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象-第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本想着靠着这个故事在武阳城一炮而红,最好还能吸引一些年轻貌美的姑娘成为自己的仰慕者,最后狂热一些,比如半夜冲入他的房间,对着他做些不禽兽不如的事情……
  美好的愿景被打破的李世子沉吟了一会:“重点的话……”
  他端起案前的酒杯饮下一口,又才言道:“就是,来了一个幽云的士兵,本世子临危不乱,冷静分析,然后剑出如龙,取敌首级,再收剑归鞘,血不沾衣。”
  “如此反复四十万遍,幽云大军就不攻自破了。”
  “……”
  “……”
  明照殿中随着李丹青的话语落下,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胡闹!”就坐在夏侯伯阳身旁案台前的老者拍案而起,指着李丹青的鼻子便怒骂道。
  老人唤作陆沉戟,是三府之一圭玉府的府主。
  此刻年过六旬的老人脸颊涨红,下巴处蓄着的羊角须鼓动,指着李丹青骂道:“你是在愚弄我们吗?”
  面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的职责李丹青倒是显得极为平静,他眨了眨眼睛,困惑道:“这都是事实,陆先生何出此言呢?”
  “事实?那可是四十万人啊!就是站在那里让李世子一刀一刀的砍,李世子也要砍伤大半年吧!”陆沉戟冷哼一声如此言道。
  李丹青却问道:“那我到想要问问老先生,四十万幽云大军死没死?”
  “自然是死了!除非你李世子在军报上弄虚作假!”陆沉戟厉声应道。
  “那朝廷可有援军?”李丹青又问道。
  陆沉戟闻言脸色有些羞愧:“朝廷两面作战,西境也不太平,但也早已下令让临近的蓝山郡与燕马郡集结兵马……”
  “陆府主回答问题即可。”李丹青却在这时打断了对方的话。
  陆沉戟有些恼怒,沉声道:“还未等到援军,幽云大军就已经溃败了。”
  李丹青倒也并不在意老人的诡辩,在那时满意的一笑,说道:“既然没有援军,也既然幽云四十万大军尽数伏诛。”
  “那敢问大人,那四十万幽云人不是李丹青与门下弟子一刀一刀砍死的,难道还是靠着陆大人拍案而起一声爆喝给吓死的?”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是心头一惊。
  李丹青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说得很明白——既然应水郡是我守住的,那幽云人是怎么死的,也就我说了算!
  陆沉戟的被气得脸色煞白,心头愕然,在场的文武百官也同样是心头愕然。
  朝廷早就放出了风声,会封赏李丹青一个虚职,为的就是让李丹青明白自己的处境,安安心心的做好这稳住六十万白狼军的吉祥物,如此,他才有活命的机会。
  但这李丹青自从到场之后,每每咄咄逼人,锋芒毕露。
  一时间众人也说不清这李丹青是听不懂朝廷透露出的风声中要传递给他的意思,还是真的就不怕死!
  想到这里的众人纷纷侧头看向高台上的皇帝陛下。
  但姬齐却只是一只手把玩着酒杯,目光玩味的盯着李丹青,似乎并不打算参与这场争端。
  “竖子狂妄!”
  “竖子狂妄!”
  那老儒生被气得吹胡子瞪眼,满肚子的学问但面对李丹青的犀利言辞,一时间却无处施展,只能涨红了脸,如此怒骂道。
  但李丹青却根本没有与这老头子纠缠的意思,他说完这话,转头却看向了高台上作壁上观的姬齐,拱手一拜言道。
  “陛下圣明,文成武德之功享誉海内,爱民如子之德传扬八荒。”
  “应水郡遭逢劫难,臣知陛下一定心急如焚,第一时间调动武阳各部。”
  “但有不臣之人混淆圣听,让陛下圣名受损,让陛下子民受难,臣斗胆,代应水郡枉死之冤魂,战死之英灵恳请陛下彻查应水郡一战,三府九司文武百官失职之人!”
  “以慰亡魂!以正视听!”
  砰。
  此言一落,姬齐手中的酒杯猛然碎裂。
  百官骇然,宫门寂静。
  他们这时才醒悟过来,这李丹青是在……
  一人逼宫!


第475章 失算
  逼宫。
  对于国祁绵延了百年之久的武阳朝而言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祖帝立国之时,便分立了三府九司,为的就是让国祁绵延,皇权受到三府九司的监管与节制,三府九司又同时相互节制。
  这是很清醒的做法,但可惜的是这世上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无上的权柄总是能激发人内心最疯狂的贪欲。
  而贪欲,往往是人登天的神梯,也是坠入地狱前最后一根稻草。
  武阳朝立朝百年,距今已历四帝。
  祖帝立国之后,劳心劳力,不久便龙驭上宾。
  而后子嗣也身子积弱,只是待了七八年的时间,便撒手人寰。
  先帝登基之时,不过十二岁,主少国疑,三府九司把持朝政,逼宫之事屡见不鲜。
  直到先帝步入壮年才渐渐夺回朝政大权,但三府九司依然势大,在某些事情上与先帝分歧巨大,众官发难的事情也偶有发生。
  哪怕是到了姬齐手中,皇权稳固,但继位至今同样也有那么几次不太愉快的事情发生。
  但无论是先帝还是姬齐遭遇到的事件,背后都有三府九司半数以上的官员在背后推动,同时也有圣山与各方士族的联合施压。
  而眼前这李丹青一人逼宫之事,却是亘古未闻。
  但比起这些,更让文武百官莫名心悸的是……
  这一人逼宫之事,似乎还真有让姬齐与朝廷骑虎难下的可能在。
  无论李丹青之前的名声有多臭,但抵御了幽云外敌的事实摆在那里,起先朝廷还能一笔带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应水郡难民涌入武阳各个州郡,幽云之凶残自然也传播开来。
  尤其是李丹青从阳山走到武阳城这两个多月的时间,足够应水郡的难民将他的英勇事迹传遍武阳各个州郡,让民间对于李丹青的风评大有改观。
  此刻的李丹青携带着应水郡之乱,朝廷无所作为的汹涌民意,以及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不世之功。
  加上朝廷还要依仗他稳定白狼军,从各种角度而言,李丹青确实有逼迫朝廷在某些事情上做出让步的可能——当然前提是李丹青不怕朝廷秋后算账的话。
  而无论是之前与龙象府以及圭玉府两位府主的唇枪舌剑,还是此刻转而对姬齐的发难,都不难让人看出,这位李世子似乎根本没有那样的远虑。
  但偏偏就是这样鼠目寸光之人,有时候最让人头疼。
  众人都神情有恙的看向高台上的帝王,只见姬齐的眉宇阴沉,手中的酒杯在这一刹那被他捏碎,眯着的眼缝中闪烁着寒芒,直直的盯着李丹青。
  在一段让人提心吊胆的死寂之后,姬齐的声音终于幽幽响起。
  “那依爱卿的意思,应水郡之事,朕该追究谁的责任呢?”
  他的语气阴沉,显然极力压抑着心底的某些情绪。
  文武百官噤若寒蝉,在这时也不敢搭话。
  但李丹青却好似根本没有听出姬齐语气中的怒火,在那时拱手朗声言道:“首罪。郢家家主,郢相君!郢家长子,郢离!”
  李丹青的声音很大,并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此言一出死寂的明照殿中顿时一片哗然。
  武阳四族虽无官位在身,却有爵位世袭。
  武阳爵位,分为王公候伯四等,皆可世袭。
  但同时因为公爵有牧养私兵的权利,故而朝廷对爵位把控素来严苛,除了立朝之初分封有功之臣,而后便只有皇子皇孙能得此殊荣,哪怕是当年功高盖主的李牧林,也从未捞到半个爵位在身。
  而武阳四族,所世袭之爵位,号为公。
  这已是皇族之下所能分封的最高爵位。
  但武阳四族不仅有爵位世袭,同时有别于寻常公候,牧养私兵之数,可达十万之巨,并且朝廷每年还会拨出大量的银两供养四族的族人,从某种上而言,四族的地位近乎等同于异姓王,只是有实无名罢了。
  而这些年随着青家与夏家的倒台,徐家家主徐炼的不知所踪,郢家更是借机做大,朝堂之中与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官员不再少数,与太子的来往也极为密切。
  其家主郢相君的地位更是隐隐凌驾在了三府九司之上。
  这样的人物,李丹青也敢告,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座次仅在三府九司之后的郢相君闭目沉眸,似乎根本不在意李丹青的怒斥,反倒是后座上一位男子在那时拍案而起,指着李丹青便喝道:“李世子劳苦功高,陛下早有体谅,但如若以为凭着些许功劳,便可肆意构陷忠良,那可就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卑职劝世子一句,莫要自误!”
  龙象府的府主夏侯伯阳,为人好大喜功,色厉而胆薄,做事毫无章法,故而能讥讽李丹青。
  圭玉府的府主陆沉戟,书生气太重,墨守成规,故而见不得李丹青愚弄百官,方才怒斥李丹青。
  但三府九司府主司命,除了这二人都是老谋深算之辈,深知君心难测,无论外界传言如何言之灼灼,他们在未有弄明白姬齐的心思前,皆不会妄动。
  故而相比于其余看上去不曾对李丹青发难的三府九司的司命,陆沉戟与夏侯伯阳在李丹青心中反倒是最好应付的家伙。
  譬如此刻这郢相君,李丹青已经指名道姓的要他难堪,但他却神情平静,因为他知道,不用他出手,便会有人代替自己接招,或者说,在郢相君的心中,李丹青根本算不得是对手。
  高台上的姬齐见有人站了出来,也选择沉默不语,反倒目光意味不明的盯着李丹青,似乎是在期待李世子接下来会如何做。
  李丹青转头看向那中年男子,对方三十岁出头,看身上衣衫制式应当是九司之一神御司的官员。
  他笑道:“敢问阁下,何为肆意构陷?”
  “无凭无据,空口白话,难道不是肆意构陷吗?”那男子神情倨傲,拂袖言道。
  “那敢问阁下幽云之乱从何而起?”李丹青并不为男子的挑衅所动,继续问道。
  “阳山崩塌,致使应水郡灵力枯竭,幽云趁乱入侵!”男子显然做足了功课,在那时对答如流。
  “好一个阳山崩塌!”李丹青却在这时陡然提高了自己的声音。
  “武阳有二十八座圣山,何为圣山?”
  “那是可飞升穹顶,沟通星辰,引来星辉,充盈天地灵力的神物!”
  “是武阳数以千万计武者修行的基石!”
  “亘古至今,再做诸公何曾听闻过圣山崩塌之事?”
  李丹青的大声质问,让在场众人噤若寒蝉。
  他们当然有人想要提上一嘴关于武阳立国之处,那离山之事,但毕竟前朝旧事皆是禁忌,在这朝堂之上,众人对此都讳莫如深。
  “一座圣山崩塌,诸公就没有想过其中缘由吗?就没有纠察背后到底有谁在暗中捣鬼的念头吗?”
  “胡闹!阳山崩塌之时,你身在阳山,朝廷未有追究你不察之罪已是法外开恩,你怎可还敢在这朝堂之上大放厥词!”那男子也被李丹青这番含威怒斥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之后,立马面红耳赤的责问道。
  “我倒是想要请诸位治我一个失察之罪,然后再去应水郡好好看看,阳山到底因何崩塌!”
  “半壁圣基为何会被人取出!”
  “百万应水郡百姓到底因何而死!”
  “十万青云军,数万阳山弟子,又到底在为谁弥补过失,丢了性命!”
  李丹青冷笑一声,如此言道,目光在那时一冷,扫过在场诸人,朗声问道:“可诸位敢吗?”
  “三府九司,文武百官,在座诸公,嘴里不时喊着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吗?”
  “圣山之事,关于武阳社稷,诸君谁敢站出来告诉我,你们愿意去彻查此事呢?”
  这世上有很多秘密。
  有的羞于道之外人,有的恐于道之外人。
  而还有一种秘密……
  叫心照不宣。
  阳山崩塌当然是件大事,但这背后牵扯到朝廷牵扯到郢家,甚至还牵扯白龙山上的那位老神仙。
  规矩也好,律法也罢,归根结底是上位者约束下位者的。
  当一件事牵扯得足够广,足够大的时候,上位者就会默契的选择闭口不谈。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阳山崩塌他们闭口不言。
  李丹青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戳破了他。
  他并非短视,也并非不惜命。
  从阳山走回武阳城,其实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他足足走了近三个月。
  他就是在等,等自己回到武阳那天,应水郡的流民会把应水郡的一切带到武阳各地。
  那时他携带着滔天的民意,又身怀不世之功,方才有能力,让朝廷给个交代!
  从孙禹赵权到张囚杨通。
  从洛城宁煌戟到十万青云军。
  从那一个个不知名讳的白狼军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