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远都会有“老刀鱼”一份。

    对此,“老刀鱼”就更是诚惶诚恐不能接受了,他直说“海碰子”每个人都是自食其力,从没有过这个规矩。

    但洪衍武也有他自己的道理,他直言不讳,说以“老刀鱼”岁数毕竟大了,能自己下海捞货的日子是越来越少。何况他家里经济条件又不好,缺钱的事都摆在眼前,他就是不为自己养老考虑,也得为家里人想想。

    总之,他的意思是,“老刀鱼”既然把一身的本事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们,他就不能让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事情发生。所以“老刀鱼”如果不答应,那他们也就认为“老刀鱼”是看不起他们,想要撵走他们俩了。

    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面对如此的真情厚意,“老刀鱼”还能说什么呢他也只有带着深深的感动暂时接受了这份好意。尽管他心里也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不能白拿洪衍武他们海货,可在心里却不能不对这两个徒弟又高看一眼。

    不过,尽管洪衍武和陈力泉已经被滨城的“海碰子”们正式接纳,可一来因为他们在海边的日子已够长,收获也足够多,已经到了必须休整的时候。

    二来海参大约要经过自然晾晒30天才能变成干参。“老刀鱼”现在急需要把这一次“碰海”的收获尽快晾晒,而且为了过日子,他还要取走家中已经晾晒好的干参,拿到滨城卖掉才行。

    所以在当天下午,“老刀鱼”就带着洪衍武他们收拾好东西,回到了“蛤蛎湾”的小渔村里过夜。

    至于后面的安排,“老刀鱼”的意思是想让洪衍武他们安心在他的家里安心休息,等他卖了海参回来,还得再多歇几天才能去“碰海”。因为必须养精蓄锐到位,才能打好大仗。

    可是洪衍武却无法安心坐等,他提出很想了解一下城里海货的行情,同时也说必需得补充一批物资。于是这么一来,所有人都只在渔村睡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便一起结伴重新回到了滨城。

    这一次重新再进城,无论洪衍武还是陈力泉、“小百子”,都感到一种脱胎换骨、重返人间的感觉。

    因为他们的确在荒僻的海滩已经待得太久了,很长时间内没再见过车多人多的景象。所以他们眼睛就觉得怎么也看不够,看什么觉得什么可爱。汽车、马路、高楼、商店,都成了最有意思的事物,澡堂子和饭馆对他们而言,更是有着莫大的诱惑。

    只不过相反的,在大多数城里人的眼里,却觉得他们的样子甚为可怖。当他们这副尊荣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转过身来看他们,这些人全都惊讶得半张着傻呵呵的嘴,瞪着根本没必要瞪得那么圆的眼珠子。

    因为他们既黑亮又粗糙的皮肤,那布满汗渍盐花的衣裤,和钢丝一样倒竖、被海水泡得发红的头发,使得他们看起来简直就像上一个时代的野人。甚至更夸张点说,几乎像动物园的野兽钻出笼子,张牙舞爪地一下跑到大街上。

    “老刀鱼”可是最了解路人眼神里的含义的,他被这种眼神几乎凝视了一辈子。当然,他也是最惧怕这种眼神的,以至于他每次进城,总会有意识地选那些街角和小巷行走,尽力躲避那些让他感到极度自卑却又不能发火的眼神。

    可让他真没想到的,却是洪衍武他们偏偏没有这种觉悟和自卑,他们几个永远高高挺着脑袋和胸膛,随意地四处乱看,四处乱逛。他们根本不在乎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那种洒脱,那种无所顾忌,让他实在是大为羡慕。或许,这就是从大地方来的人吧。气度确实不同凡响。

    只不过,最后在洪衍武几个走到汽车站打算坐车的时候,“老刀鱼”却不能不阻止他们了。

    因为他们身上的皮肤可全都挂着盐花子,散发着海水的腥味呢。在“老刀鱼”自己的经历里,像他们这样的“海碰子“往往只要一上车,总会引起别人皱眉躲避,就像他们是瘟神一样。

    有一次,他自己甚至还被售票员在半途给撵下了汽车,这实在是一种叫人难以忍受羞辱,所以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坐公共汽车了。他当然不想洪衍武他们也遭遇这种难堪的待遇。

    听“老刀鱼”这么一说,洪衍武马上也认识到自身的不妥了。不过他的公德心也是有限的,总不能替别人着想,还得自己挨白眼和受罪,那得多亏啊再加上兜里又有钱,财大气粗,于是他当即就做出一个决定,先去洗澡更衣,再吃顿好的。把自己收拾利落了,好好享受一番,再坐着公共汽车去卖海参。

    这一倡议无疑立即得到了陈力泉和“小百子”的一致拥护,他们也不顾“老刀鱼”心疼挑费,就一起硬把这个“老海碰子”给强拉走了。

    其实在“老刀鱼”看来,洗澡尚可,吃饭也应该,但买衣服可纯属没必要。“海碰子”何曾需要什么好衣服呢穿在身上也是糟蹋。再说商店里哪件新衣服不得好几块钱,十几块,还得要布票,这不等于把钱直接往海里扔嘛。他们“海碰子”就算挣钱容易些,可那都是拿命换来的,总不能这么打水漂吧

    而就在他想好好对洪衍武忠告一番的时候,却没想到,洪衍武纯属使小钱办大事的主儿,他就没想带大家去百货公司购买新衣,而是把目标盯准了信托商店的旧衣服。他说自己的打算是本着干净体面的宗旨,先买几身衣服应应急,了不地不想穿了再卖回店里,顶多也就亏个一来一回的手续费。

    这种独特的思路可真让“老刀鱼”由衷佩服,他也是第一次知道,在城市里竟有这种特殊的商店一直存在。里面的东西虽然都不是新的,可也至少有八九成新的成色。关键是不单便宜还不要票,且能议价和多次回购。

    这么一来,他的抵触心理也就不重了,于是找了一家信托行,洪衍武只花了十几元就给三个成年人都买下了一身衬衣和裤子。唯独倒是有点委屈“小百子”了,因为信托商店从不收半大小子的衣服,自然也就没他的份儿了。

    买下了干净衣服,接下来就要去洗澡了。“老刀鱼”坚决不肯再让洪衍武破费了,死活非要自己掏钱请客洗澡、吃饭。

    因此照顾到老爷子的自尊心,洪衍武他们便都同意了。结果每个人花了两毛钱,都痛痛快快冲了一个热水澡。

    不过他们可是没想到,敢情从海里出来,身上挂着盐花子的“海碰子”,必须得先用淡水把盐分洗掉,才能再打肥皂,否则人多身上就会留下白花花的一层化学反应物,就像得了皮肤病一样,得好几天才能下去。

    要说这可就是走运了,多亏有“老刀鱼”跟他们一起洗。他们才能避开这个“有损颜面”的错误。

    洗完了澡以后,几个人穿上干净衣服确实焕然一新,坐上公共汽车也没人反感了。只是为了怕“老刀鱼”太过破费,到了卖海货的地方后,该吃中午饭的时候,洪衍武就没好意思挑大馆子,他只想在路边小饭馆吃顿锅贴就算了。却没想到“老刀鱼”这个人抠自己却不抠别人,请客的时候竟然一点不肯含糊。

    熟悉情况的“老海碰子“直接把他们带到了一家当地的老字号“玉华楼”去吃饭,不但要了好几个肉菜。连橱窗里摆的五毛、一块、两块的凉菜拼盘,也直接点了个最顶级的猪头肉拼盘。

    就这一顿饭,吃了一个月海鲜和面条的这四个人,那真是可劲地“造了”。直吃得荡气回肠,盘盘皆空,肚子圆鼓鼓,才算是过足了肉瘾了。

    挨个端上他们桌子的菜品,甚至让当时也在这里吃饭的一些客人暗中羡慕不已,恐怕在许多年之内,他们眼中的这个场面都将会是他们最高的人生理想吧。

    只不过人也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下去,吃饱喝足以后,办正事的时候却颇有些波折,“老刀鱼”的海参卖得实在是不太顺利。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164章 另辟蹊径

    

这个年头的滨城仍没有正规的农贸市场,但老百姓要吃要喝是最基本的需求。

    别说革命了,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能让老百姓在嘴上按个拉锁饿着肚子过日子。所以有一些小规模的交易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以满足老百姓买点鸡蛋,弄点鲜菜、海货之类的特别需求。

    离西北岸最近、最热闹的交易地点,就是滨城沙河口区的“玉华市场”门口。

    这个1958年左右建成的室内国营店,最近几年,外边夹道上几乎一整天都能看见一些拿着大包,提着捅或挑着担的人,在这附近转悠或休息。

    这些人带来的货物都是半遮半掩露出来的,只要被走过来的人看上一眼,他们立刻就会主动开始推销。再经过一番嘀嘀咕咕的议价,往往就能偷偷摸摸地钱物过手。

    当然,这已经是个半公开的秘密了,其实没几个滨城人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的。只是就连革命的坚定执行者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所以这些掩耳盗铃似的私下交易虽属非法,但向来“禁止”也只存在于概念上,很少有人采取实际行动坚定的打击过。

    不过在这里长期做交易的人,其实大多数还是拿着自家产物的农民,或是从每日沙滩上弄来些海菜、蛏子、海红之类廉价海产的“赶海人”。像“老刀鱼”这样的“海碰子”,人数却实在不多,因为有本事捞捕真正海珍品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要按道理来讲,物以稀为贵,不存在恶性竞争,“老刀鱼”的海参应该挺好卖才对。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别看途径他身旁停下看货的人不少,可真做成生意的却没几个。

    洪衍武在一旁等了一个多小时,“老刀鱼”才以两毛钱一头的价格出手了二十五头干参。要照这个速度,“老刀鱼”带来的三百多头海参,恐怕至少也得两三天才能卖掉。

    为此,洪衍武不由暗暗摇头,这可与他以为海参供不应求,很快就能销售一空的最初期待相差甚远。于是他只把陈力泉和“小百子”留下,嘱咐他们护着“老刀鱼”点儿,就自己考察市场去了。

    逛完了整个市场,他又去了附近的水产商店。他不但旁观几次其他“海碰子”与顾客讨价还价、完成交易的全过程,还把各类水产的价格暗暗记在心里。等都转悠完了,时间已经又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当他回来的时候,再一打听,他走之后,“老刀鱼”也不过又卖出了四十余头海参,价格还是两毛钱。而且这中间还出了两档子波折,幸亏他有先见之明,把陈力泉和“小百子”都留下来了,“老刀鱼”才没吃亏。

    敢情什么时候,做小生意的人都不免为地痞无赖骚扰,或是碰到居心不良的顾客。

    第一档子事,是市场上不知打哪儿钻出来三四个歪戴着灰色海军帽,脚穿白色网球鞋的小子。

    他们一个个吆三喝四、在街上横晃着,那副狐假虎威、欺行霸市的样子,纯属挨揍没个够。不用说,这就是“地产货”的草痞子。

    这几个“地头蛇”,大概向来在这块地方占便宜没够,长期在这的小贩没人敢惹他们的,任由他们一路行来,东抓一把瓜子,西拿两个瓜果,说不尽地潇洒自在。

    要说这几个小子倒也不傻,他们并不去招惹膀大腰圆的“海碰子”,很有分寸地只在农民和妇女身上找便宜占。

    只不过“老刀鱼”却是个例外,因为老迈年高竟成了他们眼里的“菜”。这几个小子一见到他眼睛就亮了,像苍蝇见着肉似的围了上来。

    “老刀鱼”大概以前也吃过他们的亏,刚看见他们就收拾东西要走,可这几个小子却不依不饶,纠缠着非要脱“老刀鱼”的裤子。要不就让“老刀鱼”出三十个海参,才肯放过他。

    陈力泉应付这种事自然不在话下。他考虑得也挺周到,为了不影响“老刀鱼”继续卖货,先强压着怒气,以给这几个小子买烟的借口,把他们都引到了旁边的一条小巷里,接着才放手教训他们。

    结果他三下两下就揍得这帮兔崽子屁滚尿流,最后以牙还牙索性扒了他们的裤子,全扔旁边的房顶上去了,任由他们自己夹着腿,捂着腚,翻着白眼苦恼该怎么回家,算是给“老刀鱼”出了口恶气。

    至于第二档子事,那是“小百子”又立了一功。

    就在陈力泉揍趴下那帮草痞子以后,又来了个衣着体面的老太太。她看“老刀鱼”的海参成色不错,就主动问起了价格。

    “老刀鱼”一看,老太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加上家里也急等着用钱,于是开出的条件就更优惠了一些。

    他说两毛钱的价钱,要是老太太能买下二十个,他就饶她五个。这其实就是相当于一毛六的价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