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是这个道理!”沈秋神情专注,认真点头说道。
“沈秋师傅,我有必要提醒你一句!”刘阳东从工作人员手中拿过来一张老旧的英文报纸:“这是五年前英格兰日报的报纸,其中有一块版面非常详细的报道了,英格兰乔治拍卖会的一次拍卖商品!”
刘阳东让工作人员将手中的英文报纸放大到电子大屏幕上,大家就清晰的看到,乔治拍卖会那次所拍卖的宝贝,正是眼前所看到的这云龙镇尺中的一件,也就是雕有千年一册的那一根镇尺。
“沈秋师傅!这只是五年前的一根镇尺的拍卖价格,当时的拍卖价格已经达到了一千万的英镑,约莫达到了9000w的RMB;这还只是五年前的价格,并且是一根的价格,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块,按照正常的通货膨胀来算的话,这两根云龙镇尺的价格,应该不会低于三个亿!很明显和你的1。58亿的价格相差甚大!”
刘阳东内心略微有些纠结,心里也是那个着急啊,心说这沈秋平时鉴宝、审起宝贝来那叫一个神乎其乎,怎么到了总决赛的最后关头就掉链子了啊,你就算没把握出价格,你和郑光荣一样,也煽情一波,亮出格无价的题板也行啊。
就见沈秋笑而不语,先是绕着云龙镇尺转了一圈,继而才开口说道:“谢谢刘阳东师傅的提醒,即便是现在,我也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还是认定1。58亿才是这对镇尺应有的估价!其实我早就知道这个价格亮出来一定会引起大家的非议,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研究参考意义重大的国宝,理应标出十个亿、二十个亿的天价,又或者是借着大家的爱国情绪狠狠的煽情!”
煽情?很明显说的就是郑光荣,就差把他身份证号码给爆出来了。
郑光荣自然第一个不服:“沈秋!在你眼里这不是国宝?好啊!当着观众朋友的面,当着电视台的摄像机,你倒是说说看!你怎么就看不起明成祖朱棣御赐的这对云龙镇尺了?怎么就认定它只有一个亿的估价!你要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也就算了,你要是说不出来,我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你在故意侮辱我国的国宝,故意贬低我们国家的古董古玩!”
“你少在这里煽风点火,你也不用刺激我,我明摆着告诉你吧,我出这个价格就一定有我自己的原因!”沈秋无视郑光荣的挑衅,站在展台上面朝众人众人说道:“首先我要跟大家明确一点,我站在这个展台上的身份,就只是一位鉴宝师,我考量一件藏品会从它的品相、年代、制作工艺、以及它特殊的历史背景来考虑!”
“请大家注意了,历史背景只是作为我的一个参考因素,但绝不是仅凭这个元素,就毫无根据的认定它是国宝、是一级文物、又或者是有些口中说的无价之宝!”
的确,沈秋说的这话没毛病,就算是国家博物馆、以及各个省区在评定国宝都有一套严格的评判标准,首先国宝必定要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品相,至少没有哪个博物馆那一件瓷片拼凑出来的花瓶,定它为国宝。
“我们说回这对特殊的云龙镇尺!刚才刘阳东老师也提到了,这对云龙镇尺是我们的马安度大师从一位神秘古董商人手上收购而来的,具体花了多少钱刘阳东老师没有透露,或者说他本人也不知道,可能只有马安度大师自己心里清楚!我们先来看这对云龙镇尺的品相!”
随着沈秋的手势,摄像头给了云龙镇尺一个巨大的特写:“大家距离镇尺远,所以看的不是很清楚,现在在特写下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两只镇尺的品相不一,其中一块呈现出黄铜的暗黄色,而另外一只,刻有《受用万年》镇尺的表面则呈现出如同零散鱼片的外层反应!”
“沈秋!你这个又能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两块镇尺是处于不同的环境下保存的,很多铁器、铜器的表面在经过几百年的历史车轮,表面上都会留下这种绿色的氧化层,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两个品相的差别,一点都不妨碍云龙镇尺成为一级国宝!反倒凸显出你爱出风头、喜欢装逼的性格!”
沈秋呵呵一笑:“郑光荣你别急啊!我所说的品相差距,这还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如果你连冰山一角都没发觉的话,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说明你不适合待在这个场合!”
“草!沈秋你!”
沈秋不给郑光荣任何反驳的机会接着,他小心翼翼的将那半块云龙镇尺拿捏在手上,将它倒过来把它的根部呈现了出来,这个时候在细微摄像头的拍摄下,就有人注意到了一点。
在这下半根的镇尺根部,其中一个叫凹陷了下去,是的它四个直角扭曲了不少,所呈现出来的四个角明显是歪的。
“大家注意没有,根部露出来的这四个角是歪曲的,这也算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说明什么?说明这跟镇尺在历史的某个时间点被重力撞击、摔砸过!”
……
第943章 国宝的定义
被严重摔砸过?
沈秋将根部区域的云龙镇尺着重呈现出来,在特写镜头的放大下确实可以看出,根部区域的四个角有轻微的扭曲痕迹。
严格来说,这个也算是云龙镇尺的一个缺陷。
沈秋指着那变形的区域继续说道:“我们仔细来看这四个角的边缘,都不同程度上的看到了浓密的小疙瘩形状的锈迹反应,这是什么原因?据我所知,黄铜的材质在接触火药的同时,表面就会产生诸如这般密集的小疙瘩!这也从侧面揭示了一个真相!”
“说明这跟云龙镇尺在历史的某个时间点,四个直角面接触过火药粉末的!放在紫荆城的珍宝阁内肯定是不会接触火药,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了,便是在八国联军那伙强盗入侵的时候,强盗们用它触碰过火药的粉末!”
沈秋在说这番话的同时,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一副画面,他看到一个棕色大胡子的强盗,手中把持着这根云龙镇尺,跟四周围的人炫耀着他的战利品。
猖狂的强盗把云龙镇尺高举在头顶上挥舞助兴,玩到尽心的时候,还用这把云龙镇尺用力捅了大炮的火药膛口。
沈秋把持着镇尺做了个捅火药口的动作,瞬间全场上下的人一目了然,都知道这个缺陷是怎么来的了,网络直播平台上的网友们首先就此热议了开来。
“麻痹的!原来这个印记是这么来的呀!这都是那些无耻的八国强盗干的好事啊!堂堂华夏的稀世珍宝,他拿去捅火药!我他么差点被这群强盗气出高血压来了呀!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比起郑光荣开出的《无价》!我更喜欢沈秋的鉴定!沈秋的操作没毛病,作为一个鉴宝大师肯定要从全方位的角度来鉴赏宝贝,优点缺点都要说,我们需要的是真相,而不是一味地借助爱国情操炒作热度!无论第三局的结局如何,这一局我铁定站沈秋!”
“我也无条件的支持沈秋!沈秋让我们更加清楚了解了这件宝贝的存在意义,而郑光荣抛弃了自己的优势,只开了个无价的估价,这个操作谁不会,我三岁的小孙子也会!”
郑光荣自然是一百个不服,大声对峙道:“沈秋!你这两处缺陷又能说明什么?难道就因为这两个缺点,妨碍这对云龙镇尺成为我们的国宝?你个人对国宝的定义是不是太过于严苛了些,还是说你只是提出这两点缺陷,放大它的缺陷同时提高你自己的地位?”
呵呵!
沈秋冷笑了两声,毫不客气的对峙说道:“郑光荣,我还是那句话,作为一个合格的国师榜大师,如果说你连这两处明显的缺陷都没发觉的话,那只能说明你不适合当国师榜大师,没资格坐在这个展台上……”
“至于这对云龙镇尺为什么够不上国宝的资格,这其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缺陷,你!黄金瞳透视眼,却一点都没察觉到!”
啊……
郑光荣瞬间哑口无言,前面的两个缺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没及时提出来总归是观察不够全面,被沈秋拿出来针对他也无话可说。
可如果还有更大的缺陷没有发现的话,那情况就比较尴尬了。
更何况是绝对能不能成为国宝的重要因素,他都没有发觉的话,那么他就不仅仅是输掉比赛这么简单了,所谓的千年一遇的黄金瞳、透视眼、跟一个废物又有什么两样?
“沈秋你胡说!你胡说八道!我不信!”
这一刻,郑光荣感觉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严重的侮辱,想他也是仔仔细细给观察这对云龙镇尺的,镇尺绝对是到代的老东西,做工质量也都是绝对的皇宫质量,这些是没的说,除了前面两个微小的缺陷,还能有什么明显的破绽?
郑光荣一度怀疑是沈秋故意在拿话刺激他!
想他也是从国师榜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来到总决赛的,想他现在的修炼品阶也是正品的八品宗师,绝不可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啊!
“沈秋!我不信这对镇尺上还有什么巨大的破绽?你说!当着大家伙的面你说出来,你要是能说出来!我郑光荣从此跟着你混!我改叫你师父!”
“哼,当你师父还是算了吧!你这种徒弟我收受不起,来吧!既然你不服,那我沈秋就打到你服为止!老规矩!在揭晓真相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这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永乐大典》的总编姚书剑!”
“前面提到了,这姚书剑是明朝用了年间的文官,因为博学多才、才气过人被永乐皇帝任命为《永乐大典》的总编辑,并且明成祖朱棣赐予云龙镇尺一对,当年的姚书剑五十三岁,接下明成祖的嘱托自然是不敢怠慢,这对云龙镇尺自然是小心翼翼的兜着,这是御赐的宝贝,不敢懈怠,别说是拿镇尺镇纸张、镇绢布了,平时都是当祖宗一般放在家里供奉,这是皇帝御赐的宝贝,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乌纱帽不保是小事,弄不好还给扣个株连九族的帽子!”
“可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姚书剑千叮嘱万嘱咐的这对云龙镇尺还是出了事,那年姚书剑三岁的小儿,姚振,看到自家供奉的云龙镇尺精美绝伦且绽放出耀眼璀璨的光芒,小孩子的好奇心立即就被吸引住了!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时候姚振就是个纯粹的熊孩子!”
“熊孩子可不管这镇尺是不是皇帝御赐的,是不是什么国之重器,只要是熊孩子看上的宝贝,必定就成为他的囊中之物呀!当天的午后,这姚振就拿着其中一根云龙镇尺出去玩了!这一玩就出事了!东西是熊孩子拿出去的,回来的时候确实空手而归的!”
姚书剑得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差点没把熊孩子给打死,皇帝御赐的宝贝,就这么被熊孩子弄掉了一跟,并且还是关于永乐大典的宝贝,这事要是让皇帝知道了,还不得赐给株连九族的大罪,一家老小的人头都得架在菜市口的刀架上啊!
于是姚书剑赶紧派了几个亲信,四周围地摊模式的寻找云龙镇尺,那熊孩子一问三不知,自己都忘了把云龙镇尺丢在那个犄角旮旯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家里人找了一天一夜都没找到云龙镇尺的影子,差点没把姚书剑当场给气死。
恰逢有人提议将云龙镇尺和修缮好的《永乐大典》返还给明成祖朱棣,这下可把姚书剑给急的呀,要是皇帝看到一对云龙镇尺只剩下其中的一根,还不得当场龙颜大怒。
于是百般无奈之下,有人给姚书剑出了个主意,趁着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来由,干脆请工匠师傅,按照一比一的比列重新在打造一根云龙镇尺。
一开始姚书剑死活都不同意,若是被朱棣发现了,那也是个欺君之罪,可一想到自己只剩下一根云龙镇尺,同样也会被皇帝治罪,还不如冒险再造一根云龙镇尺。
姚书剑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继续,请了京城最好的工匠师傅,也是用了三天三夜,火急火燎的赶出了一根另一个版本的云龙镇尺。
这一版的云龙镇尺一现身,姚书剑自己都看傻眼了……
第944章 另一件镇尺
“因为那仿造的镇尺做的太逼真了呀!一家人当中,要属姚书剑对这对云龙镇尺是最为了解的了,工匠不仅一比一将镇尺仿造了出来,并且还给镇尺的表面做了旧,跟原先丢掉的那根简直是一模一样,说它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也丝毫不都未过!”
沈秋回过神来面对众人说道:“最后姚书剑便把那件高仿出来的镇尺,连同原来的那件,一起回返给了明成祖朱棣皇帝,朱棣皇帝不是鉴宝师傅,那时候最注重的是《永乐大典》,自然也看不出其中的异样,至此就将那一对云龙镇尺收在了皇宫内的珍宝阁内!一直到光绪年间八国联军打进燕京,洋人强盗从紫禁城内抢走了那一对云龙镇尺!”
沈秋的故事说到这告一段落,在场的观众、甚至包括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