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一万步说,即使是真被抓住,后果也轻多了。
这不偷不抢,几毛钱的票子,又不像粮票之类的票证能影响到国计民生。顶多也就是写写检查,批评教育的罪过。
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自然值得放手大干,大有可为啊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269章 试水
思路已经成型。
他别的也没干,先找父亲要来了一张当天的京城日报研究上了。
在当年,京城日报第四版最后一版的下端,有一个广告区。其主要内容就是电影广告。
此外,还刊登有少量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电视节目之类的广告。但肯定是没有商业广告,那个年代还不允许呢。
而在电影广告里打头的,一般都是伟大领袖会见外国领导人的纪录片,其实就是故事片的加片。其余则要标明各类故事片在今明两天的放映场次和时间。
有些包场或票售一空的电影,尽管对读者观众已经失去意义,但也会印出来,标明“满”或“全满”的字样。
所以只要手拿这张报纸,不但全市的各个影院一目了然,不同片目的场次和票务情况也能大致了解到。
洪衍武先大致算了下影院的数目,就感到十分满意。
因为据报纸上显示,全市的公开售票的所有类型影院全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十家。
其中,东城区的大华电影院、长虹电影院、明星电影院,西城区的首都电影院、红楼电影院、胜利电影院,重文区的花市电影院、天坛南里电影院,玄武区的中华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广安门电影院,朝阳区的紫光电影院、劲松电影院,还有丰台区的右安门电影院,是属于“专营影院”。
而吉祥影剧院、华夏儿童剧场、东四工人文化宫、西单剧场、地质礼堂、重文影剧院、重文区工人俱乐部、珠市口影剧院、菜市口影剧院、天桥剧场、京城工人俱乐部、莲花河影剧院、曙光影剧院和朝阳区工人文化宫,则属于“兼营影院”。
有一个最令人欣喜的情况是,在所有各区中,竟然以玄武区的电影院数量最多,一共有八家。而且好几家电影院属于“小酸枣”、“红叶”和“小雷子”的势力范畴。
这不能不说,对于洪衍武即将起步的“倒票事业”,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便利条件。
就这样,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2月16日一早,洪衍武就把陈力泉、“小百子”、“小媳妇儿”、“小奶酪儿”,还有“淘气儿”、“菜刀”、“顺子”、“三蹦子”统统都发动起来。
他不仅要求这些手下们分赴玄武区的各个影院去看电影,还要他们晚上一起来汇总各处的亲身体验和见闻。
而他最关注的内容,就是每家影院的座位数量,座位编排,电影的上座率、影片票价以及新影片的预售日期
在当年,电影票主要分三部分内容。副券,排号这部分内容中还包括盖着印有放映时间的红蓝戳子,加价部分原票价是一毛或五分,票尾是加价,自一毛五起,五分钱一标。
仅从这一张不及一揸长的小票子上,就能显出出不少的影院相关信息。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具体情况差异较大。
比如说现在的影剧院是一概单双号。可那时候既有单双号的,也有数字排号的,像计委礼堂票面上的第一排居然是最后一排。
所以搞清每家影院的座位数目和编排方式问就相当重要。座位数目直接影响到能拿到多少票子。自然居中的好座位,也会比通道两边的、或是挨着厕所的座位卖价要高。
而电影的上座率,主要是针对一天的不同场次而言的。如果弄明白每个场次的大致情况,就能知道哪个时段的票子最有利可图。
至于影片的价钱,基本还算统一的。学生和成人是两种票价,学生票一毛寒暑假五分,成人票一毛五到两毛五不等。但新片和老片的价钱并不一样,这就会有加价部分。
但说了归齐,在所有的信息中,新影片的预售日期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点。
这是因为当年想看电影到观众太多了。电影院为了解决每场放映前,人员极度拥挤的现象,便采取了预售电影票的办法。
观众可以上午买下午的,下午买明天上午的。甚至于热门电影,往往可以提前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买到票。
从好的一面来说,预售票制度既便于维护秩序,也让观众扑空的概率大大降低。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讲,既然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运作,便使得“倒卖电影票”这种行为,有了最大的可乘之机。
应该说,洪衍武对手下们提出的这些调查要求并不高,基本有点文化的人都能完成。
可也要知道,当年被“运动”耽误的人们,肚子里的墨水实在是有限得很。所以大多数人听了后都觉着晕头转向,实在没底能完成任务。
好在洪衍武早有预料,他把已经提前制定好了表格分发给大家。上面简明扼要划出了格子,写好了条目,只要大家把内容填写进去即可。大部分的,靠数字就能完成。
而他唯一额外的要求,就是提醒大家最好买最后一排的座位,以便把每家影院座位的平面示意图画好带回来。
这样,众位手下才算有了些信心,各自遵命行事。
于是这一天玄武区的八家影院都出现了怪事。每家售票窗口都有人买了最后排的电影票,而且还是这一天能买到的所有场次
众人再会面,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还是在晚上营业的“新丰饭馆”小吃部里,洪衍武要了几个凉菜,请辛苦了一天的大家喝酒吃馄饨。
说真的,这一天不间断的电影欣赏,普遍把大家看得头晕脑胀。
最惨的就是“三蹦子”,他脑子太实在,真是不打折扣地把每个场次都看完了,午饭晚饭,都是买点烧饼凑合的。
最后一场要不是“菜刀”找他来,及时叫住了他,他现在还在电影院里体会第七场大浪淘沙呢。毫不夸张的说,至少有一半的台词他都给背下来了。
所以他坐下来没二话,先是两碗馄饨下肚才有精神头说话。
相比较而言,“小媳妇儿”和“小奶酪儿”俩人就要灵性多了。这俩人到下午就互相换了场地,傍晚的时候还把票子转手卖了,在一起吃了顿晚饭。
当然,正事肯定没耽误。因为到这个时候,他们负责的影院,情况已然摸清。至于晚上几场的上座率,票既然已经售罄,那自然就不会有别的结果了。
还别说,大家伙任务都完成的不错。不但洪衍武需要的信息差不多都搞齐了,反馈回来的具体情况也相当的好。
具体说来,别看是工作日,但由于在寒假期间,基本上每个场次也都能达到九成以上。而中午11点半左右的正午场和五点之后的三个晚场情况最好,属于全部爆满。
特别是晚场的票过了午后就很难买到了。所以还真的有不少人在影院门口等着票子转让,多数都是结伴的男女,只是这种机会很难遇到。看夜战白桥夜站白瞧和战斗英雄布拉姆不拉幕,意思是不放映的可能性更多。
“小媳妇儿”和“小奶酪儿”的票卖出很顺利,只尝试着加了一毛钱,这是因为他们手里都只有一张,对情侣而言,还得冒风险去凑另一张,如果要价太高,人家就不太乐意了。
至于在映片目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也有,像秘密图纸和野火春风斗古城,青少年更趋之若骛。而青春之歌和冰山上的来客对青年男女更有吸引力,通杀的是刚引进的香港电影三笑,绝对经典,老少皆宜。
但总地来说,工作时间以外的场次反正都是爆满,追究其中差异,意义并不太大。反正如果有票肯定能卖出去,顶多也就是青年男女比青少年更愿意多出点儿钱罢了。
而最关键一个消息是,大概从下周开始,大观楼和广安门电影院又要预售一部新的国产电影,片名叫做大河奔流,还是长达三小时的上下集长片。由于听说影片中会出现伟大领袖和总理的形象。所以今天就见到不少的人特意来打听。
到这个时候,洪衍武算是彻底安心了
没错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求太大了,电影票确实供不应求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270章 利润
2月17日,周五,洪衍武决定正式试水。
不过由于初衷,还是为给底下人做示范,起到一种“传、帮、带”的效果。所以这一天他仍然只把几个小头目召集了起来。
至于现身说法、初试身手的地点,洪衍武定在了广安门电影院。
主要是他考虑这里本身就是“红叶”的地头,他们人面儿熟、地形熟,万一有什么岔子兜得住。
另外,也因为广安门电影院是一家拥有1100个座位的“专营影院”,这一天放映的热门电影三笑达到了八个场次。
在当年,京城影院放映的影片全是由市影公司计划排映的。一般国产片会采用“集中排映”的方式,即集中大量的拷贝,城郊几十家影院同时上映,以引起巨大轰动,达到宣传效果。
但进口片,特别是从非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地区引进的电影,可就没这个待遇了。往往会采用“细水长流”的办法。即采取投放少量拷贝、拉长映期、个别影院巡回放映的方式,以满足“回头客”。
像三笑就属于第二种情况。这部拍摄于1964年的香港电影,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底就引进京城放映的,可因为只有不多的拷贝,一直到了春节后,才轮到南城的影院放映。
不过由于影片内容是家喻户晓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还是大家最喜欢的喜剧形式,再加上女明星陈思思的出色的表演和迷人美貌,自打一开始公映,就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观影热情。
许多看过的人甚至屡次购票去观影,以至于好多观众直到现在还没能看过呢。所以在南城的几家影院热映了一周,也依然是一票难求的局面。像昨天“淘气儿”就是负责调查的这里,据他所说,连工作时间的场次都是场场爆满。
所以为了尽量能多买些票,洪衍武他们早上六点多就赶过来了。可即使他们有所预计,眼前的情景还是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外。
售票处门口竟然早已经排起了长龙。足足有上百口子。这些人都是为了一睹为快,来提前购票的。
为此,洪衍武心里就有些失落。因为由于预售制度的存在,昨天肯定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买到票了。照这景象,估计即使排到了,票也没多少了,好位子更是别想。
可没想到,这个年代有这个年代的特点,售票员这天居然迟到了半个小时,首场电影八点一刻开演,这个老娘们足足八点整才到。
结果百分之八十的人因为要上班等不及,都被耗走了。只有一些对迟到无所谓的人留了下来。
等洪衍武他们排到位的时候,还算走运。正午场虽然没了,可晚上三场的票子还有一些。
只是要想多买些票还是有个难题,人家不卖你。售票员声称超过十张就算团体票,得去找业务办公室用单位介绍信购买。
洪衍武没辙了,想“套磁”也不是时机,后面还有排队的人等得不耐烦呢。他就只好十张票十张票地轮换着买。
可这也不是事儿啊,售票员很快就发觉不对劲了,马上调整策略,再遇着有人买两张以上的票子坚决不卖了,以至于洪衍武他们才一共买到了七十余张。
没票还卖个屁啊大家就一起开动脑筋。
“淘气儿”要把三十多兄弟都招呼过来,一起排队买票。“小媳妇儿”则出主意,想让来看电影的孩子捎带。“三蹦子”非要来横的,说一拍刀子兴许就老实了。“小百子”跟着就主动请缨,要用弹弓子把售票处玻璃卒瓦了,说先吓唬吓唬老娘们
但这都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洪衍武略一琢磨就否决了。他说表面上他们是“吃票”,可本质上却是“吃关系”。零敲碎打的肯定不是事儿,售票员也会长期打交道。因此这一关必须妥善摆平才行。
于是他就采取了老办法。赶紧去白广路商场买了些小零食,趁没人的时候塞进售票窗口去,想跟售票员套磁。
只是这售票员脾气很有点各色,属于上有老下有小,丈夫不争气,工作没动力,生活很无趣,看什么什么不顺眼的往外跩出来的全是“葛”话,让人很难打交道。
哪怕洪衍武费了半天口舌,赔了半天笑脸,也只是从她手里又买到了五十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