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雄浑的声音似是刺破九天,铭刻上了大秦的名字,铭刻上了始皇帝的名号。

    这一刻,卫庄、田光等人以及道门的逍遥子等人也忍不住抬起头来。

    从今天开始,这个天下迎来了他新的主人,唯一的主宰!

    从今天开始往后千年万古,世人都将记住‘始皇帝’!

    嬴政缓缓从极庙的宫门,坐着撵车驶入。

    他身着玄服,黑的深邃,以金线绘制一条擎天神龙,腰间挂着宝玉、随侯珠等稀世珍奇,头顶沉重皇冠,玉珠垂落,发出清脆响声。

    随后嬴政缓缓抬起头,平实前方,然后走下撵车,踩在铺在地上的红布之上。

    在他的面前,三丈之外,是一尊到他胸口的巨大铜鼎。

    而在铜鼎两侧,则是百官肃穆矗立。

    望着眼前的一切,嬴政的目光逐渐变得尖锐,他的手按在腰间天问剑柄之上,缓缓走到铜鼎之前丈许之处,然后望向前方,大声喝道:“我,嬴政,已将天下疆土尽归秦国,称——始皇帝,此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铿锵话语,从嬴政口中传出,响彻整个极庙。

    “大秦万世,帝国无疆!”

    百官以及众将再次大喝。

    同时伴随着恢弘鼓声,震动整个王城。

    嬴政左手一伸,青铜鼎旁的奉常月神走到嬴政面前,将火把交到嬴政手中,然后退后三步,站在一侧。

    而那青铜巨鼎之上刻着昔日七国,而今的大秦疆域,上面还刻着许多祭祀鼎文,歌功颂德之言,这些都是李斯亲笔书写,又匠人刻上。

    李斯不止简化了秦国的文字,同样他的书法也是极好,这些事都是他来办的。

    嬴政接过月神交到他手中的火把,高高举起,环顾一圈,所有人都低下头,不敢与之对视,嬴政这才再次高喝一声,“秦功烈烈,秦德昭昭,我为天、地、人、神,奏响秦颂,点燃祭火!”

    话甫落,嬴政高举火把,来到祭鼎面前,将火把掷于鼎中。

    刹那间,鼎内燃起汹汹火焰。

    随后,两侧振聋发聩地鼓声传来,还伴随着豪迈地吼声:秦功烈烈,秦德昭昭。

    秦功烈烈,秦德昭昭。

    秦功烈烈,秦德昭昭。

    嬴政踏着红布,缓缓登上阶梯。

    六十六层的阶梯,高耸如山,却是只有一人背对众生而独行。

    似是象征着嬴政这条路上之孤独。

    每一次踏步,都是一次沉重的鼓声,振聋发聩。

    这条路,极为地漫长。

    嬴政也越走越高,独受那高处的寒风、烈日,为整个天下,撑起一片新的天地。

    白光仰起头,望着那高高在上的人,心思不一。

    有敬仰,有羡慕,有敬畏,有担忧。

    唯有韩非脸上露出一抹悲伤。

    走在这样一条路上,承受着世人所不知道的一切痛苦,承受着先人所不知道的迷茫,是何其的孤独,又需要何等的心智与毅力。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秦国吞并六国而合天下,开创盛世,也为后来者奠定万世不移的根基,这顶皇冠必然是古往今来最重的。

    众人的视线一直落在嬴政挺拔而孤独地背影之上。

    直到嬴政登上最后一层阶梯。

    然后,缓缓转身。

 第五百零七章 封侯拜相大宴群臣

    嬴政转换转过身,手按剑柄,站在台阶上,俯瞰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

    嬴政神情肃穆,缓缓握住剑柄,从腰间拔出长剑。

    天问剑直指苍穹。

    这一刻,全场肃穆。

    无不昂起头仰视着嬴政。

    嬴政环顾一周,朗声开口,雄浑沉着的声音,慷慨激昂的话语,震动整个极庙: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

    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轰隆!

    话甫落,平地一声惊雷。

    下方百官矗立,下一刻立即跪倒,口中高呼,“始皇帝万年无极,大秦帝国万世无疆!”

    随着繁杂的祭典流程走过,嬴政也正式称始皇帝。

    这一天,被定为帝国元年,这一日,也成为了每年的帝国大庆之日,天下同贺。

    次日。

    极庙。

    四海归一殿。

    百官从两侧登上龙阶,步入大殿。

    宏伟的大殿高有十丈,极为宽广,显得整个大殿也极为空旷,足以轻松容纳千人。

    地下砖石极为明亮,黑色的风格,让整个大殿显得极为肃穆。

    而在前方,一张青铜铸就地龙椅高高在上。

    殿下两侧则是一张张席位,供百官跪坐。

    众人有序来到殿中心。

    随着嬴政穿着玄色龙炮坐下,百官举起笏板,躬身高喝,“臣等拜见始皇帝!始皇帝万年!”

    “卿等平身。”

    嬴政微微抬手,百官随之依次而坐。

    “朕统六国,定天下,皆为我大秦将士不惜惜命,戮力共为!”

    嬴政望着殿下众人,朗声开口。

    王翦等一众武将立即站起身,抱拳说道:“臣等全赖皇帝陛下天命所归,运筹帷幄,方有臣等建功立业之机。”

    王翦最是懂得审时度势,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因此哪怕他们父子再灭六国的过程中当巨首功,但也从不自傲、狂妄,反而显得更加低调、谦逊。

    因为王翦非常清楚,将军在军中有名望是好事,可以让他更加容易调动全军,统一阵线,但是如果声望太高,则是祸事。

    昔日楚之吴起、秦之白起、赵之李牧莫不如此,结果凄凉。

    不过王翦倒也并未担心,一来自己确实无措,从无不恭之心,对于嬴政的命令也从不说二话,立即执行,得胜之后也不骄纵,对于嬴政依旧恭敬、服从。

    再来嬴政在秦国的声望也远非历代先王可比。

    扫平六国在嬴政手中完成,现在亲人民心所归,对于嬴政有一种狂热。

    而且在军中嬴政这个皇帝同样让所有人为之信仰的存在。

    从嬴政继位后,便开始在军中开设学堂,让士卒简单识字,而脚踩则是秦国的历史,以及灌输着忠君等思想。

    加上嬴政给予的大秦锐士各种便利、荣誉,让所有人都愿意为之效命。

    十多年来,各种勋章不断颁发,让所有大秦的锐士,人人为有一枚勋章而努力,因为那是荣誉的象征,那代表着皇帝、帝国与你同在。

    这让本是为利而效命的亲人士卒,多了一些另一股原因,与力量。

    因此,想要秦军背叛始皇帝,根本不可能。

    事实上不管是吴起还是白起,也都没有背叛的可能与能力。

    不管是楚军还是秦军,以及六国其他军队,都是只看令符行事,而非看主将,主将有令符才能调动大军。

    历史上叛逆之人,大多都是用自己的门客发动叛变,或者早已收买好了一些将领,但是也只能调动少量兵马。

    当年信陵君也是如此,无权调动大军,因此才有了窃符之举。

    士卒看符听命。

    只不过为了稳妥,被看出破绽,因此命人锤杀了晋鄙,如此彻底掌握军队,出兵伐秦。

    只不过王翦是谨慎之人,即便明白这一切,依旧显得极为小心、谦逊。

    当然,为王者最是看重自己的权利,因此也最为忌惮掌军之人,尤其有在军中有大功有名望的人。

    因此王翦也不给嬴政怀疑与忌惮的机会。

    ……

    “赵高。”

    嬴政一抬手,王台一侧的赵高立即上前两步,从袖中取出早已拟好的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将军王翦灭赵、燕、楚等国,南征百越,功勋卓著,赐玉章,晋彻侯,封——武成侯!金印紫绶,赐万金,玉璧一双,绸缎百匹,良田万亩,府邸三栋。”

    听到自己封侯,即便以王翦的性格也忍不住露出一抹激动,立即走了出来,跪在殿中,大声喊道:“臣王翦叩谢皇恩!”

    虽然说嬴政此前为了杜绝分封,已经废除了三代封侯的先例,但最终决定只废食邑、封地,却保留爵位以及恩赐之物与田地。

    因此现在的彻侯虽是侯爵,但却不像此前的吕不韦、范雎、魏冉等人有自己的封地以及食邑。

    封地是属于自己的领土甚至国土,食邑便是可以向自己封地的人收税,拥有了这两项权利,便可以说是国中之国,他不再是臣,而是国君。

    当初穰侯魏冉的封地便是陶邑,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魏冉也开始利令智昏,越过韩、魏攻打齐国,这才给了化名张禄范睢机会,为昭襄王拔除了魏冉等四贵,让秦国朝堂为之一清。

    庄襄王赐吕不韦洛阳为封地,食邑洛阳十万户,便能向十万户人家,三五十万人收取税金,还有着上万奴仆供其差遣,可见当初恩宠,庄襄王也算是完成了昔日与吕不韦共分国土的承诺。

    嬴政要废分封,自然从他开始,不会再分土于人。

    而收税更是国家的权利,一军权,一财权,是君主的根基,怎可分给他人?

    赏、罚则是君主竖立威严,执掌政务的权利。

    这些权利,都不可与人共享。

    若是将这样的权利交给他人,那么这个君主坐不长久。

    这也是为何嬴政虽设太尉一职,全未立太尉人选,而是依旧由国尉缭充任军事调动以及长远战略规划的原因。

    因为太尉掌全国军队,不过嬴政准备将来把太尉的职权分开,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

    而在这时,一旁走出两个寺人,其中一人手中托着一个托盘,另一个寺人为王翦重新换上头冠,挂上印绶、玉佩以及军功章。

    玉章是由黄金内镶嵌圆形玉石而造,比此前的金章还要高一级,是帝国最高勋章,也更加精美。

    玉章周围一寸宽的金边,金边刻着龙纹,‘大秦帝国’四字,中间的玉石则刻着玄鸟图纹,而正面的金边则刻着一条神龙,中间的玉石上写着‘王翦’的名字以及灭‘赵、燕、楚’,征‘百越’等字迹。

    虽然没有刻日期,但这一次也不需要日期。

    而一侧的官吏、武将无不露出羡慕之色。

    封侯啊!

    这是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体系中的最高爵位。

    当年昭襄王封舅舅魏冉为穰侯,穰侯失事,又封帮助昭襄王出计驱逐四贵,并提出‘远交近攻’政策的相邦范雎为应侯,再之后便是庄襄王封帮助自己为王的吕不韦为文信侯。

    仅此三人而已。

    如今文信侯当初因犯错也由开始的食邑十万户变成了万户,前几年回归封地,已是不问世事。

    也是如今秦国唯一拥有封地与食邑的人,但吕不韦现在老了,人若一死,必将被收回。

    而现在,到了嬴政这里,终于又有人封侯,还是在天下一统后的侯爵,比此前秦国所封更重。

    更何况,‘武’为开头,更是彰显武功,就如同‘武安君’一般,绝对是君侯最贵。

    这也说明皇帝虽已一统天下,却没有忘记他们这些有功的将士,也没有压制他们,兔死狗烹的心思。

    在秦国,只要有功绩,出将入相不在话下。

    虽然没有了封地与食邑,但是大家都没有,也便公平了。

    随着王翦入席之后。

    赵高再次念道:“郎中令王贲灭魏、齐,掳魏王、燕王、代王、齐王,功勋卓著,赐玉章,晋彻侯,封——通武侯!赐良田三千亩,赏千金,府邸一栋。”

    听到此言,王贲也立即从父亲身后出列,跪拜在殿中心,朝嬴政叩首,激动喊道:“臣王贲叩谢皇恩!”

    父子同封侯,可谓是古今未有之事。

    不过虽然众人诧异,倒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王翦父子二人的功劳自然不用言说。

    做为灭山东五国的主帅与主将,自然当居首功。

    父子一起封侯虽然诧异,但是单以功绩而言,也是理所当然。

    这时,赵高再次抬起头念道:“内史蒙武斩项燕、俘楚王负刍,赐金章,爵升驷车庶长,赐良田千亩,赏千金,府邸一栋。”

    蒙武也立即跪下谢恩,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中,驷车庶长位于十七级,仅在彻侯、关内侯与大庶长之下,对蒙武而言,已经到了巅峰,毕竟除了爵位,他还担任着内史,位同九卿,银印青绶。

    “李信于灭赵、燕、楚三国之中有功,赐金章,爵升大上造,官晋卫尉,赐府邸一栋,加封其父南郡太守李瑶为狄道侯。”

    李信也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