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魏四国联军何在?”
“哪来的十万大军?”
韩王安坐在王座之上,沉声喝问,声音都有些颤抖。
宽大袖袍中的拳头更是紧握,微微颤抖。
张开地此刻也脸色阴沉滴水,其实韩国本来就一直摇摆不定,这次计划说不上多么完美,但也有成功的几率。
奈何嬴政从来就没信任过韩国,而是当初在答应婚约的时候,就已经在想着灭韩了。
甚至有没有这场婚约,嬴政如果继位,都会继续离间各国,从而找机会灭韩。
早一年灭韩,他就能有更多时间消化韩国,加强统治,更能得到韩国的铁矿,加强装备。
可谓是好处无数。
“大王,如今看来只能立即传信上将军,快速回援,方能解新郑之危啊!”
龙泉君立即忧心忡忡地开口。
很快各种声音出现,韩王安一听这些话,顿时变得举棋不定。
但终究还是担心自己安危,立即下令召回姬无夜。
而在韩王使者到了的时候,姬无夜即便有心撤军也已无力。
秦国蒙武、王翦汇合,二十多万大军在手,谁敢先退,必然要承受巨大打击。
而函谷关外,赵魏两军想要去援助,桓齮也出兵袭扰,让两军不敢大规模撤退,同样延缓了速度。
这个时候,赵王的命令也落入了庞煖手中。
“燕国怎敢?”
看到消息,庞煖一脸惊怒,如今燕国不止突然撤军坑了友军,如今竟然还想背刺友军,想要掠夺赵国城池。
但是此刻庞煖不知该如何面对信陵君。
一边是大王的命令,以及赵国的安危,一边则是信陵君,一旦赵军撤退,那么信陵君也完了,这次合纵不止会失败,甚至还要付出不少代价,成为一个笑话。
虽然这几百年来的几次合纵已经闹出不少笑话,但庞煖还是不想让自己也成为笑话中的一员。
可是王命与国危,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庞煖没有学习燕、楚,而是立即将消息告诉了信陵君。
得到这个消息的信陵君脸色虽然难看,但明白这怪不到庞煖,甚至也怪不到赵国头上。
毕竟赵国现在又被秦国与燕国联手攻打的情况,撤军是正常的。
但信陵君也明白,一旦赵军撤退,他将面临的是什么。
剩下的大军绝不敌秦军。
即便函谷关的大军来到,也无法改变结局了。
这次合纵,彻底成为了笑话。
唯一的战果可能就是夺回城池,将秦军打回了函谷关。
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山东几国的信任,以及相互之间加深的嫌隙与怀疑,下一次合纵,未必有机会了。
而得知赵军撤退消息的姬无夜是懵圈的。
盟友一个接一个的撤军,这是将他韩国卖的干干净净啊。
一个桐子都不剩。
甚至信陵君都准备撤军了。
因为赵国大军一撤,那么即便他汇合函谷关外赶来的魏军,也无济于事,甚至如果函谷关内含有大量秦军,那么他现在手中的二十万大军都有被吞的危险。
现在,信陵君已经不敢冒险一试了。
一次冒险,就让他的战果输的干净,要是再次判断出错,那么魏国精锐就要尽丧与此,魏国也将十几年难以恢复。
他也将不再是魏国所崇拜的君子,而是会成为魏国的罪人。
魏王也一定会将他推出去,让失去了父亲、兄弟、儿子的民众泄愤。
别看他们兄友弟恭,但一旦发生这种事,他的那位兄长绝对做得出来。
而民众昔日又多爱戴他,那么届时就会多恨他。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韩国拖住那函谷关内不知道还存不存在的秦军。
“竖子!信陵君,你枉费有这么大名望,原来不过是一竖子,你们这种举动,是将我韩国给坑了啊!”
“你们走了,我韩国怎么办?”
姬无夜在中军营帐内愤怒大骂,但可惜,骂也骂不回来,信陵君被接连的问题乱了心态,不敢赌了。
更何况魏王最后的命令也已下达,他必须退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姬无夜暴躁的时候,新郑的消息以及韩王命令也送到了他的手中。
看到里面内容,姬无夜眼前一黑,差点气昏过去。
“哪来的十万大军?哪来的十万大军啊!”
姬无夜自称韩国百年最强之将,如今却是被接踵而来的消息打的闷头鼠窜。
“原来蒙骜是在这里,而且看样子,秦军早已囤积在此,不管我们有没有背约,他们都会攻打我韩国了。”
“但是他们何时出现的?为何我们没有得到消息?”
白亦非结果姬无夜手中信函,同样叹息一叹。
总算明白究竟哪里不对了。
那小秦王根本就没有将这次合纵放在眼中,对方年纪虽小,但胃口巨大,一直盯着的就是韩国。
但是他也满心疑惑,不知消息为何会被遮蔽。
就好似有熟悉他们的人,帮着掩盖了,然后给出错误的判断。
“如果当初我们不背约,他主动兴兵,就不怕背上骂名吗?少年人不是最爱面子吗?”
白亦非脑海中浮现出昔日再新郑见到的那个少年,忍不住心下自问。
姬无夜虽然愤怒,但也明白回援是不可能了。
因为他附近还有蒙武率领的二十多万大军。
现在,没了赵魏兵马,韩国这十几万兵马哪里是秦军的对手。
只能据城而守,争取拖住这二十多万兵马。
但很可惜,这也不现实。
在确定赵魏联军彻底撤退,几日之后,蒙武便带着十万大军去攻占韩国其他城池,王翦则困着姬无夜。
有了蒙武的支援,蒙骜占据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逐渐将新郑彻底围困。
韩王安知道这个消息后,直接病倒了。
连忙派出使者去求和。
想要凭借姻亲的关系,并决定割让城池,让秦军退兵。
但这可满足不了秦国。
蒙骜很清楚,这位刚登基几个月的大王,要的是整个韩国,而不是几座或者几十座城池。
不然不会废这么多力气,更是这样调动大将,将他偷偷安置在此。
【感谢:无心恨的1500点打赏;诺亚修尔的500点打赏;喜欢二次元的伪宅、书友2018…… 1116的100点打赏;感谢:余生,请指教、暮雨天明的588点书币打赏。】
第一百二十六章 扬眉吐气的赵姬(为‘左桥皆人’加)
咸阳。
秦王宫。
随着韩国背约,偷袭秦军的消息传回后。
本来人人逢迎的韩国公主红莲顿时尴尬了,之前逢迎的人瞬间消失不见。
因为之前对方是韩国公主,目前大王唯一的未婚妻,很有可能是未来的王后。
但现在,
韩王背约,偷袭秦军,导致秦军‘损兵折将’,因此大王一怒之下,下令攻韩,彻底决裂。
至于有没有损兵折将这件事并不重要,反正秦国说有就行了。
而韩国背约也是事实。
只是姬无夜得知这个消息气的想骂娘,当初背刺一共也没斩杀秦军多少人,如今在秦军口中成了损兵折将,甚至还有传言损失几万十几万。
要真有这么多,现在韩国哪还会被围。
可惜,只要韩国背约一事是真的就足够了。
在别人眼中,没有提防韩国背约的秦军确实有可能遭受重创。
因此,如今的红莲再秦王宫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就连宫女都人人退避,生怕沾上麻烦。
这让红莲最近很苦恼。
她也听到了自己父王背约的事情,但年幼的她只知道这不好,但却不明白有多不好。
好在她还有姑姑韩霓,目前也没有人敢欺负她。
华阳宫内。
赵姬带着胡夫人来到。
对面则是太妃韩夫人以及红莲。
主位上则是华阳太后与夏太后。
一帮女人再次聚再了一起。
“好个韩王,竟然如此狼子野心,算计我儿!”
赵姬一开口,就满口火药味,“韩王先是主动将公主嫁给我儿,如今又主动背约,这是在侮辱我儿!这是在羞辱我秦国!”
赵姬娇媚的脸上此刻布满寒霜。
她在乎的就是自己这个儿子,羞辱她可以,羞辱她的儿子不行。
韩王此举,无疑是狠狠在打她们母子的脸。
因此,赵姬此刻看向红莲的目光也有些不善。
赵姬本来就因为自己的儿子突然多了一个未婚妻而感到膈应,现在对方的父亲竟然还算计她的政儿,背刺秦国,因此赵姬对红莲也用不着虚与委蛇,直接冷着一张脸。
就连韩夫人此刻都没有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因为,她也是韩国人啊。
同样是韩国的公主。
华阳太后皱着眉头,自然指的这是赵姬这个女人在借题发挥,意有所指。
她本来就一直对韩夫人比较好,如今韩国出了这种事,赵姬明里暗里说红莲,其实也在说韩夫人,同样也是暗指成蟜这个唯一对嬴政王位有威胁的。
韩王此举,也彻底坑了韩夫人与成蟜,让他们趁早熄了心中不管存不存在的念想。
“赵姬,现在大王还未回来,我看你还是冷静冷静,交给大王处理吧!”
华阳太后淡淡开口,不想多说。
以赵姬的智慧自然看不出这一切都是嬴政那对父子所计划好的,但华阳太后的智慧却已经看出,嬴政必然早已知晓韩国的打算,不然哪有那么多巧合。
因此她没有让人为难红莲。
“我是政儿的母亲,我自然也可以做主,来人,将她带回兴乐宫。”
赵姬冷哼一声,大袖一挥,冷冷说道。
现在她也是太后,还是当今大王的母亲,在后宫自然越发肆无忌惮,连华阳太后也的面子也敢不给。
华阳太后扫了一眼赵姬,没说什么,但目光就像是在看一个傻子。
“太后,红莲还年幼,她也不懂得这些,韩王背约也不算她能决定,她也是受害者,还请太后不要为难一个孩子。”
韩霓神情一急,忍不住抱紧红莲,开口求情,说着还望了一眼华阳太后,目露恳求。
红莲显然也知道气氛不对,大大的眼睛开始泛红,泪珠闪烁。
在韩王宫内,她是无法无天的小魔王,但是来到秦国之后,只能收敛脾性,如今更是……
“本宫说话,哪里轮得到你插嘴。”
赵姬早看韩霓不顺眼,就是这个女人分享了她夫君的爱,这个女人的儿子,还分享了属于自己儿子的父爱。
虽然她成了王后,儿子也成了王,但这并不代表赵姬能看开。
她可是很小心眼的。
“赵姬,你是大王的母亲,但红莲也是政儿有婚约的未婚妻,哪怕韩王背约,但是婚约依旧存在,最后如何决断,还是等大王回来再说吧,你这样擅作主张,确定大王心中不会有意见吗?”
华阳太后深呼一口气,看着赵姬的嚣张跋扈,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
“我是政儿的母亲,如今夫君不在,那他的婚姻自然是由我这个母亲做主,此女之父背弃盟约就等于背弃婚约,已不配为我儿之妻。”
说到这里,赵姬突然眼睛一转,又道:“更何况,即便是等政儿回来决定,那么现在她还是政儿的未婚妻,我这个母后难道就不能带她去兴乐宫好好聚一聚了吗?”
听得此话,华阳太后也哑口无言,这个理由,她总不能拒绝。
毕竟当母亲的和儿媳妇聊一聊没毛病。
韩夫人虽然焦灼,但一时也不知如何拒绝。
“太妃,收起你的提防吧,本后即便再恨那韩王背约,也不会拿一个小女孩撒气,不过此女重要,必须严加看管,为了避免某些人私纵,在政儿回来之前,她都只能留在兴乐宫内。”
“胡子衿,还不将人带走。”
赵姬说完,一甩袖袍,转身离开。
身后胡夫人愣了一下,随即一脸复杂的走向韩霓,去接红莲。
她其实对红莲很有好感,这个女孩和她的女儿差不多年纪,更为她带来了自己妹妹的信,虽然很担心红莲安慰,但此刻她也没的选择。
“太妃请放心,在兴乐宫内,我会尽量照看红莲公主的。”
胡夫人轻轻握住红莲的小手,随即轻声再韩夫人耳边低声说道。
“多谢。”
韩夫人微微点头,也只能松手。
赵姬的理由很充分,她无法拒绝。
谁能阻止一个母后要与儿媳妇见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