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个事儿,洪衍武根本没想到,他身边意见最大的人居然是边建功。

    这小子是骂不绝口,对公安部门意见大了去了。

    洪衍武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呀细一打听才知道,敢情是为了爱情,边建功在舞场里看上个姑娘。

    去年,洪衍武不是带着边建功去“外交公寓”和“友谊宾馆”跳过舞吗今年边建功腰包鼓了,他也会跳了,偶尔拉着客人到了这些地方,自己也会进舞厅玩玩。

    结果没几次,这小子认识了一个女孩儿,是“友谊宾馆”那儿的工作人员。

    算是一见钟情吧,此后,晚上边建功没事就开车过去待会儿。他也不跳舞了,只为进舞厅跟姑娘臭贫。可还没等到他鼓起勇气把姑娘约出来呢,这通知就下发了。

    得,现在跳舞场所管得可严了,凡是国人的面孔都要看证件,连日本人和香港人都查,边建功是彻底混进不去了。他能不恼火吗

    不过看着边建功愁眉苦脸的德行,洪衍武可毫无同情,甚至当场就乐了。跟着又是一通数落。

    “哥哥哎,我说你傻呀都知道那妞儿在哪儿上班了还不好办你不有车吗门口等她下班啊。见着人一按喇叭,就说刚送完客人,可以顺便用车送她回家不完了等车上你再约她啊。甭发怵,就凭你现在小车儿开着,好几百挣着,找个漂亮空姐儿都没问题。”

    嘿,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边建功立刻就眉开眼笑,感恩戴德上了。

    “瞧我这脑子兄弟,还是你行你要再用我车,下回哥哥绝不能再收你钱。”

    可这么一说,洪衍武就借杆儿往上爬,故意逗上了。

    “那倒不用,回头你要真约成了,把姑娘带出来让我见见就行。我得对你认真负责吧怎么也得替你把把关哪。”

    边建功果然尴尬了,赶紧打岔。“那什么你真幽默哈干脆,我再饶你一顿饭得了”

    洪衍武得意洋洋果断拒绝。“不行”

    可没想到“贫无止境”,逗舌头根子是没有常胜将军的,人家边建功如今受“司机文化”熏陶,嘴上也有点绝活。

    “小武,得便宜卖乖就有点不厚道了。知道你这叫什么吗15不叫15抖骚。”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下午18:50加更一章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581章 散啤背后

    

不能再跳舞了,夏季业余生活再次变得枯燥起来,许多年轻人因此萎靡了。

    但上岁数的人也未准就打得起精神来。因为对他们来说,大热的天儿,虽然跳舞的喧闹没了是件好事,可啤酒没了就是件坏事了。

    要说起啤酒这东西,其实老京城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待见它的,有一个相当长的适应过程。

    像建国后,除了少数家境优越的人,京城的普通市民对啤酒的味道大都很抗拒。不仅品不出它的香味儿和杀口劲来,还讽称其为“汤药”、“马尿”。

    后来到了六十年代初,人们才渐渐的改变了这个观念,从不接受到逐渐接受。

    而七十年代,是“散啤”消费增长的黄金时代。因为价钱便宜,比汽水冰棍都解渴,从本质上说,又是一种瘾品。京城的人们不但爱上了它,简直可以说是“追捧”。

    但由于是在“运动”时期,虽然喝得人多了,产量却没能随之增长。于是“散啤”变得越来越不好买,价格也从两毛一升,两毛六一升,四毛一升,一直涨到了现在的五毛六。

    可哪怕到了1980年的夏天,京城几乎所有老少爷们都已经把打一暖壶“散啤”,当成消夏必不可少的享受了。此时的京城却还是只有两家设备陈旧的老啤酒厂。

    一家是民族资本“双合盛”改的“五星啤酒厂”,一家就是日本人“麦酒株式会社”改的“京城啤酒厂”。

    这两家啤酒厂哪怕开足最大马力,一个月也只能生产不到三千吨啤酒。如果按照当时京城人口4665万人计算,每人每月还分不到一瓶。

    可就是这么一点也不能全部投放到市场上去,因为大部分啤酒都卖给了协作单位,没有进入市场。还有一部分是专门供应特殊商业系统、大宾馆和政府招待所的。

    实际上直接投放到市场,普通消费者能买到的啤酒每月不足百吨,这一百吨绝大部分还都是散装啤酒。

    想想看吧,三千吨,每月一个人才不到一瓶,一百吨就更甭说了,连一酒盅都到不了。

    所以这一年也就成了京城历史上,啤酒供应最紧张的一年。而本来就供应趋紧的夏季当然是这一年供需矛盾爆发,到达极致的时候了。

    当时啤酒稀缺到了什么程度呢

    尽管每天上午十点左右就有人持暖壶,塑料桶,凉杯等望眼欲穿的企盼着送啤酒的汽车的到来。可老百姓等了也是白等,在副食商店根本就看不到啤酒的踪影。

    那会儿拉散啤的是“130”罐车,简直不能开上街。因为一上街,它就成了人民群众的狩猎目标。汽车在前头开,后面能跟着一大长溜蹬着自行车的人在追。

    当然,虽然有时能追到卸车的地儿,可太远就没戏了。更倒霉的是往往追了半天也是空罐儿,根本没酒。

    要说唯一能确定买到“散啤”的地方,也就只有饭馆了。可从六月起,京城各大小饭馆又贴出不成文规定“买一瓶啤酒搭卖两盘菜”。

    于是不但广大消费者只好望酒兴叹,就连饭馆里就餐的顾客也不能尽兴了。

    对此情况,京城晚报及时报道了相关情况。并且这一时期,由于民间意见很大,还出现了一个讽刺漫画。

    画上是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个形象。八戒说,“猴哥,天太热了,喝杯啤酒如何”悟空说,“八戒,喝不得喝不得我们钱少,只够喝酒,哪够加菜啊”

    就这样,公众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京城的商业系统因此不得不做出了反应。有相关领导在报纸上表态,说马上下令严查,当机立断地禁止“搭售”行为。

    可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从来面对市场问题都是无效的,哪怕你喊得再大声,没啤酒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甚至底下人抱怨没法干,加以阳奉阴违地糊弄,上面也干没辙。

    于是乎,人民群众就发现,饭馆的服务人员对待买啤酒的客人,恶劣态度变本加厉,而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虽然有的地方确实是不“搭售”了,但开始缺斤短两,甚至自己提高价格。

    顾客对此当然会有意见,有的人就要说法。“啤酒不是五毛六一升吗你们怎么买六毛了呢再说了,你给的也不是满满一升啊”

    可服务员却说,“就这还没货呢你爱喝不喝”跟着就吵了起来,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

    还有的地儿更缺德,他不缺斤短两不加价,用的招儿居然是兑水。采用这种办法的饭馆儿会直接把一整罐的啤酒都打出来弄到一个大铁盆里,然后拿大舀子买。

    饭馆儿的借口倒也冠冕堂皇,说买酒的人太多,龙头出酒太慢,管儿细,盯不上卖呀。

    可等得顾客买回去一喝,好家伙,那啤酒味儿简直淡极了。这才明白上了大当。

    后来社会甚至还有传言,据说有更过分的,不光兑水,还往啤酒里掺洗衣粉,目的是加重点味道。

    尽管是无法判断真实性的流言蜚语,但这仍不免让广大人民群众既惊惧又迷惑。

    人心惶惶下,劳苦大众彻底昏头转向了。他们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就为了这么点儿啤酒。国营的饭馆就变得这么不实在了呢难道公家单位不再值得信任了吗

    这个问题或许真的只有与身在市场之中,又了解市场的洪衍武才能说得清楚。

    因为啤酒的问题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暴露出的可不仅仅是供需矛盾的问题。还有原有不变的价格体系开始动摇,和国人的价格概念开始复苏的问题。

    这完全是综合因素造成的。

    自1979年,国家主动调整了一些副食品的价格之后,常年物价不动摇的局面就结束了。而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同时,各处冒出来的农贸市场,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以议价商品,也使得一些票证不再重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连商业系统的奖金制度也有了变革,开始讲究与利润挂钩了。

    结果正是这个最关键的原因,不但让“友谊商店”和工艺品商店给了洪衍武更多的折扣,也让商业系统整体都变得对钱开始在乎了。

    毕竟影响到自己的利益,谁还能像以往那么漫不经心呢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582章 代价

    

其实百姓们真的挺麻木无知的。

    过去仅几毛钱的“木樨肉”、“回锅肉”,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块钱、一块二。过去定价才一块钱的烧鸡,变成了三、四块。

    这才不过多半年啊,就这么高的涨价幅度。如果不是因为去饭馆吃饭和百姓生活距离太远,恐怕早惹得民怨四起了。

    反过来说,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涨价也一直普遍存在着,只是做的更隐秘。

    比如说,当年的菜价是分等的,什么等卖什么价钱。这样就经常出现问题,商店常常自己提等提价,把本来是三等应该卖七分钱一斤的蔬菜提高到一等,每斤卖上一毛钱。

    虽然当年报纸都公布政府颁发的调整价格通知,有人买菜时会特意带着报纸去买,就为了看看商店是不是涨价了。可即使这些人发现问题,也束手无策。

    副食店应付起来就一句话。“同志啊,快马赶不上青菜行啊,这报纸上的价格是死的,可实际上价格随时都在变化,这又涨了,我们也没办法。难道你为了自己的几分钱实惠,要让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这反倒显得挑剔的人小气,无理取闹了。

    这就是社会当下的普遍生态。不经意间,“为人民服务”开始向“为钱服务”转变了。

    就连洪衍武上班的“天兴居”,最近也把炒肝的价格每碗调高了四分钱呢。因为若不如此,上涨的成本怎么办何况利润少了,沙经理也没依据给大家发奖金啊那就只好让顾客吃点儿亏了。

    但即使如此,这些也只是表面化的毛毛雨,如果人们换位思考,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可完全让人难以接受的,却是由价格活跃进一步引发的,商业系统腐败加速和黑幕交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啤酒搭凉菜此举,在百姓心中,大概认为是最早出现的“搭售”行为。其实这错到家了。大批量的搭售行为早已活跃在商业系统内部循环之中了。

    比如拿香烟来说,“牡丹”、“友谊”、“礼花”这类甲级烟正常渠道根本见不着。“大前门”、“凤凰”、“大重九”、“京城”、“香山”这些乙级烟也不好买。可“北海”以下的丙级、丁级香烟就有点滞销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烟草公司往下配烟,自然要“搭售”,好烟和坏烟一起批发。你想要好的就不能不要坏的,谁都明白这个不算明文规定的“规矩”。

    而商店拿到这些烟呢,好烟自然就变成了“内部福利”,坏烟就无所谓了,能卖就卖,卖不出就砸手里,任其变成真正的“坏烟”,反正损失不是自家,没人心疼。

    另外,除了真正的、实在的“搭售”。还存在着一些弄虚作假和名义上的“搭售”呢,那就更过分了。

    比如说洪衍武卖给山东人的那些皮鞋。这些被加过价的高价鞋山东人是怎么消化的呢

    山东人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为了销出去,跟别的单位签虚假合同。

    他们把从洪衍武手里买来的三十多元一双皮鞋,在合同中只标价二十元,同时“搭售”一批只在纸面上存在的“货物”,借此获利。而另一家单位最后或以报损处理,或者再把从来不存在的“货物”卖到其他地方去。

    第二种是山东人自己的单位留下这批鞋内部分配,那么就要在进货环节进行处理。他们只需把这批鞋作为进货时的“搭售”商品记账,便可以通过账目的审查。

    当然了,这些“戏法”在商品价格越来越松动的形势下,必然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手法和形式来。

    而且由于背后蕴含的利益变得更多了,就像被打了一针催化剂一样,或是“芝麻开门”的神奇咒语一样,让一扇扇原本半遮半掩的方便之门都为之迅速洞开了。这种趋势根本无人能阻止,也无法阻止。

    洪衍武作为身在其中的人,又是每天琢磨这些事儿的人,恐怕是最早搞清这里面的奥秘的人了。而一旦他融会贯通了,也就更敢开牙了。

    他现在觉得最好做的生意其实不是电视,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