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着公子,能让全家吃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打实的实话。杨信治下百姓的信心空前地坚定,百分百地支持杨信。
有了百姓的支持,杨信的位子便越来越稳;随着持续不断地大练兵,杨信麾下的士兵变得锋芒毕露。
这段时间,蒙元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汝阳王也没有闲着,积极地调动军队,汝阳王最先调集的是北地军队,然后驻扎在汉江北侧,与襄阳隔江相望。
汝阳王准备从江淮调集的军队,直接被张松溪率领的东征军在东征时打崩,等于断了汝阳王的一臂;自南方而来的军队同样被杨信麾下的士兵打崩,因为杨信知道,兵不是靠练出来的,而是靠杀出来的。在张松溪回归之后,杨信麾下的士兵在经过基础的训练之后,杨信立即将其派出,主动迎击蒙元的南方军团,在击溃了蒙元的南方军团后,杨信顺便组织南下。
南下军所过之地,尽皆投降,一是恐于南下军的战力,二是百姓自发地献城。
张松溪传播的那句口号,杀伤力太大了,无数渴望土地,渴望求活的百姓爆发出恐怖的战力,而那些受到欺压的南人士卒同样渴望土地,同样渴望求活,索性便直接反了,自动纳了投名状,然后献城。
南下比东征轻松多了,尽管有蒙元人和色目人不愿引劲待戮,想要反扑,但他们这次面对的不是南宋,而是百姓战争的汪洋大海,任凭他们再凶残,最终也被汪洋大海淹没。
杨信的南下军适时进入,并按照以往的惯例重建秩序,当汝阳王率领着北地蒙元精骑与襄阳隔江相望,蒙元的西部军团兵出秦蜀后,杨信已经占据了江南之地,较之以往南宋的国土还差秦蜀之地。
从地图上来看,杨信尽占吴越之地,战略纵深再次得到加深,同时,杨信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也越来越多。
战争其实打的就是资源,从帐面上来看,蒙元掌握的资源远远大于杨信,但蒙元无法将资源完美地转化成战斗力,杨信却能将手中的资源完美地转化成战斗力,这中间除了人心、文明、地域等因素外,科技占了绝对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科学技术也是第一战斗力。
在火炮、加特林机枪、火枪面前,蒙元引以为傲的骑兵、回回炮等,根本拿不出手。
汝阳王在隔江准备用回回炮攻击襄阳城防之时,回回炮还未组装完毕,就被杨信所部的火炮定点清除。没有了回回炮等远程攻击武器,面对城高墙厚的襄阳城,汝阳王只能下令蚁附攻城。
汝阳王不是没有想到过高手夜袭、挖地道、水淹、火攻等计策,但面对高大的襄阳城以及早就有准备的杨信,这些手段根本不见效,不但不见效,反而折损了汝阳王好不容易笼络的江湖高手。
杨信也没有闲着,趁着双方对峙之际,杨信再次高举神功秘籍和金银这两大利器,向着神州大地发布了武卓天王冉闵大帝的《杀胡令》。
《杀胡令》一出,天下震动。
第203章 西讨与襄阳一战
江湖门派中人或许不稀罕金银,但却极其重视武功秘籍,且杨信在五大派围攻少林之时,完美、一丝不差地完成了他的承诺,营造出良好的名声。
整个江湖一片哗然,不时有蒙元人、色目人遭到暗杀,然后脑袋被割去,不用说,这些脑袋不是换取金银就是换取武功秘籍。
最初,江湖中人只是对落单的蒙元骑兵、色目人下杀手,但后来,发现这种做法效率太慢,江湖中人开始有意地拉帮结派,联手出力,最后,杀红了眼的江湖中人,甚至向成建制的军队下手。
接下来,远在光明顶的明教也堂而唐之地举起了反元的旗帜,一时间,蒙元统治区域四处烽烟。远在大都的元惠宗连下圣旨催促汝阳王进攻襄阳,好扑灭杨信的势力后,腾出兵力围剿叛乱。
元惠宗的圣旨不但没有让汝阳王攻下襄阳,反而成了汝阳王的催命符。当年蒙古攻打南宋之时,以当时蒙古军队的强悍也是围攻了十余年,才耗死了襄阳守军,而今,杨信兵强马壮,武器先进,而蒙元除了人数多之外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即使汝阳王下了死命令,让部下拼命攻打襄阳城,但在杨信火炮、加特林机枪和火枪构建的防御体系之下,蒙元士兵除了送死之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至于蒙元常用的驱使百姓攻城的方法,在杨信面前根本不见效。
虽然俞莲舟等人表示自己可以出城救摇百姓,但杨信坚决制止!俞莲舟等人清晰地记得当时杨信所说的话。
不是我冷血,而是当这群百姓向着襄阳冲来之时,他们已经就是敌人,哪怕他们手无寸铁,他们就是敌人。他们只怕蒙元骑兵手中之刀的锋利,难道就不怕我手中之枪不利?如果他们真的有种,为什么不反过头去与蒙元死拼?
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向着襄阳攻来十死无生,回头与蒙元死拼九死一生,毕竟我们还能用火炮远程帮助他们逃离,但是你们看看他们,他们何曾有抗争之心,明知道回头与蒙元死拼还有一线希望,他们就是不死拼,就是被蒙元驱赶着来攻城。
为什么?还不是数以千年来,你们脑中的那些迂腐思想,今天,我就要彻底铲除你们脑中的那些迂腐思想,也彻底抹掉他们心中的那丝侥幸。麻木不堪者,死,且死无葬身之地;奋发向上前,不仅可以荣华富贵,还可以升官发财。
于是,杨信当即制定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效仿先秦,打造军功贵族,但凡想成为贵族者,必须拿蒙元的人头来换,考虑到因火枪等武器的问世,杀敌强度大大降低,杨信将难度提升了十倍,只要杀死十名蒙元骑兵,便获得一级爵士,成为公士,赐予相应的田产。
集团作战有集团战功的统计方法。
军功爵位制度一推出,在全军之中引起地震般的震荡,士兵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获取敌人的人头晋升贵族,士气瞬间提升了起来。杨信制定的军功爵位制度,不但适用于军中,也适用于民间,只不过,民间想要获取爵位的难度要高一些,即使如此,也得到了民间的一致推崇。
趁着汝阳王主力攻城之际,杨信让张松溪率领十万大军悄悄从东门出发,然后途经新野至南阳,在蒙元大军无暇顾及之地,跨过汉江,绕到汝阳王的大军身后。
汝阳王见久攻襄阳不下,且受损惨重,逐渐有了自保之心,再观之天下烽烟四起,蒙元隐隐有气数将尽之势,便暂缓了攻击,准备据兵自保。
这段时间,杨信也没有出城攻击汝阳王本部,而是动员了二十万大军开始了西讨,由襄阳出发,兵分两路,一路直取四川,而另一路则攻往关中。
西讨军用的套路仍然与张松溪东征时的套路一样,杨信所部先行击溃了蒙元的西路大军,然后跟随在溃败的西部大军身后,一路走,一路打,其实打的时候还是比较少,大多城池均是望风而降。
西讨军也不客气,直接接管城防,然后运用以前的套路,让降卒纳投名状,分田、免税,征招青壮入伍等等,这一套,杨信所部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
也就是关中之地和巴蜀之地比较难行,耗时颇长,不过,西讨军不着急,严格地按照步兵操典和既定的计划行事,不管你蒙元如何挑衅,我自巍然不动、按部就班地横推。
川蜀和关中的蒙元部队也很是无奈,打,根本打不过,据城而守生怕百姓暗中大开城门,迎西讨军入城,两地蒙元军队见事不可违,直接西遁,遁往吐蕃,然后两地军队合兵一处,绕道西凉,准备回返大都,然后退往草原。
结果,川蜀和关中之地的部队刚刚合并一处,途经西凉,便与东进的明教大军对上了,蒙元骑兵打不过杨信所部,却一点也不担心打不过明教大军,双方直接展开了大战。
明教虽然高手众多,但明教毕竟是江湖门派自居,行事也是多以江湖门派的思维行事,虽然明教五行旗精锐无比,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军队,双方一接触,蒙元骑兵将骑战之术发挥到极致,在付出一定的伤亡之后重创了明教大军。
蒙元骑兵也不赶尽杀绝,而是沿着九边一线直往大同、太原一线奔去,然后回返大都。
气势高昂的明教大军经此一重创,彻底伤了根基,于是便退回了光明顶开始修养生息。
杨信麾下张松溪部在完成了对汝阳王大军的包围之后便开始了总攻,杨信先是用火炮猛烈地对汝阳王大军进行隔江覆盖式射击,打掉汝阳王大军的士气之后,杨信兵出襄阳,直接渡江作战。
汝阳王大军本想来个半渡而击时,张松溪所部适时从汝阳王大军杀出,直杀得汝阳王大军一个措手不及,杨信大军顺势渡过汉江,前后夹击之下,汝阳王大军惨败,汝阳王也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汝阳王一死,指挥体系瘫痪,其麾下的大军彻底跑乱了建制,乱轰轰的一片,汝阳王大军中的汉人和南人见大势已去,索性直接反了,大肆砍杀蒙元人和色目人,用他们的头颅当投名状的同时,也当作自己晋升的军功。
在三方夹击之下,汝阳王大军烟销云散。
第204章 北伐与天下一统
汝阳王察罕帖木儿一死,蒙元唯一拿的出手的战将也没了,没有人能阻挡杨信一统天下的步伐,杨信当即在襄阳称王,立国号为汉,史称大汉第三帝国。
然后,杨信北伐。有东征、西讨、南下的案例在前,此次北伐也是极其顺利,虽然蒙元在北地的统治力极强,元惠帝也不甘心失败,不断地抽调精锐骑兵,想要借助北方原的地利之势,借助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机动能力,不断地迟滞、阻碍杨信北伐军的步伐,顺便找出露洞和弱点,趁杨信的北伐军松懈时进攻。
但是,想法挺美好,现实挺残酷,加特林重机枪的出现以及大量装备部队,彻底打破了蒙元骑兵的神话,也彻底终结了蒙元骑兵的优势。
杨信的北伐军始终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横推。
即始蒙元大军借助城池之地利防守,但随着火枪、火炮和加特林重机枪的应用,传统的攻城战已经不复存在。面对据城而守的蒙元大军,杨信的北伐军先是集中火炮猛轰,轰开城墙之后接着轰,然后再让仆从军进入城池与据城而守的蒙元士兵打巷战,而杨信的北伐军则占领城墙,居高临下的射击。
如果碰到城坚墙厚、类似襄阳这样的军事重镇,火炮轰不开,北伐军便会变工兵出兵,挖地道至墙根下,然后埋上炸药,用火药攻城。
火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攻城的速度,天下的坚城在炸药和火炮的攻击下,显然脆弱无力。
至此,无论是出城浪战,还是据城而守,蒙元大军都不能阻挡杨信北伐军前进的步伐,再加上北地所有城池之中,反蒙元者数不胜数,杨信又及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各地纳投名状、投城以迎王师者无数,元惠帝见大势已去,直接率领本部兵马逃回草原。
杨信大军一直追,直至追到蒙元大军逃回草原深处。
至此,杨信完成了神州大地的再一次统一。杨信直接定都顺天府,待天下初定之后,杨信开始肆意大封功臣,但凡有点战功的统统分封,并允许其开藩建国。
当然,开藩建国之地并不在华夏,而是在海外、在神州大地之外。着重被分封的就是草原,杨信一口气分封了三百多位草原王。将整个草原划分成三百份,要想在草原开藩建国,就必须得灭掉残存的蒙元势力。
这三百位草原王只得联合起来,组建起六支大军,向着草原深处开拔,不过,这六支大军也没有冒然前行,而是先行占据了河套地区,而后步步推进,每到一地,必须建城建堡,然后以城堡为据点,不断地吞食蒙元残兵。
接下来,杨信接着分封,将江湖门派等统统封往海外,让他们在规定期限外去海外建国。
天鹰教就被分封在了琉球之地;峨眉、崆峒和华山就被分封在了倭国;明教则被分封在波斯,也就是察合治汗国境内,杨信的意思就是让明教这种极具宗教色彩的门派去祸祸其他国家。
杨信将神州大地所有跟他不是一条心的势力分封出去之后,开始休养生息,三百位草原王将战火烧向了神州大地之外,神州大地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时机。
杨信开始内修文政,不过杨信并没有独重文政,而是文武并举,其实杨信还是侧重于武,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中小学军校,又在顺天府设立了九座大学军校,杀胡令和军功爵位制一直没有撤销,一直在沿用,在杨信的计划中,杀胡令和军功爵位制度永不撤销,永远会一直沿用下去!
有神州大地做为三百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