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有理,若是如此,我们趁机将其夺来,到时候不仅困局可破,也许天朝还能因此受益。”
。。。。。。
看着文鳐鱼飞驰的方向,大臣们脑洞大开,展开了一系列联想,连如何分赃都开始讨论了。
这一幕,落在帝子启眼中,那叫一个别扭。
众人议论不断,而文鳐鱼们丝毫没有停步的意思,急速向目的地飞跃而去,一道道华光划过天际,如同流星一般绚丽。
“圣上,文鳐鱼入地了,他们似乎到达目的了。”
随着巫祝的一声惊呼,整个金殿顿时沸腾起来,无论是天子帝暮还是阶下大臣,一个个面露狂喜之色。
金殿中人,无一个不是修为高深之辈,一双灵目夜间视物,如同白昼。
在文鳐鱼从高空一头扎下云端,扑向地面之后,众人目光就死死跟随,不敢眨眼,生怕错过什么。
也就是飞鱼扑云海的这么瞬间,所有人目露震撼之色。
只见一片苍茫辽阔的平原上,金色稻穗如同波浪一般,随着夜风起起伏伏,跌宕汹涌,目光所及,一片金光璀璨,耀眼夺目。
文鳐鱼们扑腾着翅膀,飞入金涛稻浪之中,如鱼入大海,发出一声声鸾鸟之声,欢呼雀跃。
那夺目的金光耀眼的透过光幕,照耀在金殿之上,也映在天子与满朝大臣的脸上。
一片即将丰收的稻穗海洋!
一片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地!
望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无论是天子还是殿中大臣,一个个不由咽了咽口水,眸中满是狂喜之色。
祥瑞神物文鳐鱼果然为他们指引了一块丰收之地。
有了这片广阔的丰收之地,诸夏天朝的粮食危机就能安然度过,化险为夷。
天子面色潮红,深呼了一口气,问道:“此乃何处?”
拿着诸夏堪舆图不断比对的巫祝目露不可思议之色,道:“回禀圣上,此乃熙国赤水平原!”
()
第588章 赤水熟,天下足!
第五百八十六章赤水熟,天下足!
熙国赤水平原!
这六个字从巫祝口中吐出,有着比拟绝顶神通的威力,一下子将激动、热闹的众人轰的脑袋嗡嗡,说不出话来。
姜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脱口反问:“熙国。。。这如何会是熙国,八长老,你不会是看错了吧,难道这里不是南荒深处某处神秘神仙福地,不是某位谷神的修行之所?”
那位唤做八长老的巫祝又看了看诸夏堪舆图,很是笃定道:“姜公,断不会出错,这正是熙国赤水平原。”
听得巫祝肯定的回答,群臣这才接受事实,平复内心的震撼。
“说起来,微臣想起来了,听说就是因为得到了一块富饶之地,名曰赤水平原,极其适合耕种粮食,熙国崛起之势凸显,楚国这才联合三位伯国,四国联军大军压境,打压熙国。”
“应该没错,正是这块宝地,听说这方广阔的赤水平原乃是熙伯前年打下来的,为此灭杀了一位鸠占鹊巢的邪恶鬼神,缴获了河伯令。”
。。。。。。
很快,意识过来的大臣们恍然大悟,事情的脉络一下子就清晰起来。
“真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一片莽荒之地竟然变成了一个大粮仓,实在是出乎人预料。”
“老臣之前也曾有过这个念头,可是想着熙伯才将赤水河两岸打下来,即便熙国百姓在如何擅长农耕之术,也不可能一夜之间硕果累累。。。唉,老了老了,眼拙,眼拙!”
“话不能这么说,若非亲眼所见,谁敢相信,转眼之间,荒草如林的莽荒之地已是一片硕果累累。。。。。。”
大臣们感慨万千,脸上笑容中带着几分复杂之色,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天朝之难破局竟不在神秘的大荒深处,而在偏远伯国——熙国!
提起熙国,那就变得敏感异常,大臣们心知肚明,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小,方才的热闹欣喜荡然无存,即便心里真的高兴,一个个也憋着,不敢流露出来。
说着说着,一众奇异的氛围萦绕金殿。
帝座之上,天子帝暮笑容僵住了,眸中闪过复杂莫名之色。
“大王,文鳐鱼惊动了熙国,熙国来人了!”
随着巫祝的话音落下,金殿光幕中,一大队人马举着火把从远处城池中疾驰而来。
为首一人,相貌堂堂,英姿勃发,一袭玄衣,简朴而不失精致,身上无华贵配饰点缀,仅是腰间一玉一剑,然而一身贵气却由内而外,展露无疑。
眉目间更是带着威严气度,鹤立鸡群。
即便未通报来人身份,金殿中的众人却已经知道来人身份——熙伯姚云。
“臣有熙氏姚云见过天子!见过诸位大人!”
姚云徜徉于飞鱼之中,面含微笑,不卑不亢,向空中光幕行礼。
天子帝暮尴尬地笑了笑:“文鳐鱼飞赤水,此乃祥瑞之兆,熙伯,你干的不错,治国有方,立下大功,朕心甚慰!”
天子的话有多少言不由衷,姚云不知道,可是此刻,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一切都被二长老猜中,而且事情的进展比想象中还要精彩。
至少姚云从没有想过会出现【文鳐鱼飞】的祥瑞异象,更没有想过一下子吸引整个天朝的目光。
事情远远比预期顺利。
“天子谬赞了,臣只是恰逢其会,顺手而为。”
一头文鳐鱼慌不择路,一下子扑进姚云怀中,装了一个满怀,姚云顺势揽过文鳐鱼,抱紧怀中。
出人意料的是,文鳐鱼竟然丝毫不畏惧,躺在姚云怀中,安安静静,如回归温柔乡一般,半点也不曾挣扎。
这惊奇地一幕,好似为姚云的话做佐证——仿佛天命加持,上天都站在姚云这边似的。
帝暮与群臣闻言,心中很是腻味。
若真如你姚云说的那么简单,随随便便就能引得祥瑞神物文鳐鱼蜂拥而来,那让那么多未曾见神物一面的诸侯情以何堪。
“天子,各位大人,赤水河两岸丰收在即,臣听闻天子甸服,中土各国受虫灾影响,粮食短缺,情况糜~烂,前些日子曾在四荒各国要求购粮,不知如今粮食可够,需不需要我熙国出售粮食应急!”
姚云揣着明白装糊涂,脸上噙着淡淡笑容。
帝暮面色微微一僵,心中颇为不喜这种被人夹在火上烤的局面,自打坐上天子之位,多少年没有这感觉了。
天子帝暮第一时间没有开口,可是金殿中的大臣们却是忍不住了,开口便道。
“熙伯,自然需要贵国的粮食应急,中土各地粮食问题已是燃眉之急,若有熙伯出手相助,那就是拯救了数十万,上百万中土百姓,此乃大功大德之举。”
“是极!熙伯,您能出手相助,那就再好不过了,敢问这赤水河两岸有良田几何,老夫看这稻穗饱满,怕是极为高产,不知亩产又是多少?”
。。。
朝中大臣们远隔万里之遥,向姚云咨赤水河两岸丰收的情况。
虽说明知祥瑞文鳐鱼现身赤水河,此地必然高产丰收,可是大臣们心中还是不免好奇,欲一窥究竟。
姚云举手,画了一周,随口道:“天子,诸位大人,这赤水河两岸有良田七十余万亩,皆是沃土良田收成极好,据收了庄稼的百姓说,两岸良田亩产四石至五石。”
一听到亩产四石、亩产五石,金殿中顿时轰然一片。
姜公惊呼:“七十万亩良田,亩产四五石,熙伯,岂不是说仅赤水河一地,便可收获三百余万石粮食!!!”
“是!”姚云回答的极为简明扼要,惜字如金,然而落在大臣们耳中,却是如惊雷炸响。
当即,一位大臣感慨道:“这哪是莽荒之地,此地比起中土还要富饶,实为一个大粮仓,赤水熟,天下足!”
赤水熟,天下足!
此话一出,群臣皆赞同。
姜公还是有些难以置信,问道:“熙伯,这赤水两岸开垦不久,为何如此富饶多产?”
姚云脸上露出莫名地笑意:
“这多亏了赤水河,赤水河长年累月冲刷两岸,让两岸土地肥沃无比,这才有了如今丰收的场面,说来赤水河占首功,功德无量!”
赤水河功德无量!
天子帝暮差点一口老血直接喷出来,他赐下【赤水河伯敕封文书】,就是笃定熙国那条蛟龙没法炼化河伯令,成不了一方地祇,可是随着【文鳐鱼飞赤水河】,一切算盘皆落空。
()
第589章 所谓“年年有鱼”
第五百八十七章所谓“年年有鱼”
天子,受命于天,代天行法,然而此时,帝暮有种错觉,仿佛自己不是天子,眼前这位少年诸侯才是受天眷顾的天子。
缺大功德,转眼之间,赤水河便立下了大功,培育出可活几十万人的粮食,灾难之际,这些粮食更是救命稻草,可活百万民,功德无量。
赤水河有了这功德,熙国那条蛟龙炼化河伯令便毫无阻力了。
帝暮内心自然不愿意看到熙国诞生一尊鬼神级强者,可是事已至此,天子别无选择,只能尴尬一笑,对姚云对熙国大加赞扬。
什么开疆拓土,治国有方芸芸,什么神农在世,拯救苍生芸芸。。。。。。场面话说的很足,末了,君臣尽欢。
末了,重头戏来了。
熙国愿不愿意卖粮食?
能卖多少粮食?
粮食作价几何?
这三个问题无疑是天子与朝中大臣最为关心的问题。
熙国愿不愿意卖并没有什么悬念,在灾难面前,见死不救,那是要被打的。
姚云没有那么冷血,也没有那么傻,不会白白给天子发难的机会,在这种灾难面前,自然是保证自己供应的情况下,有多少粮食就卖出多少粮食。
唯一的问题就是粮价了。
“熙伯,不知道熙国能够出售多少粮食?”
金殿之中,大臣们纷纷咨询姚云,对此异常关心。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万民生计,放在丰收年,价值有限,若是放在灾年,坐地起价,卖出个天价就是很正常的事。
姚云神色如常,这个问题他早就想过了,胸有丘壑,当即没有多想,道:“中土之地灾情糜~烂,百姓饥肠辘辘,粮食短缺,这时候熙国自然不敢私藏,除去熙国用度,粮食都可卖给中土各国,预计在两百五十万石以上,至于粮价,这不好说。。。”
见姚云迟疑,大臣们心里猛地咯一跳,生怕姚云狮子大开口,以此为要挟,又要个两三尊镇国礼器,那他们就招架不住了。
虫灾肆虐整个诸夏天朝,其他地方都没有多少富余的粮食,只有熙国这里有大量粮食。
若是熙伯以此要挟,谋求镇国礼器或者其他宝物,他们给还是不给?
这无疑是一个难题。
一时间,天子与当朝诸公的目光齐齐落在姚云身上,有紧张、忐忑、担忧、玩味,不一而足。
“熙伯,粮价有何问题?难不成您还想要镇国礼器不成,这可不行。。。。。。”
“姜公误会了,孤其实那种趁火打劫之人!”姚云连连摇头。
你就是那种趁火打劫之人!大臣们内心鄙夷,前脚刚刚敲竹杠敲走一尊镇国礼器,你还好意思说。
姚云看懂了大臣们脸上的表情,心中觉得好笑,事实上,无论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教育经历,他对发灾难财都是抵触,嗤之以鼻的,这种救命粮,他自然不会做什么文章,更不会敲竹杠。
卖粮与灭虫巫药、符文秘术敲竹杠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天子:“熙伯,有何难处,不妨直说。”
姚云回道:“回禀天子,这熙国粮价需分为两块,孤王宫府库,熙国国库中的粮食,可平价卖于诸夏各国;不过另一边百姓手中的粮食,孤不好擅自做主,需按照南荒诸国粮价来走,百姓们辛勤劳作一年不容易,孤不好行暴政,还望天子与诸位大人明鉴。”
天子与众大臣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原本的担忧顿时化为乌有。
之前他们还担心熙伯以粮食要挟天朝,大肆谋求好处,可是眼下听完姚云一席话,见姚云做事严谨务实,不存私心,大臣们对姚云的影响大为改观。
其中不少大臣甚至心生惭愧,暗道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这是应有之事,熙国的百姓亦是天朝百姓,如今粮价大涨,天朝自然不能做强取豪夺之事,熙伯思虑周全,朕心甚微,就依你所说。”
天子脸上亦露出复杂之色,事实上,他倒是希望姚云狮子大张口,再次敲天朝竹杠。
若真是这样,天子也能松一口气了,熙伯姚云格局太小,未来不足为虑。
然而姚云的答复滴水不漏,务实严谨,即便是天子也挑不出毛病。
王宫府库,熙国国库的粮食平价卖给中土各国,这是身为天朝臣子的义务;
为国中百姓手中余粮谋求利益,这是身为大王的责任。
无论是为人臣子,为人君主,姚云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