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李家后面四代的族谱是“凤鸣岐山”,李鸣九的父亲名叫李凤年,属于李富贵的孙子辈,李铁柱的儿子取名就应该是凤字辈,李铁柱的孙子辈是鸣字辈。
自从李富贵到达小镇后,《哦豁原始人》的摄影师和工作人员就盯上了他,这还是李富贵第一次上节目。
第二天早晨,老三李富有开着二手的皮卡车,带着妻儿和大哥一家人往山上赶去。
老三说:“大哥,你的腰伤好点没得?我再给你整两副药酒嘛。”
刘大婶有点虚:“不用了不用了,他好得很。”
再补,我就遭不住了。
这是个悲惨的故事……
李富贵则说道:“铁柱第一回当主厨,不晓得干得好不。”
李富有:“他是大明星,肯定没得问题!”
刘大婶也快慰道:“铁柱不比你能干?你都干得来的事情,他还不会迈?”
李富贵欣慰点头,但又带着忧虑。
李铁蛋在皮卡后排的座位上爬来爬去,被老妈打了几个耳光后,乖巧的哭起来,挺有节奏感,老李家的人音乐细胞都挺发达。
李富有的车停在竹林边上的时候,主人家已经迎了出来。
没办法,现在的李富贵那是全村的大爷,不仅是他养出了罪有出息的儿子,还因为他是辈分最高的那一个。
李富贵今天……喷了啫喱水,大背头发型显得很诡异。
他背着手走着,嗅了嗅:“嗯……蒸菜香料放多了,尤其是胡椒粉!铁柱还是手生啊……不过,高汤吊得不错,很鲜!”
在整个李家村,李富贵是一等一的能人,没人敢不服气。
他们走到几个灶台附近时,李铁柱正在搭着人字梯查看蒸笼里的情况,在农村坝坝宴近百桌的压力下,蒸菜的蒸笼通常高达十几层,每一层的菜品分布和密闭都要检查好。
几乎每一层蒸笼,都在外面裹了一层纱布,防止蒸汽外泄。
“叔叔!”
“叔!”
几个艺人争先恐后给李富贵打招呼,其实,李富贵也比邓潮和聂遥大不了几岁。
李富贵背着手:“你们辛苦了……”
李铁柱封号最顶上一层蒸笼,朝李富贵道:“老汉!蒸蹄髈水不用加太多嘛?”
李富贵:“少加点水,水会越蒸越多,都是水蒸气凝华来滴……”
蒸菜,川菜坝坝宴的精华,一直都是李富贵亲自操持,这还是李铁柱第一次独立搞蒸菜,难免有点心虚。
李富贵也不帮忙,就在一旁看着,偶尔提一提意见。
不停的有人过来给李富贵打招呼,给他递烟攀谈,李富贵显得很矜持,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儿子和老婆。
不一会儿,老九李鸣九又过来跟李富贵询问礼仪问题,原来他找人问过,都没有最终敲定。还好李富贵回来了,他不用麻烦,直接让李富贵帮忙指挥就行了。
老九几兄弟一共准备了八十桌,基本上坐满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规模了。
所以,对主厨李铁柱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聂遥、陈赤赤和鲁哈尼这些传菜人员来说,挑战性还是很强的,不过,因为李铁柱出菜的速度很快,让他们压力减小了许多。
中午,随着鞭炮的香气,白糕和凉拌鸡肉、麻辣三丝上桌。
老三李鸣三作为孝子,举行了仪式后喊道:
“开宴!”
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第一道九斗碗软炸蒸肉上桌,坝坝宴开始了。
这种宴席,在本地人口中有不同的叫法,简单的有吃席,吃酒席,吃席面,稍微考究一点的是赶宴、吃酒和喝单碗。
喝单碗是一种习俗。
即便随着物质的丰富,在普通宴席已经取消了,但在这种白喜事的大场合,还是沿用古礼。
一个八仙桌坐八个人,根据主家大门方向论坐次,靠近大门方向为下席,两边是横坐,远离大门的那边是上席。每一桌只倒一碗酒,从上席开始,喝一口,传给下一个人。
喝酒的人都是喝一口再传给另一人,如此循环,遇到不喝酒的就跳过,这……就是喝单碗。
或许现在的人觉得这样很不卫生,但这就是习俗,因为以前物资匮乏。
在李铁柱小的时候,家里日常吃饭的时候,喝酒都是喝单碗的。
爷爷喝完奶奶喝,奶奶喝完爸爸喝,然后是二叔、三叔,最后再轮着转。
李富贵也在喝单碗,他抱着李铁蛋喂着李铁柱专门给弟弟蒸的蒸蛋,把酒杯递给刘大婶说道:“估计就是最后一代人了,等铁柱这一代人长大变老,这些厨艺这些礼节,就都没得了。”
刘大婶问道:“为啥子喃?你可以教给铁蛋啊!”
李富贵笑了起来:“等他长大,估计整个村子的老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他也不愿意再学我的手艺了……”
虽然李富贵很朴素,但他说出了一个致命的道理,农村的风俗和农村人一样,正在灭绝。
年轻人去城里,老年人入土。
紧跟着,小子李鸣九开始主持启席礼,敬酒,开吃。
一整套流程在李铁柱父子的操持下,毫无破绽。
饭后,李富贵生平第一次接受了电视台节目组的采访,他并不慌张,只觉得节目组吃饱了没事干,采访他干嘛?
“李富贵先生,请问,你觉得今天中午铁柱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李富贵抱着膝盖:“蒸菜的水平还差一点,平时做得太少了。炒菜和烧菜做得很好,比我好,而且高汤吊得好,他说学了一些鲁菜高汤,确实有味道。但是……”
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傻眼了,别啊!整这么专业的内容,我们也不懂啊!说点轻松的吧!
“但是什么?”
李富贵幽怨道:“我给铁柱抱怨了好多回了!让他给我买点好木头做棺材,他就是不做……不孝啊!不孝!”
工作人员:“您还年轻,他不做是孝顺啊!”
李富贵:“屁!棺材一定要先做好,等我死了才有地方睡,不然你们来吃席,我在门板上躺着看着你们吃,你们吃得下迈?”
讲道理,李铁柱是真的冤,老汉才四十四岁就要做棺材,简直是浪费钱……你特么把铁蛋养大了让他给你做棺材不香吗?
这就很朴素,李富贵甚至开始找风水先生开始给他找墓地了。
第八百三十一章:抬棺
李富贵当然不是急着死,他还没活够呢,这两年生了个新儿子,感觉整个人都年轻了许多。
他只是单纯的怕以后被李铁柱一把火烧了,对于他这样的老派人士来说,当然是希望入土为安的。
入土以后还要保佑子孙后台,烧成灰了能保佑吗?
他不知道,并且不愿意尝试。
微信朋友转的文章说,人死后几个小时内是有知觉的,烧起来应该会很痛。
吃过了饭,李富贵就带着老二老三去山上转悠,让两人帮他物色柏树,他想买来做棺材,自己亲自动手做。
山里最多的就是松树和柏树,但长得好的柏树并不多。
而李铁柱这边,在所有人都吃完饭后,他们才有时间进食。
办坝坝宴是一个极度辛苦的工作,对主厨来说辛苦,而更辛苦的是帮厨们。
因为主厨干的是技术活儿,帮厨们干的却全是体力活儿。
吃过了饭,还不能休息,要收拾饭桌、洗碗筷锅具等等,弄完已经三点,又要开始准备晚饭的食材配菜了。
忙忙碌碌做完晚饭再收拾好已经是晚上九点,这还没完,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蒸菜。
好在,今天不用熬通宵了。
晚上十一点,李铁柱和艺人们回到老家“豪宅”,跟李富贵三兄弟喝了一会儿酒。
家里的院子里多了三颗大柏树,李铁柱一进家门就明白了。
所以,当李富贵说要做棺材的时候,李铁柱也没再说什么,李富贵从小极宠李铁柱,现在,李铁柱也同样对老汉报以宽容。
李铁柱吃着花生米说:“我再去给你买点楠木吧!楠木柏木一起。”
李富贵大喜:“那就不要柏木了,纯楠木,这些柏木给老二做方子(棺材)。”
这人呐……
李富贵喝着酒就搭着楼梯,去阁楼上翻箱倒柜,最后找出了拇指粗的绳索、青钢木抬杆和木杵。
陈赤赤等人目瞪口呆,这是啥玩意儿?要去挑玉米吗?
聂遥竖起大拇指:“李大哥专业!”
李富贵试了试抬杆,还很结实,道:“那肯定噻,不然,你们以为我就是回来吃干饭的啊?”
李铁柱也知道了李富贵要干啥,担心道:“你的腰……”
李富贵摆手:“这两年养好了,不然生得出铁蛋来?”
旁边带娃的刘大婶:“呸!”
李富贵嘿嘿一笑:“嘿嘿……放心!明天抬棺的时候,我会占轻头,他们承重,我喃,主要就是领头喊号子。哎!村里头的人,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年轻的又不懂,老九只能请我回来咯。”
年轻的时候,李富贵是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抬匠,跟石匠、铁匠、瓦匠、木匠等一样,都是农村的专业人士。两个人抬猪,四个人抬花轿,八个人抬棺材,十六个人抬石料,李富贵最辉煌的时候带领村里三十二个抬匠,给修水库的大工程抬过半吨重的龙骨石。
在这种大山里,抬匠是比任何机械都要牛逼的存在,他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李铁柱忍不住道:“越往后,抬匠越少,说不定会消失。老汉,等你挂了,估计都没得抬匠了。”
李富贵顿时愣住了,这是一个大问题啊。
铁柱倒是会,但是没听说过儿子抬老子的……
第二天,五点。
李铁柱和聂遥带着摄像师来到了老九家,参观老人发丧。
另外几个没兴趣,就在家睡大觉,毕竟昨天也累坏了。
其实,李铁柱也不愿意来,但又怕抬的过程中老汉的腰出问题,只好起了个早跟过来。
节目播放到这里的时候,罕见的用了旁白:
“节目组在征得了主人家的许可后,被允许拍摄逝者的上山仪式。川南的出殡颇具特色,规矩甚多,非常讲究,而最有特色的当属抬棺材的抬匠以及他们喊的号子,李铁柱的父亲李富贵,就是当地最有名的一名抬匠。”
停灵的最后一天晚上,家属是不睡的,齐聚一堂为老人守最后一天灵。
到了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开始撤灵堂了,接下来瞻仰遗容,也是死者和家属这一生最后一次见面。
可以摸遗体但是千万不要把眼泪掉在遗体上,帮忙的人会再次检查遗体有没有固定在棺材中间,以死者鼻梁和脚尖为准鼻梁和脚尖到两边的棺材板的距离是一样的才行,用瓦片和纸钱把遗体头和脚固定得牢牢实实,再盖上几层寿被,等家属都看完了就要钉棺了。
盖棺之后阴阳师傅就要发丧了,阴阳先生带领家属依次围着棺材转,每人手里拿一根香,转一圈鞠一个躬,跟着阴阳师傅念哀歌:
“哀哀我父,上天太阳,哀呀哀呀,生我有劳……”
发丧之后又要请丧,也叫开路,向山神土地请示开路,这是在为出丧做准备,请丧时阴阳会用一只大公鸡做法,然后在棺材前后点上鸡冠血粘上鸡羽毛,将鸡绑在棺材上。
接着,八个抬匠上来架抬杆,长的短的竖的横的一根搭着一根,最终,把重量均分道八位抬匠身上。
李富贵亲自主持,并带着八名抬匠就位,每名抬匠肩头抬着一截抬杆,手里拿着一根一米三的木杵,那是休息的时候用来撑住抬杆的工具,毕竟……棺材不能落地。
这时候天刚蒙蒙亮,阴阳师傅把一碗水给家属没人喝一口,又拿了一把砍柴的刀在棺材盖上磕了几下,请丧完成,要出门上山了。
川南一带,老人死后抬去入葬的过程叫做上山,完成这个工作的主要是抬匠。
还没正经开始,正在试力道的时候,李富贵脸色就不对了。
遭了!
昨晚上不该跟哈婆娘整花活儿嘞……腰杆痛!
这是绝对抬不了的。
还好李铁柱在一旁看热闹,这娃是李富贵一手养大的,他会的铁柱都会,抬人上山也是会的,至少比其他几个非专业抬匠靠谱。
李富贵把李铁柱叫过来:“遭咯!老子腰杆痛。”
铁柱二话不说,接过了老汉的抬杆,李富贵又吩咐他几句。
抬匠一边抬还要一边喊号子,号子可快可慢,根据道路平坦还是陡峭而变化,这是一种据有指挥意义的号子,需要经验的积累。
同样混在人群里看热闹的刘大婶,莫名脸红。
送葬队伍中帮忙的人拿着灵房和一切丧葬物品走在最前面,一路要撒纸钱,纸钱上插根香,这个是给土地公公的买路钱,还要一路放鞭炮的,之后是孝男和长孙披麻戴孝端着灵牌引魂幡遗像和老纸坛子,走在棺材前面,后面跟着家属和其他送葬人员。
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