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着未来空间-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草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十分耐旱耐冷,它们的根系发达,可以长到十几米甚至于数十米,不仅能吸收到地下水,在下雨的时候充分蓄足水份,还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绝对适合在干旱少水或者沙漠地区生长。

    而且考虑到原生物种的保存,避免造成生态灾难,固沙草的种子全部都经过特殊化处理,不会无限制地繁殖下去。

    沙棘是落叶灌木或乔木,在地球上生存了两亿多年,它是西部大开发生态环保价值最高的珍贵经济林树种。

    沙棘对土壤适应性强极,具有耐旱、耐寒、耐酷热、耐瘠薄、耐风沙及干旱气候的特点,为植物之最。

    在沙漠和高寒山区的恶劣环境中能够生存,也是“地球癌症” 砒砂岩地区唯一能生长的植物。

    沙棘果呈圆球形,直径46毫米,橙黄色或桔红色,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果实,据测定,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

    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沙棘被各国称为“长寿果”、“第二人参”、“生命能源”、“奇树神果”、“圣果”和“维c之王”等。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经常饮用对身体很有好处。

    沙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其中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和sod活性成分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能够有效防止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因此,沙棘被美容、化妆品产业用作重要的高级化妆品原料;被中医药典和世界药典广泛入药;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的植物。

    不管是沙棘油还是沙棘黄酮,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抢手货,能卖出极高的价格。

    经生物科技改良后的沙棘更耐干旱,只要管理得当,能在所有沙漠地区成活。产量也更高。

    经过计算,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沙棘,4年即可郁闭成林。

    沙枣 是西北沙荒、盐碱地区也护林及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常作行道树,可植篱,也可与小叶杨、等树种配置。 沙枣耐盐碱、抗旱、抗寒、管理粗放,成为西北地区植树造林首选树种之一。

    沙枣耐盐碱、抗旱、抗寒、管理粗放,是西北沙荒、盐碱地区护林及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又名桂香柳。

    因开花香味与桂花相似,生命力又非常顽强。故有“飘香沙漠的桂花”之美称。

    沙枣的叶和果是羊的优质饲料,含有牲畜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沙枣粉还可酿酒、酿醋、制酱油、果酱等。糟粕仍可饲用。

    沙枣的花、果、枝、叶均可入药,树液可提制沙枣胶,为阿拉伯胶的代用品。

    沙枣是很好的造林、绿化、薪炭,防风、固沙树种,有多种经济用途,成为西北地区植树造林首选树种之一。

    改良后的沙枣更能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结实也多。

    沙柳这种植物繁殖容易,萌蘖力强,生长迅速,枝叶茂密,根系繁大,固沙保土力强,极其适应沙漠环境。

    还有抗风沙,抗逆性强,耐干旱、盐碱、严寒和酷热的特点。

    沙柳可以作为家畜饲料,其枝条可以造纸或制造人造板,利用价值高,是新华国沙荒地区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

    只有让人们觉得在治沙的同时还有利可图,才是长久之策,否则时间一长,大家就会失去热情。

    桃源集团随后成立了沙漠绿化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一个庞大的沙漠绿化改造计划。

    全球沙漠的总面积也已经超过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罗刹国的国土面积;而每年大约有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相当于一个爱尔兰的国土面积。

    目前,全球有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威胁,有10亿人的生活遭受荒漠化侵蚀,在不少地区,整片土地上的居民都被迫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每年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20亿美元。

    沙漠已经成为了人类发展和生存面前难以回避的难题。

    新华国的情况不容乐观,23的国土在西部,而西部13的土地是沙漠。

    全国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有4亿人口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由于缺乏基本农耕条件,这些地方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60以上的贫困县都集中于此。

    1993年新华国发生了一次特强沙尘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危害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涉及西北四省区的18个地市的72个县旗,一共1200多万人。

    在此次浩劫中,共死亡85人,失踪31人,伤264人。死亡和丢失大小牲畜几十万只头,受灾农田和果林与幼林等均达几十万公顷,草场、牧场和盐场的基础设施、供电线路、公路和铁路等破坏都十分严重。

    更厉害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利坚国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沙尘暴,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横扫中东部。

    风暴持续了整整3天,掠过利坚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刮走3亿多吨沙土,半个利坚国被铺上了一层沙尘。仅芝加哥一地的积尘就达1200万吨。

    新华国荒漠化日益严重,哪怕不治沙,光是控制荒漠化的扩张、减少一些沙尘暴的危害,就是大功德一件。

    1984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首次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设想,论述了沙产业的必然趋势与发展前景。

    并预言这一产业,将成为21世纪在新华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沙漠将成为企业投资的“黄金热土”。

    进入新世纪之后,事实在慢慢地证明了钱老对未来的前瞻性。

    根据各国的治沙经验,新华国至少可以改造34亿亩沙漠,相当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16,可以大大缓解土地压力。

    如果沙漠得以全部利用,能创造数百万个绿色岗位,增加近2万亿元以上的绿色gd,让数亿沙区人民脱贫致富。

第451章 沙漠绿化与海水西调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当地人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

    整个沙漠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400多公里,总面积达337600平方公里,是新华国境内最大的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

    这里,沙金字塔形的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

    沙丘类型复杂多样,有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有塔型沙丘群,还有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

    古代的塔克拉玛干地区,是个河流遍布、水草丰美的地方。

    但到了现在,沙漠年平均降雨量不足5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超过3000毫米。

    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生物都很难存活,加上遍布流动性沙丘,可以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难治理绿化的地区。

    三月份,桃源沙漠开发有限公司与政府部门签订了正式协议,承包了40000平方公里、也就是6000万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地,占到了整个沙漠总面积的近八分之一。

    考虑到治沙周期太长、收益太慢,承包年限为99年,前30年免税。

    桃源集团承诺投入至少1000亿的资金用于沙漠改造,并且在十年内完成承包土地30以上的绿化工程,全部绿化率将超过70。

    同时。拥有对沙漠土地的使用、收益、流转和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以及优先续约权。

    叶泉斥巨资启动这个计划。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治沙,而且带领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到这个行列来。

    另外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出一个宝岛省大小的“沙漠桃源”,利用种植沙棘发展出一条加工产业,利用固沙草、沙枣等植被发展牧业,让它成为一个海市蜃楼般的旅游胜地。

    协议书一签订,桃源集团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启动了沙漠公路与沙漠机场等建设工程。

    目前。已经有两条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途经轮南油田、塔河油田和塔中油田,也是众多旅游者前去观光的目的地之一。

    同时,鉴于未来电动飞机的超低运行成本,桃源沙漠基地将大力发展空中作业和空中运输。

    为了让沙漠基地拥有充足的淡水资源进行开发,叶泉干脆利用空间,把海洋里的冰山运到了沙漠上。

    这一点,叶泉还是受到了冰山托运的启发。

    早在冷冻技术尚未发明的1890年代,就有人利用船只从智利的圣拉斐尔海域拖运小冰山进行谋利。不过那时并非是为了要获取淡水,而是为了要供给冷藏所需的冰块。

    据估计。全地球所有淡水资源中只有大约1是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和地下水中,能够让人类直接使用;至于其余的99,都存在于冰河和冰冠中,而90的冰河和冰冠又都是在两极。

    冰川的水来自海洋,由于极地寒冷,海水蒸发出来的水汽很快就冷冻在冰川上。

    海水蒸发时,只有纯净的水汽蒸发出来,海水中的盐分不会随之蒸发,因此,极地可以算是一个天然的超大型海水淡化基地。

    每年有超过一万座以上的冰山,从南极的大陆冰棚漂离出来,最后融化入南半球的海水里去,有的巨型冰山蕴含的淡水,甚至足够全球的人一年使用。

    现在已经有专门的冰山拖运国际公司出现,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和实际操作。

    叶泉将转运过来的冰山用激光切碎,便于溶化成淡水,然后分别储存在一些储水池里,还在一些低洼处,形成了数十个人造小湖泊。

    利用光甲的速度,叶泉只要花费一两个小时,从南极或北极来回跑一趟,就足够获得沙漠基地一年时间的用水量。

    为了掩饰,桃源集团通过媒体宣布,在沙漠基地范围内发现了十多万立方千米的地下水,将极大的加快集团的绿化开发计划。

    实际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确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只是叶泉并不想过度开采。

    这样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也不是特殊例子。

    比如,干旱的撒哈拉大沙漠就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相当于尼罗河十多年入海的总流量。

    澳洲国最干旱的地区西澳州,在2000年时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地下海,储水量相当于4200个悉尼港湾的水量,可供西澳州首府帕斯4000年的用水。

    不过,随着绿化面积的扩大,以及逐年增加的用水量,一直这样偷偷摸摸进行冰山转运肯定是不行的。

    在沙漠绿化项目启动的同时,桃源集团又一次挥动了大手笔,与三省区各级政府、水利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迅速达到了共识,决定进行全面合作,正式启动了“海水西调”工程,项目总投资将达到数百亿元。

    “海水西调”工程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了出来,原来的设想是想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和咸水湖,从而镇压沙漠。

    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气供应源,以增加降雨量,从而达到治理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

    但因为担心这项工程会造成沿途土地盐碱化,以及加重西域省土地盐碱化而被各方否决。

    后来提出的海水淡化方案,又因为高昂的成本而受到广泛质疑和争议,被认为只是“天方夜谭式的科幻设想”、“一个美好的想法”。

    但现在桃源集团拥有的了低耗能、高收益的海水淡化技术,最后输入到西域的每吨淡水,价格能降到了5元以下,为沿途缺水地区提供大量低价淡水资源,自然扫清了一切障碍。

    “海水西调”工程主干调水线路全长约1900公里,穿越的是比较平坦的沙漠地区或戈壁滩,涵盖了新华国七大沙漠,即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如果这个工程能实现,重要意义不亚于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将一举解决沿途由于缺水造成的“恶劣生态”和“发展瓶颈”,为绿化西北沙漠、再造山川秀美的生态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