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这一年国家既没有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也没有组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活动。只按照惯例于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个的招待会,由国家领导人出席,和四千名我国各族各界人士,以及来自五大洲的外国朋友见个面。

    随后的安排,是于10月1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再为群众开办一场有游艺、舞会、杂耍、戏剧、电影、曲艺、木偶戏、体育表演和书法、绘画试笔的联欢会就可以了。

    应该说,这种庆祝形式相当节俭、朴素,却没能满足大部分参会人员的心理预期值。像9月30日当晚,参加与会的人员就兴致寥寥,谁也没有期待招待会有什么亮点。

    当天从领导人讲话到乐团奏起团结友谊进行曲的过程里,整个与会程序一直都在按部就班,平平淡淡。掌声虽然热烈,却真的有点缺乏情绪,走过场的意思。

    可偏偏随后杨卫帆和苏晓明一开始演唱这首新歌,整个气氛就不一样了,立刻使全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人们都情不自禁跟着节拍拍起巴掌来。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说,这首歌确实好听。

    曲调优美、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男女对唱的表演形式又相当活泼。让每个人都产生了朗朗上口、轻松愉快的感受。就是在座的外国人听不懂歌词,也同样被深深吸引。

    其次是应时应景,这一年是七十年代末的最后一年。

    歌词里“光荣属于八十年代新一辈”的理想和抱负。不仅表现了年轻人对祖国的深切希望,也充分展现出 20 世纪八十年代新青年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十分贴切、巧妙。

    而最重要的是,歌曲内容正好符合了国家上层的心思。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的未来,无疑是国家领导人正在努力着手的,也是最期盼的。

    像那句“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不但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上下团结一心,发展祖国、实现四化的决心。也有令人欢欣鼓舞的宣传效果。

    这样的歌曲简直是唱到人心里去,唱到亿万人心里去,也唱到了领导人的心里去。怎么能不让人产生共鸣,不使人激动,不大获好评呢

    果然,歌曲演唱完毕后,掌声雷动,大家都为这首不曾听过的新歌竭尽全力的鼓掌。

    “伟人”甚至说,“很多年了,我都没听到这么欢快的歌声。这是真情是迎接新时代的第一首歌”

    于是乎,杨卫帆和苏晓明凭借这一首歌一鸣惊人,彻底火了,紫了。

    在当天招待会结束时,他们不但临时应要求再次演唱一遍。第二天晚上的联欢会也再次加演了一场。

    在此后,这一首歌不但一下子在广大群众中流传开来,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而且还因主题新颖,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乐性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1979年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另外,国家唱片总公司、广州太平洋音像公司,主动找上门来,为杨卫帆和苏晓明两个人录制了大海的歌、杨卫帆、苏晓明独唱歌曲选。

    即使在当年录音机尚未普及,一盘磁带售价高达六块三毛,六块五毛钱的情况下,这两张专辑最终在全国销售都分别超过了五十万盘磁带。

    这就使得他们毫无争议地一跃成为当年少数,能出畅销个人专辑的年轻歌手。成了当年音乐杂志上占据主要版面的风云人物。即使是被称为国内“通俗歌曲引领者”和“第一组合”也并不夸张。

    至于其后,他们名气发酵带来的好处,那就更多了。

    比如说,“海防”主动给杨卫帆和苏晓明立功受奖,再次提高了他们的待遇,杨卫帆成了副师级。苏晓明也成了副团级。

    这也就意味着,苏晓明终于有了坐吉普车的权力,杨卫帆则拥有了自己的警卫员,这种火速的蹿升,着实令团里的同行们眼红。

    另外,因为入了“伟人”的法眼,“龙颜大悦”下,杨耀华的处境居然有了出乎意料的好转。

    “伟人”的一句“人老了,但还要发挥作用”的指示结束了杨耀华“居家养病”的状态,不但让他在国防部做海军方面的业务顾问,同时还就任“军事研究科学院”的副政委。

    固然跟以前的实权职务不能相比,但这种闲职荣养至少也表明了一种趋势。杨家就像开花的老树一样,又有了再度荣光焕发的机会。

    有群号了:244574974,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快来加入吧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531章 生活改变

    

最后还有一条,是谁也无法左右,于综合作用下顺势发生的,那就是“改革开放,广告先行。

    当年,从1月14日津门日报率先在第三版刊登了十平方厘米大小的天津牙膏厂商业广告“蓝天牌牙膏”,打响了“第一枪”,以及1月28日,沪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打响了“第二枪”之后,这股风吹到了京城后则响起了“连珠炮”。

    先是工人日报用整版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的电器广告,然后光明日报刊登了日本奥林巴斯的产品广告。后来就连党务机关报人民日报也刊登了大半个版面的地质仪器广告。

    而从1978年年底不再享受中央财政全额预算的,改为“差额补助,结余留存”的“华视电视台”更是先后自主播放了“西铁城手表”、“美国威斯汀豪斯电器”、“首都汽车服务公司”、“河北冀县暖气片厂”的广告。

    到九月为止,在纷纷追逐效仿之下,京城各大报纸刊物几乎都出现了商业广告。“华视电视台”播放商业广告也成为了日常业务。而作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媒体,国家人民广播电台也开始后续跟进,成立了专门筹办广告业务的班子。计划把原来不收费用的“新产品介绍”栏目取消,商讨如何收取广告费用。

    就连户外广告也重新出现在了京城街头。

    先是京城市政府综合商业和交通两方面考虑,把西单38路公交车总站背后的民主墙迁到了月坛公园,原来的地方直接改为了“广告墙”。

    一些著名品牌如“瑞士雷达表”,“西铁城手表”,“雀巢咖啡”、“白猫洗衣服”、“金星电视”都陆续选择在这里投放广告。

    跟着京城王府井大街南口,一下竖立起十块广告牌。有几块还是用原来的语录牌改的。也毫不费力就被六家国内企业和四家外商瓜分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户外广告画面都靠人工手绘,京城美术公司承接下的工程画面相当考究,也使得王府井大街增加了新的看点,引得路人争相观看。

    在这种情况下,“西铁城领导钟表新潮流,石英技术誉满全球”、“将以卓越的电子技术,对中日友好做出贡献”、“可口可乐添欢笑”,成了这一时期让许多人记忆深刻的广告词。

    应该说,尽管这一时期的广告形式异常简单,渠道也不多,但由于是我国广告业大复苏的元年,投放效果却异常显著,各类投放了广告的产品不费吹灰之力便深入人心,销量暴增。这也引得越来越多的厂家产生了投放广告的意识。

    特别是配合着外界流行歌曲的继续传入,和国家广播事业局号召“大办电视剧”的影响下,电视机和录音机,成了人们对新式家居生活最为迫切的向往。

    而遵循着因果关系的客观规律,一切政治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必将传导到实际行为上。民生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注定发生巨变。

    比如说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各类结婚物件儿的“糖心儿”就受广告影响颇多,买东西开始认牌子了。

    “双喜牌蚊帐”、“雪莲羊绒衫”、“索尼电器”。凡是见过广告的都成了她购物首选。即使是洪衍武给她点明“广告给人洗脑,不能提升产品质量,反倒会增加商品价格”的道理也没用。

    不过好在广告对他们也有良性影响。他们坐享其成搭上了顺风车,在电器方面的收益稳步增长。

    九月份,电器方面的单月收入破天荒达到了五万多块。国庆之后,他和“糖心儿”、“刺儿梅”每人都分到了一万五,就连“二头”一伙儿还拿了五千多分红呢。

    再加上影院票房分得的六万多,洪衍武和陈力泉当月的收入是小八万。

    另外,洪衍武周围的一些人也一下子忙碌了起来。

    比如说,由于社会整体追求外在美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布料供应情况也有所好转。大家把前些年用钩针买团线自己制作窗帘、桌布、枕套,茶杯垫的兴趣转移到了对新式服装的追求上。

    不但引发了缝纫机的再次热销高潮,使得四季服装这样的服装杂志持续热销,让家家户户的家庭主妇把自己买布料,照杂志学着做服装当成了新时髦。苏裁缝父子也成了整个福儒里最忙碌的人。

    俩人在单位经常加班不说,回家也歇不住。求他们制衣的人排到了俩月之后,让他们应接不暇。

    父子俩没辙,一方面是尽力抽取时间熬夜赶工,另一方面也就只能把新找上门来的业务婉拒,如实在拒绝不了,顶多是帮忙裁剪,缝制就真的帮不上忙了。

    这种状况让苏家到处是布料,简直快变成专门的裁缝铺了。

    可有一样,这爷俩还坚持不收别人的钱,只是纯粹帮忙。有慕名而来的人等不及,开出五十元一身的制衣费都被他们拒绝了。

    洪衍武知道了自然难免替他们亏得慌,私下里就劝,说您父子俩这么点灯熬油白辛苦多冤啊。干脆开出价儿来,我觉得一身三十就挺合适。一月下来,你们怎么也得落个千八百的啊。

    可苏裁缝爷儿俩根本不动心。苏裁缝的道理是大家伙靠工资过日子都不容易,好不容易攒点钱买点料子做衣服,他们要人小一月工资心里过意不去。另外也招事儿,弄不好就又成了“罪名”。再说了,要真收钱做活儿,三十块他还真看不上眼呢。

    好嘛,牛啊,敢情这还嫌少呢洪衍武知道劝不动也就作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属于必然。这个年代,人们真是不敢贪利干出圈儿的事儿,多年的精神禁锢太强了。另外,大家也确实把人际交往和感情看得比什么都重,思想意识淳朴得可爱。

    反过来也一样,还别看苏裁缝不收钱,可求他的人也同样不好意思。好茶叶、烟酒和点心匣子流水价儿地送进了苏家,让他们家也快变成副食店了。这一点上,整个东院的邻居们都跟着沾了光,洪家、边家、丁家谁也不缺点心吃了。

    相比之下,一直吃电影票的洪衍武觉悟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儿,很有点趁火打劫,黑了心肝肺的意思。

    和苏裁缝父子情况差不多的还有洪衍武的大哥呢。

    从前三门工程的完工掀起了京城职工改善住房的序幕,到捷克式酒柜的流行,让洪衍争这样有手艺的木匠也成了香饽饽。好些人求上门来相请,洪衍争推辞不过,便也只好义务帮忙,唯一的实惠就是混几顿酒肉一些烟酒罢了。

    洪衍武也试图劝洪衍争收钱,说这样对你对主家都好,大家还省事了呢,没什么抹不开面子的。可同样被洪衍争训了一顿,被骂钻到钱眼儿里去了。

    不过也得说,洪衍争这个当大哥的倒真想着自己的兄弟呢。他变着法儿从东北林区返城知青手里弄了批木料,想给洪衍武和“糖心儿”打套新婚家具。

    那是那帮小子用原木打包装箱的法子,用这种鬼机灵突破了林区特批证件,好不容易才偷运回来的松木板子。

    可没想到洪衍武还看不上。他既嫌弃松木不够档次,又嘲笑那捷克式酒柜没用,说好多人都为了唬人,往酒瓶子兑带颜色的水冒充洋酒。坚决不要,他们要买就买西单家具店的罗马尼亚家具,“糖心儿”喜欢那样带“老虎腿”的。

    这让洪衍争好心好意白费,又生了一肚子闲气。

    事后还有乐子呢,老大气不过非要打赌一百块。他知道西单那罗马尼亚家具是最高档的家具,可必须得有特批的票券才能购买,一共也没几套。好多当官儿的都弄不到手呢。他就说洪衍武肯定买不着。

    可没想到他完全失算了,洪衍武有自己的办法。他假装水暖工那样背一工具口袋,到西单家具店后,就跟那家具面前来回逛荡。

    售货员员一看他就知道没票,也懒得理他。

    可没想到那这小子有邪的,他大衣柜前假装一转身,工具袋里的钢管就杵出来了。“咣当”一声,大衣柜镜子就碎了。

    那售货员还能不急当时就蹦起来了,“哎呦,你可跑不了,你得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