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杨卫帆的家居然驻扎着一整个警卫班。
他开车带朋友进自己的家门,也得老老实实等着警卫检查完毕,并且电联过里面,才能得到敬礼放行。
还有他的家里到处都是公家派遣的服务人员、司机、锅炉工、炊事员、服务员。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很难保佑自己的隐私和宁静的。
最夸张的是他家里的客厅。那屋子空旷得很,三盏大吊灯在房顶,大得似乎一眼望不到头。
但房间里除了十几个单人或双人沙发,和一些茶几,再没有什么其他家具,墙上也只挂着领袖像和一些照片、奖状。
不过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件客厅中间不仅放了一个两平米左右,养着金鱼和绿植的大型假山盆景。而且服务员给洪衍武和陈力泉端来的茶杯,那上面有居然还有用毛笔写着的阿拉伯数字。
陈力泉这么一看可就奇怪了。
“杨子,你们家杯子上怎么还写字啊还怕丢吗”
杨卫帆的回答可谓超出想象。
“我们家的客厅就是为了开会的。但凡家有来客,人数都不在少,我父母也必给每位沏茶。这样写上数字,每个人才不会弄乱呀。”
这时洪衍武和陈力泉再一注意观察,果然,客厅里茶几上还有不少烟灰缸呢,墙角也码放着十个暖水瓶。就这布局和形式,实际上与公家单位的会议室别无二致。
有群号了:244574974,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快来加入吧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401章 盘问
在客厅的沙发稍坐了片刻。
也就是杨卫帆刚打开烟筒,刚给洪衍武和陈力泉点上一根“大中华”的时候,一位身着藏青色华达呢制服的女士从客厅的门口出现了。
她体态丰盈,面孔白晰,双眸乌黑,看上去很年轻。
明明应该有四十来岁的年纪,但“逝去岁月不饶人,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效果在她身上,不知为何变得衰微了。
若不仔细看,恐怕连额头和眼角上,那些并不怎么明显的光阴印痕都会被忽略过去。
不用说,这就是杨卫帆那风华出众的母亲了。
洪衍武最先看见,立刻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叫了一声“阿姨”。
跟着把手里的烟放在烟缸上,拉了陈力泉一把。
直等到陈力泉有样学样,杨卫帆也叫过一声“妈”后,穆迪这才拿腔拿调地说了一句。
“欢迎,欢迎你们来家里做客。”
不是京城话,只能算是普通话。虽然语言内容很客气,但仍然是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不免让人觉得有点言不由衷。
果然,下面的情形继续印证了这一点。
“伯母好,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孝敬二位长辈的。”
洪衍武和陈力泉一起毕恭毕敬把带来的礼物奉上。
可穆迪却对此并不怎么在意,只说了句“有心了,坐吧”,连正眼都没看上一眼,就招手让保姆拿到出去了。
而接下来,她倒是用审视的目光,仔仔细细、上上下下打量起洪衍武和陈力泉来。
等杨卫帆刚介绍了一下他们的名字。她就迫不及待地地问。
“你们都是我儿子的朋友和我们家小六儿是怎么认识的呀”
洪衍武便讲了他们和杨卫帆当初凑巧在滨城百货商场相遇的经过。
可跟着穆迪又问了,“你们两个都在哪儿上班啊”
就这样,她对洪衍武和陈力泉的政治审查彻底展开。
先问他们工作,又问他们的家庭成分,还问他们父母。颇有不问清祖宗三代誓不罢休的意思。
得知他们全面的具体情况后,穆迪虽然没有什么明确表态,但眼神中透露出的不满,却无疑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陈力泉还年轻,真没想到刚进杨家的门就遭到这种下马威,后面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他这时体会到洪衍武之前的顾虑不是杞人忧天了。头上不但隐隐泛了汗,手也有点不知该往哪儿搁了。
还好,洪衍武是做了思想准备来的。来之前已经预感到,进入这样的家庭他将遭遇到什么。穆迪的态度其实并没太出乎他的预料。
他一句一句应对的倒是不卑不亢。既没有像陈力泉一样地手足无措,也没有产生什么自卑心理。反倒是一直自然地和穆迪对望着答话。这点倒是让穆迪相当意外。
最后,这种对话终于由于杨卫帆的干涉而结束。
当穆迪又问起洪衍武的兄弟姐妹的时候,杨卫帆听不下去了。他知道自己的朋友都是有自尊的。忍不住抢白似的嗔怪母亲。
“妈,您不是真要查祖宗三代吧这可不是您在单位,这是咱们家他们也不是您的下属,他们是我朋友其实我知道您想听什么。小武他二哥是大学生,您满意了吧”
这样一来,穆迪也觉得自己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便说,“这孩子妈对你的朋友多关心几句又怎么啦”
而这时,偏巧客厅里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是楼上的韩山打来的,说杨耀华现在想见客人。
这样,大家就都有了能下台的台阶,此事总算是告一段落。三个年轻人很快都跟着穆迪上楼去了。
和杨耀华见面被安排在二楼的小会客室。楼梯的转弯处有一株足有两米高,叶大如盆、油绿乌亮的植物。
这东西在这个年头还很新鲜,陈力泉从未见过,忍不住看了又看,还伸手摸了一把。
洪衍武觉得好笑,就告诉他,“这是龟背竹。热带雨林里生长的植物。”
没想到穆迪一耳朵听见,也忍不住好奇地回头看了洪衍武一眼。还问他,“你去过南方”显然是没想到他会有这般见识。
但有点不合时宜的是,这时韩山已经打开了小客厅的门,很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去。这个话题也就没法再继续了。他们所有人一起进入到小客厅里。
虽是冬日,穿着一件蓝色对襟丝棉袄的杨耀华,却坐的是把藤椅。
此时的他,和病床上的他已经大不相同了。头发白多黑少,但透着精神。身体虽然还虚弱,目光却不再迟缓。显然,身子骨已经大好了。
在这位老将军面前,洪衍武和陈力泉的态度必然是份外敬重的。
但他们却不再感到拘谨。因为他们渐渐发现,杨耀华可和他们想象中大不一样。没有那么威严,也没有那么沉闷。与穆迪恰才的冷淡相比,这位老将军本人待客就要热情多了。
老爷子是湖南口音,说话就跟伟大领袖一个味儿。所以跟他们闲聊起家常来,就跟电影开国大典里的古月扮演的人物似的,显得很亲切。
他还专找他们懂得的话题谈,谈京城的风物和习俗、询问百姓的民生状态,其中他尤其喜欢聊他们的日常生活。
再加上无论穆迪还是韩山,是完全以杨耀华为轴心的。什么都依从他,顺着他。见他对洪衍武和陈力泉这般好,招待上也就特别厚待,给他们拿最好的烟,上最好的茶。
这么着,香茶弥漫,满室盈香。客心安然,谈性愈浓。
不经意间,由这些琐事一样的话题,渐渐就绕到洪衍武、陈力泉和杨卫帆的关系上了。奇怪的是,这次这俩小子竟然把他们自己的情况更加详细地描述了一遍。
过后洪衍武都觉着纳闷儿了,别看杨耀华想知道的问题一点不比穆迪少,却根本无法让他们产生丁点的反感。甚至还颇有主动倾诉的欲望。
还别说陈力泉这次都是自己主动“交代”的个人情况,连他自己都秃噜嘴了。把他们打了师长儿子的事儿也说了出来。这嘴也忒没把门的了。
这么细一琢磨,洪衍武就不得不为之叹服了,真正顶级的政治动物确实不一般啊。
是,绝对谈不上什么“王八之气”。
但工作经历,戎马生涯,加上长期身居高位的视角,禀赋,品行,爱好,趣味等诸多因素却在这样的人身上,融合而成一种独特的魅力。
这使其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化基础,都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一个有感染力,有引导力,能掌握全局的人。
这一点连他自己都做不到。反正至少他肯定,这老爷子要是再逮着三民党俘虏,能像这么聊上一场,十有八九能当场策反成功。
难怪建国之后,一直是当政委呢。
不过这次谈话,也不光洪衍武和陈力泉被忽悠了。反过来,洪衍武拍杨耀华的马屁也很到位。
因为别忘了,凤凰卫视的纪录片可是把杨耀华生平最光彩的一面都给总结出来了。
洪衍武哪怕记得七七八八,那聊起这些来也都是杨耀华平生的得意处,可算是正应了“投其所好,骚在痒处”这句话了。而且不得不说,他问得问题都很关键,好多情况就连韩山、穆迪、和杨卫帆都不知道。
于是这么一讨教。竟然把杨耀华的谈性也给激发出来了。后半场,几乎就是这个老将军的口述回忆录。
要不是保姆提醒到了服药时间了。弄不好得一直聊到吃饭时间去呢。
这一下,别说穆迪真有点惊讶了,就连韩山望着洪衍武都有点佩服莫名的意思了。
估摸着他还以为洪衍武提前做过功课呢。可他就忘了一条,他这个贴身秘书都不知道的事儿,洪衍武又去哪儿查去呢
有群号了:244574974,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快来加入吧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402章 感受
吃过药后,杨耀华还要休息一下,所以谈话必须暂时告一段落了。
老将军倒没忘了嘱咐杨卫帆,“你陪客人说说话,一会儿吃饭咱们饭厅见。”
跟着他又跟穆迪说,“夫人,今天是新年,又来了客人,我总能喝一盅了吧”
虽然穆迪仍然以“服药不能喝酒”为由,坚决地拒绝了申请。但老爷子却并没有真的失望,而是冲洪衍武他们眨了一下眼。
从这个动作就可看出,今天的谈话让他的情绪还是比较高兴的。他问这话似乎只为开个玩笑,并非要达到目的不可。
于是杨卫帆就安心地带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回到了自己的顶楼的卧室。
一直到吃饭前,小哥儿仨都能放松地聊聊天儿,再不虞被旁人打扰了。
杨卫帆对哥们没的说,一进屋就得倾囊而出。巧克力豆”,居然还有几瓶可口可乐。
这可都是当年的稀罕物儿,只能是殊渠道的供给。
洪衍武倒是挺想喝可乐的,不仅是因为好久没喝了,猛一眼看到就有熟悉的亲近感。也是因为这种玻璃瓶的包装才是原生态,一旦不含异味儿,而且气儿足。
他一点不客气,当时俩瓶子一对,就给打开了。
然后“咕咚咚”就灌了一气儿,直接见底儿了。
跟着还特舒坦地打了个气嗝儿,十分满意。
这可让杨卫帆有点直眉瞪眼。
因为他根本没想到洪衍武对这玩意能这么享受。这东西贵是贵,四块钱一瓶呢。但那滋味可真是怪
最后,还是陈力泉的反应比较符合杨卫帆的预期。
这愣小子从洪衍武手里接过一瓶,刚尝了两口就直言不讳。
“杨子,这外国汽水怎么这味儿啊就跟中药似的。比咱们那橘子味儿的可差远了不不会是我这瓶儿坏了吧”
“哈哈哈”,洪衍武和杨卫帆都忍不住乐了。
其实说道真正高干家庭的特殊之处,还不独有这些口腹之欲的享受。高级别的待遇是贯彻在住所每一个角落的。
像诸如国家配给的大面积住房、家具、家电、汽车和工作人员就不提了,这些属于应有之意,老百姓几乎发挥一下想象力,几乎都能想象的到。
但在广大人民群众还要依靠蒲扇、火炉子的年代,杨家居然有冷暖两用的中央空调,这种奢侈的现代化享受,可就超前得有点难以想象了。
这个年代的中央空调的形式还是挺有趣的。
空调管道和通换气口并非安装在房间顶上,而是如同暖气片一样体积的方形装置,安装在每一个房间的墙壁上。
铁皮面板上有排气孔,也有一个旋转按钮,可以用来调节温度。冬天是暖风,夏天是冷风。
别看形式是笨点、土点,还脱离不开当年的科技水平和设计能力。可是要从功能上讲,其实与当今现代化社会的生活水准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高干就是高干啊不一样,真不一样和我们老百姓的日子,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洪衍武摆弄了一会,发现温度变化挺明显。不由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但这却让杨卫帆有点难堪了。
“你瞧你,我就怕你这么想,你还真这么想了。想多了啊。”
可没想到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