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泄洪的闸门,叫做龙门。
作为共工氏的附庸,相繇显然也有类似的水库,处于高处,只要开闸,就会‘呕吐’污水,所以好的地便会化为沼泽,而且还是腥臭的。只不过他的图腾,或者闸门的装饰物是自环九头蛇。
因为禹要开山,迁徙他们,相繇就很不服了,共工也想掂量一下舜的能力,看看他配不配当帝,要是舜跟尧一样,不怎么支持治水者,那禹就别想开他们家的山!
于是双方发生冲突,甚至一场大战。
战争中,相繇直接水攻,开水库放污水,那些污水很可能是长期的生活污水,可能还富含矿物质,直接把交战地区的土地,淹成了盐碱地,而且还是重度灾区,所以谷物无法生长。
经历过洪水的朋友都知道,洪水是非常脏的,因为会把地下各种脏东西翻腾出来,还有各种污秽淤泥。
如果水库本来就很脏,长期是死水,有各种生活垃圾,那么再一泄洪,淹没的地直接化为腥臭沼泽是完全没问题的。
然而,共工氏虽然会玩水,但是禹的家世也不一般,鲧乃至鲧的祖上,也传下来一条治水之法。而且是堵疏并用的先进技术,比共工氏这种旧时代的技术更厉害。
再加上舜的大力支持,牵制共工氏,作为大禹的坚实后盾。
所以这一仗禹赢了,不仅如此,舜还成功平定了共工氏,解决了这个长期以来的大麻烦。
尚书记载,舜的功绩就是平四罪。共工就是四罪之一。
舜打服了共工,至于四罪中的鲧族,则是用怀柔手段降服的,降服之后还重用了鲧族的禹,收为己用。
所以周朝文献说舜平定四罪,恐怕所言非虚,至少山海经里,就记载了其中两罪被平的线索。
综上,啃下了共工氏这么个硬茬,禹和舜的君臣相宜,整个布土九州的治水计划,更加得以顺利实施,后面恐怕都没什么大阻力了。
磕磕绊绊,禹和舜两个极有能力的人,最终完成了这份伟业,降服了黄河。
并在这期间,禹周游列国,踏遍山川,写下连山经,即《山海经》里的‘山经’。
山经严谨,而海经则明显散乱,是收集各地的说法,汇集而成。可能就是把各个部落守护的少许上古文字记载,综合起来。
之后禹的重臣伯益,又跟在后面,把禹自己的事迹也加入进去,并图文并茂,汇成山海经图,作为夏朝传承之典。
这便是山海经,第一次成书。
也是山经与海经,有序程度差别很大的原因。
山经是禹写的,而海经则是收集各方国、部落的典籍,汇编出来的。
所以山经格式统一,一山连一山,严谨细密。海经则较为散乱,时间线也很跳跃,一会儿黄帝时代,一会儿黑帝时代,一会儿又是少昊那边。
执行力也差很多,禹又要治水,到处都要忙,不可能去海外,海外的部分,是颛顼绝地天通之前的人,记载并流传的记录。
至于海外到底是多远,上古黄帝时期的技术程度到底如何,是不是在绝地天通之后出现了一次大倒退,我只能以后再讲了。
洋洋洒洒,一万八千字,勉强讲完了禹。
总结一下。
大禹治水的神话,太过有失偏颇,人人皆只称颂成功者,却忘了失败的先驱者。
先秦以前,还叫鲧禹治水,到了魏晋之后,变成了大禹治水,并且完全神化,乃至因为鲧最后死于‘窃帝息壤以湮洪水’,所以传说内容变成了鲧只知道堵,而不知道梳。大禹知道浚川疏流,所以成功治水。
以至于原本的鲧禹治水,变成了大禹治水。
本来就是背负着罪名、骂名而死的鲧,更加成了一个背景板,更加衬托于自己的后人。
可看了山海经,我们知道,真相是禹站在了自己父辈们的肩膀上,鲧就已经有了堵疏并用的理论了,只是阻力太大,最后失败了。
他是失败者,也是先驱者。唯物史观下,鲧完成了自己的时代使命,禹也完成了自己的时代使命,便如此而已罢了。
先祖披荆斩棘,只为后人繁衍生息。后人优于前人的本质,便是前人的牺牲与奠基。
没有秦孝公商鞅变法,没有秦惠文王连横破纵,没有秦武王联越制楚,没有秦昭襄王鲸吞蚕食,长平一战打碎赵之国运,又哪有秦始皇一统天下。
汉武帝北击匈奴,功在文景。盛唐之势,起于隋治。赵宋清平,缘自郭柴。
黑帝终结收容时代,是历代社长的牺牲,历代收容组织的使命,历代先祖的叛逆,历代逆天者的延续。
大禹降服黄河,继承于鲧。布土九州,力赖于舜。
舜起于微末,恩重莫过于尧授。尧受禅于兄,天命革异自颛顼。颛顼绝地天通,弃琴乃孺与少昊。少昊德泽夷夏,芳华皆承之炎黄。
五帝之一,合该有大禹,无论世人能否承认他们的存在,尘埃也掩盖不了鲧禹治水的传奇。
这篇没有新奇脑洞,唯有历史厚重。
字数过多,希望有人完整地看到这里。
……
道之易理与佛之觉悟。
因为前面鲧禹治水太硬核,想讲点轻松的。
结果看到有人想看看我讲神话、佛道之类的。
我醉了。这个话题太大了,一个嫦娥奔月,我都能说一万多字,一个鲧禹治水,我写了两万字,还另起一章,提前介绍了禹的人设。
讲佛道?
好吧,先讲佛。
空。
讲完了,然后再讲道。
自然。
OK,搞定了。
佛与道,就这么简单。
非要深入去挖掘,那就不是讲佛和道,而是讲‘佛家’与‘道家’。
这是两码事,一定要分清楚。
即便是讲佛家与道家,也不可能隔一块讲。几十万字都不够。
佛家准确地说,应该是释家,所有佛教宗流,乃至与佛相关的文化,皆可称释家。
道家也是如此,对于道文化的阐述者,对于道文化历史的研究者,对于道之理的践行者,对于道教理论的修行者,皆可称为道家。
无论是释家还是道家,都包含了宗教,而不止于宗教。
你们一定要分清楚,道、道家、道教的区别。
这里我只能简单的,说一下中国人的信仰,佛教是汉代传入,虽然影响力后来越来越大,但它并非中国人的信仰。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不对的。中国人只是可以没有宗教信仰。
因为颛顼绝地天通,奠定了一种印刻到骨子里的人本思想,人与人的关系比人与神的关系,重要多了。
所以中国人信仰的很现实,我们有那么多神、仙,可从来没有一个覆盖全民族的主神。
无论是昊天、太一,都不算,无论是三皇还是五帝,信得都是人,是祖先崇拜。
所有又有人说,中国人不信神,信得是祖先。
这话对,也不对。
归根结底,这还是人本思想的表象。因为我们重视人,所以以人为神。
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另一种信仰,那就是道。
我们从上古至今,信得其实是道,无论是三皇五帝,还是昊天太一,亦或者诸天神佛,都是因为他们体现了道的片面,所以人们才接受他们。
这不叫信仰,这叫接受。
我们与西方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西方人总说我们没有信仰,原因就在于,我们能接收各种神。
我们能包容各种宗教的原因也在这,因为我们能接收……有‘道理’的神。
明白了吗?我们是个讲道理的民族。
所有人张口闭嘴,总是提及讲‘道理’,却不知道其中的内涵。
因为实在是太信奉道,信到已经融入灵魂、融入骨头、融入血脉,我们对于道的信仰根深蒂固,自古以来,亘古相传,以至于……我们都忘了,我们是有信仰的,我们信‘道’。
“你这个人怎么不讲道理?”,“讲道理,我们应该这样这样”,“我有道理我怕什么?”,“这个东西没有道理啊!”
所有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口语,皆是因为我们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信仰着‘道’。
我国有些佛教从业者,你问他信什么,他肯定说我信佛。
你问他为什么,他会说佛如何如何。
这背后,他自己都不知道的隐藏信仰,其实是因为佛教的主张,很有道理。
他信得是这个道理,不是这个佛。
但是,西方的宗教就不同了,信真主的,可以为了主奉献所有,无论要他们做的事有没有道理,他们都会去做,因为神就是万物之理,神认为这有道理,它便有了道理。
‘神说的’,这个条件,就是这件事的道理。所以真正信神的人,不需要去思考它有没有道理,去做就行了。
所以对应一下,发现我们也是有信仰的。
只不过那个信仰,西方人叫‘主’,我们叫‘道’。
西方人的主,有具体的人格形象。
我们的道,没有具体的人格形象。
他们听从的是主的话,我们听从的是道的理。
他们的主有具体人格形象,所以听的叫神谕。我们的道没有具体形象,所以讲的叫道理。
我们的信仰,没有具体形象,所以历朝历代,对道的解读,对道的阐述,就会形成一个个神。
你们可以理解为,我们信得是自然之理,是天理。
是一种包罗万象,一切皆为其表象的玩意儿。
老子没有造神,他只是描述道,给道取了个名字……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在老子之前,道就存在了,人们也早就开始信了。老子不是发明它,只是取了个名字,总结了一下。
我们之所以信奉三皇五帝,是因为三皇五帝的行为,合乎于道。
崇拜大禹,原因就在于大禹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们心中无形的道。
是大家集体认为他是道的践行者,大禹才成了神。
崇拜关羽,原因就在于,关于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们心中无形的道。
我们为何这么多神,而且他们还都是人,原因就在这里。
是大家集体造神,是大家不约而同,无形无质地共同认为:‘人心即天命’。
所以符合所有人心的,便是符合道的,至少符合某一方面。
而符合道的某一方面,他就是神。
所以我们每个时代,都在不停地造神,神无比的廉价,因为神不过是行道者,是道的天使们。
这与西方在不停地创造新的天使,把被征服民族的神系也都并入天使体系,或者恶魔体系,本质上是一样的。
神只有一个,天使则有很多。
而我们,则是道只有一个,神则有很多……
所以,我们真的有信仰,我们其实也是个‘一神教’。
只是这个‘神’,太虚无缥缈,强字之曰:道。
“诶?你这个佛很有道理啊,我接受了,我认可你是道的天使了。”于是这个人就入了佛教。
其实他真的是佛教信徒吗?如果他为了佛,能背弃国家、民族、社会所给予他的一切,那么他就是真的信佛。
反之,他背弃了佛。那么他信的还是道,因为佛让他背弃那些好处,他对此感觉是‘没道理’的!
没道理,就质疑,这个人会反过来,背弃佛。
那么他信的到底是佛,还是道呢?
一个中国人,为了利益背弃了佛,背弃了上帝,被人骂做不虔诚。
但其实,这是对‘道’的虔诚。
已经虔诚到,融入灵魂深处而不自知。他觉得佛和上帝没道理了,他就背弃,如此简单而已。
到底从什么时候,这种思想出现了,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有迹可循的,第一个向大家普及出这种思想的人,是黑帝颛顼。
所以我无比地推崇他,颛顼是第一个传道者。
他奠定了这根植于民族深处的人文思想。
提取这个本质,如果你们还没懂,那我只能把西方的信仰换个翻译。
其实我们翻译错了,西方上帝不该翻译成上帝,在西方信徒眼中,它就相当于是我们的道。
只不过这个道,有思想,有主观行为,它在我们中国人心里,本能地认为只是道的片面,只不过这个片面似乎有点太牛逼,所以我们翻译成了上帝,对应于我们同样牛逼的昊天上帝。
而所有天使、所有圣徒、所有奉行着无形的上帝之理,而为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才应该翻译成神。
如果当年,这么去翻译西方的宗教。
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哦,我们也有‘一神教’啊,我们信道。
道是天命,道为人心。它始终没有跌落成某个具体形象,它始终没有降级为神,所以我们都忘了。
但又没忘,道只是融入了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我们成了道的一部分。
黄帝代天而行,包容列族,以神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