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在做“打老虎”的示范,强行收缴商人手中的银元、黄金时。他更认识到国内的经济已崩溃在即,又抓住了法令中没有没收外币这一条的漏洞,开始通过黑市,把能兑换的资产统统兑换成了美金、港币,并分批存入花旗和汇丰银行。

    结果就是通过这种钻空子的办法和超人一等的眼界与头脑,他成功的让洪、寿两家,躲开了由银行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损失。避免了像其他商家那样,遭受经济重创而破产的命运。

    再之后随着战局逐渐演变,洪禄承那已在重庆就任高官的大哥洪福承,开始不断派人给他送来密报,使他愈加确定蒋家王朝取胜毫无希望。由此便不得不开始着手重新规划洪家的未来。

    说真的,虽然他一点也看不上三民党。可洪家本身的属性,就注定了他无法相信站在一切富人对立面的红党,会如何善待洪家。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他便和寿家商议,提议两家人一起举家迁往香港。

    对洪禄承的担忧,寿敬方不认为是错,他们两家,光外币存款加在一起有两三百万,这足以保证他们在陌生的环境安身立命。只是他做出的选择却是仍想留下。

    其原因不但是为故土难离,也有他本身职业的原因。他认为自己干的是中医,去海外也就变成了废物。那里没有中药,也没有人认中医,这就注定了他的天地只能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地方。

    因此最后两家人商定的结果是,洪家独自离去,由寿家在京城留守。这样两头都能有个兼顾,日后完全可以看情形再定。

    况且洪家的汽车和货物好卖,房屋店铺却一时不好脱手。再加上王蕴琳此时正身染疾病卧床休养,一时也行不得远路。这两件事都可以靠寿敬方先照应周全着。

    就这样,洪禄承给家里预留下购买机票的美金,自己就先坐上了洪福承调来的军机,负责运送已经收拾好的古董玉器,字画文玩,还有后期兑出的一箱子金条,去香港与大哥会合。

    本来按照原定计划,等1949年元旦过后,洪禄承在香港安顿好了一切,就让病愈的王蕴琳携儿子洪衍争来港相聚。

    却不料洪禄承人才到香港不久。电台里却就突然传出京津战役已起的消息。这一下两边就立马着了急。

    寿敬方赶紧想办法,安排身体虚弱的王蕴琳带着洪衍争去南苑上飞机。

    可运气却实在不佳,本来他们人都已经到了机场,偏偏临上飞机的时候,机场被红党军队攻占下来了。

    这就使得赴港之行功败垂成。寿敬方随后只能把王蕴琳母子送回北平。

    随后京津两地彻底被围成了铁桶。他们与外界就中断了联系。

    香港那边,洪禄承自然心急火燎,开始通过多方途径打探北平的消息。好在邮路尚通,在除夕之夜,王蕴琳给他报平安的家书终于寄到。这才给让他心里稍安。

    再之后,洪禄承就开始多方设法,筹划把妻儿接到香港,可惜皆不可行。长时间的煎熬,加上忧愁焦虑,两边感受到的希望都是越来越渺茫。

    1949年的端午节后,王蕴琳给洪禄承寄出了最后一封家书。

    在这封带着泪写下的信里,她告诉洪禄承,既然命该如此,就别再等她们母子了。她如今只盼洪禄承在港妥善安排他自己以后的生活,莫要在惦念她们。而她靠着洪家那些尚未变卖的老铺,以后生活上大致无虞,她会在京独自把儿子抚养长大。

    应该说,这时的王蕴琳彻底认为相聚无望了,已经完全认命了,也做好了独自面对一切未来困境准备。

    她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洪禄承一见到这封信后,居然用出人意料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合格的丈夫,称职的父亲。

    他为了她,为了这个家。生出了独闯龙潭虎穴的勇气,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离港返京归家。

    在香港那边,洪禄承先是和力阻他的大哥洪福承大吵了一架,坚决地表示妻儿难舍,绝不另娶。跟着就把万贯家财断然抛下,只身上路。

    由于当时通往内陆的飞机航班全部停飞,洪禄承花了十根金条的高价,才雇到一艘渡轮回到了花城。

    而到了花城后,由于船都已经都被政府军队强征走了,他只能再贿赂一个邮车司机改走陆路。

    这一路上,市面混乱,道路难行。直到10月份,他才步步维艰熬到了柳州。

    可在当地,他又遭遇到白崇禧的溃兵。好在有惊无险,他虽被洗劫一空,但人身安全没受侵害。

    接着,在继续经历了马车、牛车、火车、徒步几番辗转之后,于11月中旬,他才终于平安回到了京城老宅。

    而这个时候,一路历经坎坷的他,不但腿瘸了,带着的财物也全丢了,只有一身馊臭,形容落魄非常。

    可尽管在别人看来洪禄承落魄得就像叫花子,当院门打开的时候,王蕴琳看到他,抑制不住的惊喜、感动和欣慰,都是发自心底的。

    夫妻再见,简直恍若隔世。

    尤其是听到随后追出来的儿子叫了一声“爸爸”,更是让洪禄承和王蕴琳双双泪洒衣襟。

    再没有片刻迟疑,这对夫妻情难自抑地一起抱头痛哭起来。

    他们要把近一年的分离,近一年的思念,近一年的忧愁都借着眼泪抒发出来。

    此时,在他们的心里,除了劫难之后的重逢喜悦,厮守一生的幸福,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

    什么金银珠宝,功名利禄,那全是虚的后面的日子即使再苦再难,那也是甜

    至此,寿敬方的话又讲完了。

    但这次,洪衍武却更久地没有说话。

    不是他不想说。而是这些过去不为他所知往事,已酿成醇厚的酒,带着时光的色泽,味道醇厚至极。促使他想说的感触好多,反而不知道如何能够说清了。

    最深刻的体会,他只是觉得对自己的家庭了解的实在太少了。

    他的祖父,他的外祖母,他的父母,他的舅舅,还有他今天第一次听说,那个坐拥财富在远在香港的大爷。

    这些上一辈的人,这些与他有血脉关系的人,似乎每个人身上都承载着既平凡,却又不凡的故事。

    而在这些恍若隔世的人生里,又都折射着许多他未曾懂得,或未曾体验过的人生道理。

    过去,他对自己的家庭只有亲、只有眷、只有愧。但现在知道了这些,却不能不对父母,对这些亲人有些肃然起敬了。让他自觉以往活得糊涂,活得马虎,活得浑浑噩噩。

    而当他把这样一些往事放在脑中拼凑时候,便忍不住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究竟要过怎样的人生

    是的,暂时他还想不了那么透彻。但有一点他是确定的。

    那就是要对得起这些父母亲人的真诚,对得起这些了不起的经历

    前面的路已经暗下去了,隐隐能看远处的亮光。那应该是城里的灯火。

    洪衍武看到这一幕,突然感到身体获得了一种力量,获得了一种对生活的期盼,促使他加速蹬起车来,迎头赶了上去。

    可不成想,与他的心情激荡极不合拍的,却是身后一声拖后腿的声音。

    “老三,你干嘛悠着点儿我可不想骨头散架”

    有群号了:244574974,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快来加入吧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351章 三件事

    

8月22日,当洪衍武带着寿敬方配好的药再去龙口村接家人时,兆庆的婚期已经完全订下来了,就在9月10日。

    选这一天除了是找人掐算过的,也是因为当天阳历阴历都是双数,而且正好第二天周日,对洪家这些城里的亲戚们很是方便。

    他们到时候只需再请一天假即可。婚礼头天下午过来,结婚第二天上午再赶回去。这样不累,也能全程参与。

    唯独日子这么近,倒是看似有点紧,但其实也不然。

    因为这年头的农村喜事相当简洁,重要的内容只在那一顿饭上。只要有猪、有钱、有粮票,到镇上请几个大师傅,保证能办的妥妥当当的。

    何况洪家这次走亲戚又购置了不少家什,用那些锅碗瓢盆,居家用品布置好的新房,在整个龙口村已经算是头一份了。

    至于女方那边准备更是充分,小芹爹妈可老早就惦记上女儿的婚事了。

    炕上的躺箱、炕桌、方桌、凳子、衣柜,去年就凑齐木料找人打出来了。被褥也缝出了两铺两盖。有这些做陪嫁,已经足够让其他人家羡慕的了。

    要说眼下真正欠缺的,就是新郎新娘缺套新衣了,未免有点美中不足。

    于是洪衍武就建议,干脆让兆庆、小芹,还有安太阳,跟他们一起回京城得了。

    他说这样呢,两个新人不但能去商场购买新衣,还能去照结婚合影。有安太阳作为娘家哥哥陪着,也没人说闲话。同时安太阳也能顺便认认门儿,今后送鸡蛋自然就省事了。

    方方面面都考虑得挺周详,事儿最后就这么办了。

    众人回到京城,已经是当天下午。

    三个乡间的年轻人无所事事,在洪家待得都很拘束。习惯了广阔空间和自由田野的他们,在狭小的屋子里待长了就不自在。

    特别是第一次来京城的小芹和安太阳,虽然炸酱面很合胃口,虽然洪家人招待热情,可他们还是有点不知该把自己往哪儿摆的别扭。

    总觉得待在哪儿都碍事。稍微动缓动缓,不是碰着东西,就是撞着人。

    出去也不行,一个人不认识,到处还都是辨认不出的胡同,永远是不到头的灰砖青瓦,让人看了眼晕。

    安太阳私下里就对小芹说,“难怪兆庆不爱来京城,我也觉得还是农村好,这里人多车多,走道都不痛快,忒憋屈。”

    小芹自然是怕人听见,赶紧阻止。“日头哥,你你别瞎说。让人听见不好。”

    安太阳却撇撇嘴,很不以为然。

    23日,洪衍武和陈力泉依然没去上班,主动陪着一对新人和安太阳出去办事。

    他们先去百货大楼买好了衣服,买好了皮鞋,还给安太阳买了条新裤子,又特意去找张秉贵抓了十斤喜糖。这才让兆庆和小芹找地儿换上新衣,去旁边为众多国家领导人服务过的华夏照相馆里,照了结婚合影。

    然后也没直接回去,他们几个在外面先吃了顿饭。又就近看了天安门、逛了故宫,足足玩了一整天,这才打道回府。

    而这天晚上回来,安太阳的态度就有了些转变。

    一是因为作为农村青年,他还是头一回穿这么高级的裤子,爱惜地摸了又摸。另外就是他今天看了天安门,上了金銮殿,他自觉长了见识,开了眼界,这可不是村里人人能有的福气。

    他就又悄悄跟小芹说,“城里还是有不错的地方,虽然住的窄巴了点,可有的吃,有的玩儿。要真没什么事儿,委屈委屈住个十天半拉月的也行,听说京城还有北海、颐和园,要能都看看,这辈子也不亏了”

    小芹终于忍不住说了他。

    “你别总这么没心没肺的,进城了也得懂点城里人的规矩。人家对咱们够好的了,你再不知足亏不亏心你知道买这些东西花了多少钱人家招待咱们又花了多少粮票肉票城里人也不是见天大鱼大肉,白米白面过日子的。还有,刚才一大碗红烧肉,谁都没夹两块,怎么全让你一人吃了,也不怕让这些亲戚们笑话”

    安太阳却强自嘴硬。

    “我就爱吃肉,咋舒服就咋待着。你说的,既然都是亲戚,他们还能看不惯咋的再说了,回头他们要再去我家,我也这么招待他们。哼,你还别以为我啥都不懂。我要有了钱能比谁都会过,今后就住在农村,没事进城玩两圈儿。城里的东西,农村的环境,加在一起,那才是顶好的生活”

    还真别说,往往真理就是这么不经意的脱口而出的。

    巧合的是,在西院的陈家,洪衍武也是这种意见。

    他特意找兆庆单独深谈了一次,把对未来政策的预判,更加详细地好好分析了一次。

    这既是为了鼓励兆庆,也是为了提醒兆庆。农村不会永远穷下去,家庭成分上的帽子也会很快甩下去。往后可以做的事情会很多,兆庆和小芹绝对不会过得比任何一个城里人差,甚至还会更幸福。

    同时,更让兆庆万分意外的,是洪衍武不仅把屋里那部“海燕”半导体收音机送给了他。还拿出来两千块钱让他收下。

    洪衍武的意思是,有了收音机,兆庆才能随时知道外面世界发生的事儿,才能验证他说的话是否属实。而这两千块钱,一千是他给兆庆的随礼,一千是专为孝敬舅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