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几个人重新谈定的条件是,完全以物易物。

    “老肥”一个大子儿也不用出了,他用二百立方木材,来交换洪衍武和“大将”手里的三百斤海参。而他本人,也听从洪衍武的建议,为自己留了三百个立方。

    至于存货的地点,“老肥”通过关系,借用了一个合作单位的库房,他们仨人的木材都可以长期放在这里。“大将”只要在“老肥”不在滨城的时候,抽空帮他照应两眼就行了。

    于是这本来显得有一方颇为吃亏的“赔本”买卖。经由洪衍武灵机一动,不但让他自己得了面子,卖了人情,显了眼光,最后也转为了一件让双方获利,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的结局。

    要是不怕难听,用一句糙点儿的话来形容,那应当算是,既当了,又立了牌坊。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221章 狂热的市场

    

第二桩买卖,其实是老熟人,“胜利招待所”那个谢经理介绍的。

    因为自打“大将”和韩莹搬进了别墅,洪衍武、陈力泉和“小百子”可没跟去。

    他们都不愿做“电灯泡”,就集体搬进了“大将”和韩莹一开始租住的那间套房,依旧住在“胜利招待所”里。

    没想到11月6日,谢经理就找到了洪衍武的门上,想求他再帮忙弄点便宜的海参。

    数量嘛,鉴于现在海参的行市,谢经理也没敢要太多,说弄个十来斤就行。至于原因,倒不是谢经理本人用,而是他为了帮朋友的忙。

    敢情谢经理有个姓郑的老同学,此人是滨城公安系统现任的交通队大队长。

    这位郑大队长可是个孝子,因为母亲有高血压,又得了肝硬化,几年以来,他一直是竭尽所能给母亲买海参补身体。

    可今年因为海参市场乱套了,不但外面已经难找到现货了,就单凭交易价格,郑大队长的工资也已经承担不起了。于是他没了辙,也就只好通过各路关系来想办法。

    按理说,这么一位人物,也是滨城手握实权的副处级干部了,应该有不少人乐于鞍前马后地效力

    可惜在这个年代,由于汽车不多,城市交通不发达,交通大队长的重要性未显,还是个可以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官职。所以实际上,郑大队长的事并没有多少人热心操持。

    也就是谢经理是和他是打小学一起长大的发小,才会真心实意地想要帮他。那么最终,才会求到洪衍武的头上。

    洪衍武当然不会不帮这个忙。

    别说他本身就是为爸爸的病来的滨城,完全能体会这位郑大队长的心情,就是冲着帮过他不少忙的谢经理,这点事儿他也不好意思拒绝。于是根本没怎么多想,他就要答应谢经理二十块一斤海参的价钱。

    可后来他突然又想起来一档子事儿来,话到舌尖,竟临时改变了一下做法。他特意嘱咐“小百子”去找了一趟“大将”,让“大将”带着韩莹和五斤淡干参一起给送了来。

    然后当着谢经理的面儿,洪衍武一口答应海参的事完全可以包在自己身上,却又额外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他希望能和“大将”、韩莹一起去见一见这位郑大队长。而这五斤干海参就是他送给郑大队长的见面礼。

    要说洪衍武这手笔可够大的了,只为见一面就扔了二百五十块。“大将”和韩莹听着直犯糊涂,谢经理听了却忍不住面容变色,很快就跟他的老同学通了电话。

    这位郑大队长听了同样长吸一口气,可琢磨来琢磨去,虽然知道洪衍武肯定有事相求,但也没想出来自己手里的权利为何会让人如此看重。

    再加上最近为了弄到海参也实在有些焦头烂额了,为了这五斤海参,也就答应谢经理晚上和洪衍武他们一起吃顿饭。

    他其实是打着见见也无妨,能办就办,办不了就拉倒的打算。却没想到彼此一见面,对方求他的事儿,不算大也不算小,他还当真能办。

    原来洪衍武在跟这位郑大队长见面之后,很快就把“大将”和韩莹的情况介绍给了郑大队长。特别是把韩莹在户口问题上遭遇的不公对待,和“大将”遭遇各方刁难和扯牛皮似的推搪全都说了。

    他也不求别的,就问郑大队长能不能帮忙,在建筑总公司那一带的马路上,想办法把建筑总公司的汽车卡一卡。他想要以邪制邪,逼着他们解决韩莹的户口问题。

    说实话,郑大队长一弄明白怎么回事,他是相当佩服洪衍武这手高招的。谁也想不出,事情竟然还能这么样去办。

    没错,用他们交通大队对付建筑总公司再合适不过了。在这个城市里,建筑总公司的车辆最多,车辆最破,还跑得最频繁,违章犯禁也就最多,交通警察要想摆弄他们,简直手到擒来。

    只是对他而言,为了五斤海参,就平白无故就得罪了一个大的国营单位,似乎也有些不值。

    洪衍武是多精明的人哪,一眼就看出了郑大队长的矜持是在衡量价码。于是他也没犯小气,直接开出来一个让郑大队长难以拒绝的价码。

    他说只要这件事郑大队长能仗义相助,一旦事成,愿意以五十斤海参来作为酬谢。

    五十斤海参那现在就是两千五百块钱就搁过去也上千快了

    郑大队长一听就再无法保持镇定了。平时他这个清汤面一样的官儿,哪儿弄这么大笔的孝敬去觉着洪衍武确实真够意思了。

    何况谢经理知道事情内情后,他对洪衍武也平添许多好感。因为洪衍武同样不是为了自己的事儿,而是为了朋友的事帮忙。

    谢经理就极力作保,说洪衍武做事一向够朋友,肯定说到做到,让他的老同学尽管放心,能帮就帮一把。

    那么事儿到了这份上,郑大队长面子里子都有了,也就不能不给句痛快话了。

    还别说,他真不含糊。在认认真真把韩莹办户口的具体情况,和建筑总公司的地址都记在了小本子上后,就做出一副打抱不平的姿态来。

    他拍着胸膛说一切都包在他身上,静候佳音,别说几条马路,整个滨城的范围里,他都不会让这帮坏蛋舒服了

    就这样,这一天宾主尽欢,五斤海参先一步落进了郑大队长的腰包。

    但从这天起,建筑总公司的汽车和司机可就算倒了血霉了。

    交通大队对他们的检查一下子就严厉起来。几乎所有的建筑公司的汽车都会被叫停在每个路口,说他们犯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超速、超载、闯红灯、车体肮脏。那些过去从来都没人管的罪名,一下子都成了被斤斤计较的严重问题。

    并且即使没犯错误也躲不过去,交通警察会检查车辆是否失灵,检查司机是否有酗酒现象,检查车证手续是否齐全

    总之,滨城从未有过的,针对建筑送公司车辆的违规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像一场风暴一样地开始了。

    另一方面呢,同时还有一场真正的风暴也开始了。

    才刚晴了没几天,居然天气又变了颜色,和上次一样,一场大雨之后重新就进入细雨纷飞的日子。

    不用说,滨城的海参产量今年是彻底泡汤了。这几天下海的“海碰子”们欲哭无泪,国家捞捕队也再次停止了工作。

    随着水产公司的周副总紧急召开会议后,决定把海参价格调回原价,另投放部分库存维稳市场。

    可没想到才尝试着往市场上投放了一点库存海参,老百姓都没见着影子,就直接被内部员工给消化掉了。

    这么一来,周副所长焦头烂额,吓得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海碰子”的苦脸,空荡荡的柜台,重新更改回去的价格,这一切都像一根燃烧的导火索一样,引得全城老百姓彻底激动起来。

    什么年代也不乏敢于冒险的投机人,很快,便有某些心眼活泛的老百姓把钱尝试着投进去掺和一脚。而普通老百姓代表的民间资金,就此正式开始涉足海参投机市场。

    于是整个滨城,不可阻挡地重新掀起了一波价格冲击海参价格再次直线飙升

    11月9日,“三戗子”和“虾爬子”一起跑到“胜利招待所”给洪衍武报信,没想到刚跑到招待所大门口,就撞见了同样面带兴奋的“大将”。

    自然,仨人一起敲开了洪衍武的房间门。

    而洪衍武开门一看他们的表情,顿时就了然于心了。把他们迎进来后,笑吟吟地问,“这么激动,外面多少了”

    “三戗子”一个箭步抢上前,“多少青楞子价儿让你捂熟了,六十六块真没想到天上的月亮,还真让你小子给抓住了”

    “虾爬子”也满面红光,“小市场上见货就疯抢啊,老百姓都红眼了,现在的人买海参已经不是为了吃了,而是为了发财。听说有个老头拿了儿子娶媳妇的钱六十块买了五斤,过了一天转手一卖就赚了三十块。可事后他还后悔呢,因为马上价钱都要奔七十去了”

    “大将”同样情绪饱满。“掌柜的,这下咱的闺女算养大了。十八的姑娘一枝花,也该嫁了吧你不会再等下去吧”

    这话一出口,在场所有人都把目光齐聚在洪衍武脸上,包括陈力泉和“小百子”,每个人都神情都相当复杂,看着既有兴奋又有冲动,还有更多的犹疑不定。

    不用说,他们都有点吃不准该怎么办好,卖了怕再涨,不卖又怕价格降回去。

    洪衍武当然清楚大家矛盾的心理,可他等候的第一个信号出现了,就知道第二个信号大概也不远了。何况价钱又早到了心理价位,按季节他又该去“蛇岛”了,当然不会再抻着。

    “不等了,钱多少是够啊一耽搁,弄不好就耽误了一门好亲事。要十八的姑娘真等成了老太太,后悔都来不及了,放货”

    “唉”在场所有人齐齐一声应承,个个脸上都带出了喜色。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222章 狼的游戏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了由于手里的海参存量太大,这次洪衍武再出手已经不再是独挑大梁了,而是五路齐动

    第一路,是他自己带着“小百子”照样行走于招待所。

    第二路,是他让陈力泉和“大将”给“三戗子”和“虾爬子”保驾,一起去小市场上散货。

    第三路,是他又找了趟“老肥”,以每斤提五块钱的标准,让他介绍滨城的关系户和熟人,往外销货。

    第四路,他还用同样的条件,把韩莹、向红和樊纲都发动起来,通过他们滨城的本地关系寻找买家。

    额外提一句,这向红可不光是韩莹的朋友了,从婚礼之后她就和“虾爬子”勾搭上了,现在也算是“海碰子”的准家属了。双重身份,自然更加放心。

    至于最后一路,那就是洪衍武还跟谢经理说好了,愿意以四斤换一箱的固定比例,通过他的门路弄些茅台酒。

    就这样,洪衍武把他在滨城现有的,能动用的所有关系都发动起来了

    他要的不是别的,是以最安全的方式获利,是一个“快”字

    另一方面,市场行情也诚如几个“海碰子”们描述的一样,狂热的温度简直能把水烧开了。

    因为有句话说的好,“人民就是汪洋大海”。一旦发现其中有利可图,短短的时间内,数以万计的市民便迅速参与到其中。广泛的民间资金就像源源不断的小溪与河流一样,自发自觉地汇聚到海参市场这片“茫茫海洋”之中。

    同时一个接一个有关海参带来财富的夸张故事也开始在大众中出现。

    比如说,有个老头拿了儿子娶媳妇的钱按六十块一斤的价码买了十斤,才过了一天转手一卖就赚了六十块。可事后他还后悔呢,因为马上价钱都要奔七十去了

    还有人说,有个“海碰子”欠了一屁股债,今年手里好不容易存了五十斤海参,就是为了还债用的。

    他一直想等着高价卖出去,可没想到“国庆节”前海参成了白扔的价,人就给气病了,都拉到医院里抢救去了。

    但更没想到的是,等他回家养了一个月的病,海参居然又涨到天价了。现在他一出手,彻底发了。不但旧债还清,还白落了三千块,这辈子都不用再去“碰海”了。

    像这样的带有强烈心理暗示的故事每天都在制造、在发酵,最先投入的人们全都以身作则似的,用自身获利的实证,不断引诱着更多的人卷入其中。

    于是人们的贪欲犹如烈火被煽动起来,在这种一夜暴富的社会心理推动下,“羊群效应”形成了,海参的价格也产生了犹如原子弹鈾裂变效应。

    别说七十元、八十元,九十元,甚至海参没怎么样就跨越了百元天价大关,向着漫无边际的茫茫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