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着未来空间-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泉心中欢喜无限,他终于完全达到了明劲的武学修为。

    *************************

    将很久没用的碗筷清洗干净,叶泉准备做早餐,本来叶明诚一家是想让他过去吃,免得一个人开伙太麻烦,但叶泉不愿麻烦别人,又吃惯了空间出产的蔬菜,再吃其它的便感觉难以下口,如果让别人做的话解释不了空间蔬菜的来路,只好自己动手。

    徐凤珍劝说了几次无果后,便将自家花生、绿豆、大豆、红瓜子、红薯干和炒制的米花等拿了一些过来给叶泉。

    米花是当地才有的一种食品,先用糯米蒸熟后晒干,在锅里放油炒一下,使其膨胀开来,由于用了几种植物颜料,显得五颜六色的。

    桃源村一带的人早餐一般都是喝油茶,这是地方特色早点,不仅早上喝,也用来招待亲戚朋友,甚至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又有闲暇时,也会打上几锅。

    打茶要用专门的工具茶锅和“7”字型的木锤,全套的过程在打油茶之前,还有糖茶和姜茶两种。

    打糖茶时先将茶锅烧热,然后放入白糖,等到白糖成焦黄时再倒入清水和捶烂的生姜,烧开后就成了。

    糖茶能暖胃,有祛寒除湿之效,还有预防风寒流感的作用,桃源村的人在感冒了之后,常常会多喝一些热糖茶,再出出汗,感冒就会随之而解。

    姜茶则用生姜、食盐和茶叶泡制而成,也叫“苦茶”,对人体的功效同样不凡,能驱寒湿,降血脂,解油腻,助消化,增进食欲等

    不过,糖茶一般都是用来招待客人的,早上的时候,一般都是一杯姜茶和两碗油茶。

    油茶五花八门,主料有米花、米粉、面条、豆类和米浆等,佐料有排骨、炸花生、干香菇、青菜、葱花、酸辣椒、竹笋和红薯等,要看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去选择和搭配。

    油茶的烹制并不复杂,先将米花炒好,米粉、面条等泡好,或将大豆、玉米、绿豆等先煮熟,放入碗内,根据个人口味放入葱花、炒花生和辣椒,再将茶锅用油烧热,放入茶叶、排骨、香菇、红薯、青菜等食料,煮成一锅汤,将茶汤倒入碗中即可。

    油茶形式多样,口味独特,已经渗透到了玉阳县人的骨子里,像叶明昌一家离开了农村十多年,还经常保持喝油茶的习惯,叶泉在外地打工时,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喝不到家乡的油茶。

    s:谢谢血狮兽皇、龙山一号等书友的捧场,新书成绩不错,子云会珍惜并努力的,希望大家多支持。

第51章 小燕子

    

叶泉最喜欢喝的是米浆油茶,特别是粘在茶锅底上的锅巴,在叶泉眼中,更是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之一,不过这种油茶要提前一天泡米,还要用一种专门的砂钵来磨制出米浆,就算曹淑芸也嫌麻烦,在家里很少去做。

    现在叶泉有了大把的时间,便想着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再说。

    叶泉先将昨天就泡好的一两米用砂钵和小木锤磨成米浆,接着往茶锅里放一点油,将煮苦茶剩下的茶叶炒一下,再倒入米浆,等烧开后放入自己喜欢的配料和适量的佐料。

    喝了两大碗米浆茶后,叶泉开始收拾屋子,做好长久住下的打算。

    在正屋的屋檐下,叶泉发现自家的一窝燕子还没有南归,两大三小五只燕子在不时的来回穿梭。

    也许是受叶泉身上气息的吸引,一只小燕子一点也不怕人,飞到面前的桌子上,瞪着双眼好奇地望着他。

    小燕子显然是刚刚成年,披着黑色的羽毛,腹部白色,喙部还带有嫩黄色。

    叶泉正要伸手去抚摸一下,头顶上小燕子的父母急急叫唤了几声,小燕子双翅一振,冲天而起,飞到了窝边。

    以前,叶泉家的正屋住了四窝燕子,后来搬到了越安市,不知是屋里没了人烟,太冷清了,还是其它的原因,有三窝燕子慢慢地不见了踪影,只有一窝还在这里筑巢。

    燕子主要以蚊蝇为食,是一种益鸟,喜欢栖居于民居的屋檐、楼角或房梁上,最喜欢接近人类,人们也对这种鸟类爱护有加,乐于让燕子在自己房屋内安家,生儿育女,并认为是吉祥、有福的事,也经常告诫小孩不要伤害小燕子,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最好例子。

    对于燕子的飞迁,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燕子春天归来,深秋飞走,北方人自然以为燕子飞到南方,也就是华南一带过冬去了。

    但实际上,叶泉的老家就是南方,包括周围属于南方的四五个省区,燕子同样也是二三月飞来,九月左右才飞走,于是,南方人又认为燕子是飞去北方了。

    北方人认为燕子去了南方,南方人又认为燕子去了北方,那冬季的时候,燕子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答案是,燕子都出国去了,它们春天在北半球繁殖,冬季则南迁到了南方,这里的南方并不是指中国的南方,而是南半球。

    鸟类学家研究查明,燕子越冬期间,不仅遍及东南亚,而且远达澳洲北部和非洲东部。

    我国的云西省、天南省和宝岛省,相传也有少量燕子会过冬,但没有被证实。

    ************************

    下午,叶泉整理了一下菜园的土地,用锄头松了松土,拔掉了野菜和杂草,种了一些时令蔬菜种子。

    叶泉在用完购买回来的种子后,便尝试着种植空间里出产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已经发现,空间里面出产的种子要比外界的种子,不管是品质还是产量都要好得多。

    现在,除了是空间没有的品种,他已经不再花钱买种,但到了外界,还能不能保持这种特性,叶泉自己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便想在自己家的菜园里先尝试一下。

    九月已经入秋,能种蔬菜并不多,叶泉只整理了四分之一的菜园,分成一块块,种了一些大蒜、香菜、韭菜、香葱、生菜、卷心菜、胡萝卜、白萝卜和大白菜等。

    集资的事自然由村干部去负责,叶泉只管掏钱,他给温室大棚建设公司打去了电话,让对方派人过来修建大棚。

    叶泉将蔬菜的种植基地选在了老庙丘,那里离村落并不远,只有三四里远,因以前有一座土地庙而得名,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有上百亩,最重要的离水源近,有一条从竹山无底潭流过来的小河,水质极佳,可以用来给蔬菜浇水。

    桃源村水田少,在以前显得十分宝贵,计划生育很严格的时候,超生的人口是不能分田的,但旱地却多得不要钱。

    像叶泉家的旱地有六七块,只是面积有大有小,距离有远有近,除了老庙丘有八亩旱地,其它距离较的旱地叶明昌都种上了杉树。

    这些杉树最久的已经种了三十年,最少的也有十二年,都已经成材了,叶明昌去年回老家过年时,就卖过一批,价钱不低。

    叶泉打算在老庙丘比较平坦的旱地上建设大棚,另外的八十多亩山坡地则围成一个果园。

    这里土地分属村里的七八户人家,叶泉根据具体情况,定下了一年一亩600到800元的高额租金,跟农户签定了二十年的协议。

    当场支付了前三年的租金,拿到了协议后,叶泉让叶新龙去买了一批水泥、沙石和砖头等建筑材料,又让叶明诚从村子里请人来做工,在基地旁边修建一座楼房,用来住人和办公,其它像平地、开沟、修通一条连接种植基地的水泥路等事情也要人来做。

    等基地建成后,叶泉还打算建造一个冷库,用来存放蔬菜,但现在没有通桥,加上离蔬菜出产还要一段时间,只能押后再说。

    在桃源村,大家都沾亲带故,有事请人帮一两天的忙,有酒有肉招待就行了,超过两天以上,自然要拿工钱,一般男人干体力活一天要七八十元左右,女人则是四五十元,主人还要包一到两餐。

    因为叶泉是一人在家,不包三餐,所以将工钱定为一百二十元一天,本来叶泉想开更高的工钱,还是叶明诚把他劝说住了,认为工钱太高会引起一些纷争,而且不出远门一个月就能赚三千多元,即使吃自己的,也赚大了。

    两家店加上供应逸华斋,叶泉现在每天平均的净收入超过了两万,一个月就是六七十万,可以说,他只要不乱来,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花钱了,能在老家当个散财童子,帮帮乡亲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叶泉不可能直接塞钱,只能用做工和带动大家种植等方法,让大家的钱包越来越鼓。

    桃源村的人先是听说叶泉成了大老板,捐了一百五十万用来修路架桥,然后要在村里建设一个种植基地,请人做工,开出的工钱有一百块一天

    刚过中秋节的农村,要干的农活不少,像花生、红薯和玉米等作物差不多都已经成熟了,柑桔、雪梨之类的水果也要开始采摘,还要播种麦子、白菜、萝卜和莴笋等。

    但一百二十块一天的工钱,在平江乡就是大师傅都不一定能要到,更何况是小工,能挤出空闲的人都出动了,纷纷找上了叶泉。

    叶泉把这些事情都推给了叶明诚,而且让叶明诚缩短每天的工时,多请一些人,特别是家中有困难的,但每一户只能有一个,这样能帮到更多的人,好在事情不少,村中有空闲的青壮年几乎都有份,还有不少妇女也在其中,她们是八十元一天,同样比以前的行情高了三四十元。

    桃源村只有一百多户,而叶泉请的人超过了四十个,除了一些没有空闲时间的,其他的每一户几乎都有一个,算得上皆大欢喜。

第52章 基地规划

    

第二天,是平江乡的赶集日,叶泉准备去集上的电信局申请一条网线,再买一些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之类的电器,叶明昌一家虽然每年都要回来两三家,但每次都是暂住,老家贵重的电器自然没有。

    同时来接两个人,一个是大棚建设公司派来的设计人员;另一个则是叶泉通过人才市场,高薪聘请来的技术人员方良。

    方良今年二十八岁,对各种温室大棚的建设,以及温室设备十分精通,以后将负责种植基地各种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也负责监督大棚建设公司的施工。

    方良以前在一家农场上班,但好歹是郊区,离城市并不远,这次愿意到一个偏远地区的山村来工作,自然是冲叶泉开出的双倍高薪。

    叶泉虽然在空间泉水和种子优化这两种作弊器,但温室大棚的各种设备的运用,蔬菜的育苗、种植等方面都需要有经验的人,特别是在叶泉不想花费宝贵的时间去管理的情况下,都需要具体的工作人员和负责人。

    另一个温室建设公司派来的规划师叫陆斌,四十来岁,一口玉阳县的土话,叶泉一问,方知是本地人,老家就在玉阳县的另一个镇。

    玉阳县的土话其实与普通话相差无几,除了少部分字读音稍有不同外,其它都一个,也许语速上要快一点,说慢一点,外地人也能听懂。

    回到村里,安排好两人的住处后,三人马上对二十五亩平地进行规划,经过探讨和研究,准备建造十个智能化的温室大棚,选用的都是最贵的材料和设备,另外再配套八个沼气池。

    十个温室大棚,其中三个将用来种植水果,另外七个则用来种植蔬菜。

    付了订金后,大棚建设公司的动作很快,材料、人员都马上到位,倒是桃源村的交通不太给力,各种材料都要在渡口卸车,然后用渡船搬过江,再用马车、拖拉机运到老庙丘。

    有方良、叶明诚和叶新龙这三个人的指导、监工和负责后勤,叶泉完全放手不管,反而把时间用来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上,趁着有建筑材料,让人把厂棚旁的茅房给填了,新建了一个卫生间,把热水器安装好,还把前院的小池子清理了一下,四周铺上了一层瓷砖。

    空间里,万年贡米、鸭血糯、墨米等五种水稻已经完成了抛秧作业,各占水田一亩左右,数天下来,稻苗就长到了小腿高。

    新得的八百多亩平地此时已经一片绿色,其中生长周期比较短的白菜、萝卜之类的蔬菜占了三百七十多亩,此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就连空间里的灵气浓度平均值也涨一个点,从25涨到了26,叶泉将已经成熟的作物分解后,得到了33680点灵能值,加上原来的6141点就是39821点灵能值。

    第一次获得上万的灵能值,让叶泉产生了一夜暴富的激动,虽然他已经是千万富翁了,但金钱不是万能的,而灵能值才是最接近万能的

    有了大把的钱自然花个痛快,灵能值也是

    叶泉先花1000点兑换了一台农用智能播种机,这种三级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