
这番话一出,百官面面相觑,都是一脸愕然。
虽然想到了嬴政可能要提拔自己的亲信,但没想到一上来就是如此重要的位置。
今日可是大事频发,先是处置了麃公这等四朝老将,让秦国最高的将领只剩下蒙骜与王龁,同时还处置了一部分中级官员跟着削弱爵,既竖立了秦王的威信,又施以恩德。
现在又下达了这样的授命。
这一刻,所有人明白,秦国的天又要变了。
之前嬴政虽然已经占据了主动,掌握了权柄,但终究未曾加冠,因此很多事情还依靠吕不韦等众臣。
这样可以韬光养晦,也可以正名。
但现在嬴政开始大步拓展,很有可能说明嬴政已经准备彻底掌权。
今日授封国尉一职,便是苗头。
国尉可不是普通官职,原称庶长,乃是秦国高官,主管军政。
在秦惠王之前,乃是秦国职位最高的官员。
于秦昭王时改名为国尉,官位级别仅低相邦或将一级,分管军政,并且拥有千人短兵护队。
因此,尉缭将从一介草民,一跃而成为秦国的实权官员,与内史芈启等人等同,地位以及权力,仅次于相邦吕不韦。
和甘罗、姚贾这样的上卿不同,国尉拥有更大的权利,还拥有自己的护卫队。
因此此刻百官纷纷面色大变。
吕不韦也嘴唇微颤,心下一沉。
要知道,他这个相邦可不仅仅是相邦,比他国相邦地位还要高半级,在嬴政未曾加冠之前,由太后赵姬监国,他来主管秦国大小事务,秦国所有的政务、军务、民生都归他管,虽非王,却拥有王的权利。
而今,他手中最重的三大权利,最重的军政大权,就这样被剥离了出去。
毫无疑问,他的地位与权利也会再次大损。
不止是吕不韦,秦国国尉多年没有任命,不少人都在盯着这个位置。
将领在盯着,楚系在盯着,宗室也在盯着。
尤其渭阳君。
“大王不可,尉缭初来乍到,声名不显,怎可授予此等高官?”
渭阳君本就是急脾气,率先忍耐不住走了出来。
因为,他也一直想要这个职位,从而重正宗室之名。
当年自从被昭襄王将楚系与宗室的力量扫出朝堂,宗室也一直想要重新回到朝堂,占据高位。
虽然他已被封君,更是宗正,但这都没有实权,无法影响到秦国国策,这让一心想展现抱负的渭阳君所不能忍受的,也是宗室无法忍受的。
因为没有实权官员,就无法安排大量宗室之人入朝,入将。
国尉掌管军政大事,一直都是众人所觊觎。
赢子楚继位没有安排,嬴政继位后,吕不韦主政自然也不会给自己找对手,来削弱自己的权利。
而今,嬴政现是换内史,如今又直接安排人担任国尉,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讯号。
但这个人却让所有人都不愿接受。
楚系无法接受,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人,宗室也同样如此。
吕不韦也不愿接受,因为这人是从他手中直接取走了权利的人,而此人又非他的亲信。
而尉缭来自魏国,与秦国没有丝毫关系,与秦国的人也没有丝毫联系,与各方都没有利益交错。
太突然了,这让他们交好都来不及。
而其他将领同样无法接受一个突然从魏国而来的人成为国尉,要知道他们为秦国征战这么多年,都没有这个机会啊。
自然有人不服。
“臣等以为此事当慎重。”
将领之中,也有人站了出来。
看着众人都议论纷纷,嬴政缓缓站起身来,走下王台,大声说道:“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我秦国用人,秦王用人,不看他的出身,只论其能力。”
“而今寡人授先生国尉之职,望请先生助寡人一统天下,完成这亘古未有之大业!”
“寡人知晓卿等有疑,那么既然有疑卿等不妨就在这章台宫内提出,请国尉来为诸位卿家解惑如何?”
嬴政摊开双手,俯瞰全场。
章台宫内先是一寂,随即尉缭转身说道:“缭初至秦国,未获寸功,却得大王如此看重,当以毕生才学以报大王知遇,诸位同僚,若有疑虑,尽可提出,缭必问有所答。”
众人一见秦王与尉缭这样说,顿时交头接耳,吕不韦也微微眯眼,心思活络。
“这倒是一看此人能力的机会。”
吕不韦心中自语。
第四百二十九章 心悦诚服(二合一)
“先生一介布衣,不知有何本事,有何颜面立于朝堂之上,恬为国尉?”
渭阳君率先出列喝问,不留颜面。
显然胸中郁气并未因为嬴政一席话那般容易消散,只不过碍于王威不得不从,如今嬴政既给他们争论机会,渭阳君自然不会错过。
若能当场将之辩倒,对方恐也无颜留在朝堂之上。
虽然这样做可能会扫了嬴政的颜面,但他认为为了秦国是值得的,终究嬴政在他眼中终究还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嬴政只是扫了一眼渭阳君,并没有开口。
虽然渭阳君显得很不给他的面子,但这是他需要的,不然岂会展现出尉缭的本事,让众人心服口服?
国尉一职,执掌军政大事,决定战争成败,甚至决定一国走向,若无真本事让百官信服,届时难免有人阴奉阳违,延误战机。
尉缭也不怒,微微一笑,平静道:“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年余而主不听,人人谓之狂夫也。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非武议,安得此合也。故曰:良马有策,远道可致;贤士有合,大道可明。”
“我看先生之狂更胜太公矣!”
渭阳君冷哼一声,“看来先生自认为比肩太公啊!”
“比肩太公不敢当。”
尉缭立即摇头,对着嬴政以及百官作揖,“秦国有大王这样的贤明之主,有诸位能力强绝的大人,有作战勇猛的将士,有勤劳耕种的民众,集此四者,何愁大业不成!”
“缭不过是因为有大王,有诸位大人与用命的将士,方能效仿太公。”
尉缭一番话,可谓将所有人都捧了一遍,不少人神情缓和。
“先生说的好,说的妙!”
这时,吕不韦突然鼓掌,大声说道,“先生既为国尉,执掌军政大事,不知先生准备如何辅佐大王以并天下?不妨说给诸位臣工一听。”
尉缭转身看向吕不韦,微微拱手,朗声说道:“不暴甲而胜者,主胜也。陈而胜者,将胜也。兵起,非可以忿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患在百里之内,不起一日之师;患在千里之内,不起一月之师;患在四海之内,不起一岁之师。”
“大王既要四海归一,那么此战便非是一年乃至数年之功,而是要做好十年之功。”
“那么十年又该怎样做?做什么?”
芈启也开口问道。
“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故充腹有粒,盖形有缕。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积蓄。”
尉缭捋了捋颌下胡须,积蓄说道:“既要进行持久战,当先富民,囤积粮草、兵械,同时用兵扰敌,使敌不得发展,民生凋敝,君民离心;而我军更能以战练兵,待积蓄足够,如山洪倾泻,势不可挡,我军无敌矣!”
百官听的纷纷点头,对方几言,言之有物,分析的头头是道,让大家都明白这是有才学之士,怪不得大王如此看重。
“如若五国合纵,又该如何?”
这时,姚贾也出列问道。
“今国被患者,以重宝出聘,以爱子出质,以地界出割,得天下助卒。然敌既可使重金,我亦可使重金,甚至于其十倍之重金,溃其盟,分击之。”
尉缭自信说道,“而若要战胜,则不能盲目出兵,当提前排布好战略战术,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