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不韦站了出来,双手接过,大声喊道。
“秦王诏:封芈启为昌平君,任御史大夫,位上卿,品秩二千石,银印青绶,为左丞相。”
“启叩谢大王。”
听得此话,芈启顿时目露激动,站了出来大声拜谢。
听得芈启新职,众人无不露出羡慕之色。
因为芈启现在一跃成为了与吕不韦同级之人。
秦王之下,权势最大的三人之一,一个左相足以表明其位置之高,尤其御史大夫还负责监察百官,是秦王的眼睛。无人敢得罪,更遑论其妹还是秦王的嫔妃,如今秦王如此重用芈启,说明其妹必是在宫中得宠。
“秦王诏:尉缭沿袭国尉,品秩二千石,银印青绶。”
“臣拜谢大王。”
尉缭处变不惊,接过印玺与绶带。
对于这个接过,他并没有多少遗憾。
毕竟太尉一职,掌管秦国所有军政大权,以秦王性格,自是不可能轻易任命。
尤其他现在的功劳还不足够。
即便任命也会人心不服。
“秦王诏,任渭阳君为宗正、兼任治粟内史,蔡泽为内史,王贲为郎中令,桓齮为卫尉,姚贾为廷尉,品秩二千石,银印青绶。”
“臣等叩谢大王。”
听完任命,渭阳君自是有些遗憾,。
不过很快赵高便继续念,将一些宗室之中可堪造就的人安排在了内史以及中尉的附属官,包括专掌召抚西南诸夷典属国一职,或者诸爵的封赠及宾客祭祀飨食等事主爵中尉,除此以外,一些楚系的人以及从底层选拔出来的人则被安排在了治粟内史官邸之中,与宗室的人形成制约。
也算表达了秦王对宗室的任用,不让宗室寒心。
“秦王诏:芈颠救驾有功,封昌文君,任御史丞。”
“臣叩谢大王。”
芈颠顿时一脸激动上前。
楚系之人也纷纷展露笑颜。
不过这一点虽然很多人羡慕,却也说不上什么,因为芈颠确实救驾有功,这一点无可否认。
而御史丞则是御史大夫的两大副手之一,辅佐御史大夫。
“任颍川郡守王绾为御史中丞,秩千石。”
赵高再次开口。
月前才调回咸阳的王绾立即出列拜谢。
看起来他从位比九卿,品秩二千石,银印青绶的一郡之守,现在要下将了一个层次。
但这可是中枢,中枢官员即便同级但实际上也比地方官高一级,从地方到了中枢,就代表着未来可期,将得重用。
因此王绾很激动。
尤其御史中丞因为统领侍御史和诸郡监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纠弹百官,权力尤重。
之前只能管理一郡,现在却能命令整个秦国所有的监御史按章纠弹百官。
芈启也眯眼看了一眼王绾。
王绾出身相府,可以说是吕不韦的门客以及半个弟子,而御史中丞这样重的职位交给他,也是制衡芈启以及楚系的手笔。
有了王绾,楚系自然也难以将整个御史府成为自己的私有。
这一点,芈启等人显然也看了出来。
“秦王诏:任杨端和为中尉,品秩二千石;冯去疾任谒者,李斯任仆射,李信、蒙恬为中郎,秩六百石。”
“臣等叩谢大王!大王万年!”
随着赵高将诏书收起,顿时所有人齐声恭贺。
李斯也神情如常,虽然他现在没有位列九卿,但是仆射是郎中令一署的副长官,再升一级,便是九卿,因此他并不着急,更何论令不在,则仆射奏下其事。
而如今的郎中令虽是王贲,但王贲大多时间都在军营,将来更会带兵出征,自是不可能留在咸阳,那他这个仆射与郎中令也并无差别。
至于冯去疾则是嬴政从众多郎官之中挑选而出的,也颇有能力。
随后又议论了一些事情,这才下朝。
一路上议论不绝。
毕竟一下朝中多了这么多改变,他们也都需要回去好好思忖,适应新的职位与职责。
秦史载:秦王政四年元月,秦王加冠,带剑,初置三公九卿。
第四百六十八章 秦王大婚
相府。
“相邦,大王如今设三公九卿,重新划分官阶,这分明是在有意削您的权啊,那芈启究竟何德何能,与相邦你平起平坐。”
回到府中,郑货便忍不住为吕不韦叫屈。
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而且还拥有监督百官之权责,自是无形之中给所有人的身上都套上了一条绳索。
吕不韦面无表情地坐下,“书编写的如何了?”
听到吕不韦问话,郑货立即回道:“已经写出了大半。”
“让他们将书整理过来,我要看一看。”
吕不韦眯起眼睛,随即说道。
“诺。”
郑货立即吩咐人去办,随后又犹豫了一下,“相邦,今天有人投来拜帖,说是想要拜见相邦,有大事相商。”
“嗯?什么人?”
听得此话,吕不韦眉头一挑,睁开眼睛,转过头看向郑货。
“那人说自己是商贾。”
郑货小心回道,见吕不韦没有回话,真会又补充一句,“不过我觉得这只是他一重身份的掩饰。”
“不见。”
吕不韦微微沉吟,便摇头拒绝,此刻刚刚改制,正是忙碌的时候,不宜节外生枝。
……
甘泉宫。
忙完政务,嬴政来到甘泉宫。
这几天从雍城回来之后,便一直与李斯等人筹备三公九卿之事,直到现在才有时间。
而此刻,赵姬正伸着手指头逗弄着软塌上的婴儿。
一旁还有潮女妖与胡美人在旁。
“哎呀,尿了,快快快。”
赵姬正逗弄着孩子,突然被滋了一脸,顿时手忙脚乱。
潮女妖与胡美人强忍笑意,立即帮忙。
片刻过后,赵姬擦干净脸,一脸抱怨,“以前逗弄政儿的时候,我不记得政儿这么难伺候过啊!”
“太后孤身带着大王的时候,那个时候大王已经两三岁,自是好带了许多。”
潮女妖在旁笑着说道。
赵姬若有所思地点头,“倒也有几分道理,毕竟都过去十几年了,记得政儿有时候也爱哭的很,需要我整晚抱着才会睡觉。”
毕竟刚生了嬴政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二八年华的少女,毫无经验,好在当初嬴异人已得吕不韦资助,身边侍女不少,她也是爱玩的年纪,自然将孩子交给了侍女照顾,自己压力小了很多。
直到嬴异人离开邯郸,赵姬才自己一个人单独抚养嬴政,承担起了母亲的重责。
现在赵姬已经年过三十,倒是突然感兴趣起来。
毕竟现在她没了夫君,少了很多乐趣,便有了更多时间需要打发。
毫无疑问,逗弄孩子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就在这时,嬴政来到。
见到嬴政,赵姬立即坐起身来,一脸笑容,“政儿你忙完了?快看这小家伙是不是很可爱。”
赵姬拉着嬴政坐下,将榻上的婴儿抱到嬴政面前,“你可不知道,这个小家伙刚刚竟然……”
“是很可爱,母后你一个人看孩子不累吗?这种事情交给侍女就好,你也好早点休息。”
嬴政关心说道。
“不累,母后看到这个孩子,现在就想到了小时候的你。”
赵姬摸了摸嬴政的脸颊,目露追忆,“那个时候其他侍女一抱你就哭,连你父亲都不让抱,别人给你喂奶你也不吃,每次都要母后抱着喂。”
听得此话,嬴政脸上露出几分尴尬,“母后,那不是刚出生吗,小孩子都这样,依恋母亲。”
“咯咯咯……”
赵姬顿时掩嘴轻笑,“政儿还害羞了呢!”
“不过这孩子和你还是挺像的,说明很有缘分,你说母后将她收为义女如何?”
赵姬眼巴巴地望着嬴政,再次提起此事。
“母后如果真想,也不算不可以。”
嬴政看到赵姬这幅样子,想了想只能点头表示同意。
赵姬顿时一喜,立即将孩子交给胡美人,“子佩,你们去带下去好好照顾,本宫与大王有要事要谈。”
“诺!”
胡美人郑重接过孩子离开,而潮女妖也冲嬴政抛了个眉眼才走。
……
秦、赵两国已经通商一年。
买鹿制楚、买狐降代、齐纨鲁缟。
都是昔日管仲为齐桓公出的办法,当时管仲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幷且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
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弃了粮食生产;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
当楚国的百姓无粮可食时,管仲又关闭了国界,终止活鹿和粮食交易。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一举壮大楚国。
而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之,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怜,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也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
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
此后管仲要求全国官员的衣服由齐国纨布改为的穿鲁国的缟布,导致缟布涨价,同时却禁止齐国百姓织缟布,却对鲁国开放,表面上鲁国大挣齐国缟布钱,但是鲁国因此全国全织缟布而放弃农业生产,一年后,齐国拒绝鲁国的缟布,而这时鲁国已经没有粮食了,不得不被迫签下尊从齐国的条约。
秦国如今用同样的方法而针对赵国。
为此秦国付出巨资,收购了赵国许多蚕丝与生铁,从而使得来年许多赵人百姓也开始纷纷不再种地,而是去养蚕或者锻铁,荒废了耕种。
这本该让赵国粮食陷入危机,但是因为赵国与齐国通商,购买了不少粮食,因此一时间并未有人缺粮,从而无人关注。
加之郭开在其中更是赚到了大笔财物,郭开更是将自己名下土地都废弃,开始锻铁挖矿,其次便是派自己的门客去齐国收购粮食,一头往秦国倒卖生铁,一头将齐国的粮食倒卖到赵国,两边赚钱。
短短一年,身家便翻了几十倍。
郭开也为此投入了更多,自也不容人破坏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发生蝗虫灾害。
不过早在三年前,嬴政继位之初,便下令鼓励秦人多养殖鸡、鸭。
因此在蝗虫爆发之际这些鸡鸭便排上了用场。
蝗虫灾害虽然影响了秦国的粮草,但因为应对及时,因此蝗灾也被限制在了数县之内,并未流蹿多地,而损害其他地方。
随后嬴政便命仆射李斯与谒者冯去疾赈灾,安抚受灾秦人,保证来年粮食耕种。
就在这个时候,咸阳传出谣言,说是嬴政逆天加冠,导致天怒,从而爆发虫灾。
罗网立即大索,捉拿了许多传播谣言者。
章台宫。
“启禀大王,传谣者已经擒拿,其中有许多来自赵国的商贾,这些人显然不止是商贾,更多的是他国的谍子,诬蔑我王。”
姚贾手握笏板,一脸严肃地说道。
姚贾如今是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秦国法律、司狱,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传寡人之令,即刻终止与赵国贸易,命蒙骜为将,即刻兵伐赵国。”
随着嬴政的命令下达。
秦国以为上卿甘罗复仇为名义,命蒙骜领兵,与赵国爆发冲突,双方通商之路顿时断绝。
一个月后,蒙骜攻赵。
在此期间,魏国一直坐山观虎斗。
这个时候赵国也派出使臣前往魏国求援,魏王却施展拖延之策,等待秦国功成,分其城邑。
而赵国一年多大批赶造出来的高价生铁与蚕丝一时无人问津。
邯郸,王宫之内,赵王偃大为愤怒,立即命庞煖统兵,抵抗秦军。
同时名郭开去魏国请廉颇。
郭开本就与廉颇有怨,而且廉颇出走也有他的挑拨,自是不愿,因此施了个计策,说是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
赵王偃以为廉颇老了,便没有继续派人去请。
随后郭开便建言出使秦国。
“秦国言而无信,攻我赵国,你竟还让寡人派遣使臣入秦?”
赵偃瞪着郭开,大声喊道。
郭开连忙跪下表忠心,“大王,臣以为这其中一定有误会,此前秦使明明已经查明真相,怎会突然又有证据说是甘罗是我赵人害死,臣以为其中一定另有隐情。”
“寡人却觉得是秦国故意如此。”
赵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