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庸有些犹豫。

    “都是什么?”

    魏王见此,立即追问,“还有什么是寡人不能知道的吗?”

    “启禀大王,只是微臣也不知是否可靠,毕竟这个消息有些骇人。”

    魏庸却是立即诚惶诚恐地说道,好似真的有什么难言之隐。

    “说,不管说什么,寡人都恕你无罪!”

    魏王深呼一口气,强自让自己冷静下来,随即再次问道。

    “诺。”

    剑魏王这样说,魏庸神情一敛,也不再犹豫,“根据调查,其中传播的源头,有几个是赵国的商人,听说他们来自信陵君在赵国的封地,还有一些则听说是从信陵君府中的门客醉酒后的口中传出。”

    “嗯?”

    听完这些,魏王顿时眉头一皱,神情变得凝重,“你的意思是……”

    “臣惶恐,臣也不知。”

    魏庸显然并不想太过主动参与,立即躬身喊道。

    但魏庸越是如此,魏王的心越沉,不得不多想。

    毕竟赵国的商人来自信陵君在赵国的封地,说不定就是听说了什么,更何况还有信陵君府上门客说漏了嘴,加上前段时间的事情,由不得他不多想。

    “信陵君阻止寡人与秦的合作,他与赵国本就关系良好,如果他真有意……”

    魏王想到这里,心下悚然一惊,随即看向魏庸,不由恼怒道:“大司空,这个时候了你就不要再推诿了,快为寡人分析分析,想来你也希望尽快证实此事吧?”

    魏王直接问道,毕竟魏庸可是他目前最信任、最得手的人。

    “既然大王这样说,那臣便斗胆直言了。”

    见魏王是诚心要问,魏庸也终于不再拿捏,一脸肃然地道:“信陵君本就对大王并不信任,一直以来都颇有微词,这一点想来大王也是清楚的,而且信陵君与赵国关系良好,绝不会放任秦、赵之战我魏国坐山观虎斗,甚至与秦合作。”

    “因此这不能排除信陵君使用其他办法,而且赵国必然也害怕我魏国与秦国有合作,说不定便有可能帮助信陵君夺权,毕竟赵国做这种事情,也是有过先例的。”

    “当初秦武王横死,秦国内斗,秦武王后与芈八子各自扶持一人争夺王位,后来是赵武灵王指定嬴稷为王,这才结束,而燕国的昭王也同样是赵武灵王亲定的燕王。”

    “如今时局纷乱,赵国说不定就会重来一次,若是信陵君当真继位,那么赵、魏两国便能拧做一股与秦与燕对抗,甚至赵国也能借此机会扩大国土,增强实力,与秦争锋。”

    说到这里,魏庸已经双膝跪地,“一旦如此,那位魏国基业,迟早要被赵国并吞,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再次恢复昔日晋国雄风压制秦国,只是可惜我魏国先祖数百年打下的基业,要拱手让与赵人啊!”

    魏庸深深拜下。

    魏王颓然后倒,神情复杂、沉重、一时犹豫不决、心烦意乱。

    而魏庸则眼帘上挑,扫了一眼魏王的神情后,立即又低下头,唇角笑容一闪而逝。

    ……

    另一边。

    信陵君府邸。

    信陵君此刻也是极为焦躁。

    “查,查出来了吗?究竟是谁在背后用谣言中伤我?”

    信陵君在殿内走来走去,脸上罕见的露出急躁。

    因为他深知这个消息要是被自己那位多疑的王兄知道,会让事态变成何种模样。

    因此他不得不急。

    他也没想到,这谣言越传越烈,越传越离谱,短短几天,不止传遍了大梁,更是传到了其他城邑。

    之前还有人前来他府中问询,甚至还有人表示,若是信陵君有意,他们就愿意随他起事,拯救魏国。

    不过最后都让信陵君严厉呵斥了出去。

    信陵君极为重名,自然不会让自己在史书上落得一个弑兄篡位之名。

    更何况他深知这些都是谣言,明显有人故意坑害他,离间他与魏王的关系。

    深知是想要置他于死地,而他自然不可能轻易如他人所愿。

    “启禀信陵君,查到几个商人,据说是来自赵地您的封地。”

    很快便有仆人回禀。

    “人呢?”

    信陵君听后,手掌微颤,蓦然回头问道。

    “已经离开大梁了。”

    仆人低着头,一脸尴尬地道。

    “好狠毒的计策,这哪里是反间计,这分明是要逼我啊!”

    信陵君颓然坐下,狠狠一拍桌子,“一定是秦国,因为我死对秦国最有利!”

    “公子不可如此,若是真这样,岂不就随了秦国的心愿,只要信陵君在一日,秦国必忌惮。”

    立即有府中门客劝诫。

    “公子,我这就去王宫面见大王,相信大王一定也明白这必然是有人使间!”

    就在这时,门外走进一个铁塔般的身影,正是朱亥。

    但信陵君却是沉叹一声,摇了摇头,“此事万万不可,你现在是我魏国将军,若你去求情,只会让大王更加疑虑,若是你也被罢黜兵权,那么魏国便再无能人猛将,届时魏国便真的完了。”

    “可是公子难道就这样等候发落吗?魏王他本就……”

    朱亥一脸激动,但信陵君却是冷喝一声,“住口,身为人臣,岂可妄论君王,你说的我明白,但我是绝不会反叛的,因为如此一来,同样也会正中秦国下怀,魏国内乱,折损的只会是我魏国的实力,届时秦攻的就不是赵了,而是内乱中的魏了啊!”

    信陵君长叹一声,他看的很明白。

    秦国这一招确实毒辣。

    比过往的离间之计毒辣无数倍。

    离间之计最多让魏王对他不敢信任,不敢任用,但不管是因为还有用还是因为他们是兄弟,因此依旧会留着。

    但现在,秦国给了魏王与他一人两个选择。

    现在他要反叛的消息已经传遍大街小巷,魏国所有人都看着,他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除非一死。

    而魏王现在便有两个选择,一,让他自裁,保留体面;二,那就是赐死。

    因为外面的谣言太难听,魏王自己也被逼的没的选择,因为若要留他,除了自己不放心外,魏王自己的名声也将会变成胆小怯懦,被人各种编排,王威大损。

    而他魏无忌也有两个选择,一,自杀,以证清白;二,便是如谣言一般,真的反叛。

    但是选择第二条,他的清名不止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魏国内乱过后必会空虚,届时秦国也必会趁机而入,那个时候,说不定赵国也会分一杯。

    因为现在的赵王不是赵丹,而是赵偃。

    廉颇都被逼的逃离赵国,可想而知现在赵国朝堂的情况何等危险。

    因此赵国不足信任。

    “唉!”

    许久之后,信陵君仰天长叹,悲容满面,“到了现在,我只想知道,此计究竟是谁所出?竟比那范睢还可恨!”

    “是吕不韦?还是那姚贾?亦或者是国尉缭?”

    “先有商鞅,后有公孙衍、张仪、范睢,而今又有那姚贾、尉缭,我魏国大才皆入秦为臣,焉有不亡之道理啊!”

    “公子……”

    殿外门客全部跪下,“不可啊!”

    “诸位不必多言,我今日若不死,魏国必生内乱,我走之后,诸位也便各自散去,莫要入朝了,噗……”

    说到最后,信陵君仰天喷出一口朱红。

    这几年本就沉郁满心,积攒了太多苦闷,如今再为此事一激,情急之下,顿时口呕朱红,脸色雪白,面若金纸,时日无多。

    “公子啊……”

    霎时间,一众人围了上来,“快传侍医!”

    史册:秦王政三年(魏安厘王三十四年),秋,魏信陵君病亡,魏王大悲,魏国大悲。

    关于信陵君的谣言不攻自破,也未曾在史册上留下记录。

    而这个消息传回秦国的时候,已经是十天后。

    【昨天突然头疼欲裂,一看屏幕就头疼,出不上气,只能先休息,感谢大家理解,谢谢!】

 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发雍城(求订阅)

    虢宫。

    嬴政从赵高手中接过密报。

    “信陵君死了。”

    看到密函中的内容,嬴政微微一笑,“呵斥罗网没有让寡人失望。”

    嬴政淡淡说道。

    赵高却是立即伏地不起,恭敬喊道:“都是大王计划得当,奴婢等人不过是依大王之计行事,一切都是大王英明!”

    “好了,这种奉承之话就没必要说了,你先退下吧!”

    嬴政抬了抬手,平静说道。

    “诺!”

    这段日子,赵高也习惯了嬴政的性格,因此早嬴政让他退下,他一点也不会犹豫。

    在赵高离开之后。

    紫女与焰灵姬出现。

    “可惜信陵君也是风云人物,名传列国,威名极重,却是不被自己人所信任,他的死,并不冤。”

    说完之后,紫女来到嬴政面前,“恭喜大王,信陵君死,魏国再无能人,山东五国也再无人能够促成合纵,大王东出再无阻碍。”

    “而且经此一事,魏国也再无人能阻碍魏王的想法!”

    嬴政脸上也随之露出笑容,随后抬起头道:“让人回咸阳通传相邦,为寡人备上一份礼物,去魏国吊唁信陵君。”

    “信陵君虽是我秦国之敌,但屡次合纵退我大秦,寡人敬之!”

    “诺!”

    殿外立即传来寺人的声音。

    “大王好胸襟。”

    紫女微微一笑,一脸赞叹。

    当晚,位于咸阳的吕不韦等人也收到了消息。

    相府。

    吕不韦看完来龙去脉之后,突然靠后,长叹一声,“大王虽年少,但却智计惊人,未曾想到,离开咸阳前,便已经在那千里之外的魏国布下了此手。”

    这一刻的吕不韦,也不得不感到嬴政的智计惊人,而且心思老辣而阴狠。

    自己不费一兵一卒,逼的魏无忌只有两条死路。

    一者要么自杀以证清白,保留名声。

    其次便是发动叛乱,不管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信陵君之名扫地。

    失败,除了死,更损耗了魏国国力,成功,那么同样损耗魏国国力的同时,山东几国也无法再相信一个弑君之人,山东五国再难合纵。

    反而乘此机会,秦国高举大义之旗,说不定魏国就灭了。

    到时候连驰援的人都不一定有,说不定还顺手也瓜分魏地。

    因此,魏无忌的结局早已注定。

    “他比他的父亲要狠啊!”

    吕不韦轻叹一声,嬴政这一计,比当初嬴异人离间魏王与信陵君君臣关系的计策可是狠了无数倍。

    一环扣一环,同时爆发,消息无法掩盖,使得魏王与信陵君当时都骑虎难下,必须尽快做出选择,不然传的将更远更离谱。

    吕不韦的目光落在了案几一侧的《孤愤》一书。

    这是昔日嬴政赠于他的。

    当然他现在也知道了,此书便是如今在大秦学宫法家学宫任职的韩非所著。

    而这本书所讲述的便是权臣对于王权的危害。

    当初嬴政赠他这本书,虽然什么话也没说,但意思却都在书中。

    而他也是从此以后,收敛了许多。

    因为他明白,这是嬴政对他的警告。

    如今信陵君的死,更是为吕不韦带来了一定的震撼与警醒。

    这一位,可比嬴异人、嬴柱难以糊弄多了,甚至比嬴稷都难以糊弄。

    想当初嬴稷继位之时比嬴政继位时都要大两岁,到了二十二岁方举行冠礼,亲自参与处理国事,此后三十余年身后都有其母宣太后的影子,身旁更有穰侯魏冉把持权柄,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等人辅佐压制王权。

    但显然而今的嬴政并不想当下一个昭襄王。

    继位之初便为自己掌权做准备,如今更是为了名正言顺,将加冠提前至十六岁。

    要知道,按照周礼,男子二十及冠。

    当初昭襄王也是到了二十二岁才被允许及冠。

    现在嬴政不止不到二十,更是要提前加冠,已经足以说明嬴政的心思。

    “看来大王选择现在离开咸阳,就是为了避免有人每天找他上疏,阻止他加冠吧?”

    吕不韦看着面前堆积的不少奏疏,上面都是这段日子不停的有朝臣上疏,让他建言阻止嬴政加冠,因为这于理不合。

    可以想象,如果嬴政现在人在咸阳,这些人说不定就会在朝会中提出,甚至直接再王宫外跪求,必然要闹的很尴尬。

    到时候让嬴政也很难处理。

    现在好了,嬴政直接带着监国的太后远走高飞,这些想要上疏的人都找不到嬴政,如果赵姬在,他们还可以去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