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父亲有句话还真没说错,“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大多数时候,一件事永远存在着正反两面性。

    所以人得意时既不要张扬,落魄时也不要丧失希望

    可就在他心生感触的时候,身后猛然间有人推了他一把,一个男的大声喝着,“说你哪,多少遍了,装听不见,快把你这破筐挪开别人都过不去了”

    有个女的也搭茬说,“就是,我们怎么下车啊什么素质”

    兆庆扭头一看,才发现身边站着个工人和一个三十岁的女人,大概都是想从他身边经过,挤到车门去。

    他惶恐不安地赶紧挪开身体和东西,连连解释说自己疏忽了,没注意,对不起。

    可男的依旧不依不饶说,“疏忽了,理由还挺充足。村儿里来的是吧告诉你,来京城得懂规矩,这不是你们乡下的高粱地,得有眼力见儿,知道么”

    那女的也一样刻薄。“切,一个种地的,进城都看傻了。你再跟说他也没用,不懂就是不懂,永远长不了记性。”

    谁想这话还一下激起了售票员的共鸣。

    那娘们儿不但也对兆庆加以鄙夷的眼神,还附和着那女人的话继续说,“可不是。他们农村人就是这样。没把脑袋伸车窗外头去就不错了。我告诉你们说,还就这趟车农村人多,都是去看天安门的”

    放屁这话可绝对是污蔑。兆庆坚决不能认可。

    因为农村实在太穷了。农民即使进城,到那儿去也都是走着去,没几个人舍得花钱坐公共汽车的。这售票员说的,只可能是回来探亲的知青。

    可听他们的话分明已经结成某种同盟了,兆庆却又不得不强自咽下这口气。

    因为这种情况实在是太普通了。这样贫气的京城人还少么他要是置气那早就气死了。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332章 放榜

    

大栅栏这条商业街比较狭窄。

    他对售货员加倍地客气,对其他顾客分外礼让。

    白酒、茶叶、糕点、糖果、六必居的酱菜、腐乳买到的任何东西他都一一仔细地装进藤筐里,然后像装着一满篮子鸡蛋那样小心翼翼地挪动,出入,避让行人。

    之所以如此,其实是因为他每一次进城,虽然或多或少要遭遇一些难以预料的龃龉和屈辱,但这种情况却尤以在商业场所最为多发。

    比如说,第一次去王府井的百货大楼,他不知不觉地登上了四楼。

    忽然就有人大声地斥责上了。“嘿嘿嘿,你怎么上这儿来啦下去”

    他这才发觉四楼上敢情立着个木牌子,“顾客止步”。

    他赶紧脸红耳热地转身返回三楼,可让人不堪忍受的一声呵斥,却照样从他身后传来。

    “真不懂事瞎胡窜整个一个农村土老帽儿”

    农村土老帽儿

    这可真伤农民的自尊心

    他没想到,自己第一次逛首都最大的商店,感受到的不是宽慰居然是屈辱。

    可京城人根本一点儿不在乎,他们不但管农村人叫“土老帽儿”,还有叫“土老赶”的。

    开始他并不明白什么叫“土老赶”。直到有一次他走在街上,看见几个小学生,见一赶大车的老农过来,就互相招呼着,“老赶来了,老赶来了。”

    几个孩子忙躲到一拐弯儿的墙角儿处,突然齐喊道:“谁是我儿子谁是我孙子”

    这时,赶车的老农扬起鞭子口中高喊着“喔喔”的招呼着牲口转弯。

    而听到这几声儿,那几个孩子像得了什么大便宜似的,嬉笑着一哄而散。

    城里人对待农民的态度,只要看看这些孩子就能知道。

    而且,还不光是在百货大楼这样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商店,可以说在任何地方买东西全是一样。

    几乎所有的商店里,他都会经常遇上售货员在柜台里头光顾聊天,或是售货员在那儿来回来去数一叠钞票、单据的情况。

    这两种情形下,城里人还好点,说上一句,售货员或许还能搭理。可要是他这样行装的人,任你怎么喊也不理。如果谁胆敢催促,那还非得挨通臭骂不可,连祖宗八辈都得跟着倒霉。

    吃饭也差不多。几乎在所有的饭馆,他想要求人点儿事简直比登天还难。甚至连想讨一碗水也不可得。

    只要他敢开口,服务员大部分就会狠逮逮地教训他一番,连词儿都差不多。

    “这是饭馆儿不卖水,渴了外头找水管子去。要么你就花钱买汽水。别没事儿别瞎捣乱啊,还嫌我们不忙是怎么地”

    真是整个反了,花钱还花出不是来了狗眼看人低。卖方是爷,买方是孙子。这就是京城,这就是首都

    而渐渐的,时间长了,这种遭受冷遇和怠慢的经验多了,他就又摸索出一条普遍的相关规律。

    那就是京城四十岁往上的人,待人接物很宽和、有耐心。而四十岁往下的人,越年轻脾气就越盛,越各色,越不懂事。

    反观之,像观音院西院的买他的鸡蛋两个兄弟,说话和气,钱给的大方,还招待他茶水,那可真是京城年轻人里的异数,少之又少。

    所以他如今只爱和老年人打交道,不敢奢望再遇到洪、陈这样好脾气的青年,他对京城四十岁以下的人,早已学会了敬而远之。

    说实话,他确实爱京城。爱这个城市的古朴、方正、幽默、历史悠久和传承绵长。

    父亲说的一点没错,京城的建筑和文化底蕴,实在引人入胜,让他心神荡漾。

    可也得说,他真不怎么爱京城的人。

    据父亲所言,京城人应该是谦和的、内敛的,热情的、包容的、大度的。但这一点,除了在老人身上,其他的人,他却很少发现。

    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京城人会以四十岁为界限,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呢

    这些中年人、青年人的高傲自大,带着一种盲目优越感的存在,又是打哪儿来的呢

    他还记得听父亲说过,南城居住的百姓大多都是从各处逃荒,或是讨生活才进京的穷苦人,手艺人。

    说白了,这些中青年人的父母一大半就是全国各地的农村人。

    就更别说建国以后,从其他地方调入京城的工作人员,和进驻京城的部队及家属了。

    可怎么仅仅一代人,无一例外的,军人、干部、百姓,这些建国前后才变成京城人的子女们就都变味儿了呢难道仅仅是单纯的忘本么

    说来也真是讽刺,这些人如今竟以纯粹的京城人自居,来教他懂京城的规矩了。

    像这样的京城,那还不如农村有人情味儿呢。他们的龙口村是穷,可待京城来的知青却无比的好。

    大伙不但心甘情愿帮那些京城人修房扫土地安置,在劳动上也没对他们加以苛求。对他们恋家的心情和偷鸡摸狗的行径也一律加以宽容。

    反倒大队时不时地送些瓜果蔬菜白薯苞米地接济他们。让那些京城知青连一个字儿的不是,也挑不出来。

    说真的,他对自己的小村子特别有感情,主要就是因为村里这种宽以待人的人情味儿。从这种角度说,他觉得龙口村的人,可比京城人更像京城人。

    尽管村里的人识字不多,没见过什么世面,除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没什么追求,可他们都是好人,能用真情暖人心。

    可奇怪的是,京城知青们虽然也同样喜欢龙口村的人,却仍然向往着要回城。

    他自己的父亲也是一样,从知青哪儿了解到恢复高考的事情,今年也非要他去报名考大学。声称自己的儿子如果在龙口村窝一辈子,回不了京城,他绝对受不了。

    这就让他真的不明白了,像这样的京城有什么值得待下去的呢

    难道就为了所谓的“前程”,为了一份纸面儿上的京城户口和体面些的工作吗

    其实论建功立业,谁能比得上他那些祖先们呢可这些人如今不也是深眠这样荒僻的大山里吗

    人生不过匆匆百年,稍瞬即逝,守着家人不挺好吗,何苦来的呢

    再者说,他就是真挣蹦到京城里又能怎么样呢

    京城的地方太小了。好几口人的家庭挤一个不如猪圈大的小屋并不鲜见,简直像活在蛐蛐儿罐儿里。

    就是吃着公粮端着铁饭碗,当上了科长处长,那也不是享福而是遭罪。

    当然了,因为孝道,他不能违背父命,很快7月20日就要去县里参加高考了。

    只是他真正的想法其实是很“没出息”的。

    考不上最好,真考上了,念完书也不会留在京城,他要回到村儿里来

    就在想到这里的时候,正好经过“立新绸布店”运动中点名,即老字号“瑞蚨祥”的大门口。

    一瞬间,兆庆终于看见了那让他眼儿发亮、心儿发痒、拳头发紧,一直在找的新鲜商品那些薄得透明,柔软轻薄,或红或绿之中还闪著金丝银丝光芒的纱巾。

    这种完全能一把抓在手心里,俗称“一把抓”的玩意。正是如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最向往的东西。

    谁要有那么一条,都是成天系在脖子上,比着看谁的俏、谁的艳。

    看着纱巾,兆庆又不由欣慰笑了。因为他的心里浮上了一个让村里小伙子,甚至让京城知青都睡不着觉的美丽的倩影。

    那是现任大队书记的女儿,安小芹。

    她是他青梅竹马的玩伴,是村里唯一上过初中的女孩,也是一个发自内心地欣赏和理解他的好姑娘。

    尽管他因为身子骨儿弱,又常嗜睡的毛病。被村里人一向视为废物蛋,瞌睡虫。什么都干不了的懒人。可她却从没因此看不起他。

    反倒是颇为欣赏他的学识,很是崇拜他的画技。跟那些村里人说他们不识货,坚信他的与众不同是件好事。还省下体己钱,给他买纸笔,买颜料。

    他们走得近,村里人自然闲话不少,他曾怕自己碍了小芹的名声,有意保持距离。可小芹自己却不在乎,依然故我地总来找他。照样亲亲热热地叫他“兆庆哥”。

    据说大队书记还为这事儿打过小芹。只是他无论怎么打听,小芹却始终不肯告诉他。

    像这样的姑娘他没法不爱,他心里怎么能再有别人

    所以一年前,那个星星很亮的夏夜,他们好上了。

    他抱了她,亲了她。

    她也羞红着脸说,这一生非他不嫁。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了凑上一份不菲彩礼,能体面地求亲,把小芹娶过门来。他才会费尽心思地琢磨出了倒卖鸡蛋的主意吧。

    而从那一天起,每当他进城卖鸡蛋。小芹都会在村口的路上等着他,哪怕一直等到天黑。

    对这份儿深情厚谊他一向无以为报。但好在现在他手里有钱了,也总算找到了能配得上小芹的礼物。

    小芹当然是不会跟他开口的,可他却能从小芹看着别人艳羡的目光里,感受到她对这种东西的渴望。

    而现在,他就要买两条最漂亮的带回去,送给他心里最美、最亲的姑娘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333章 障碍

    

京城1978年的八月,天气持续炎热,人心也更为浮躁。

    当月,除了中央宣布撤销学校中的红卫兵组织。京城市文化局召开落实政策大会,为曹禺、赵起扬、江风、胡沙等28位领导干部,和马连良、李再雯小白玉霜、荀慧生、叶盛章、侯喜瑞、秦仲文等老艺术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这两件大事以外。对民间影响最大的还有三个内容。

    一,1978年夏季高考发榜。

    二,京城恢复律师制度。

    三,十月大型文艺丛刊创刊。

    而这三件事又尤以高考一事最受人瞩目。

    这不但因为这次高考是全国首次统一命题,分省录取。也是因为这件事是与人民利益最息息相关的,它对每个人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谁要是能够金榜题名,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走上了一片坦途。将获得身边无数人的尊敬、羡慕与嫉妒。

    说是鲤鱼跳龙门,一夕之间改变命运,绝非虚言耸听。

    这件事具体到洪衍武身上,尽管他不大在意,甚至可以说漠不关心,还以为和他自己毫无关系。但命中注定与他这一生颇有渊源的两个人,竟一一又都高中了

    而距离他最近的,就是那个打小一直和他不对付,却偏偏又有个好姐姐的水澜了。

    8月15日,在京郊插队的水澜拿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了家,可把水庚生和水婶儿高兴坏了。

    他们这辈子没儿子,本是最大的遗憾,可谁能想到养得姑娘个个争气。老大上了京大,老二又考上了菁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