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回古代之西医也种田-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什么?咳,咳咳咳~~”李慕书一说话就被自己嘴巴里的口水给呛到了,他咳嗽带动着身体剧烈颤动起来,无意磨蹭着谢越云早已抬头的巨大。
    “嘶~~~”谢越云猛吸一口气,本能地跟李慕书贴得更近了。
    “越云,你,咳咳,我快喘不过气了,你,你别压着我~咳咳~”李慕书伸手想推开谢越云,但他本来刚刚就解放过全身都犯软,怎推得动身材高大又健美的谢越云?
    谢越云撑起身,顺手把李慕书也抱着坐起来轻轻拍着他的背。李慕书叉开双脚坐在谢越云的大腿上,他那里刚好被谢越云热热硬硬的那个顶着,每动一下,那里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越发热也越发硬了,李慕书的脸本来因为咳嗽而红了,现在简直红得要滴血了。
    “越云,我,我是真的只喜欢你一个,姑娘什么的压根就没想过,你要相信我!”李慕书抬头看了谢越云一眼,欲语还休十分的害羞的样子:“还有……还有,你,你那里很……很热,我想帮你……就像你,你以前帮我做的一样。”说到后面李慕书的小脸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那声音小得快要听不见了。
    谢越云低头看着李慕书的头顶,心里十分高兴,那张扑克脸也露出了笑模样,但很快他就收敛了起来,用那分辩不出情绪的语调说:“那不好吧,你一向都不喜欢这样做。”
    “是你的话我就喜欢~~~”李慕书抬起红红的小脸蛋,“我以前只是,只是因为你太大了,我吞不下……。”
    “……你说的!”谢越云没想到李慕书这几句话就把他的忍耐都粉碎,他那里简直快要爆炸了,也不再拿矫了,直接把两人分开一些,让滑下他怀里的李慕书的脸正好对着他那里:“开始吧,小慕。”
    突然正面面对着那个翘挺贲怒充满了能量的东西,李慕书咬了咬嘴唇。说和做是两码事,用手和用嘴又是两码事。一时之间李慕书还真有些犹豫,他深吸了一口气,伸出右手握住了它,嘴唇凑了上去……




☆、第六十五章

时间过得飞快,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漫山遍野的绿叶也渐渐枯萎落下来了。这段日子李慕书就窝在王大夫家里研制中成药,而槐树湾的村民们早就已经着手腌制过冬的腊肉腊肠和各种的干菜咸菜了。
    李慕书因为带着作弊器,一些现代味道层次丰富的家常菜他做得还是可以的,但说到冬天要准备些什么他还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在现代有商场有超市,穿的吃的都能立刻买到,只要你有钱.但在这里,虽然粮食不缺,但肉食盐油日用品就得早早准备了,大冬天的大家都在家猫冬了吧。
    不能指望李慕书了,幸好家里还有黄安黄二娘这两口子在,冬天要用到保暖衣物呀,各种食物储存呀,调味料补给呀等等黄二娘都早早一一准备好了。加上谢越云早就让人准备好运过来的御寒衣物,整个冬天呆在家里不出门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北方的深秋已相当于南方的冬天了,当天空开始飘下零星的雪花,在谢家院子里的那个拱形菜棚里覆上薄薄一层雪花的时候,李慕书已经缩在家里的火坑上围住厚厚棉被死活不肯出门了。
    李慕书没想到大唐国的北方冬天会这么冷,他读大学时也是在北方,这么多年来他也算是习惯了北方的天气了,但那寒冷程度简直是没法跟这里比的,或许全球暖化是其中一个原因吧.
    研制中成药配方工作在下了第一场雪后就停顿了,之前两师徒合作研配的中成药经过了试验-改良-试验-再改良-再试验等阶段,达到理想效果了的,配方就严格记录下来了交给了方一思和谢越云安排工作坊大量生产。
    那些测试不良的,可以改良的继续,效用不大的,李慕书决定放弃。最初王大夫和李慕书研制中成药的种类主要还是以军需为主,这些配方多为治疗外伤以及伤寒症预防瘟疫等等。都是能大批量生产的。
    “小爹,我回来了。”穿得圆滚滚的小辉手脚也十分敏捷地跑进屋里,直接扑向正盘腿坐在坑上写字的李慕书身上。他头上戴着一顶兔皮做的帽子,白白的兔毛衬着白嫩嫩冻得鼻头红通通的包子脸,别提有多可爱了。
    “小辉宝贝,外面很冷吧?看看,你的手冻得都红了。咦,你的手套呢?”李慕书笑着伸手抱住了小辉,冷不防那双冻通的小手往脸上摸了几下,冻到打了冷颤,惹得小辉咭咭大笑起来。
    “我的手套送给利小姐了。今天利夫人叫我们去吃点心,利小姐也在,她老盯着我的手套好象很喜欢,我想着小爹会做一双更漂亮的给我,就送给她了。”小辉一边解释一边往李慕书身上蹭,小爹身上可真暖啊.
    “你把你用过的手套送人啊?还送给女孩子?”李慕书伸出白晳纤细的手指点了点小辉饱满的额头,教训道:“送礼物给女孩子当然要送全新的,而且还要包装好才能送出去。你以前学过的礼仪都丢哪儿去了?”
    “自从跟着不拘小节的小爹,那些繁文缛节我已经全忘哈,咭咭~~”小辉仰起头眯起眼睛看着李慕书笑出一口小白牙:“再说了,利小姐是展中大哥的妹妺,也就是我的妹妹,哥哥送妹妹东西,不用那么讲究的。反正利小姐不介意,笑得可开心呢。”
    “我印象中好象利小姐比你大两岁吧?怎么说她是妹妹?嗯?”李慕书一把抱起小辉,帮他脱了靴子后直接把他也塞进了盖着坑桌的棉被下暖一暖。
    “哇,好暖和!她比我还矮,当然是妹妹了。”小辉笑嘻嘻地往李慕书那里靠了靠,“小爹好暖,今晚我跟你睡行不?”
    “好呀,一会你跟爹爹说一下。” 李慕书用竹叉叉起一只蜜橄榄送到小辉嘴里。
    “小爹~~~你跟爹爹说好不好?”小辉张开小嘴啊呜一声,就把整个橄榄含在嘴里嚼嚼嚼了,一嚼完就抱着李慕书的腰撒娇。
    “这样,你先跟越云说,然后我再帮忙,好不好?对了,利小姐的手套可是利夫人亲手做的,应该很漂亮吧?怎么会看上你的?”李慕书又叉起一只蜜橄榄给小辉。
    小辉含着蜜橄榄口齿不清地说:“好,那说定了。嗯,利小姐那双手套红红的,很老土,一点特色也没有。那能跟小爹设计的相比啊?我一戴上那手套出去,大家都说很好看呢。”小辉跟着李慕书久了,连李慕书的现代用语都学了九成九。现在扔他到现代去,沟通一点问题都没有。
    “人家的手套那叫精致,雅观。什么老土?小孩子真没有审美观。你出去可别乱说喔.”李慕书给小辉设计的手套其实就是那种在现代满大街可爱版的.里子是纯棉,外面是毛线织成可爱动物,再用兔毛在手腕那围了一圈,两只手套用小绳子系起来可以挂在脖子上不会丢。
    “知道了。小爹,蜜橄榄真好吃,再来一个。”小辉张大了嘴等喂食.
    李慕书又叉了一只放进他嘴里说:“吃完这个别吃了,等你爹爹一回来就开饭。”
    “嗯嗯嗯,小爹,今晚吃火锅好不好?”小辉嚼完橄榄吞下,就想起热腾腾的火锅了,这么冷的天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最爽了。
    “黄二娘今天炖了猪肘子,明天再吃吧.”李慕书冲了一杯渍橄榄汁给小辉喝,这个清热润喉。自从天气冷了,谢家几乎天天都吃火锅.这火锅吃多了也容易上火啊。
    冬天日短夜长,等谢越云披着一身雪花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王大夫早已经过来等开饭了,现在他正和李慕书,小辉和小荣四人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打麻将。
    这麻将嘛就是李慕书闲得慌捣鼓出来的玩意。冬天到了,天寒地冻的他懒得动,但总呆在家里猫冬没事干就有些无聊了。谢越云有他的工作,小辉有他的学习,李平有菇棚,黄二娘有菜棚,敲冰捉鱼有徐大明,家里粗活细活有黄安两口子呢,李慕书最大的贡献就是睡饱了想些好吃新颖的菜式,或是给小辉设计一些奇怪的衣物让他在学堂炫耀一番出出风头,除此之后,也没他什么事了。
    至于王大夫,他一到冬天也像李慕书那么懒,不再来谢家串门了。这方面两师徒还是很相像的。不过人家王大夫文采了得,偶尔还有利元苍这个诗友棋友串门。两个文人在这槐树湾算是惺惺相惜了,但这没李慕书这个半文盲什么事.
    李慕书基本上就是过着吃了睡睡了吃猪一样的生活了。但人毕竟不是猪啊,于是麻将应运而生了。李慕书见这里没人玩过,他决定在大唐国的槐树湾开个先河。麻将在中国古代也叫马吊,就是用竹子做的。李慕书用炭笔把一索二筒白板呀等等都画出来,到时再按图刻在方方正正一样大小的的竹粒上,那就能做出一副麻将了。
    本来李慕书想叫心思细腻,手工活也精巧的李平做,但李平忙着跟老安兄弟学习管理菇棚,根本均不出时间来。李慕书只好叫徐大明做了,幸好徐大明也给力,虽然做工有些粗糙,但总算是做出来了。
    这不,麻将一出,懒惰如王大夫也天天冒着雪花跑来谢家玩了,顺便蹭饭吃。有时还拿去利先生家里玩,因为利夫人在这里没有闺蜜,虽然人家文采也好,能弹琴对诗的,但也要有消遣吧?于是李慕书把自己画的底稿送去洪达那里,让他帮忙多弄了两副,一副给利家,一副给了王大夫。
    洪达自然不会只作两副了,这玩意最适合猫冬时玩了,于是变成了每家每户都一副了,天天都传来搓麻将,‘踫’,‘吃胡’的声音。
    “又打麻将!”谢越云站在房门口并没有进去,李慕书一见他回来了,欢呼:“越云回来了,吃饭吃饭.”一边说一边忙推翻了自己的牌,还搅乱桌上的牌,然后利索地跳下坑.
    “啊,小慕又使诈!我都快吃胡了!”王大夫不乐意了,但桌上的牌早已经乱了,想重整都没法整了.“我敢肯定,小慕的牌一定很烂!”
    “我的牌一点也不烂!小辉小荣,快点,我们吃饭啰.”李慕书朝小辉小荣招招手就笑嘻嘻拉着谢越云往客厅走去.客厅和他们两个房间连在一起,冬天太冷了,李慕书早就不想冒着寒冷去饭厅吃饭了.
    黄二娘端上了热腾腾的炖肘子,鱼丸豆腐菜干香菇烫锅,锅下还放着烧得红红的炭呢,腊肉炒蒜苗,小葱炒鸡蛋和一盘蒜泥炒青菜.卥肉卥肠卥蛋也切了一大盘端了上来.摆满一桌子了,看了都流口水.
    这些青菜呀蒜苗呀小葱呀就是菜棚里的出品了.虽然吃起来没有当季生长的好吃,长相也有点抱歉,但在冬天这个只能吃萝卜白菜的季节里,能吃到绿油油的青菜已经很幸福了.
    这香菇嘛自然就是菇棚里的出品了,自从上次李平把香菇菌丝培植到锻木桩后,天公作美,紧接着就下了几场秋雨,潮湿的天气正好催发菌丝生长了.那些散落在培植基里的菌丝也扎下了根.一切都朝着李慕书预想的方向走呢.
    那些日子李平每天都围着菇棚转,老安兄弟后来也过来帮忙了.香菇生长环境主要还是得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天气冷下来了,为了保持菇棚的温度,李平他们早早就已经把棚外的火龙烧上了,但就算如此,秋天的香菇成长期还是比天气暖和的时候慢了差不多两周,想必冬天的会更慢吧?
    就这样三人每天都小心地照料着这些香菇,差不多一个月后,终于赶在冬天之前还真收获了第一批的人工培植香菇,虽然数量不多,但李慕书他们还是非常的高兴.
    老安兄弟挑了个晴天采摘的,先熟先采,采收时还注意着手只能接触菇柄,不能擦伤菌褶及菌伞及菌伞边缘.
    这批成熟的香菇有椴木培出的,个大肉厚实色泽也漂亮;而培植基里培植出来的香菇相对而言虽然个大但瘦,味道淡而色泽浅.虽然能一眼就看得出来,但李慕书让他们分开来装在小篮子里,然后一一把菌褶面朝上放在竹筛上,端到前院里置于太阳底下晒.大概晒六个小时左右,再移至于后院的小房间里烘烤.
    李慕书记得,如果香菇在太阳底下晒过就能自动生成了维他命D,那是只烘干所没有的,而且晒过的香菇香味浓,再经过烘烤后,不但营养好,而且色泽也好又不容易破碎.
    王大夫跟着李慕书观看了全程,拿起香菇闻了又闻,满意地点头.当天晚上他就写了一个香菇的宫廷药膳配方出来让李慕书做炖汤给大家品尝了.
    椴木培植出来的香菇味道不输野生的,王大夫吃过之后也直点头.初步就决定了等开春后大力推广,由老安兄弟和李平负责.分段收获的香菇也一一送给了槐树湾的村民品尝了.
    王大夫那个药膳好是好,但没多少人吃得起啊.不过现代的香菇食谱还是很多的,李慕书努力地默写了好几个食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