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泯如今不过是繁星境,但是依着他的修行速度,要不了多久就会是结发,然后金阙,之后金阙之上,离开这里,前往彼岸,快一些便是在这几十年里,慢一些也该是百年之内。
“能够停留一甲子,便够了,至于之后,你要留下子嗣便由子嗣即位,若没有,弟子也不无不可。总之我相信在甲子之后,世上绝不会因为缺了一个皇帝而再度乱起来,今日大祁之乱局,未来不会发生在天下。”
崔溥心中的世间,很完备。
“晚辈还有个问题,即便有了这么多修行者,可是否缺一支精锐的百战之师?”
南楚复国,会在短时间内拥有军伍,但是战斗力肯定无法和大祁军队和大应的军队比肩。
崇文楼即便有心,可一帮读书人,还真不好说能弄出一支军队来。
崔溥笑道:“这便是我要送给你的大礼。”
崔溥认真地说道:“换句话说,这份大礼,整个天底下,只有你一个人能够拿得到。”
第424章 当年的御北军
“什么礼物?”
顾泯开口问道,但心里却有了些答案。
果不其然,崔溥下一刻缓缓开口,说了几个字,“一支军队。”
顾泯蹙起眉头,不知道这位太傅大人,又要在什么地方变出一支军队来。
“史册记载,大宁皇帝一统天下,分封天下,诸将授爵,其中武功最高者,以冠军侯授之,为勇冠三军之意。”
崔溥缓缓开口,但只是念了一段史书上的记载。
顾泯从小熟读史册,自然也知道,这一段历史,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那位宁启帝就是先祖,其实南楚历代王朝国君,都在有意无意的让子孙记住这些东西。
冠军侯是大宁王朝创下的唯一不世袭的爵位,这三个字,授予一人,那人便能拥有一辈子,等到他死之后,朝廷就要收回,等着第二个有资格配得上这三个字的武官出现。
在史册上记载,冠军侯这三个字,总共也就授给了五个人。
那是大宁王朝所有武将所追求的最高荣誉。
崔溥问道:“你既是大宁皇族后人,自然应当知道,最后一位冠军侯是谁。”
顾泯喃喃道:“中平元年,贺无疾战功赫赫,被宁元帝封为冠军侯,三月带领二十万精锐御北军,远赴北方,抵御乱匪,从此之后,直到大宁国破,这支大宁王朝当时最为精锐的御北军,再也不曾出现在世间。”
那支御北军,二十万之众,军中大多数都是修行者,战力彪悍,其中统军的贺无疾,更是被说成在大宁王朝的历史上,也是能够排进前五的名将。
可惜当初中平元年北上,到了中平七年,大宁王朝最为危急的时候,照天城无数道信笺去往北方,也不曾让那位军侯带着大军南下。
甚至于在之后大宁覆灭,后人去北方寻找,也不曾见到那大军的踪影。
从中平元年起程北上,一直到中平五年断了联系,那支御北军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没有一点征兆,也没有传来覆灭的消息。
这件事在史书上,白纸黑字记载得异常清楚,后世的无数人,都无法破解其中的秘密。
这已经成了一桩悬案。
顾泯还记得,当初在咸商城进入那所谓的大能洞府的时候,里面那座照天城里有一个叫做宝昌的,和那一座城的人,都在等着那位军侯带着御北军的精锐,南下镇压叛乱。
可惜一直都没能等到。
那个时候,顾泯记着是中平七年腊月。
如今崔溥忽然提及这一支消失了数百年的军队,显然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提及而已。
崔溥从怀里拿出一本古籍,递给顾泯,“崇文楼有很多书,很多都没什么意思,但也有很多有意思的,这本《梦溪闲谈》里便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在北陵有个捕鱼人,有一日在一片桃花林里迷路了,然后到了一个地方,碰到了许多枯骨和腐朽的甲胄刀剑,他带回其中一些,被人认出来,那是大宁王朝的兵甲,只是后来他再去找的时候,便再也去不了那个地方。”
顾泯微微点头,这故事他也听过,只是那本《梦溪闲谈》里记载的东西太多,而且大多都无法考证,已经被后世读书人当作是一本妄谈书了。
翻看那本书,顾泯果然看到了其中的记载。
顾泯抬头看了看崔溥。
后者微笑道:“这本书恰好不是摹本,而是梦溪先生的原本。”
崇文楼在世上存在许多年,有很多东西,都是别处没有的,比如这一本,就是如此。
梦溪先生生活在大宁王朝覆灭之后的百年间,如果不是胡言,那么这就是事实,结合地点,很有可能发现的,就是那支御北军的战场。
可即便有这么一个故事,也无法判定,那支军队的踪迹。
换句话来说,即便能找到地方,那支军队还存在与否,也是个疑问。
一支建制保持了数百年,并且仍旧有着战力的军队,那对于整个世间的军伍来说,那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这支军队,或许比当年大宁那支横扫世间的军队更为强悍。
那是无比的财富。
崔溥站起身,缓缓走向书架,一边走一边说道:“另外一本书叫做《草堂笔记》是草堂先生的大作,草堂先生一生声名极好,从不妄言,他的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在北方,临近北海,三千里外的深山里,曾有蛮夷出没,曾有修行者组织起来抵御蛮夷,大战三月,蛮夷凭空消失于千丈山,众人搜寻半月,只在山中捡到断刀以及长矛,上有鲜血,十分新鲜。”
说着话,崔溥已经拿到那本草堂笔记,毫无疑问,这也是原本。
走回到火炉前,把手中的书递给顾泯,这位老太傅微笑道:“这故事可信度有十分,而且后人考证,那长矛和断刀,都是大宁王朝军伍制式兵刃,换句话说,那就是大宁王朝的军伍。”
崔溥重新坐下,总结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两百年前,距离大宁王朝覆灭已经过了很多年。”
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其实崔溥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那支御北军还在。
顾泯分析道:“凭空消失于千丈山,说明那个地方可能会有一个小天地,只是入口被隐藏了。”
崔溥笑而不语。
“那支御北军在中平元年去到北方之后,发现那股乱匪其实并不是乱匪,而是北边的蛮夷,于是便留了下来,至于之后,战场到了小天地之中,所以外人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或许是觉得蛮夷危害更甚,所以他们即便知道大宁王朝危难,也没有南下,也或许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大宁王朝的事情。”
顾泯喃喃道:“可能容纳二十万人的小天地,不会太小,即便是金阙巅峰的强者,应当也没办法,或许这是上古留下来的,他们还在里面,或许是因为被困住了?”
崔溥点头道:“一切都有可能,真相到底是如何,须得走一趟千丈山。”
“而且那支御北军如果还在,天底下也只有你一个人能够号令。”
御北军是大宁王朝最后的精锐,现如今大宁王朝已然没有了,只有他这个大宁王朝的后人在。
那也就是说,那支御北军,只会听他一个人的。
那是独属于他的天子亲军!
而他要做的,便是到千丈山,找到那个地方,然后把他们带出来。
这是一大杀器。
当然事情仍旧复杂。
崔溥轻声道:“南陵如今的局势已经定下基调了,你不管怎么抉择,南楚这边,半月之内,就会有人选择叛乱,而后南楚会建立起来,而且帝位会百分之百的空悬,他们都在等你。”
顾泯沉默不语。
崔溥轻声说道:“我还能活些时日,但之后的事情,还得是你去做。”
在崔溥活着的时候,他会尽可能的把南楚稳住根基,若是顾泯选择去千丈山,一切顺利的话,等到那支军队被带着出来的时候,大祁肯定是已经支离破碎了,到时候一片乱局,这一支御北军就是神兵天降。
一切都刚刚好。
顾泯抬头道:“我会去千丈山。”
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二十万人,他也要去一次千丈山。
“如果他们还在,我一定要将他们带出来,他们没理由被人遗忘。”
顾泯轻声道:“我一定要把他们带出来。”
……
……
旧南楚之地,桑麻城。
这里前日刚有一批青壮被征,在桑麻城待够四日,就要赶赴前线。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
宁启帝提了一壶酒,坐在一座高楼上,看着这座城。
赤发轻声道:“那边有人在动了,陛下。”
宁启帝没转头去看,他当然知道,就在今晚,那些愤怒的百姓会撕碎那些大祁的官吏,然后这把火,就在南楚会烧起来。
“朕觉得自己做皇帝的时候都没现在累。”
宁启帝看着底下的光景,感叹道:“好在,这一切都开始了。”
第425章 君臣
南楚的局势,至少在现在,不会因为谁的意志而改变,它只会按着要发展的,就那么发展下去,就像是一条船之前起航,只能跟着水流的方向前行,等到后面,才有掌舵的人,决定方向。
顾泯走出崇文楼,在风雪中离开郢都。
但在这之前,他和崔溥大致上已经敲定了一切。
他算是应下了崔溥。
他离开的时候,崔溥又老了几分,他如今已经是日薄西山,每时每刻都在衰老,换句话说,他如今之所以还能坚持着活下来,也是因为他有许多未完成的事情,要不然早就没了生机。
所以如今每每达成一个他的愿望,他就会苍老一分。
白粥推门而入,带起些雪花,那些雪花被风吹动,最后落到火炉上,慢慢融化,化作轻烟。
白粥坐在火炉前,沉默不语。
崔溥低声缓缓笑道:“郢都比咸商城倒是要冷很多,在咸商城待了好些年,也没一年觉得有这般冷过。”
白粥伸手拿起那铁钳,夹了几块木炭放进炉子里,这才问道:“崔先生说完了吗?”
崔溥点点头,“我这把老骨头活不了多久,今天没说完,以后也没什么机会了,所以当然是该说的不该说的,都给说了。”
“那他呢?”
白粥看向火炉,感觉有些热。
“老实说,他目前这个性子,不适合做天下共主,但是恰巧就是要这个性子,才能做好天下共主,况且我也没得挑。”
崔溥苍老的脸上的,皱纹皱成了一团,然后才继续说道:“今日之后,崇文楼要全心全意的帮他,他肯定也不会负我们的,以后天下会是个好世道,只是很可惜,我看不到了。”
谋局者,最大的幸事,便是能够将身后千百年的事情都纳入谋划之中,可最大的不幸也是不能看到身后千百年发生的事情,不能知道自己的谋划是否成了。
当然了,天底下的事情,往往都是这样,总不能把好事都占了,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拿出来。
吃点亏,是好事。
崔溥笑道:“你这丫头以后要好好读书了,要不然就要被说成是崇文楼历史上学问最低的一个楼主了。”
白粥点头道:“学生谨记。”
崔溥想了想,又摆摆手,“其实也不必这样,其实依着我的想法,以后过个千百年,人们再提起崇文楼,就说上一声是还不错的个书院什么的,也就行了,至于什么读书人的圣地,那就不多说了,到时候读书人心中,人人有圣贤,倒是没有必要非要去寻什么特别的地方,到时候就和佛教的那些和尚一样,只要心诚,到处都是佛陀。”
说完这些,崔溥又叹了口气,“还是看不到了。”
随后他低声喃喃道:“但没关系的,真的没关系的。”
……
……
顾泯重新回到柢山,只用了半日光景,如今他在繁星境里也往前走了好些步,御剑的速度很快,因此很快便从郢都回到了柢山。
回到柢山,他先去见了许然。
这位当年大祁皇子的幕僚,如今的山上闲客,顾泯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和自己对弈。
一张棋盘,上面黑白分明。
看到顾泯,他很快便起身见礼。
而后顾泯坐下,许然才给顾泯倒了杯茶,茶叶是山上种下的茶树,茶水是山上的清泉。
当然都说不上有多好。
离开了那充满着勾心斗角的咸商城,许然在柢山待了好些日子,似乎整个人都变得飘飘似仙了。
红尘里到处都是浊气,不接触,当然不俗气。
“许先生再过几年,只怕被山下人看了,也要称赞一声仙风道骨。”
顾泯喝着茶,笑眯眯的看着许然。
许然摇摇头,“看似飘然似仙,但志不在此,其实再修一百年,也成不了真人。”
顾泯讶异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