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琢磨来琢磨去,心有不甘下,他就想到了谢经理和交通大队长。一拍脑门,他用二十块手表抵押给他们换了两千块的现金出来。
果然没两天,海边来了每年收海参的人,海参就往上又上涨了三块,总账总算持平了。而这时候总成本就变成了九万九千块。
没想到事儿到这儿还没完,很快,由于收货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价格持续上涨,谢经理和交通大队长又找到了“大将”,他们提出想每人再入一千块一起分利。
“大将”刚求人帮过忙,又是熟人,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
这时,他就犯了洪衍武当初警告他的第二个错误,把别人的钱也给引入进来。盘子的规模和保密性都失控了。
还别看谢经理和交通大队长只是两个人。可这门儿一打开,后面就不好办了。
因为其他“海碰子”们身边也有亲戚朋友,大家把这事儿回去一说,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
谁都看出海参要暴涨的苗头,鉴于上次的财富爆炸效果,谁也不甘寂寞,好多人都要拿钱出来参与分利。
而“大将”自身不正,根本就说不出来“不行”这两个字。
于是外面的钱就像潺潺溪水一样流了进来。到国庆前三天,“大将”他们连同自身的关系网,扔在海参里的钱已经高达十三万左右了。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局势倒是一片大好,海参的价格同样忽忽悠悠地一路上扬。
四十,四十二,四十五,四十三,又四十五,四十八,五十五,没货了三十头的根本没货
到这个时候,私货交易的“小市场”一片繁荣。
等追上了官价儿之后,大家自然把扫货目标又瞄准了国营商店里的海参,抢购风重启,就连“水产商店”的海参官价儿也被迫调高了十块,五十头的干海参在滨城历史上第二次突破了五十大关。
眼见和上次一样,只要“水产商店”卖断货,就又是一个海参价格大井喷的局面。再也遏制不住。
可就在大家伙儿都蠢蠢欲动,准备欢呼雀跃的时候,民间的变化终于引得政府插手干预了。
报纸上登出来的消息,政府承诺会充分保证节日供应,并决定于国庆当天,把国营商店价格调配回正常价位。
同时警告人民群众不要参与海参的投机倒把行为,一经发现,公安机关会没收所有违法所得,原单位做开除处理。
按理说,洪衍武早警告过这一条,“大将”理应尽快把手里的海参出手。
按照眼下的价格,市面上三十头的海参已经炒到了六十多块。如果是大将一开始的收购价,那已经翻倍了。即使是后来陆陆续续又把综合成本抬高到了四十六块,出了手也有四万多的利润呢。满可以见好就收的。
可问题是人的贪心一作祟,就会变得愚蠢,导致判断失误。
“海碰子”们此时的眼里、脑子里全是前年到达一百七八的海参高价,觉得海参后劲还足实着呢。
再说这次政府的措施也和上次也不同,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工商部门、物价部门和公安部门都没有针对海参交易的“小市场”进行查抄。
这就让他们和大多数人额一样,误以为没有实际行动,恐怕不会有什么效果,政府还没来真的呢,完全可以等等再说。这就又犯了第三条错误。
他们根本没有料到,鉴于上次的海参涨价风,政府也变聪明了。
官员们吸取了前车之鉴,就怕强制管控引起社会更大的价格动荡,这次直接通过上层从山东调配了海参过来,才做出公告。
不但用降价预期稳定了民心,缓解了抢购风。紧跟着国庆节前一天也开始履行承诺,全力放货,下调价格,用事实来说话。一下就击溃了囤货居奇者的信心,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
好,随着山东海参上市,摆满了滨城“水产商店”的柜台。所有打算靠手里海参发财的人都傻眼了,他们不知道这些海参是打哪儿变出来的,更不知道政府还备有多少货物。
然后在有人听说港口又卸下了一整船的干海参后,立刻就引起了恐慌性抛售,私货市场里干海参价格直线暴跌。短短三天之内,一直到打回原型才站住脚。
别说海参贩子们亏得吐了血,就连前一阵在国营商店里买过海参的老百姓也觉得自己亏大发了。
而“大将”他们手里的近三吨海参,只来得急以相对高价卖出五百斤,兑换出了两万初头的现金,其他的全砸手里了。最后一盘账目,即使剩下的能顺利卖出去,每斤也得赔十八块,蚀本六万多。
这时候所有人就都不乐意了。“海碰子”们骂天骂地,喝闷酒,不能接受现实。谢经理和交通大队长也慌神了,天天催问“大将”该如何是好。
但闹腾得最凶的还是其他那些用几百块不等参与进来的众多“小股东”们。这些人输不起,不但闹着要还钱,还都不肯接受亏损。非说“海碰子”们当初是跟他们打过保票的,只赚不赔。
这一下可麻烦了,这些人都和“海碰子”们有各种各样的亲戚朋友关系。当初彼此怎么说的,如今谁也讲不清,更不能厚此薄彼。
有的人家虽然经济很困难,可原价赔一家,就不可能不赔另一家。而且现金有限,先赔谁后赔谁也是个问题。最关键的,是因为已经谈不上保密了,还有人声称不原价照赔,就去找工商和公安举报他们。
这样就更让事情弄成了一锅粥,“海碰子”们彼此之间第一次在酒桌上互相埋怨起来,为了自己亲戚朋友的利益大吵了一架。你说他傻蛋一个,当初实在不该跟他大姑满应满许,胡乱做保。他又说你家的二舅怎么敢反过来威胁大伙儿,真他妈不是东西。
甚至一来二去的言语交锋下,借着酒劲“虾爬子”居然和“巴蛸”动起手来。
目睹这情景,“大将”简直后悔到家了,他觉得真不应该和兄弟们再趟这次浑水。钱亏了倒是小事儿,但他受不了当初一起奔命的穷弟兄们为了钱,自己跟自己打起来。
想当初,大雨泡糟了他们带来的干粮,“虾爬子”可是把唯一还能吃的贴饼子让给了“巴蛸”啊,而“巴蛸”也冒死救过被困在礁洞里的“虾爬子”。再怎么样,他们也不能不念旧情反目成仇呀
于是“大将”简直气炸了心肺。激愤之下,他一拍桌子,当场把“虾爬子”和“巴蛸”都给臭骂了一通。
可“大将”万没想到,破天荒的,那俩为了钱红了眼的臭小子居然造了反。
他们不但不服气,而且反倒站在一个立场指责起他来。说他不应该不听洪衍武的话,带头破坏规矩,否则大家就不是赔钱是赚钱了。
“大将”愣了,他呆了,他傻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两个兄弟竟然跟他说出这样的话来。
跟着在全场一片肃穆中,他发现其他人虽然不说话,却都带着股奇怪的神色望着他。明显具有同样责怪的意思,这让他又伤透了心。
这场面如果贴切地来形容,真就应了黎叔的那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于是情绪激动下,“大将”把杯中酒一饮而尽,也冲动地说了很绝情的话。
“我知道你们大伙儿都怪我,可没关系,所有的亏空我一个人背,绝不让你们大伙儿受我的连累。但从今往后,咱们也不是兄弟了。明天,你们就让你们的亲戚朋友找我来拿钱吧”
跟着他把酒杯一摔推门而出。
但这时,更让他伤心的事儿发生了,除了“三戗子”,居然再没有一个兄弟出来追他的,这只能证明一点,他的兄弟们真的把钱看得比他们的情分还重要了。
“大将”可是个血性汉子,尽管跟大家伙不欢而散,伤了感情,可一诺千金,说出的豪言壮语就必须要做到。
一方面他陆陆续续,给大伙儿的亲戚朋友发还资金。另一方面他在找把海参出手变现的机会。
按他的想法,第一要务是得先凑够三万现金把外人的债务清了。
因为对每个“海碰子”来说,应付亲戚朋友的声讨都是一件很痛苦、很为难的事儿。谁都怕被人戳脊梁骨。
更何况有人家庭条件实在困难,那几百块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积攒出来的财富,真要是认为钱拿不回来肯定走极端。别说举报他们,可能连寻短见的事儿都会发生。万一急出个好歹来出了人命也不行啊。
无论如何,他是不能背负这样的良心债的。
有群号了:244574974,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快来加入吧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536章 老肥
应该说,“大将”能如此有担当实属难能可贵,想法也很到位。
哪怕是为了“破财消灾”,这个问题也应该快刀斩乱麻地解决掉,才能避免更糟糕的结果。
但想和做之间还是有着不小差距的。“大将”没能想到,滨城急着想把“海参”脱手的人会有那么多。
国庆才刚一过,海参价格居然又下滑了一些,但私下交易量却持续低迷。“大将”很难短时间内把海参顺利卖出去变现。
这种情况下,“大将”就只能动起了自己其他资产的主意。将那些好不容易积攒到手里的名酒、手表和木材试着变卖。
他先给谢经理和交通大队长送去了二十块手表抵债。又托他们俩帮忙找找门路。
同时,他还把这件事拜托了每年这个时候来滨城出差的“老肥”。他觉得这个生意场上的老朋友门路多,没准能快一点帮他找着买主。
可跟着又是一个没想到,“老肥”了解他的情况后,居然说已经自己办完了事儿,明天就要回哈尔滨去了,恐怕帮他找不了买主了。
不过,倒是给他又出了一个主意。
“老肥”的意思,是“大将”的海参滨城卖不出去没关系,如果乐意,他可以帮忙在哈尔滨代销。那儿他门路更多,要赶在中秋节前,他差不多能卖到四十块一斤。只不过他手里没现钱给“大将”,这次办事都交付给关系单位了,只能卖了海参之后再把钱汇过来。
“大将”挺意外地楞了一下,随后就犹豫上了。
这个主意好是好,可原先交易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另外呢,他不知道海参什么时候能卖出去,一万块是一大笔钱啊,他急着用,也怕时间有点来不及。
“老肥”似乎看出了“大将”的担心,这会儿就又说,“兄弟,你要不放心,哥哥我可以给你打个欠条。大不了我回去先卖你的货,如果不好卖呢,我回去了也方便帮你凑钱。反正我估摸着最少三天,最多五天就能给你汇过来,保证耽误不了你的事儿。合作这么久了,难道你还不信我吗”
话到这个份儿上,急得火烧眉毛的“大将”就真动心了。于是出于对多年交情的信任,他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三百斤干海参交给了“老肥”。
拿了“老肥”开出的欠条之后,“大将”还说自己就要一万块,多卖出来的全是“老肥”的报酬。并亲自帮忙把海参和“老肥”送上了火车。
此后的几天里,“大将”就一直惦记着“老肥”卖货是否顺利,期盼着尽快拿到这笔钱先给那些外债还了。
这样,他就可以松一口气了。接下来,满可以慢慢着手,给兄弟们分其余的海参。
他算了算,连他自己的东西加上剩余的海参,大致还值个六万块。“老刀鱼”的钱是一定要足额还上的。一万五的亏空,让那六个小子背,以他们的经济情况来看看,也不会太为难。
万一春节前海参要再涨点钱呢,这窟窿兴许就填补上了。这样,大家就都没话说了,他也算对得起所有人了。
自己的钱没了,大不了再挣呗,反正他还年轻,能下海
他就这么平静地想着、等着、盘算着
但老天爷似乎专门爱咬病鸭子。“大将”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么要命的关键时候,他竟然再度遭遇了一次雪上加霜的背叛。
中秋节过后,满怀期待的他,死活没等到“老肥”的汇款通知单,打电话给“老肥”也总找不到人。
这下他慌了,心里不禁掠过一丝阴影,唯一能做的就是持续不断地打电话。
最后就在他准备上路跑一趟哈尔滨的时候,经过锲而不舍的坚持,“老肥”的电话终于打通了。可得知真相,又让他差点没气炸了肺。
敢情“老肥”直接跟他亮了底牌,居然告诉他那笔海参的钱就别打算要了。
还直说“大将”太糊涂,其实滨城之所以海参卖不出去,就是因为收海参的人都是像自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