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像东院儿、西院儿的邻居们肯定都要来贺喜的,他们要真坐在大饭庄子里,那真得拘束死。倒不如吃普通的流水席那么痛快。
只是这么办的话也难周全啊,因为福儒里的地方可不够啊,连许家的人都坐不下。更何况一桌换一桌不是样儿啊,既狼狈又仓促
要说他脑子不慢,一下就转过弯儿来了。“爸,妈,您们是不是想在老宅办啊”
见儿子脱口而出,洪禄承和王蕴琳也不由相视而笑。
洪禄承先点了头。
“老实告诉你,我和你妈已经商量好了。咱们就定在老宅办事儿。那房子你修的好。外面的老院墙旧大门不招摇。宾客出入和迎亲入门都不招眼。里面别有洞天就无所谓了。而且进了垂花门的二进院,原本就是为了办这种事儿的,地方肯定是足够的。尽管是开大席,可无论贫富都能分头安坐,共聚一堂,岂不是好”
王蕴琳接过话来,“那可不安灶有厨房,如厕也方便。五一的时候气温宜人,无论露天还是屋子里设宴都方便。侧进院儿的门想关能关着,也不着眼。到时候咱们全家可以先搬进去住几天,照应着方便不说。你舅舅一家来了,也有了地方住。这多么的合适呢”
洪衍武听了也觉得不错,可就是不免有点悻悻然。
“爸,妈,您们这主意怎么不早点说啊。也免得我瞎琢磨了。”
没想到洪禄承的解释更打击人。
“嗨,真拿定这个主意还是因为老李回来了。这事儿要交给你办,我还真有点不放心呢。现在好了,又了老李在,准错不了。”
洪衍武张大了嘴。
“爸,您和妈不会又已经和李大叔说好了吧合着你们今天是把决定通知我的,根本就不是商量啊。我说大哥怎么没在呢我这婚事总调度的名头可有点名不符实了啊”
可他越不满,他的亲爹就越轻蔑。压根就不拿小豆包当干粮了。
“就你还总调度呢欠的火候不是一星半点儿。你呀,现在也就跑跑外面的事儿还行,里面的事儿,你跟你李大叔好好学着点儿吧。虚心点,好好请教。该办什么,怎么办,他都会告诉你的。那也是学问。”
而且这还不算,关键是花他的钱也一点不心疼。
“对了,那什么,你抽空带你李大叔逛逛大栅栏,买两身好衣服之外,最重要是鞋。步瀛斋的布鞋多给他买几双,他一忙和这事儿,走道儿就多了”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647章 行家
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黄河不是尿的,牛皮不是吹的。
且不说李福换上新衣,踩上新鞋,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看着也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一位老人家了。就说他才稍微的露了点肚子里的“杂货”,就轻而易举让洪衍武心服口服了。
因为要知道,在京城的“红白事儿”上,“茶行”与“厨行”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厨行是幕后,“茶行”是台前,那做的就是台面儿上的事儿,再重要不过了。
除先期准备工作的各项杂务之外,从客人来了之后的赞礼、接待、呈礼、让座、斟茶、果席、小吃、上菜、上汤,这一道道具体流程环节。也都得靠“茶房”来负责协调各处。
别看名义上“茶房”只是红白喜事的半个礼宾,可实际作用比真正的礼宾大多了。哪一处缺了“茶房”都玩不转。
实事求是的说,有经验的好“茶房”堪称是宴请流程中的中流砥柱、灵魂人物。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就是今天哪怕名气再大的“婚庆服务公司”也做不到。
像今天这些的礼仪司仪和婚礼承办组织者,根本就没人能达到像过去的茶房那样,上至官方会典条例,下至民间“婆婆大全”,无不通晓。说话、行事严丝合缝,汤水不漏。
甚至还能对主家的疏忽及时提醒,对不通礼节者还能“拉串儿”提前代教礼仪的地步。就更别提什么安置茶灶油桌、斟茶倒水、整治果席、制作京味甜食这些专业性技能了。
那是文化知识、人情世故、礼仪礼貌、服务项目上的综合差距。现代的婚庆组织者素质上差多了。
所以说,李福既是个名副其实的礼仪通家,也是个极富实际经验的宴请组织者。
再加上“衍美楼”就在洪家的家门口,他当年就经常负责照应洪家的红白事儿和喜庆堂会。无论对洪家的忌讳、喜好和院落环境都熟悉极了。
该注意什么,到底怎么弄,全都门儿清。他要不是行家就没行家了。
具体说来,李福就喜宴事宜,初步只跟洪衍武谈了两点最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一是人,一是物。
首先来说,谁家里也不是饭庄子,办事就必得要先请厨行。
过去洪家就是开酒楼饭庄的,由“衍美楼”派人“出外会”就行。也不用派人“监席”,自然省心。
可现在就不行了,洪家早没了自己的饭庄子酒楼。就得外请。
而厨行的手艺好赖,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才是真正的重头戏。要是客人们吃不好,那可是最丢面子的。怎么把席面办得实惠上档次,是重中之重。
另外由于洪家办得场面大,要请的人头儿多。那仅仅是手艺好的厨师还不行,还必须得有应付这种大场面经验的人才行。
否则不但会给主家造成没必要的浪费。现场也会掉链子,焦头烂额丢主家的脸面。
所以请谁来办,合适的人选可就不那么容易找了。
另外光有厨师还不行,知宾的、摆礼的、让座的、斟茶的、上菜的都要用人。至少也得要雇请十几号人来帮忙。
过去这不算什么难事,但现在人谁也不愿意为俩钱去伺候人。哪怕肯多出钱,找足人手也要费不少周折。
其次,外请的厨行只出人手。弄不好连材料都得主家自备。所以要用到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以及茶碗茶壶,乃至灶台炊具都得主家自己备好。
像过去,灶台专有行家里手来砌,喜事上的礼仪用品由“喜轿铺”出赁,宴席上的锅碗瓢盆、炊事用具由厨行和饭庄子出赁,茶具和水壶由“火壶茶会”出赁,桌椅板凳、成套餐具则由“家伙座儿铺”出赁。
另外还有负责搭喜棚的“棚铺”,专门扎彩的“京彩局”,供应礼俗用品的“京纸铺”、供应“龙凤喜饼”的“饽饽铺”和出“喜字馒头”的蒸锅铺。
哪怕是办新式婚礼,租用文明结婚礼堂,所要用的各种陈设。新郎的西式礼服、新娘的婚纱、头纱、珠冠、头花、手花、拉纱小孩儿的礼服、花篮、花车、西式乐队,也有“绒线胡同”的“紫房子”可以承办。
总之,无论哪一样哪一桩都有来路和出处。主家只需掏钱雇买就行了。
但现在这些买卖铺户早就都没了。可这些东西吧,有的能省,有的还真省不了。
如果要办,那一样样的就得自己操心了,都得去挨样现抓现找。
麻烦不说,关键是许多东西租不到了只能买。花钱肯定不老少,还得要人往家运送,这些事儿也得先有个算计才好
李福刚说到这儿,洪衍武就已经听傻了。
他可从没想过在家要操办这么个事儿,涉及到的东西会那么多多,需要处理的问题会那么琐碎。
想想看吧,这么多繁琐无比的事情,千丝万缕的头绪,那不是凭勤快、细心肯花钱就能解决的。好多问题没经验连想都想不到。
要是就靠他自己筹措,还别说体面了,一个考虑不周,那就得办砸锅的笑话。
好在有李福在,这才救了他的急,替他担了操心受累的重担啊。他又不傻,哪儿能不念李大叔的好呢又哪儿能不心甘情愿地把“总调度”的名头让出呢
于是,当场洪衍武就跟李福拍胸脯,表示一切服从听指挥。
而且他还有自己的强项,那就是请李大叔放心,钱和人他都有。
他说用什么东西该买就买,十个人的大圆桌儿先要他四十张,其他物件按照这个标准配备。反正他还惦记以后把老铺重张呢,买多少也不会浪费。
人手同样不用发愁,买东西他可以派人派车跟着去,力气活儿不用李大叔操心。最后临到办事前,他保证能招呼几十口子过来,任由李大叔从中挑选就是了。
这么一听李福到真高兴了。一个是他最担心的问题有了保障。二是他哪儿能不想老铺重张呢
老爷子连连说好,还说那一天要真来了,我怎么也得站在“衍美楼”堂前再招呼几天客人。
话说回来,倒真是“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借着洪衍武的话,李福跟出了个好主意,是又经济又实用。
敢情李福的意思是,其实根本不用买大圆桌。统一买四方桌即可,这种桌子的用处最大,日常自用都可以。而且只要加个圆桌面,铺上台布,立刻就变成十人座。
搬运方便,好铺好撤,这有多么便宜呢
洪衍武立刻挑起大拇指,忍不住大呼高明。
因为这就是经验啊,没干过的人,你撞破了头也想不出来。甚至因此,还刺激得他有了一个升级版的想法。
他眼珠一转,很快就相当兴奋地说,“李大叔,回头我先给你拿三千块钱来。您还别买一般的桌子,咱先去信托行的木器店。您就专挑硬木八仙桌给我买,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我都要,不是一色都没关系,反正不是也得铺台布吗那才真叫一举两得呢”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648章 口子厨
既然有钱、有人、有时间,那需要置办东西的事儿倒好说了,慢慢来就行。
其实无论是李福还是洪衍武,他们脑子里第一人选当然就是请食堂的炊事长庞师傅啊。
庞师傅的手艺他们全知道,本行又是干大食堂的。接这个活儿,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可这里有个难处,现在不是社会上“结婚潮”已经开始闹上了嘛。“五一”绝对是办“红事儿”最多的日子口儿。现在又已经三月中旬了,洪衍武认为庞师傅肯定早定下活儿了。
因为光他听见过的,庞师傅就拒绝过别人不下三次了。而且照他对庞师傅为人的认知,那说出来的话是一个字一个钉儿。恐怕找上门儿去也没戏,反倒开口会徒叫人为难。
但洪衍武没想到把这情况一说,李师傅却没丝毫气馁,反而一笑,说“不妨先问问看吧。庞师傅要是真正的行家,那按现在的时间算,其实还有门儿。这就看咱们的运气了”
既如此,洪衍武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第二天,他完全按照李福的交代,在班儿上的时候把庞师傅请到厂门口的小酒铺里跟李福见面。然后他就不管了,自己先回去上班了。
可说也奇了,这事儿他没报什么希望吧。居然还真成了。
临到中午食堂开饭的时候,谈了大概有一个小时。庞师傅回来了,跟着就把他叫出厨房带到后面,特意嘱咐了两句。
“今儿这事儿我应了。可你嘴得把着门,跟谁都别说,记着没有咱们在单位就当没这回事。真要有什么事儿,等没人时候,咱俩私底下再说。”
洪衍武不由惊讶地张大嘴,点了点头。
可庞师傅倒冲他一挤鼓眼儿笑了。
“你怎么这种表情我才意外呢。看不出来啊,你们家居然是大门大户。那个老李更可以,认识这么多年了,深藏不露。没想到还是个行家成,真有意思行嘞,先忙吧”
说完,庞师傅哼着小曲儿走了,就剩下洪衍武在原地儿一个劲儿眨嘛眼儿了。
而且还有更没想到的,等洪衍武回去一问李福,这位李大叔居然也是一样,先一个劲感叹庞师傅还真是行家,说这次可是找对人了。看那反应很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
那这里面到底怎么一回事呢等到李福后头一一细说,洪衍武这才真正搞清楚。
敢情旧京的五行八作,除了有正式牌匾正式营业的以外,另有一些不靠营业部和店堂,专待用户呼唤的从业者。
这些人都是按照住地就近划分,每日清晨专侯在特定的“茶馆”里等待招雇。这个聚集地就叫做“攒儿”。
而各行无论等活儿的手艺人,还是约活的“承头人”都是熟人,全凭口约,这种雇佣方式就叫“口子”。
厨行也不例外。专有为普通老百姓服务,只应红白事儿的“口子厨”。也有人叫“红白口儿”的,要是往通俗了说,也就是“跑大棚的”。
而这一行,实际上是京城“口子”营业里最为人称道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