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智能的解释,叶泉也明白了人参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药材,百年以上的人参相当于二品灵植,年份越高越需要灵能值。
比方,将一颗人参种子摧生到五十年,只要40点灵能值就够了,如果是催生一棵普通的树木,一百点灵能值足以将一棵小树苗,催生成两三百年的参天巨木
叶泉现在急需用钱,想到一株百年人参至少能卖出数百万的高价,他还是决定催生一株,马上要到回老家大干一场,没有启动资金是不行的,虽然现在的蔬果店加上供应逸华斋,他每天都有上万元进帐,但与心中的计划一比,还是远远不够。
一道银光从空中洒下,落在山巅的一株人参上面,只见这株人参的枝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着,叶子从三花长成巴掌,再长成二甲子、灯台子、四品叶和五品叶,一直长成了六品叶才停止生长,然后就是开花结籽,如此反复开了十多遍花,周围地面上落满了人参种子,那道银光才慢慢消失。
叶泉先将地上的人参种子收集起来,然后花了近半个小时,才小心翼翼地将这株百年人参从土壤里挖了出来。
在池塘里用水清洗了一遍后,这株人参露出了真面目,只见它手脚俱全,身形灵秀,形状极为似人,特别是中间部位最为神似,臀部、大腿根和下*体栩栩如生,李时珍描述人参时,曾说“俏人形者神,类鸡腿者力洪”,说明这两种形状是人参中品质最好的。
叶泉对人参了解不多,但也知道人参分为好几个等级,鉴别一支野山参,往往从芦、纹、皮、体、须这“五形”上进行鉴别。
他手上的这株人参雁脖芦下边的纹路又深又密,数十根须根又长又疏,上边还有很多珍珠点,一看就不是凡品,最重要的是,这株人参完美无缺,几乎找不到半点瑕疵。
叶泉找来电子称和尺子,将人参测量了一下,鲜品连枝叶在内重386克,不算参须,体长37厘米。
为了掩饰,叶泉特意在太阳底下将人参晒了几个小时,将枝叶晒得萎蔫了一些以后,再找来一张报纸,将其包了,直奔江宁市的另一家大药铺济世堂,找到值班的经理,说明了来意。
第29章 鉴定人参
接待叶泉的是一位叫李学广的经理。
叶泉将报纸打开,取出了人参,向对方笑道:“人参就在这,是不是真正的百年人参,你们总能鉴别出来吧”
闻听此言,李学广点了点头,虽然现在的人参市场鱼龙混杂,真正的野山参只占了1,而且各种作假的手法层出不穷,最典型的是“体芦参”。
人参是芦越长,代表年份越长,价格也较高,不法商人会把种了2年的参挖出来,把参的“体”用东西缠上,再放回土里种植,这样“种”出来的参乍一看“芦”很长,年份很老,其实这“较长的芦”并非是真正的参芦,而是这支人参“体”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像拼接、刻纹和插入金属异物等更多的造假手法,不是专业的鉴定人员,还真摸不透这里面的浑水。
但作为两百年的老店,济世堂在规模上并不亚于回春堂,有自己专业的鉴定师傅,自然不会怕别人拿着假货前来自取其辱。
见到叶泉的人参,李学广仔细地打量了几眼,作为中药店的一名经理,他对人参也有一些了解,在他看来,眼前的这株人参实在是不太靠谱,首先太过完美了,简直完美地不真实,就像是活着的艺术品,而不是深山里的野山参。
其次是太像人了,虽然民间有“人参娃娃”的各种传说,但这么像人的人参他还真没见过,如果只看图片,他甚至会怀疑这是用人型模具种出来的。
而且李学广见过的百年人参要大得多,许多百年以上的人参都有几个分茎,还有“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说法。
叶泉见对方显然是不太相信他的人参,道:“李经理,这人参有什么不妥吗”
李学广连忙摇了摇头,他虽然是经理,但药材的鉴定,他说了不算,鉴定的水平连半罐水都不是,当下向叶泉道:“叶先生,你在这稍等一下,我去请鉴定师傅过来。”
叶泉点了点头,耐心在接待室里等待。
十来分钟后,李学广带着一位老者和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过来,听他的介绍,这两人正是回春堂的鉴定师傅,老者姓朱,另一位男子姓蒋。
朱老须发半白,起码也有七十多岁,不过保养得极好,双目有神,精神矍铄,用鹤发童颜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另一位蒋姓男子则是他的学生。
朱老接过叶泉的人参,将其放在了手中,口中惊奇地道:“咦这株参枝叶还带着青翠,怕是挖出来还不到一个星期吧”
叶泉点了点头。
朱老看着这株人参,见它的丰满性、完整性都达到了最极品的标准,而且浆气足,没有病癍也没有疤痕,肢体完好净皮洁净,在心中连连点头,只是脸色越来越古怪,他身边的蒋宏宜小声问道:“师傅,这株人参有问题吗”
朱老摇了摇头,道:“不,这株人参不管从哪一方面看,绝对有百年以上的年份,而且灵气逼人,不过,正因为没有问题,这才有些古怪了。”
“哪里古怪了”
朱老望了叶泉一眼,才答道:“少了一份野性。”
蒋宏宜听了,大为奇怪,道:“难道是人工种植的园参或林下参东北那边,有的地方种植人参的历史有几百年了,倒是有这个可能。”
朱老从随身的小包里取出放大镜,又仔细观察了十多分钟,在征得叶泉的同意后,小心地截取了一点参根,然后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吞咽津液。
半分钟后,那点参须还未咽到肚子里,朱老突然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脸色发红,神色也颇为激动,把接待室里的其他三人吓了一跳。
蒋宏宜急忙扶住他的胳膊,问道:“师傅,你怎么了”
朱老却不理会他,向叶泉道:“叶先生,这株人参你开价多少”
叶泉刚才听了两人的对话,心里颇有些忐忑,一直悬在半空,如果不是对灵能空间有绝对的信心,只怕要落荒而逃了,这时听到朱老的话中有戏,忙道:“朱老,我对人参方面了解不多,不如你先给个价格吧。”
朱老点了点头,道:“百年野山参的价格其实并没有标准,在拍卖会上,碰上急需的,能拍出上千万元,但有时只拍出几十万元,你也别奇怪,这其中也有品质的区别,我就取个中间值,开个吉利价388万元,你看如何”
李学广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这个鉴定工作,他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此时听到朱老的开价,才有些急了,忙开口道:“朱老,这个价格合适吗我们买来是要转手的,怎么给出比拍卖价还高的价格”
朱老向他挥了挥手,道:“小李,这事由我做主,不行的话,我自己出资购买下来。”
李学广听了这话,便不再开口了,朱老不是他家的老板,但在济世堂的地位极为特殊,几百万的开价权力绝对有。
叶泉来之前,早就对百年野山参的价格有所了解,388万元的价格也超出的他期望值,便不再提价,点头答应下来。
等收到银行的短信,确定自己的帐户中多出388万元后,叶泉起身告辞。
朱老再三请求叶泉留下一个联系方法,叶泉推辞不过,便留下了手机号码。
等他一走,蒋宏宜连忙问道:“师傅,刚才是怎么回事”
蒋宏宜自然能看出正是朱老在尝了一下参根后,才急忙决定购买下来的,只是他不明白怎么回事一般济世堂收购百年人参,根据品质最多开出数十万到一百万的价格,决不可能达到刚才的价格。
以朱老向来稳重的性格,极少有失态的事发生,以至于一开口就出了高价。
朱老站在饮水机旁,一连喝下了三杯温开水,才长舒了一口气,连连道:“你不懂,你不懂,这株人参从外表看,连一丝野性都没有,就像在温室里面长成的,但药力极为惊人,怕是连五六百年的野山参也比不了,这已经超出了一般药材的范畴,可以称仙药、灵药了,这种药材我只在老一辈人的口中听说过,连我都是第一次见,388万这个价,绝对超值了,你们要记住,这位叶先生以后再来济世堂,一定不要怠慢。”
叶泉没有听到朱老的这番评价,否则的话,他一定十分佩服。
外界的人参,哪怕在深山老林里生长了上百年,但因为地球上的灵气浓度总体太低,其中的药力根本无法与灵能空间出产的同等人参相比,甚至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人参本来就是药材中的极品,生长在超过40灵气浓度的灵能空间里,又被大量灵能值催生,实际上,叶泉卖出的这株人参完全达到了二品灵植的水平,在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药力上甚至不比一些三品灵植差。
兜里有了数百万元,叶泉感觉自己的腰杆硬气了不少,仿佛天更蓝了,云更白了,地球的引力也变小了,走起路来轻飘飘的。
第30章 国术社
星期六上午,老大刘启山和老二武明腾先后从外地赶了过来,陈浩开着他的牧马人,和叶泉前去接机。
一见面,刘启山和武明腾两人都惊讶于叶泉气质上的改变,纷纷询问道:“老三,你是不是去了一趟韩国就连眼镜都摘了,是戴了隐形眼镜还是做了激光手术”
“都不是,以前我是装斯文,戴的是平面镜。”叶泉开玩笑道。
陈浩哈哈一笑,道:“那你牛,从大一开始我们就见你戴着,这一装就是六七年啊。”
有了灵能空间,叶泉就有了最大的底气,不管是言行举止,还是气质风度,都变得自信又潇洒。
而被空间强化后,叶泉的身体已经接近绝对健康,无形中散发出一种自然而健康的气息,虽然远远没有达到“遍体生香”和“无尘无垢”的地步,但通过神秘的人体磁场和气味,会让叶泉周围的人不由地感到一种舒心和亲近。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叶泉在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上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进步,特别是当一个人的本源精神念力突破了100值后,更是如此。
陈浩与叶泉同在一个城市,每过一两个星期总要见一次面,虽然能感觉得叶泉的气场变得强大了,也只是归功于事业上有了起步。
倒是刘启山与武明腾两人,隔了两年多的时间,见面之下与记忆中的叶泉进行对比,感受最深,如果不是模样没变,他们两人甚至不敢相认。
四人先回到阔别两年的学校,到以前经常厮混的地方逛了一圈,在经过学生活动中心楼时,几人听到从二楼隐隐传来一阵吆喝声。
刘启山讶然道:“难道是国术社的人不是还没开学吗”
叶泉和刘启山在大学期间都是国术社的社员,他的耳力最好,能听出声音的确是从国术社的练武场传出来的,心中也有些好奇,道:“我们去看看。”
天南是大学在南岭省只能勉强算是二流学府,即使在江宁市,也算不上一流,但天南大学的国术社却是个异数,几乎是全国最好的几个大学生国术社团之一。
一个原因是因为国术社的指导老师是褚松舟,一位精通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的拳术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大学教授;第二,则是天南大学连续几年都有身怀国术底子、并且修为不低的学生入学,给国术社注入强大的新鲜血液,像刘启山便是如此。
刘启山出生武学世家,自幼苦练形意拳,在入学前便是一名接近明劲境界的好手,算不上是习武天才,但根底扎实,对上三五个人能轻松战胜,入学还不到一年,就成为了国术社的骨干,指导老师褚松舟也极为看重他,刚升大二就担任了国术社的副社长。
至于叶泉,则是被刘启山硬拉进国术社的,他有一次在树林里晨练的时候,一时兴起,练了一遍游龙拳,结果被路过的刘启山看到了,大为惊喜,不由分说让叶泉进了国术社。
游龙拳属于古武术,也算是国术的一种,但练法、招式等,都与当代流行的几种拳术有所差异,而且叶氏先祖留有遗训,严禁将游龙拳传给外姓,叶泉不好与其他人交流,心思又不在这上面,所以,虽然看在老大的面子上,加入了国术社,但参加的次数极少,为人也很低调,与社员的关系仅仅算是认识。
国术社的交流场地就在活动中心的二楼,占地面积不小,四人走进去后,发现里面有一男一女两名年轻人正在对练,还有六名年轻人则在围观。
离开了校园已经两年多,国术社也早已物是人非,叶泉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