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这个季节的扇贝是搬迁新地,与礁石基础连接不牢,通常情况下,扇贝只需轻轻一揪就下来。还有些时候,扇贝飞翔落点不太准确,往往没落在礁石上,而是落在了礁石丛间泥沙地上,这种情况,也可轻松垂手捡起。
所以说,捞捕扇贝并不存在什么实际困难,基本上靠一双手就能完成,更无需借助什么特别的工具。而收获丰厚唯一的关键,就在于个人深水下的活动能力和寻找水下暗礁的能力。
对洪衍武和陈力泉的潜水本事,“老刀鱼”当然充满信心,所以“运气”的技巧他就没有再说,有关潜水,唯一郑重告诫他们的,是几条在海底保证安全的防范措施。
第一,就是人碰海要有尺度,不能贪财,懂得取舍,对风险要有正确衡量。
比如说太过危险的礁洞,就不要贸然去钻。有海流子和离岸太远的深水海域,也不要以身犯险。哪怕里面的货再厚,该放弃的时候也要舍得放弃。
第二,到生疏海域潜水时也要谨慎加小心,千万不能冒失。
为了安全起见,凡水深复杂的地方,尽量分二到三次才潜到底,为的是摸清海底情况。因为虽然洪衍武他们不怕被贝壳剐伤,但也还存在着被海草缠绕,和头撞礁石的风险。由这两种意外情况导致身死的“海碰子”,从古到今可并不在少数。
第三,永远记住水上水下是两重天。深水区不同浅水区,下面不但有以忍受的刺骨严寒,还有难以忍受的压力。
一旦下潜过五六米,人就开始遭罪了。及至八九米时,人便会被压力挤压得极其痛苦。而人最终的下潜极限基本就在二十米左右。一旦到了这种深度,就会增加两个大气压。哪怕还能再往下潜也没用了。到时候不但水镜玻璃会被压碎,人也会得“潜水病”的。
另外,也正是因为水下压力的存在,很可能还会有两种意外情况发生。第一就是水镜漏水,第二则是鼻腔出血。
可无论遇到哪一种情况,水镜当时都不能摘下来,一定要坚持憋气,迅速浮出水面。这是因为水下的压力大,没有了水镜更容易呛水。
尤其是鼻腔出血,那场面或许会很吓人,水镜里往往会变得一片赤红,让人什么都看不清。但实际上无需担心,因为那只是初学者都要经历的一关。
这行里的人都知道,凡“海碰子”扎深水,都要破一次鼻子,但从此之后也就再不会破了。这就象考毕业证似的,一劳永逸。
因此若真是破了鼻子,只要上得海面把水镜摘下来,洗一下,冲冲鼻子就好,绝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说完了潜水,“老刀鱼”最后又说起该如何迅速发现水下暗礁。
其实这一条,一直是让“海碰子”们最头疼的问题。因为没有暗礁就没有海物。“海碰子”们之所以喜欢暗礁,不怕暗礁,就是因为暗礁里面有货。
但是,在陌生的海湾里,人如果总是把头埋进水里寻找,不一会儿眼睛就会出现幻觉,仿佛觉着四周全是暗礁。而这时,人要是一猛子扎下去,只能看到一片空荡荡的沙滩。便会使人好半天懊丧不已。
要知道,“诲碰子”可最怕扎“空猛子”,因为人完全是靠精神头。水下面如果有货,“海碰子”就会越干越起劲,再疲倦也能兴致勃勃。可要接连扎三个“空猛子”,就会感觉全天的气力都会用完了。
不过,“老刀鱼”毕竟是“老刀鱼”,在这件事上他竟然也有自己的独门诀窍。
只见他神秘地一笑,然后便非常自得地告诉了洪衍武和陈力泉一句话。
“你们要是在从没有扎过猛的海滩扎猛,可不要用眼睛找暗礁,一定要用耳朵”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155章 纷争
“老刀鱼”讲授完经验,洪衍武和陈力泉全都急不可耐地想要试一试身手。
但五六米之下,水压已经大大增加,不带水镜,人在海底根本无法睁眼视物,等于就是个瞎子。而由于只有一个水镜,他们俩也只能轮换着下潜。
“老刀鱼”的意思,本来是想让陈力泉先歇一歇,洪衍武先来。
可洪衍武最了解陈力泉的性子,他见平日里只对练功感兴趣的陈力泉,此刻竟难得地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便主动做了谦让,把第一水的机会让给了他。
还真别说,动真格的时候陈力泉从不含糊,才第一个“猛子”下去,他就发现了扇贝的踪迹。两分钟后,当他从距离他们七八米远的地方浮出水面后,真的拿出了三四只扇贝,算是淘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更一发不可收拾,他接下来的几个“猛子”也都成绩斐然。十几分钟后,等到他身子冻得凉冰冰、硬邦邦,歇气时总地一看,居然这一水从海底掏出来足足三四斤的扇贝,还捎带了三只大海参,可谓收获颇丰。
这个成绩让陈力泉直呼过瘾。他情不自禁地为洪衍武刚才的谦让表示感谢,憨厚的表态让洪衍武和“老刀鱼”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老刀鱼”还直夸他,说这水平已经远超大多数的“海碰子”了。
不用说,陈力泉的好成绩无疑也让洪衍武的兴致随之高涨起来。所以换他戴上水镜后,便有心想和陈力泉赛上一赛。带着一种兴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之后,他便迫不及待扑进了浪涛里。
尽管今儿海水清澈,但在深水区,在水面上是看不见海底的。当洪衍武潜到一半水深时,透过潜水镜才隐约看见影影绰绰的海底。而另一方面,他也明显感到了水下温度降低,光线变暗,压力增大,下潜阻力增强。
同时,对“老刀鱼”的话,他记得也很清楚,因此丝毫不敢马虎,一直在用两手垂直向下探路,以免头撞礁石。就这样继续下潜,当潜至距海底二米时,视野才彻底清晰起来。
这儿的海底与浅水区的美景相比,水下的环境完全变了,那些五彩斑斓的海草和海物都没有了,偶尔能见到不大的礁石上,几乎全是斑驳层叠的大“海蛎子”。
另外,海底原本的泥沙地也不见了,眼前的海底铺着一层厚厚的大“滚蛎子”行话,随潮汐滚动的牡蛎,就像许多小砖头,煞是壮观,但光线也相对幽暗,视力范围不足三米远。
洪衍武还是第一次见到深水下的海底景致。如果是一般人,或许会觉得有些阴森恐怖,可在他看来却实在是一种绝妙。
因为照“老刀鱼”的话说,只有出色的“海碰子”才能下到这八九米的水深处,如果是普通人,恐怕一辈子也无望涉足此地。所以这里也正是考验一个“海碰子”真正勇气和潜水能力的所在。
只是可惜,或许是刚刚被陈力泉光临过的缘故,这一“猛子”下来,洪衍武却并没能发现他所期待的东西。于是本着“有毛不算秃”的原则,他就顺便捡起了两个拳头大小的“滚蛎子”,才开始上浮。
这样一来是能证明他也到了海底。二来这玩意也很好吃,只要破开壳,就会露出里面岫玉般色泽,颤滢滢嫩似水豆腐脑般的肥美蛎肉。
那可是让人满口溢鲜,荡气回肠东西。也就是现在还不认这玩意,要是到了九十年代生猛海鲜火爆京城的时候,这“滚蛎子”的身价至少也得顶一个工人半拉月的工资。
就这样,洪衍武的第一猛算落了空,不过他并没有气馁。从第二猛子开始,他就开始改变了策略,一是开始游向陈力泉未曾涉足的区域。二是开始运用“老刀鱼”传授的巧妙,用耳朵来寻找大块暗礁的存在。
所谓运用耳朵,其实就是把把耳朵贴进水里听声。
这是因为据“老刀鱼”说,水下传音特别清晰、切近,暗礁上有些贝类,警惕性特别高,只要水面上有人游动,十几米远,它就会“咔嚓”一下把贝壳关闭。
因此,人如果要扎进贝类多的暗礁中间,简直就是一片喧响,各种贝壳在关闭时发出的“咔嚓”声,会接连不断。
要说洪衍武的运气还真不错,不过才初次试验,他没游多久就听到了几声水下传来的轻响。这对他而言,简直是发令枪一样的轰鸣,下意识地就一个猛扑重新进入了海里。
这一次潜入,他在海底按照声音的方向游了将近半分钟,在前面纵深处便隐约出现一座大礁。
不过等到他游到近前一看,却不免有些失望。因为高耸的大礁虽然近三米高,好似一堵屏障,但迎面的礁壁上只零星缀着几个小扇贝。
如此的清寡真是有点不值得动手,但洪衍武转念又一想,毕竟第二猛还是见着真东西了,总比没有强便还是把几个扇贝揪了下来。
但接下来,情况的演变却是让他没想到的。当他憋着气向大礁的背面游去之后,眼前登时豁然一亮。敢情大礁背面的礁壁上布满了半张开口的扇贝,足有百十来个,而且个头都不小,全是小巴掌大小。
这种的盛景让他立刻就意识到今天是撞上大运了。要不“海碰子”们有句行话说“碰海就是碰碰”呢,这种事很大程度上有运气成分。
于是在一种极度兴奋下,他两只手便开始左右开弓紧揪扇贝。
这些扇贝也好揪,轻轻一拽就能下来,他边揪还边往裤衩里塞,两手都有点忙乎不过来了。直到他的裤衩里塞满了扇贝,手里又捧着好几个扇贝,憋得气都不够用了,这才带着哦丰厚的战利品快速浮上水面。
要说这一个猛可真没白费劲,洪衍武着着实实缴获了十来个大个家伙,论分量,已经完全超过陈力泉刚才捞的那些个小扇贝的总量了,足足得有五六斤。
在水面上,他将所有扇贝都投进漂子系着网兜里后,扶着“网漂子”忍不住地乐开了花,觉着这一猛总算没丢人。
而“老刀鱼”和“陈力泉”一看到这么大、这么多的扇贝也都惊喜不已,又听洪衍武说在海底发现了一个大礁,俩人更是两眼放光。
“老刀鱼”可是真为这两个徒弟的出色表现感到欣慰,于是为了奖励他们,马上用随身携带的鱼刀撬开了扇贝壳,当场就取出鲜美肥嫩的扇贝肉让洪衍武和陈力泉生吞活咽。
这是“海碰子”独有的庆祝习惯,洪衍武和陈力泉已经有所了解,便毫不犹豫地直接吞了下去,没想到果然鲜美至极,忍不住大呼过瘾
陈力泉甚至还没吃够,接着竟直接自取。他根本不用鱼刀,只凭手指就能掰开紧闭的扇贝壳去食其肉。把“老刀鱼”看得目瞪口呆之余,洪衍武也不由真心感叹,像这种吃法才能叫生猛海鲜。
可没想到,就在几个人哈哈大笑之际,洪衍武马上就要再扎一猛子的时候,岸上却出了意外状况。
随着几声高呼从远处的岸边传来,洪衍武他们忽然发现,岸上的“小百子”似乎被几个壮小伙子给围住了,而且他似乎还在与那些人高声争论着什么。
而就在他们几个人稍作迟疑的一瞬间,“小百子”居然又被一个人给推倒在地上。这下,洪衍武便再顾不得其他,马上挥臂向岸边游去
不用多说,肯定是出事了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156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
人生里的意外总会不期而至。
刚才就在洪衍武他们下海之后,“小百子”还是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为大家做早饭。
可没想到,就在他把挂面煮熟,汆了几个“海蛎子”肉,撒上葱花末儿,点上香油之后,远远飘散出去的香气,竟把下风处一个篝火堆旁的三个“海碰子”吸引了过来。
在这个年代,激烈的革命导致全国粮食极其紧缺。滨城并非首都,缺粮情况十分严重。所以别看“海碰子”捞出的海参和鲍鱼都可以换钱,但这个城市的居民每月粮食定额很难有节余,他们并不能像京城那样,通过黑市搞到粮票。
再加上这些篝火边的“海碰子”来海边已经好几天了,带来的干粮基本已经消耗一空。因此对靠海物添肚子的他们来说,现在能饱餐一顿大米白面简直是最让人梦寐以求的事。
实际上,这些人才刚一闻到面条的味道就受不了,嘴里馋得直流口水。受一种本能驱使,他们迅速闻着味儿寻到了源头。
再一见锅里真煮着香喷喷的面条,他们马上就非常急切地拎出带来的一网兜海物,说想用这些东西跟“小百子”换两斤挂面。
那些海物大致是四五斤扇贝、还有二十几个“刺锅子”,若按东西的真实价值来说,这笔交易倒并不亏。
只可惜对这件事,“小百子”自己却不敢做主。他就告诉这些人,说得等洪衍武他们“碰海”回来再说。
却没想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