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爷打断道:“沤烂了还不是可以喂猪,未必然还饿得死迈?”
大娘似乎有点畏惧,叹息说:“人倒是饿不死……就是山越来越陡了,你挑苞谷也越挑越少了。”
哪里是山变陡了,分明是人变老了。
大爷硬气道:“哪个说嘞?老子还可以挑一百多斤!这山哪儿陡了?有没得新藏的大雪山陡嘛?”
大娘低眉顺眼不敢反驳。
郑渊:“刘大爷,您别逞强了。大娘,家里面最近有啥子难处没得?”
刘大爷是外姓,这也是他独门独户居住的原因,几十年前的农村就是这么现实。
大娘看了一眼老伴儿,鼓起勇气道:“其他都没得啥子,就是勇娃学校买校服钱不够。”
刘大爷:“把猪卖了就有钱了!未必然,钱从天上掉下来哇?”
郑渊:“调查清楚你们家的情况后,国家会有补助……”
刘大爷:“我不要!”
郑渊:“这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大爷,这是国家的政策。”
刘大爷:“我还干得了活,不要哪个施舍。”
硬得一匹!
虽然刘大爷的背是驼的,但精神脊梁却无比笔直。
赵丽雅靠近聂遥小声嘀咕起来,她有点不喜欢这个刘大爷,都穷成什么样了?自己老婆都照顾不好,还死要面子活受罪。
聂遥却关注的是郑渊的工作,他们实在是不容易,平时遇到的困难一定非常非常多。
又调查了一些,郑渊抽空拿出本子记录起来。
刘大爷背着一背篓玉米出来,才看见工作人员的摄像镜头,顿时恼怒:“你们在拍啥子?哪个允许你们拍的?老子是穷,但老子不偷不抢……”
甚至,这老头儿抄起扁担仿佛要干仗。
郑渊赶紧拦住,跟他说清楚这是李铁柱录节目的人,刘大爷这才熄了怒火:“铁柱那娃,还是有骨气的……”
接着,刘大爷把背篓里的玉米拿出一半装满两个箩筐,又把掉在地上的芋儿叶帽子给老伴儿扣头上遮太阳,说:“走!回家去喝口水,你们也不容易。”
大娘偷偷拿了几个箩筐里的苞谷放回自己的背篓,背上就走。
刘大爷驼着背,吃力地挑起两箩筐玉米跟在后面:“你走慢点,让我走前头,累了你就歇口气,我先回去,再来接你。”
大娘头顶着芋儿叶:“你个老驼背儿还接我,你自己悠到点就是了。”
原本对刘大爷很有意见的赵丽雅,突然眼眶有点湿润,用手扇了扇风:“呼……”
一群人开始往山上爬,速度很慢。
休息的时候,郑渊抢着去帮刘大爷挑玉米,却愣是挑不起来。
聂遥也去试了试,额头青筋都爆出来了,箩筐纹丝不动。
刘大爷冷哼:“一代不如一代……”
聂遥:“???”
这都什么呀?
怎么就上纲上线扯上一代不如一代了?
赵丽雅却看到刘大爷拧开已经满是茶垢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塑料茶缸,让大娘喝水,然后又拧上挂在箩筐上。
最后,还是刘大爷挑玉米,聂遥和郑渊帮着大娘背玉米。
这蜿蜒陡峭的山路,空手都爬得费劲,更别说负重了。
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挑粪的老头,洗涮刘大爷:“驼背儿,你狗曰的要去住新房子喽!好安逸哦。”
刘大爷:“安你妈!”
那人挑着粪骂骂咧咧走了。
好不容易回到家,已经下午三点半了。
大娘殷勤地招呼大家坐下,又去拿碗给大家盛凉茶。
刘大爷也不招呼人,坐在屋檐下剥玉米。
一条八仙桌的长凳子倒放在地上,凳子腿上钉着两个胶鞋,晒干的玉米棒子在鞋底上一搓,玉米粒就成片成片的脱落下来。
郑渊和大娘聊了一会儿,写写画画记录下来,然后说道:“安置房已经修好了十栋了,原则上是优先安置特困户,你们就是其中之一。房子是三室一厅一厨一卫,有个小院坝,里头有床有柜子有桌子有燃气灶,当然现在燃气还没有通。而且,国家免费发放三种家用电器……”
大娘眼睛亮晶晶的,却时不时偷瞄刘大爷。
刘大爷丢开一个玉米芯:“我不去!”
郑渊笑道:“一般村民,要交三万块钱,普通贫困户交一万块钱,你们是特困户,不用交钱可以直接入住……”
李家村也在修建安置房,就在村委旁边的平地上。不多,很多村民不够穷不符合标准。所以,只请了个小施工队,几栋几栋的慢慢修建,修好的先交付给特困户。
所以,今天郑渊来除了做跟踪调查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动员刘大爷搬家。
树哥等其他三家特困户,都盼着搬新家,唯独刘大爷不乐意,非常执拗。
任凭郑渊说得天花乱坠,刘大爷不动如山:“不去!”
大娘说:“驼背儿,我上个月去看了哈那些房子,修得亮堂堂滴……”
刘大爷怒道:“要去你去,我不去,我要死在这个屋里头。”
郑渊:“老房子不拆!你想回来看看随时都行,相当于有了两套房子。”
刘大爷:“不去。”
赵丽雅忍不了:“为啥子不去,你说个原因噻。”
刘大爷看了这小女娃一眼:“无功不受禄!”
赵丽雅气得呀,小虎牙磨得咯吱作响,却特么无言以对。
于是,动员陷入了僵局。
赵丽雅的小脑袋转动起来,突然问道:“你家孙子上下学要走多久?”
大娘:“一个多小时。”
学校在半山腰,到村委要走半个小时,村委到这儿还有半个小时。
赵丽雅说:“现在还好,到了冬天的话,早晨上学天还没亮,晚上放学回来天都黑了,又冷……安置房离学校近多了,冬天还不漏风,暖和。”
刘大爷剥玉米的动作停了,牛一样喘着粗气。
勇娃很乖,成绩也很好,每年手上脚上耳朵上全是冻疮,几乎年年都会流脓,老两口最是心疼。
众人纷纷看着刘大爷。
好半晌,刘大爷说:“我……不要家用电器。”
众人大喜,纷纷朝赵丽雅竖起大拇指。
至少成功了一大半!
赵丽雅骄傲惨了,哼!你个糟老头子,跟我斗?
她跟着喜出望外的大娘进屋收拾东西,虽然不是现在就搬家,但耐不住大娘激动啊。
大娘开始翻箱倒柜找东西,并给赵丽雅分享,这个是她的嫁妆,那个是他儿子活着的时候买的……
外面,郑渊还在问刘大爷为什么不愿意搬。
“哼!”
刘大爷蹲在墙角不说话,目光望着西边的山峦,不知道再发呆还是干什么。
郑渊:“大爷,您说说心里话吧,这是我的工作,多了解一点真实原因,以后我好做别家的工作。”
刘大爷望着远方不说话。
这时,赵丽雅从屋里出来,表情诡异地碰了碰聂遥,给他看手机:“刚在屋里箱子底下翻到的,大娘不识字,我拍下来了。”
手机里是一张奖状照片,上面写着六二年刘望春同志获得新藏军区二等奖。
聂遥顿时肃穆,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驼背是当不了兵的!
那边,刘大爷撇开头,不再看西边的群山,茫然道:“哎!有手有脚的,怎么还给国家添麻烦了……”
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二季不一样(求月票)
之前还在批评节目组的弹幕,突然炸了:
“不!您没有给国家添麻烦!”
“是我们没有照顾好您!”
“刷一下哭出声……”
“终于明白刘大爷为什么这么犟了,泪目。”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致敬英雄!”
“哎……怎么能让他们过得这么苦呢?”
“肯定是刘大爷没有公开身份,不然怎么也会有补助的。”
“老兵不死!”
“打阿三时立的二等功,那么他的背可能是战时受的伤。”
“快六十年了,真不容易啊。”
“之前看刘大爷对大娘那么体贴,怎么会不想让大娘住新房子,现在终于懂了……”
“一句给国家添麻烦了,让我瞬间破防!”
“要不是为了孙子,这位老兵还会死扛到底……”
之后,接受采访的时候,赵丽雅眼睛都还是肿的:
“我,我……我为我之前的态度感到羞愧,实在太无地自容了。我还怕苦怕累,嫌刘大爷不通情理愚不可及,后来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肤浅……”
弹幕:
“丫丫加油!”
“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感谢你拍到了老爷子的嘉奖令,不然他还会藏下去。”
“丫丫手臂上全都是玉米叶割伤的印记。”
聂遥接受采访时说:“我原本以为就是来上个节目,吃吃苦,没想到我是来接受教育的。真的,老爷子把我震撼到了,直到赵丽雅给我看嘉奖令照片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面前的不是一个驼背的老人,那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
李铁柱则说道:“这是一次意外的收获,是巧合,跟我和节目组无关,我们全村人都不知道刘大爷立过二等功。我们原本只想做做扶贫任务,为扶贫做一下推广,让城里人更理解这项工作。没想到……所以,一开始是准备让两个任务的画面穿插进行的,免得观众乏味嘛。后来改了,因为……我们觉得,刘望春大爷的事迹不应该被打断,那样不尊重。”
弹幕:
“我道歉,我一开始也吐槽了。”
“我也不喜欢看他们去掰玉米,但是后来破防了。”
“节目组好样的!”
“刘大爷有最直最硬的脊梁!”
回到节目里。
赵丽雅听到刘大爷那句“给国家添麻烦了”,瞬间泪崩,嚎啕大哭起来。
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们慌了,扶贫干部郑渊也乱了。
这位好歹是个明星,听说家里还有部队背景……
聂遥倒是没有安慰赵丽雅,因为他自己也红了眼眶,鼻头泛酸。
赵丽雅不想被拍到哭的样子,就跑出了破旧的爬满丝瓜藤的小院子,躲在外面墙角哭,还让摄像师不许靠近。
刘大爷最慌,穿上布鞋走出院门,弓着背,手足无措:“啷个了?我,我……我不是都答应搬家了迈?这个小姑凉哭啥子喃?我没有欺负女同志,讲道理嘛!我啥子都没有说……”
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二等功嘉奖令曝光了。
聂遥安慰着刘大爷回去坐下。
郑渊过去找赵丽雅问情况,也看到了嘉奖令照片,唏嘘不已:“原来是这样……刘大爷档案上写的是当过兵,但是没人晓得他参过战立过功。”
赵丽雅抹干净眼泪,回到院子里。
刘大爷吓得立马站起来。
赵丽雅险些笑出声,可把大爷吓坏了,不愧是我!
她气鼓鼓道:“刘大爷,你要是又反悔不搬家,我就来你家门前坐着哭。”
刘大爷道:“小女娃,我哪儿惹到你了?”
赵丽雅:“哼!”
大娘也闻声出来:“老驼背儿,你楞个大年纪了,啷个欺负一个女娃娃?”
刘大爷一脸皱得稀***窦娥还冤:“我没有啊,天老爷嘞……”
离开的时候,大娘逮了个公鸡,非要送给赵丽雅。大娘很单纯,她还以为这个漂亮到不像话的女娃娃,也是一名扶贫干部呢。
赵丽雅当然不能要,就这样一个追一个躲,又浪费了十多分钟时间。
最后,赵丽雅拒绝了鸡,要了一根老得干掉的丝瓜。她听李铁柱说,老丝瓜的瓤子可以用来洗锅洗碗。
看到这里,国内观众们自然是感动无比,而在海外平台关注《哦豁原始人》第二季的歪果观众们,却都懵逼了。
“完全看不懂……”
“这是什么意思?”
“那张照片是哪里来的?有什么含义?”
“我是华裔,一边流泪一边打字,这是六二年中华反击阿三的战斗中的二等功士兵!他宁愿穷,也不想搬进国家修建的新房子,只是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
“如果是真的,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他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受到褒奖也是应该的啊!”
“这是扶贫的居所,中华想要在整个国家做这样的工程,把所有贫穷的家庭搬进有家电的新房子。”
“这不可能,丧帝!”
“浪漫的中华人,我为他们的追求所感动,但这肯定不可能实现。”
“贫穷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永远也不可能消灭的。”
“事实上,中华官方宣称明年他们就将消灭国内的所有极端贫困。”
“这一定是BBC的假消息。”
“不,这是CCTV给出的新闻,他们已经为之努力了很多年,七百多位扶贫干部牺牲在任上,但,更多的年轻大学生加入了进来……”
“不可思议的号召力。”
“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让中华人失去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