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遣淮嬖谝斓夭荒苁褂玫奈侍狻K谔角准倨谀冢扇每空庑┢敝ぬ疃亲印�

    要说起来,粮票这种不到火柴盒一半大的小纸片,可要比人民币更多种多样。这都是因为当时人们的饮食划分是主食多于副食,副食里又以青菜为主。所以人们肚子没油水,导致了粮食需求量大。而粮食供应里粗粮又多于细粮。所以粮票就变得五花八门起来。以京城为例,这时的供应比例是二成大米,四成白面,四成玉米面,被老百姓们戏称为“二白一黄”。

    洪衍武点完的粮票一共是十二斤三两。其中米票一斤半,面票五斤一两,剩下的就都是粗粮票了。除此之外,还另外有一张二两油票,这可不是后世那种给汽车加汽油用的,而是去粮店购买食用油用的。

    至于那把旧钥匙

    洪衍武还真是想不起来了。

    这俩烟屁股

    去,什么玩意。

    洪衍武一抖手,义无反顾弹掉了俩个烟屁,只把半盒火柴揣回了兜里。可刚扔完,他也想起来了。

    别说,劳教的时候,他还真有过这种爱好。

    原来,那时的洪衍武最喜欢替管教干部打扫办公室,由于积极的态度还受过表扬。可他的目的却并不这么简单,其中的真正缘故是因为盯上了簸箕里的烟屁股和干净信纸。为的是把烟头里的烟丝掰出来,制成用手“拧”的“烟卷”,俗称卷“大炮”。

    农场不让教养抽烟,洪衍武只有抽这种手工卷成的“大炮”过烟瘾。这事儿没人知道,为了保密他连陈力泉都没告诉。

    他也不觉得抽烟头有什么难堪。什么时候办什么事儿,好歹比别人没烟抽强。而且通过这事他还了解到,管教干部们把烟头都抽得奇短,这让他比可怜自己还可怜他们。那扔了的俩烟屁,恐怕是他藏在身上的“纪念品”。

    总之,他目前的财产已经数清。人民币一共八块六毛八分钱,粮票合计十二斤三两,二两油票,半盒火柴,一把钥匙

    哦,不对。洪衍武忽然想起身后广场的地上还扔着一个铺盖卷。

    他掉头一路找回去,却发现原地只有烟头和纸屑,那又脏又破,油叱麻花的铺盖,此时却居然不见了。

    是被扫垃圾的扔了还是被别人拿走了这玩意还会有人要

    得,丢就丢了吧。他干脆放弃了寻找。

    1977年的京城气候不比后世,楼少车少,也没什么温室效应,三月底还非常寒冷。一阵小风刮过,跟小刀子似的。洪衍武不由打了个寒战,还真有点儿瑟瑟发抖。

    他身上并没穿劳改农场的黑色衣裤,棉袄棉裤外面的罩衣是一身洗得发白的人民装。他的屁股、膝盖、胳膊肘都打着补丁,脚上穿了一双破旧黑色大棉窝,鞋帮已经露了棉花。如果搁三十年后,他这一身打扮绝对是丐帮不外传的法宝,弄不好能混上个六袋弟子,可在这年代却并不引人注意。他站在广场上,如同绿草中的一片叶子,毫不起眼。

    这并不奇怪,衣服打补丁在这缺吃少穿的年代太普遍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时的社会就是这种生活水平。大家都是一样的浸透汗水、打着补丁,所有人一起引领着朴素的潮流。

    除此之外,“十年运动”还导致了共和国服装的“一元化”,全国人民都一个样儿。要说服装颜色,几乎全是蓝色包括青黑色、军绿色包括军黄色灰色这三种“老三色”。服装款式也不过是军便服、干部服、工作服青年服这些“老三服”。这些衣服可谓席卷全国,男女通穿。而因为这种抹杀个性的政治化服装时尚,共和国人民被西方人讥称为千篇一律的“蓝蚂蚁”。

    或许不少八零后九零后看到这种情景会觉得很土,很可笑。用他们眼光看,京城简直成了一个被乞丐占领了的城市,这年头的人个个全堪比“犀利哥”。但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人人皆是如此。衣着朴素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无奈。这是大时代的原因,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

    洪衍武把棉袄捂紧了些,开始左顾右盼,辨识方位,寻找去路。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老火车站,来来往往的人们骑着自行车,旅客们或是背着行李或是手里提着铺盖,从他身边匆匆而过,每一个人的面容看上去都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

    眼前这一切虽然普通,可对他而言却如同梦境。他一想到不久前还身在2012年,又如何能不惶然如何能不激动

    眼睛里那种湿润的感觉又来了,他不禁想在心中大喊。

    1977年我洪衍武又杀回来了

    可他刚握紧拳头,脑子里又不知怎么冒出一句特煽情的话。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他立刻升起一种冲动,甚至想在满是脏土的地上打个滚儿。好让家乡的土,家乡的地和自己亲近一下。

    寒风中,他眼圈红了,鼻子也抽起来,像极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在因父亲的责罚而委屈。

    此时,一栋早已久别的平房院落,不可避免地从他的心里跳了出来。

    福儒里二号东院。

    一想到家,他浑身马上荡漾起一阵暖暖的激动。那里有他的亲人们,有还健在的父母和妹妹,还有仍把他当成弟弟的哥哥们,甚至就连陈力泉也还平安地活着。

    回家,我要回家。

    对,马上回家。

    新书为露面,仍是两更。抱歉抱歉。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14章 告一状

    

公交车总站在永定门火车站的广场东侧,这年头公共汽车线路并不多,那儿拢共也没几个站牌子。

    洪衍武从人群里掂起脚向东张望。他的视线穿过手拿大包小包行迹匆匆的人们,终于在一片乱糟糟的人群中,发现了几个锈迹斑斓的汽车站牌。这些牌子的白漆底色虽说磨损严重,可黑色的数字仍很醒目。

    “102”

    洪衍武分辨出要找的数字。对这趟无轨电车,他太熟悉不过了。“102”路打从开始运营起,几十年来就没变过路线,也没变过线路号码。他只要坐一站“102”,到游泳池站再倒“40”路,就能到家啦。

    洪衍武直奔站牌找了过去。可他才刚迈出几步,不知怎么就感到头皮一阵发炸。紧接着,没容他反应,一股大力就从后而至,结结实实撞在了他的后背右侧。

    “咚”

    洪衍武朝左前方一个趔趄就歪了过去。由于猝不及防,他单脚跳着往前垫了好几步脚,也没能刹住闸。

    就在身体失控中,他发现眼前又出现个绿晃晃的影子,为了不撞伤了人,他也只好一把抱住了对方。

    幸好对方是个男的。要不就凭他这一个拥抱,弄不好就得挨一“金光灿烂”。可即便如此,被他抱住的人也不会乐意,立刻大力推开他。

    洪衍武从小练跤,下盘有功夫,经过这么一抱一推,已经重新控制了身体。他一站稳,就立刻转身去找撞他的人,只可惜肇事者早已经混进人群,无从分辨。

    简直莫名其妙。这是谁呀

    洪衍武运着气,还在不甘心地向四处张望。却不想,他身后也传来了骂声。

    “哪来的老赶土语,对农民的戏称。因当时京郊农民进城多赶牲口车而得名。怎么走路呢”

    还有另一个声音紧着帮腔儿。

    “走道儿不看人啊,你眼瞎了”

    嘿,这哪儿来的一对儿鸟儿啊口儿够正的,透着那么股不依不饶的矫情劲儿。

    洪衍武很想看看是哪两位真神,结果一转身,身后是俩毛还没长全的小崽儿。

    其实说俩人年轻,也是洪衍武忘了他现在的年纪。这俩小子实际上差不多和他同岁,都是十六七的样子。一个长着个三角眼,一个梳个小油头。刚才被他撞的人是那个“三角眼”,而“小油头”是帮腔的。俩人现在的表情全都一副横眉立目不忿儿黑话,指愤慨不服气的样子,拧巴得厉害。

    像这种和便秘相仿的脸色,洪衍武在血气方刚的小崽儿脸上见得最多。以往敢给他这种脸色看的人,都被他一顿大耳贴子扇老实了,唯一死不悔改的特例是西四小五。

    那“犯照”的小子给他的印象相当深刻,当时被他扇掉了半嘴的牙,一直在止不住流眼泪,甚至连讨饶的声儿都听不清了。可直到最后,那小子脸上那副铮铮硬汉的表情也没变过。后来他才知道,孙子原来是个面瘫的主儿,压根就不会笑。

    按说这要搁过去,他也早用“五指山”给俩崽子盖戳留念了。可现在不一样,五十二岁不是白活的。他得讲理,谁让他撞了人呢更何况,什么事儿也没现在回家重要,说声对不起就完了。

    这么一想,洪衍武连忙道歉。“对不起,不是故意的。我是先被别人撞了。”

    “人家撞你,你就撞我们你俩眼睛是喘气用的找不着北,回村儿去,别给首都人民添乱呀。”

    洪衍武没想到挨撞的三角眼如此出言不逊。这小子翻着白眼儿说怪话,全然一副欺生的样儿。想来这年头,全国普遍存在城里人瞧不起农民的现象。大概他们是把他当成进京的郊区农民了。

    为了息事宁人,他只好再次解释。“哥们儿,我也是京城人,好久没回来,确实有点犯懵。”

    这一口标准的京城口音,让俩小子多少有点意外。三角眼又打量了会儿洪衍武的衣着,随后撇嘴露出鄙薄。“你穿的也忒惨了多给京城人丢人啊”

    “就是。兵团的还是插队的怎么混成这样够跌份儿的。”旁边的小油头也一声嗤笑,说完还故意作势掸了掸肩膀,那意思似乎他们穿的才是京城人理所应当的打扮。

    面对俩小子耍大,洪衍武只是笑笑。其实他一眼就从这俩小子的衣着上,看出了“虚张声势”和“不懂装懂。

    这俩腆着脸臭显的小子,穿的是当时流行的立翻领儿军便服。这种服装原本是从军装变化而来,特点是袋盖表面不露钮洞,在里面装钮攀,算是当年的年轻人们比较喜欢的款式。只可惜,虽然这俩小子所穿衣服的样式没错,但料子和颜色却全都不对。

    要说军便服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就是伟大领袖穿着它登上了天安门。所以军便服从一诞生就立刻受到“子弟”们的狂热追捧。那年月,不爱红妆爱武装,要耍帅耍酷,就得紧跟革命的路。军便服也就得以和军装并列,成了当时“大院子弟”中奢侈的“时尚”,流行了整个的“十年浩劫”时期。后来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模仿“子弟”的穿着打扮,就连玩主们也追上了院派的这种时髦,军便服便终于演变为年轻人用来炫耀的“鲜衣凶服”。

    不过“时尚”这东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便宜。军服和军便服因为货品奇缺,在市面上一直就难得一见,所以价格也卖的很贵。而商店即使有货,也多是些仿制品或是普通战士服,往往存在着质地不正,颜色不正,或是级别太低等问题,等于花钱也买不到好的。

    就拿军装来说,因为四个兜是干部穿的,某种程度能暗示出着装者家中有“背景”,所以自然就受到了追捧。而两个兜的战士服因为没有这个“功效”,穿在身上也就没多大意思了。

    洪衍武可记得,当初西院的球子妈为了给球子买件军装,不仅四处去借布票,还咬着牙俩月楞没吃肉,这才攒够了钱买了件“板儿绿”军装上衣。可没想到,买的就是件两个兜的战士服。结果球子只穿了一天就再也不穿了,还说同学都笑话他。把球子妈气得骂了三天杀家达子土语,败家子,最后也没能让那小子再穿上,只好把军装送进了信托行。这件事就足以说明,衣服是否合乎“标准”,有着至关重要的差别。

    同样的道理,军便服也是一样。真正的军便服讲究穿粗毛呢的,哪有斜纹布的洪衍武早就看出俩小子的衣服质地不正,像这种假的仿的,不如不穿,还不够丢人呢。

    要说起来,洪衍武对这些东西可太了解了。因为在“折”进局子前,他还从没缺过军装和军便服穿。什么军帽、军挎、军水壶、板带军装、将校靴、军大衣,所有装备一应俱全。并且他还经常把多余的军服、军便服换钱下馆子。不知道的人总会以为他是什么将军的儿子,其实,这些都是他靠刀子“扒”来和“飞”来的。

    为了弄到这些时髦的东西,他当年可真没少祸害大院里的孩子。过程也简单,他只要见了军队大院落单的孩子就骑车跟上,然后找个僻静的地儿用车一别,一把刀直接就架人家脖子上。任谁这时候也立马就尿,乖乖儿就把衣服脱了。

    在这个过程里,他一点不怕,哼唱着“该出手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