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被人偷走了这个可能,程正洪却是打死也不相信,两只高加索犬自幼一起长大,并经过严格的训练,不用工具的话,就是六七个壮汉加在一起也未必能降服,而且,别墅的围墙高达四米多,还安装了没有死角的十多个监视器,就算是偷走了两只猛犬也不可能没有一点线索。
再说,高加索犬不是名贵藏獒,最多价值几万,谁会冒这么大的风险,从他这偷走两只高加索犬
难道是
想到这,程正洪急忙赶到书房,将已经空空如也的保险箱打开了
s:签约了,也得到了网站的第一个推荐,咱在数据上不能太寒碜,在这里向大伙求推荐和收藏,另外本书的第一粉丝、票王和第一评论员都虚位以待谢谢书友诺枫山的评价票和书友阳光通道的打赏,破天荒的第一次,下午还有一更。
第47章 桃源山村
不说程正洪发现损失惨重后的暴跳如雷,将身旁厚重的实木桌子一掌拍得散架。
翌日,叶泉收拾了行李,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
因为带的东西太多了,乘车不便,叶泉便开着皮卡车前往,车上除了私人用品和各种礼品外,还有一艘6人座的冲锋充气艇和一台水星牌船外机,冲锋艇是铝合金底板的,船外机则是15马力,分别花了他六千多元和一万四千多元。
江世宇也在车上,等到达目的地后,再将皮卡开回越安市,桃源村其实离越安市区并不算远,最多半天路程,只是道路难行,两人吃完早餐就出发了。
玉阳县是南岭省最北端的地区,与湘江省交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最低气温零下五六度,最高气温达到了三十九度,可以用“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来形容这里的地理特征。
进入玉阳县境内后,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江世宇见沿途山青水秀,风景秀丽,不由连连称赞,道:“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我就住在半天路程外的越安,居然不知道这里的风景有这么美”
叶泉笑了笑,道:“越安市本身就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来这里旅游的人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了,再说,交通上的限制太大了。”
江世宇闻言点了点头。
过了玉阳县城后,道路就崎岖不平起来,弯过了一座山又是一道岭。
不过,路况再差,好歹铺了一层薄薄的柏油,当皮卡过了平江乡,向桃源村的方向开去时,才真正面临考验,仅容一辆小车通过的土路上大坑小坑无数,也幸亏皮卡的越野性能很好,一般的底盘低的小车还真不敢随便开进来,叶泉不得不将驾驶位让给了经验更丰富的江世宇。
又开了半个多小时,两人终于停在了平江边的一个渡口边,叶泉下了车,望着眼前熟悉的景色,不由心情舒畅,指着对面的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道:“过了江,再翻过那座山就是我的老家了。”
江世宇见对岸的山坡上是一片茂密的桃林,虽然已经过了中秋,但还能在一些枝头上见到一些鲜红的桃子,可以想象春季来临,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的美景,笑道:“还真有些桃花源的味道。”
叶泉笑了:“也许是受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的影响,村里人喜欢在村子外围种一些桃树,每年结的桃子,除了几棵特别甜的让小孩子摘了外,其它不是用来酿酒就是便宜了山中的鸟兽。”
一路上,两人聊了不少,江世宇也得知了叶泉回老家的目的,对此很是不解,他这些天来一直在观赏鱼店里帮忙,对店中观赏鱼的价值和营业额也有所了解,在他看来,鱼店就算不是日进斗金,其收入也足以支撑叶泉一家人,在城里过上体面舒适的生活了,何必跑到农村来受罪
平江贯穿了整个玉阳县,最宽的地方也不超过三百米,全县有五座大桥和二十多个渡口,用的渡船都是非机动的,江面宽的就用竹竿撑过去;江面窄一点的,就在江的两岸拉一根粗钢丝,渡江时就拉着钢丝将船拉过江。
桃源渡口以前用的是自造的木船,现在由县政府统一配备了铁壳船,米长,三米来宽,没有船舱,只是铺了木板,外壳上刷了红漆,在船的一侧竖着两根三米高的木桩,拦在钢丝上。
听到汽车马达的声音,从渡口边的小木屋里走出两个人,一个是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身材干瘦,带着一张天生的苦相脸。
另一个是二十四五岁的青年,留着寸发,上身只穿了背心,露出一身黝黑结实的肌肉。
“明庆叔,新龙。”叶泉打了声招呼。
叶明庆是桃源村的守渡人,除了政府每个月给的600元工资,平时靠一张竹排和七八只鸬鹚打些江鱼出售,虽然是光棍一条,日子却过得很是逍遥,只是有点老相,看起来比叶明昌的年纪还要大。
叶新龙比叶泉小两岁,在叶泉当孩子头时,是他最好的干将,像个跟屁虫似的,整天跟着叶泉上山捉鸟,下河捞鱼,只是叶新龙中学毕业后就留在家里务农,养了一塘团鱼,没有外出打工,两人一直有联系,这次是来渡口接他的。
“大学生啊,听新龙说你要回来住”叶明庆问道。
“是啊。”
叶明庆摇了摇头,道:“不明白,现在的小青年都拼命地往城里跑,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反而走回头路了”
叶明昌一家在桃源村的人看来,都是大有出息的人,叶明昌高中毕业,又自学了两年机械维修,在当时的农村称得上是高学历了,后来又进了国营的机械厂,端起了铁饭碗,将一家人接到了城里住,算是跳出了农门。
而叶泉也是村里极少数的大学生之一,在叶明庆看来,能每年清明时节回来祭祭祖就很不错了。
叶新龙道:“明庆叔,不是跟你说了吗,叶泉哥是回来创业自己当老板又不是不回城里。”
叶明庆听了还是不解,道:“在村子里不是种田就是种地,能当什么老板”
叶泉笑道:“还真是种地,等蔬菜大棚盖好了,你就明白了。”
四人将行李搬上了渡船,叶泉给叶明庆留下了两瓶酒和一条烟,放到小木屋里,对江世宇道:“去家中吃顿饭再走吧,也算是认路。”
江水的两岸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然后就是高大的护岸林,平江的源头来自深山,水质十分清澈,三米多深的地方还能看到江底的鹅卵石和一丛丛的水草。
桃源渡口的江面约有一百米,因为下游处有一个拐弯,水流很缓,拉着钢丝,三分钟不到就在对岸的渡口停了下来。
渡口边停着一部马车,挽着一匹青色的马,桃源村虽然身处深山,却从古时候就一直有养马的习俗。
将行李搬上马车后,叶泉和江世宇坐了上去,叶新龙将鞭子一扬,摔了个响鞭,马车开始向前行驶,穿过马鞍山山脚下的桃林,走了一里左右,眼前一亮,出现了一片看起来像是小草原一样的洲子,十几头牛与几匹马散布在上面,悠闲地啃着绿草。
这里是平江的一个拐弯处,经过千百年来的冲刷,形成了一个宽达上百亩的沙洲,因为地势过低,每年的夏季都要被洪水淹没几次,所以不能用来耕作,长满了各种野草,只能用来养牛牧马外。
此时,桃源村已经映入众人的眼帘,两百多户人家散落在竹山的山脚下,村中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那些青砖紫瓦的民居看起来若隐若现。
第48章 叶家大院
桃源村四面环山,形成了一个面积约十多平方公里的小盆地,水田的面积大概有七百来亩,旱地多在地势高的土丘和山上。
离渡口不远的江边,还矗立着一架古老的水车,还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桃源村先人开出了一条长达数里的水渠,水车将江水灌入水渠。
以水渠为界,整片田野分为上垌和下垌,上垌有竹山流出来的山溪灌溉,而下垌基本要靠这条水渠了。
在下垌与沙洲之间,还有一处地势低洼的沼泽和几处堰塘,占地有近百亩,到处长满了芦苇和杂草,平江只要一涨水,那里就会被洪水淹没,只有一些水鸟栖息在里面。
叶泉一向认为农村的秋天要比春天更美,道路两旁是一块块的稻田,此时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杆,一阵风吹过,掀起了金黄色的波浪,浓浓的稻香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丰收的喜悦之情。
远处的山林变得绚丽多彩,有的苍翠欲滴,有的已经披上黄色的秋装,还有的则是半黄半绿。
更好看的还是果林,雪梨、柑橘、柿子、大枣和石榴等都已经成熟了,硕果累累,挂满了枝头。
俗语说秋高气爽,晴朗的天空澄清而明媚,让人油然生出一种放飞心情、洗涤心灵的感悟,在钢筋水泥围困的城市里,绝对找不到这种境界。
就连道路旁、山坡上的野菊花都是那么的让人欢欣,彩蝶在花丛中戏舞,野鸟不时地清鸣一声,一切自然而和谐,叶泉知道,这才是他执意回来的最大原因。
路上碰到一些还在田野里劳作的乡亲,叶泉难免要寒暄一阵。
桃源村叶氏尊良泰公为始祖,良泰公官至御营司都统,宋德佑元年,在一次抵抗元军的战斗身亡,次年,临安城朝廷投降,南宁灭亡。
良泰公有三子,皆不愿臣服于异族,便带着自己的家人,一同躲进了南岭的深山之中,在桃源村这块风水宝地落地生根,世代繁衍。
整个桃源村的人口有一千多,以前除了与周围的山村相互通婚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加上都是同一个祖先,因此风气一直十分和睦、团结,村中除了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叶泉基本上都认识。
桃源村虽然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村民们自然不是很富裕,除了两三间水泥楼房外,其它的都是旧式的瓦房。
不过,桃源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建房的土地,所以整个村落的房子并未集中在一起,而是沿着山脚形成了一条长带。
叶新龙驾着马车,停在叶泉的老宅门前,这里位于村子的最东边,离最近的一家有上百米的距离。
这是一处面积不下两亩的大院,屋前有一棵两百多年的香樟树,巍然屹立,粗壮的树干两人都合抱不过来。
院子里的东角还有一棵龙眼树,同样高达十多米,枝繁叶茂,与外面的香樟树相呼应,龙眼树的树冠不仅覆盖了大半个前院,还伸出一半的树枝,不过,不知是没有人照料还是其它的原因,这棵老树从叶泉上小学开始,已经有十多年没有挂果了。
桃源村像这样的百年老树有上百棵,多是香樟树、枫杨树和桂树,也有龙眼树、白果树、柚树和桃树等。
院子的围墙并不高,只有一米七左右,个子高的人一抬头就能看到里面,墙头墙缝长满了银粉背蕨、凤尾蕨和苔藓之类的植物。
叶泉小时候经常捉弄别人,其中常用的办法就是将银粉背蕨的叶子摘下来,然后用叶子背面往别人衣服上一拍,顿时就会在衣服上留下叶片的银粉,勾勒出一个白色的蕨叶痕迹。
桃源村各家的院子有大有小,但基本上的格局都差不多,前面是院子,后面就是菜园,旁边还有厂棚,用来饲养家畜和堆放木柴等。
院子的两侧还种了数十棵果树,品种有桃子、枇杷、石榴和柿子,都是属于叶泉家的园子,桃源村如果要说有什么比城市更好的地方,那就是每一户占的地盘都不小,像叶泉家,加上后面的菜园和两旁的果园,面积有五亩多,足够修建几座别墅了。
这时,灵犀突然提醒道:“前方发现一棵变异的百年古树,蕴含灵能值72点,建议分解。”
叶泉见灵犀指的是院子里那一棵老龙眼树,倒是有些意外,没想到已经许多年不结果的古树居然产生了变异。
桃源村有这么多的百年古树,不知还有没有其它产生了变异的植物,不过,叶泉并不想为了一点灵能值就要毁掉一棵古树,特别是一棵陪伴了自己成长的老树。
**************************
还未将行李搬到院子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和一个身材高瘦的中年人,从离叶泉家最近的一座院子里走了过来。
“叔公,明诚叔。”
叶泉的爷爷奶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现在村中与他血缘关系最近的,也就是叔公叶光祖一家。
走在前面的老人就是叶光祖,身后的中年人则是他儿子叶明诚。
叶明昌与叶明诚从小就要好,与亲兄弟无异,两家又是邻居,所以关系一直很好。
叶光祖见了叶泉很是高兴,道:“回来了就好,一起先去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