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番提升实力,花去了27万多灵能值,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灵能值一直在积累,已经达到一百多万,叶泉准得心痛死,实力越强,利用空间晋升境界的代价就越大,像以前几千点灵能值就能让自己提升一大步的事情,不可能再发生。
但这次花费带来的效果无疑是极为明显的,精神力值原来只有1362点,现在直接升到4000,脑域开发度也提升到2000,如果叶泉自己修炼,要达到如此境界至少要花两年时间。
精神力的突破,足以叶泉的异能升入a级。
对普通异能者来说,这也许只是从一个战斗力提升的过程,从单挑十个人,上升到了单挑二十个人。
但对叶泉来说却是脱胎换骨般的变化,精神念力每进一步,除了实力的提升,还有种种神奇的能力。
比如叶泉现在能搜索半径600米以内所有的事物,能洞察一切,如果动用类似x教授使用的那种脑波搜索仪,搜索范围还能扩大千倍、万倍。
飞行速度从原来的慢腾腾提升到快如飞鸟,最快时速接近200公里。甚至可以扭曲身周的光线。使自己短暂“隐形”。
如果说原来的异能只是让他腾空而起。现在不必穿红内裤,不必着机甲,叶泉就完全成为一个“超人”了,
精神念力无形无质,但又无所不在,玄妙不可言,在精神境界上,叶泉已经达到了秋风未动蝉先觉的境界。所谓“不见不闻、可以前知”,往往能预感到危险的到来。
通过异能,叶泉能控制包括昆虫在内的所有动物,而不是只能控制一些有智慧的高等动力。
通过药物、仪器等一些辅助手段,叶泉的异能甚至能感知、读取普通人正在思考的念头,这已经非常接近“读心术”了。
其它还有分化念力等神奇能力,攻击力量和手段更是威力无比。
其它力量、耐力、身体强度、免疫力、敏捷等数值也是翻了一番还不止,使得强化过后,叶泉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像是一个皮球,随时都有可能被涨破了。一举一动都不自在,力量也无法控制自如。双臂几有万斤之力,拿着茶杯,稍不小心就捏成粉碎了。
这都是因为叶泉实力的提升太过突然,身体还未能适应现在的力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行。
叶泉本来已经暗劲大成,内外合一,刚柔相济,全身的筋骨肌肉收缩自如,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暗劲勃发之下,甚至不惧刀剑的劈砍,空手可夺白刃。
本来离化劲只有一步之遥,全面提升实力后,更是只剩下一层薄膜了,只需一次机缘、一次感悟即可突破,堪称“半步化劲”高手。
也许等他身体适应了新的力量,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晋升到化劲境界。
栽种在神农山灵气最浓郁处的五棵洗髓果已经成熟,丫丫的白血病已经完全痊愈,不再需要这种灵果,叶泉准备供应给家人和几位习武有成的族人。
叶氏族人中,除开宝岛分支,老族长、叶明山、叶贵宝族老和叶光政族老都是暗劲高手,明字辈中只有叶明庆和叶明坚达到了明劲境界,世字辈中则有叶新龙、叶世豪和叶涛是明劲修为。
与一些小说里描述的不同,并不是修炼的年龄越大,就内功越高,一名武者如果不能在40岁之前突破,就几乎不可能再取得进步。
人到中年,体力开始衰竭,以筋骨之力为主的明劲修为就难以保持,只有暗劲或暗劲以上的高手,才能蕴养住体内元气,如果养生有道,到了老年还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境界越高越是如此。
如果突破了金丹境界,周身无漏,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保持青春长驻,寿元大增,战斗力也不会下降。
洗髓果对武者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化劲修炼其实就是一个洗髓、炼血和打通经脉的过程,炼血和打通经脉是水磨工夫,唯有洗髓既需要长时间的潜心修炼,还需要独特的法门,但独特的法门如“虎豹雷音”等,都是各门各派的不传之秘,能不能得到不说,即使得到了也未必能练成。
服食洗髓果,就等于免去这一艰难过程,直接跨过这一步,更是给了叶明山等长久困于暗劲阶段的武者一个天大机缘,有极大的机会突破下一层境界,晋升化劲宗师。
随着文明的进步,未来将进入一个“强者时代”,灵果等灵能资源是宇宙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第二天,婶子徐凤珍做了一些艾叶糍粑给叶泉送来,让叶泉大饱口福。
今年开春早,本应出现在清明前后的艾叶,早早地从地里冒了出来,使得艾叶糍粑提前面世,叶泉从小就喜欢这种味道独特的食品。
艾叶糍粑是南方许多地方的特色食品,口感香甜,风味浓郁,同时艾叶还具有保健作用,各地因做法、包馅不同而略有差异。
做法倒是很简单,先从山间野地里采摘到新鲜的嫩艾叶后,用清水洗净,随后倒入混有碱水的开水里沸煮,以去除艾草中的苦味和小毒性,直至艾叶可以揉碎便起锅,将煮好的艾草捞出泡入凉水中,漂去苦味,泡差不多12小时后,捞出艾草挤掉其中的水份,再用木锤轻轻擂打,擂成紧密的艾叶泥。
然后把糯米粉与艾叶一起揉成面团,这便是艾叶糍粑的雏形了,桃源村一带的人喜欢在艾叶糍粑中包馅,馅料则是用炒香的花生米和熟芝麻捶碎,加上白糖做成,这样的馅吃起来又香又甜。
蒸熟后,嫩绿色的糍粑变成深绿色,入口酥软嫩滑,再加上艾叶独有的清香,味道妙不可言。
徐凤珍蒸的艾叶糍粑是用桐树叶包着的,比起竹叶,用这种树叶包成的糍粑别有风味。
第292章 又一次“虎照事件”
去年年底,叶明昌和叶泉兄妹将户口迁回桃源村时,村里归还了原来属于他们家的一亩八分水田。
本来曹淑芸的户口一直在农村,田地按规定不用收回,但那个年代极少有人外工务工,一口人只能分六分田,视为命根子,又遇到村里进行分田调整,叶明昌主动向村里归公了一亩八分水田。
这一亩八分田分成四块,相互并不挨着,离村子也远,叶泉没有精力去管这些水田,干脆与人就近对换一亩水田,与他家原来的七分水田挨在一起,聚成了一块大田,准备种上桃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桃源再生稻,给村里的乡亲做个示范带头作用。
因为桃源再生稻属于高秆水稻,秸秆也比较硬实,叶泉便想着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本地的禾花乌鲤鱼。
禾花乌鲤鱼是南越岭一带的土著鱼类,因以稻田禾花为食而得名,传统养于稻田中,插秧后放苗,稻谷收割时便可捕捉,一举两得。
现在的人为了追求高产,多用池塘养殖禾花乌鲤鱼,稻田养殖要麻烦得多,只是对叶泉来说,有了空间泉水,许多问题都可以忽略。
禾花乌鲤鱼全身深紫色,呈半透明状,内脏隐若可见,有皮薄肉嫩,刺少骨软的特点,且无泥腥味,鱼肉具有禾花香味,做法多样,味道浓厚,清代乾隆时期还曾是宫廷贡品。
禾花乌鲤鱼食性杂、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是一种十分容易养殖的鱼类,在稻田里养殖。即可捕食各种害虫。其鱼粪还有肥田增产的作用。
叶泉请了几个村民。将一亩七分田的田埂加宽加高到半米左右,这样能提高稻田的蓄水量,防止漏水、垮埂和跑鱼。
夯实田埂后,在稻田里再洒上生石灰,进行清田消毒和杀灭各种害虫,一周后便可用示范基地培育的秧苗进行插秧。
年初的时候,叶泉就在空间里饲养了数十尾禾花乌鲤亲鱼,已经产卵。经过空间的优化,其品质更佳。
叶泉虽然没有主动去推动事件的发展,但网站上有关野生华南虎的消息和虎照,很快被一些网民发现,一些好事者将其转发到各个论坛,并被许多网站转载,迅速掀起了又一次“虎照事件”。
对于桃源旅游公司网站公开华南虎的三张图片,众人的反应普遍分成两派,少数动物专家和摄影师等人经过简单验证,认为“虎照清晰、自然。立体感鲜明,照片是真的。老虎也是真的”。
只是对地点是否是虎头山存疑,对照片中的老虎是否真的是“野生的华南虎”也不敢肯定。
但更多的广大网民却根本不信,嘲笑桃源村造假搏出名,还讽刺叶新龙是“周龙的接班人”、“想出名想疯了,又是一条造假龙”。
幸好叶新龙低调,既没有放什么大话,也没有在各媒体上露面,就连一张相片都没有,让人想打击也找不到太多的地方。
风波很快由网络传播到了报纸、电视等媒体上,一时间声讨四起,桃源村也借此出了名,只是这名声暂时好听不到哪里去。
也难怪公众反应强烈,一是华南虎是所有老虎的鼻祖,新华国独有的物种,也是亚洲的骄傲,国外也对这个名列濒危动物首位的物种十分关注,对于这个物种在野外的“功能性灭绝”,身为一个新华人是不甘不愿的,哪怕有一丝希望也不愿放弃。
二是当年的“周老虎事件”影响深刻,加上一些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使许多民众被愚弄,最终成为一个巨大的“笑话”。
反应最迅速的自然是记者,纷纷赶赴桃源村,如果不是叶新龙早就得到了叶泉的指点,悄然躲开了,只怕要被堵在家门口,出不了门。
找不到叶新龙,这些记者自然找上了其它村民,其中桃源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给每一个位记者都带来了一丝惊喜,难免会赞美几句,甚至干脆写起了桃源村游记一般的报道文章。
南越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玉阳县林业局等政府部门反应也很迅速,派出工作人员找到了叶新龙,了解事件的经过和真相。
叶新龙一口咬定事情的真实,还拿出了另外几张不曾公开的老虎照片,并证明自己每个月的收入达万元,根本不是为名利,也知道造假后果的严重。
仔细查看了虎照的原件后,随行的动物专家和摄影师就更有把握,不需要专门的仪器就能断定照片的真实,当即向上级汇报了情况。
如果不是叶新龙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人,单凭这些照片就足以让新华国向全世界宣告:“华南虎这一珍稀物种在野外并没有灭绝。”
这次,玉阳县林业局和保护区管理局,也吸取了上次政府部门在“周老虎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在没有完全证实事情的真实性之前,并不急于向媒体宣布,而是低调地组织了一次科学考察队。
由省林业厅和保护区管理局牵头,一支由动物学专家、管理局平江站工作人员、摄影师、报纸记者和本地向导组成的队伍将进入南越岭,这次科考活动还吸引了研究华南虎的权威专家纪昆教授。
纪昆已经年过六十,一生致力于华南虎的研究和保护,听说这次科考行动发现华南虎的希望极大,顾不得自己年老体弱,坚持要上山寻虎。
实际上,新华国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寻找野生华南虎的行动,纪昆就至少参加过近二十次,几乎走遍了有可能存在华南虎繁衍生息的所有地区。
科考队还有一个领头人就是保护区的动物学专家闫学川,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华南虎的,但对南越岭野生动物资源的了解不作第二人想。
作为这次虎照事件的主角,叶新龙自然要跟着去指出拍摄老虎的具体地点,叶明山和上水村的老胡等几名护林员也在队伍中。
老胡名叫胡德,今年五十多岁,在南越岭一带也是有名的老猎人,当初还是他最先在百丈崖发现了老虎的踪迹,这才引起了叶泉的重视。
南越岭自然保护区虽然成立了二十多年,但保护区内地形十分复杂,基本上都被原始森林所覆盖,要论对保护区内地形的了解,还要属由当地原来的猎人或采药客组成的护林队员。
每年自然保护区都会组织或大或小的科考活动,少不了要聘请叶明山等人做向导。
第293章 进山寻虎
叶泉本来不想跟着科考队一起进山,不过虎头山面积太大,而华南虎的狩猎活动范围极广,没有天眼卫星的追踪定位,这些人未必能找到那只华南虎,除非运气逆天,否则短期内绝不可能。
而且考虑到将来要在家乡建立珍稀动物野化繁育基地的事,肯定会跟这些动物学专家接触,叶泉不得不站出来以争取这些人的支持。
叶泉找到纪昆和闫学川,首先将自己的身份表明,解释道:“纪老,闫教授,其实照片上拍摄到的是一只年轻的雌虎,那几张虎照是我拍摄的,只是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