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由庞师傅亲自督同伙友担调和原料进棚,分别布置,升火添煤。等煤烟冒完,一看那火苗子三尺多高,庞师傅才算满意,开始带着人练活儿。

    为什么这么早就动火动手因为好些东西得提前做成半成品。临时现抓可来不及。

    像海货得发吧猪肉得剁成肉馅儿吧还有些东西得过油吧

    那肥瘦都得搭配好了,什么样的丸子肥肉多一点,什么样的丸子过油到七成,什么样的丸子过油到五成,还有的三成熟就得起灶,过油的成熟都不一样。这也都是规矩。

    另外苟师傅也来了。他毫不客气地抓来洪衍武和陈力泉帮着一起揉面,他得蒸喜字馒头出来。

    这玩意和普通的馒头大不一样,是一种由木质模具扣出来的馒头,像一块糕点。圆形、方形不等,上面有凸起的双喜字花纹。其周围直径约二三寸,厚不到一寸。

    洪家的场面,至少也得六百块,不仅摆出来体面喜气,第二天也是要当主食用的。

    于此同时,其他人也闲不住。李福带着大家还得支礼桌、茶桌。

    这两样规模多大也得根据席面来。礼桌、茶桌分设在垂花门内院两边。

    统统是用八张八仙桌拼成了一个大长案。然后铺上红台布,摆上了一个折枝花卉的八扇屏。

    只是茶桌要挨着茶灶,而且案子两边还要各摆上一个放了两斤茶叶的大茶叶罐,和铜壶各六把。还有成套的瓷质茶壶茶碗三十套,谓之“净壶净碗”。

    至此为止,喜宴的场面才算大致完成。其余就等晚间李福自己再把茶食果席制作出来了。

    但事儿到这儿可还没完。

    一是李福得提前给洪衍武的人分配第二天的任务,谁是知宾,谁管杂物,谁登记礼单,谁是茶房,谁来走菜看席,最后再一一演练一下大致的服务程序。

    二是庞师傅还得提前做出一桌和明天正席一模一样的“落作饭”来,准备请主人尝尝口味,以便指导改正。

    所以实际上,真等到晚上擦黑,洪家人喜气洋洋的到老宅来看形状,有关喜宴的大致庶务才算告一段落。

    不夸张的说,这在洪衍武的眼里,无论哪一处就没有不满意的。他简直像看了一出众多大腕儿一起出演的大戏那么过瘾。

    要是这玩意也有个“奥斯卡奖”,那他敢肯定,“最佳导演奖”绝对非李福莫属。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654章 正日

    

1981年5月1日,阴历三月廿七,星期五,终于到了洪家大喜的日子。

    早上五点整,在洪家老宅里,随着洪禄承和王蕴琳洗漱完,老两口打开了房门,穿着得体的新衣,一起走进微弱天光下笼罩的院落里。这个对于洪家十分特别的日子便宣告正式开始了。

    其实要严格说来,这日子口儿是有点不完美的。因为这一天无论阴历、阳历都是单数,这和京城老百姓理想中的双数日子可有点不符。

    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这年头的假日有限呢。如果不是5月1日劳动节操办,那就得5月3日星期天了,全都是一样。

    要是5月2日来办当然最好,可别人没新郎新娘的七天婚假啊。在单休日的年月里,这个星期六大家还得上班呢,又怎么让亲朋好友来恭祝他们的幸福呢。所以也只能将就了。

    好在洪家人都比较想得开,没人愿意跟自己无法掌握的事儿较真,变着法让自己难受。所以这一点点迷信心理所产生的不快,还是很容易就被大家忽略过去的。

    反过来讲,带着这种喜幸劲儿肯定没人能安稳地睡懒觉。因此除了孩子,洪家的每一个人,乃至李福和三个“海碰子”,都差不多五点多就从床上爬起来了。

    而无论是打着哈欠,还是精神抖擞,他们每个人都在按照昨日早就分配好的任务,自觉忙碌起来。

    像李福要负责安置茶灶、水壶、水囤。仨“海碰子”在厨房整理碗碟。

    洪衍争、徐曼丽、洪衍文、洪衍茹一起把干果、鲜果、喜糖、喜烟、和茶食小点依次摆盘。

    洪家老两口也得布置礼桌。并用红纸包封烟和糖,作为给来宾的回礼。

    至于洪衍武和陈力泉俩人,是跑到了“鲜鱼口”的“天兴居”去取早点。

    当然,这个点“天兴居”还没开门呢。可他们不比旁人,早就打好招呼了。就为了就着洪家办事,司师傅今天早上了半小时的班儿呢,这就叫熟人好办事。

    于是临六点前,两个人带回来了足足两钢精锅的炒肝儿和二十斤包子。

    这不多。因为不光是洪家人吃的,六点整厨房大师傅们就得来升灶了,来帮忙的那些人说好是七点钟来。

    这么一大早,肯定谁都没来得及吃东西。让大家饿着肚子干活不像话,这都是情理之中的本分。

    果不其然,等接下来厨行的人和帮忙的人准时纷至。一看见一桌子满满腾腾的炒肝包子,大伙儿都乐坏了,直说洪家想的周到。

    而热乎的东西下肚无疑是能调动人们情绪的,等到人人吃饱喝足后各安其位。洪家立刻呈现出一片欢欣鼓舞的气氛。

    今天的婚车,理论上都是洪衍武想办法筹措的。

    为什么说是理论呢因为实际上他相当省心。除了一辆负责去福儒里接送邻居们的“40路”公交车以外,其余用车他统统打着一事不劳二主的借口,索性全都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摊派给杨卫帆了。

    所以这一天杨卫帆才是名副其实的操持人。杨子真不亏好哥们,给洪家弄到的车辆除了杨耀华本人的“红旗”以外,还有“海军大院”的其他三辆轿车和“海防歌舞团”一辆接送演员的大客车。

    都是由军队的司机开车,八点钟准时赶到洪家老宅门儿前。

    于是“煤市街”的起早的居民们,今天一出门就都吓了一跳。

    他们还从没见过这条街来过这么多的汽车呢,连路都快封死了。

    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还以为有大领导下来视察来了呢。等到最后有人眼尖,看见洪家院墙两侧两组红纸直书的“囍”字之外,这才似乎明白过来。

    得,无论是要去买早点的还是要上厕所的都不急了,聚在一起在洪家的门前一边张望一边讨论。内容主题只有一个,就是讨论什么人家有这么大的气派,能调动来这么多的汽车。

    要说世上的事儿就是这么有意思。

    有个老住户说,这房是原先“八大宅门”之一的洪家,似乎耳闻街道已经把房腾退给他们了。看“囍”字应该是他们家娶媳妇。否则嫁闺女就应该是单“喜”了。

    但真正的答案偏偏没人信,反倒是有的小年轻信口胡说的谣言大有市场。

    他们的依据是,公家给私人腾房哪儿那么容易啊,何况有钱也弄不来车啊。说是资本家又回来了可能性不大。

    又因为头几天见人把桌椅板凳,家什器物往这里搬进搬出,进的东西还都是“老式儿”的。他们就更觉得不像是过日子的人家。要不怎么连个冰箱、彩电、水曲柳家具都没有呢

    嗯,弄不好这里变成了大饭馆了吧以后专门用来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宾的

    就在这些老百姓议论纷纷的同时,又有一辆出租车开到了洪家门前。

    一直等在门外的洪衍文见了车上下来的人,最先脱口而出一句的“常局长”,竟然又为那番臆断的言论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敢情这批最早的来宾不是别人,正是边建功用车送来的常显璋一家。

    但必须得说的是,那些门口看热闹的人彻底错到姥姥家去了。

    这不但是因为他们仅凭一句称呼就闹了误会,也因为这五个人里,今天身份最尊贵的反倒是顾凌烨。等她才是洪衍文又急又盼的事儿。

    因为按风俗讲,京城去接亲的队伍里必不可少要有个娶亲太太。这个角色不但身份贵重,且有讨吉祥给新人祝福之意,必须要求是个父母、配偶、孩子皆全的全和人儿。

    那么事前洪家想来想去,觉得唯有常家的媳妇儿,端庄得体的顾凌烨最为合适。

    于是在王蕴琳亲自登门相请下,鉴于两家的亲密关系,顾凌烨不好推辞,便只得答应,这样今天常家人才会配合她执行重要任务的时间早早赶到。

    常家一行人进了院里,第一件事当然是给洪家道喜。他们全家的贺礼是一个自动压水的热水瓶,和礼金五十元。这是很重的礼了,透出了两家人关系的莫逆。

    洪禄承和王蕴琳各自接过礼物称谢不止。他们看看头顶明亮舒展的蓝天,看看院子里到处可见的红“囍”字,又看看嘴里不住说着吉祥话儿的常家五口,心中都是颇多感慨。

    特别是王蕴琳,看着仪表堂堂的儿子喜孜孜立在一边,突然鼻子一酸,眼泪竟出来了。

    常夫人是最能体会到这种心情的人,也陪着王蕴琳红了一双眼圈。

    嘴里忙劝着说,她自己当初见儿子结婚,也是觉得实在是不容易。可再一想,当爹妈的图得不就是这一天吗好在我就一个儿子,心里酸一回就够了。你呀,后面还得有一次呢。

    这样一说,大家就都笑了。

    与此同时,清晨的日光也在这个时候晒照进了洪家的宅院,不但环境一下光亮温暖起来。似乎连垂花门两侧的绣球,房檐下的红绸都变得愈加艳丽、耀目了。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655章 排场

    

洪家老宅里真正热闹起来的是十点钟左右,那是因为福儒里的老邻居们到了。

    专为接大家伙儿,洪衍争和徐曼丽吃了早饭就赶回福儒里去了。等八点半洪衍武约好的公共汽车一到,他们俩就紧着忙和起来,挨家挨户通知相请。

    这种事儿人们当然是特别积极的,况且西院的水清也紧着帮忙一起招呼。

    可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边儿齐呢。老百姓本来就无组织无纪律,一遇着大场面最容易起急,这又是拖家带口的,哪能不乱啊

    一会儿是孩子要尿尿,一会儿大人忘了拿礼,一会儿又有人穿着个跨栏背心就出来了,调头回去穿衬衣,一会儿又有人想起燃气灶上还坐着热水,赶紧回去又关火。

    真就跟油锅里撒了把盐面儿似的,一下就翻腾起来了。那叫一个着急忙慌,那叫一个鸡飞狗跳,车上车下没完没了地来回反复。

    好在有喜烟、喜糖戳着,开车的司机倒也不烦,这样差不多九点十分左右,总算是全员集合完毕,汽车发动,驶向喜宴现场。

    西院儿里有不少家庭妇女,平时活动范围有限,生活内容也极为单调。她们这辈子参加过的集体活动,恐怕也就是“运动中”那些“革命活动”了。还从未体验过和相熟的人集体坐汽车出行的滋味。

    所以别看只是普普通通的“40”路公共汽车,且路程近,沿途又都是熟识的街景,可对于她们来讲,那滋味简直可以同来访的外国元首乘坐“礼宾车”等同了。

    一路上那个兴高采烈地说笑啊。

    有的人夸洪家礼数周全,说得洪衍争脸直发烫。有的人渴望一睹洪家老宅的真貌,没口子跟徐曼丽打听。还有的人旧事重提,把自己过去骑着驴嫁人的事儿都回忆起来了,逗得大家止不住地哈哈大笑。

    总之,车里就无一刻消停的时候。这些大婶大嫂身上呈现出的是平时从所未见的兴奋与欢乐。看着比主家还要高兴几分。

    可真到了现场吧,居然集体哑巴,又全闷口儿了。不是为别的,而是因为洪家的气派、场面太大了。

    院门外还好说,除了大门两边的“双喜临门”看着比别家张贴的大了些,倒也没什么。两个知宾守在门口往里让客也属当然。

    可一进了院门就开始不一样了。正面迎人的影壁墙上就有了“彩”,五个正红的大绣球端端正正垂在了“福禄寿禧”四个砖雕大字之上,可谓先声夺人。

    跟着再往里走,更了不得,从影壁一直到垂花门前的两道墙脊也全都用结彩,悬上了长短绸。

    清风徐来,飘飘洒洒,那真是红得张扬,红得漂亮。

    而最后的震撼是来自于垂花门起,门口立着的至少十位知宾,依次收礼记录就不说了,最关键的是一迈进这道门,“红”就变成了满眼的夺目和耀目。

    所有的游廊屋檐下居然全是结彩挂彩绸,而且所有明柱也一律以红绸包裹,再配上“二门”两边游廊下,那长得惊人的礼桌、茶桌。院内整整齐齐的三十桌“官座儿”,无一不铺着大红台布。

    就这个红啊,这个艳啊,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